無論是佛家人出家,還是道家人出家都要持戒,而持戒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忌吃。道教中的全真教忌吃肉和酒色,他們整日食素齋,省吃儉用,性命雙修,清心證道。那麼,你知道另一大教派——正一道關於吃的戒律嗎?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領略一下正一道的「四不吃」以及其象徵意義。
犬
犬是人們的好朋友,自古以來犬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犬一旦認定了主人,就不會背叛,終生跟隨主人,為主效勞,因此,不能把犬當作食材,因為它忠義。
犬的忠義引發到人的身上就是精忠報國。道教中人亦是如此,但逢太平盛世,道家人避世修煉身心,精研學術。若逢亂世,便懸壺濟世,下山救濟蒼生,俗話說:「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說的正是這個意思。在道教的教義裡:逢盛世苦修行,遇亂世濟蒼生。這正是忠義的表現。
烏魚
烏魚產仔之時,身體極度虛弱,什麼也看不見,無法預知危險,也無法捕食,只能等待死亡的降臨,而烏魚仔則最有孝心,它們會自己遊入母親的嘴裡,給娘親充飢,也不能讓母魚餓死,這是真正的孝道。
在道教中,孝是非常重要的,在道教神仙傳中,沒有哪個神仙是不尊重父母的。哪怕是想要出家的道士也要贍養父母,送走雙親後才可入道。道家人之所以束髮,就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就是孝道。
鴻雁
鴻雁向來是成雙成對的,如果一對鴻雁少了一隻,即失偶孤雁,它便會終生獨居,永遠不找下一個配偶,即使處境悽涼,孤獨終身,也矢志不渝,不再婚配,這是一種古往今來的氣節,世間之人少有。
現在社會上的年輕人談戀愛就跟玩一樣,覺著現在的不好就換一個,有的年齡不大,情感經歷倒是很豐富,這樣的人是沒有氣節的,他們只是在玩笑自己的節操。正因如此,氣節會被人們推崇,鴻雁便不可作為食材。
牛
牛分為兩種,一種是耕地的牛,一種是奶牛,無論是哪一種,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辛苦勞作,不圖回報。耕牛跟隨主人每日不辭辛勞地耕作,不圖回報,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奶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養育群生,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因此,牛不能作為食材,此乃「義」也。
正一道的「四不吃」恰恰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即忠、孝、節、義的價值觀,這正符合時代的主題,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