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教的「四不吃」,各有象徵意義

2020-12-15 沐離君

無論是佛家人出家,還是道家人出家都要持戒,而持戒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忌吃。道教中的全真教忌吃肉和酒色,他們整日食素齋,省吃儉用,性命雙修,清心證道。那麼,你知道另一大教派——正一道關於吃的戒律嗎?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領略一下正一道的「四不吃」以及其象徵意義。

犬是人們的好朋友,自古以來犬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犬一旦認定了主人,就不會背叛,終生跟隨主人,為主效勞,因此,不能把犬當作食材,因為它忠義。

犬的忠義引發到人的身上就是精忠報國。道教中人亦是如此,但逢太平盛世,道家人避世修煉身心,精研學術。若逢亂世,便懸壺濟世,下山救濟蒼生,俗話說:「亂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斂財」,說的正是這個意思。在道教的教義裡:逢盛世苦修行,遇亂世濟蒼生。這正是忠義的表現。

烏魚

烏魚產仔之時,身體極度虛弱,什麼也看不見,無法預知危險,也無法捕食,只能等待死亡的降臨,而烏魚仔則最有孝心,它們會自己遊入母親的嘴裡,給娘親充飢,也不能讓母魚餓死,這是真正的孝道。

在道教中,孝是非常重要的,在道教神仙傳中,沒有哪個神仙是不尊重父母的。哪怕是想要出家的道士也要贍養父母,送走雙親後才可入道。道家人之所以束髮,就是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就是孝道。

鴻雁

鴻雁向來是成雙成對的,如果一對鴻雁少了一隻,即失偶孤雁,它便會終生獨居,永遠不找下一個配偶,即使處境悽涼,孤獨終身,也矢志不渝,不再婚配,這是一種古往今來的氣節,世間之人少有。

現在社會上的年輕人談戀愛就跟玩一樣,覺著現在的不好就換一個,有的年齡不大,情感經歷倒是很豐富,這樣的人是沒有氣節的,他們只是在玩笑自己的節操。正因如此,氣節會被人們推崇,鴻雁便不可作為食材。

牛分為兩種,一種是耕地的牛,一種是奶牛,無論是哪一種,它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辛苦勞作,不圖回報。耕牛跟隨主人每日不辭辛勞地耕作,不圖回報,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奶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養育群生,普濟眾生,它太辛勞了,因此,牛不能作為食材,此乃「義」也。

正一道的「四不吃」恰恰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即忠、孝、節、義的價值觀,這正符合時代的主題,你學到了嗎?

