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386旅兼太嶽軍區,三個軍分區司令員是誰?軍銜如何?

2020-12-14 丁姑娘講歷史

1940年初,為了加強太嶽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八路軍第386旅奉命進入太嶽地區作戰。後來,八路軍第386旅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之下,不斷鞏固了太嶽根據地。到了1940年6月,八路軍太嶽軍區正式成立,由第386旅兼太嶽軍區領導機關,對外稱作太嶽縱隊。

在太嶽軍區剛剛成立的時候,一共設置有三個軍分區和單獨的第386旅。當時,擔任太嶽軍區司令員和第386旅旅長的是陳賡,他後來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那麼,太嶽軍區三個軍分區司令員都是誰呢?他們後來的軍銜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第一軍分區的司令員是張春森。張春森是今湖北武穴人,他出生於1907年,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徵。在全面抗戰時期,張春森最初在八路軍第386旅第772團工作,先後擔任團作戰參謀、營指導員。後來,隨著八路軍第386旅規模的不斷擴大,張春森還擔任過第386旅特務隊隊長、第16團政委。1940年6月,第386旅兼太嶽軍區,張春森被任命為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張春森曾在大名鼎鼎的皮旅擔任第2團政委,後來隨著皮旅的發展變化,他又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獨立師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三縱隊第37旅政委、第十八兵團第61軍第181師政委。在此期間,張春森率領部隊參加了中原突圍、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以及解放西北部分重要戰役。1955年,張春森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二、第二軍分區的司令員是張漢丞。張漢丞是今湖北麻城人,他出生於1913年,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徵。在全面抗戰時期,張漢丞奉命到山西組建和發展抗日武裝,後來擔任過山西新軍(決死縱隊)第57團團長。1940年6月,八路軍第386旅兼太嶽軍區,張漢丞被任命為第二軍分區司令員。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張漢丞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他歷任西滿軍區警備第2旅旅長、東北軍區西線戰勤司令部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後勤部第1分部部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2分部部長。在此期間,張漢丞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重要戰役。1955年,張漢丞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三、第三軍分區的司令員是王清川。王清川是今河北行唐人,他出生於1920年。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王清川在山西參加了抗日武裝,擔任過曲沃抗日武裝自衛隊總隊長、山西新軍(決死縱隊)政治保衛隊支隊長。1940年6月,八路軍第386旅兼太嶽軍區領導機關,王清川被任命為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王清川還先後擔任過晉冀魯豫軍區第38團副團長,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22旅參謀長、副旅長,第二野戰軍第14軍第41師副師長,第14軍隨營學校校長等系列職務,參加過上黨戰役、宛西戰役、宛東戰役、淮海戰役等重要戰役。1955年,王清川被授予了大校軍銜。

當然了,我們上面所說的,是八路軍第386旅兼太嶽軍區領導機關時期,太嶽軍區最早的三個軍分區司令員。後來,隨著抗日戰爭的持續進行,太嶽軍區對所轄軍分區進行了多次調整,發展為了五個軍分區的規模,擔任軍分區司令員的將領也有很大變化,這些都是後話了。

相關焦點

  • 他是安徽籍開國中將,因6個字獲中將軍銜,曾任2個大軍區司令員!
    他是安徽籍開國中將,因6個字獲中將軍銜,曾任2個大軍區司令員!在安徽12位開國中將中,他是較為特殊的一位,第一是年齡較小,1914年出生,授銜的時候41歲;第二,他因為皮有功,少晉中這句話,被上級重新定義,被授予中將軍銜,他非常幸運,遇到了伯樂;第三,在安徽12位開國中將中,擔任過兩個大軍區司令員的也只有他一人。
  • 十三大軍區只有四個軍區司令員與政委是同一人,他們是誰,啥軍銜
    1955年2月11日,國務院和國防部根據中共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設置情況,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對全國戰略區的重新劃分,決定將全國的6個大軍區,即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西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和西南軍區,改劃為12個大軍區,它們分別為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
  • 八路軍第386旅首任旅長是陳賡,下轄兩個團正副團長是誰?什麼軍銜
    第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後來分別被授予大將、上將軍銜。那麼第771團、第772團的正副團長分別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往下看:第771團團長徐深吉。徐深吉是湖北紅安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徐深吉擔任過紅31軍第91師師長,率部參加了山城堡戰役。
  • 八路軍第386旅共三個旅長,他們都是誰?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從1937年8月正式組建,到1945年10月改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第10旅,第386旅的作戰番號一共存在了八年多的時間,涵蓋了全面抗日戰爭的各個階段。
  • 八路軍386旅首任旅長是陳賡,首任政委是誰?一生成就如何?
    八路軍386旅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9師主力之一。1937年8月,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第93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陳賡任旅長。我們知道陳賡是386旅的首任旅長,那麼386旅的首任政委是誰呢?他叫王新亭,下面我們詳細介紹:王新亭出生於1908年,湖北孝感人。1926年,18歲的王新亭在孝感縣參加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王新亭先後在紅一軍、紅四軍參加革命工作,並隨紅四方面軍主力長徵。
  • 建國後,八路軍129師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都有誰?其中4人出自386旅
    那麼,八路軍129師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都有誰? 01上將王宏坤,出自385旅 1909年1月出生於湖北麻城乘馬崗石槽衝,是王樹聲大將的堂弟。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正月初五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第十師師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
  • 一哥