相關焦點

  • 淺談源遠流長之道教正一派
    淺談源遠流長之道教正一派 清虛子:有很多信眾對道教正一派不是很了解,經常諮詢,如何建立正確的道教信仰,如何皈依道教正一派?皈依以後是道教的居士,也就是信徒,但絕對不是道士!有很多人問皈依啥意思,看下面一段話你就知道了:皈依就是皈從、依靠。第一皈身,皈依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第二皈神,皈依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第三皈命,皈依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其三,皈依道教正一派之後,想要更近一步成為道士,就要傳度。祖師設教傳度,必有傳度之秘。
  • 道教派系——正一和全真!
    正一派分為茅山、靈寶、清微、淨明等諸派。以天師道為代表,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祖天師張道陵為天師道的創建人。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天師為最高領袖。
  • 道教正一派中的齋醮科儀
    一般來說,全真教注重煉養,故有「丹鼎派」之稱;而正一教注重齋醮,故有「符籙派」之名;雖然這種分法不太全面,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全真教偏重清修,但也不失齋醮。而正一教雖也修煉,但其道法主要是以修齋打醮、驅鬼祈神為主。
  • 神秘的道教:全真派和正一派的道士有什麼區別呢?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發展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連,並對中華文化的民俗生活,科學技術等多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是一個神秘而又遠離世俗的宗教,目前道教主要分為兩大派系:全真派和正一派,它們之間有哪些區別和聯繫呢?本期就為大家介紹一二。
  • 道教正一派所謂的「三山滴血」是什麼意思?
    道教歷史久遠,流派眾多,如今有全真和正一兩派,每派中又各自有很多分支,例如提到正一派,我們常會說起「三山滴血」。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歃血為盟,很有點武俠江湖的味道。
  • 清朝唯一獲得皇帝首肯的道教正一派道士,老家就在上海松江
    獨特的民族文化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和軟實力所在,而宗教往往是文化傳承中的重要載體和媒介,本土宗教道教也如此,所以在歷史上,當少數民族獲得統治權後往往對道教發展進行或多或少的限制。例如,在清代,道教發展受到了很大阻力,縱觀數百年間,雖然道門各派祖師能人輩出,但能獲得皇室信賴的並不多,這其中就有「伲松江」的正一派高道——婁近垣祖師。
  • 道教「正一派」詳解
    道教正一派是主張在家裡修行,在家裡修行比出家修行要付出的更多,面對的考驗也更多。真正能夠入山出家專事修行的人是很少的。現實中,有善道者在家供奉聖象,修行道法。這些修行的人或因孝敬父母,或因撫養幼小,或因忙於生計,或因塵緣未了等等原因只能在塵世中修行。
  • 道教飲食:全真道士常年食素,利於健康;正一道士卻可飲酒吃肉
    在道教的文化之中,他們的日常飲食與修煉有著密切的關係,吃與不吃都要合乎教義、戒律和養生之要。但也絕非所有的道士在日常飲食上都一樣,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飲食上的區別,前者食素,後者飲酒吃肉。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在展開探討之前,有必要先釐清道教正一派的「正一」二字的基本概念,即講清楚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首創的「正一盟威之道」與宋元「三山合一」之後道教「大正一派」之間的關係。今天在道眾和信士心目中的「正一派」,是相對於道教另一大派「全真派」而言的。正一派的範圍包括了「三山合一」後的靈寶派、上清派、淨明派、「神霄派」、「閭山派」、「天心派」等等諸多的門派。
  • 明代正一教:雖然沒有推崇道教為國教,但在明代也算很好了!
    明代正一教:雖然沒有推崇道教為國教,但在明代也算很好了!以光復唐、宋漢民族統治階級政權為己任的明王朝,雖然沒有像唐、宋諸帝那樣,利用道教神化皇族統治,推崇道教為國教,但從其維護封建綱常、皇權利益的需要以及鬼神崇拜的信仰出發,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唐宋崇道的殊制,特別對道教正一派予以扶植。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朱元璋敕命道士宋宗真等編纂《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一卷,並親賜御書,制定統一的道教齋醮儀軌,簡化道派傳統的科儀。
  • 張道陵——正一真人、張天師、祖天師、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
    他為道教正一道實際的創立者,被後世尊為張天師、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其有第子三千多人,設立二十四治,奠基天師道。據說,在巴蜀之地,本來巴人就信奉巫教,大規模的祭祀危害百姓,而這些祀奉妖邪的巫師卻以此斂財、危害百姓。於是張天師就帶著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到來北邙山修行,最後平定了危害百姓的巫妖之教。
  • 談談道教的一些修持和法門及全真教和正一派的區別
    神像,還要裝臟, 「裝髒」的內容通常有:銅鏡,象徵神明能洞照人世善惡;曆書、五穀,象徵神明能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沉香、硃砂、雄黃,表示可以避邪;紅、黃、黑、青、白五色線,以應五行俱全;金銀珠寶,表示神明能佑人富貴吉祥;靈符、香灰,表示神通。
  • 授籙的目的和意義
    依此說,則第四代天師張盛在龍虎山大規模地開壇授籙確也不假。但細究起來,道教授籙的由來仍可追溯到祖天師張道陵及系師張魯。道書載祖天師居鶴鳴,「精思煉志,作道書二十四篇」,其中《正一盟威妙經》、《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均在二十四篇之內。《正一法文》有「天師(道陵)稽首問太上」、「天師稽首稱善而退」等字樣。
  • 道教門派系列:太清玄元濟世救人正一道,胎息、符籙上清派(上)
    文/曉夢閣主道教,這個以先秦諸子百家中道家為基礎而創立的本土宗教,深深地紮根在華夏大地上,道教文化在許多領域都傳承和發揚了華夏的文化,特殊時期更是下山作戰保家衛國,一個亂世接地氣,盛世了無蹤跡的宗教。一句話:有原則,有個性。有讀者私信我說,想了解下道教的門派知識,安排!
  • 道教:天上人間——天神
    同時,三清尊神又是道教「三洞」(洞真、洞玄、洞神)真經的神化表現。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寶玉衰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由此可見,「三清」符號包含了相當豐富的道教理念。
  • 起源於正一盟威道的法籙職碟及道教協會規定的道士如何授籙儀式
    按道教中的正一派的觀點,道士只有在獲得了籙之後,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數量護身神兵的權力,因而才能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未受籙受職,就無權遣神役鬼。從法術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的授籙,更像是一個給被授予者(道教內稱為籙生)確認在神、仙界的職務頒發通行神界的職務證書的過程。
  • 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在齊雲山道教的形成過程中,對於真武大帝的神像有著神秘的傳說:相傳真武大帝神像是由百鳥銜泥塑立而成,昭示著靈驗。因此崇拜道教的居士信徒,紛紛解囊,獻地輸財,築祠建觀。此後,齊雲山道教香火日盛,四方信徒及香客紛至沓來,齊雲山在道士與香客的共同努力下,開創了齊雲山道教基業。
  • 正一派、全真派:這兩道家派別有何不同?
    張天師畫像張天師,本名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實際創立者,漢朝東漢時期豐邑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正一派、全真派:有何不同?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根據法術原理,道教可以分全真派(道)和正一派(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
  • 一萬字詳解:正一道士授籙那些事兒
    按道教中的的觀點,道士只有在獲得了籙之後,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也才具有了差遣一定數量護身神兵的權力,因而才能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未受籙受職,就無權遣神役鬼。從法術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的授籙,更像是一個給被授予者(道教內稱為籙生)確認在神、仙界的職務頒發通行神界的職務證書的過程。
  • 作為正一派弟子,你可知道「正一」二字的真正內涵?
    也就是要了解「正一」的內在含義。我們知道,道教有兩大宗派,正一派從老祖天師立教開始,全真派從宋元之際的王重陽祖師開始。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只是兩個道派的名稱而已,也就是兩個名字而已,並不一定有什麼內涵。其實不然,這個名稱就包含著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公眾號嗣漢天師府,「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如何「全其真」?就是要「行真功,踐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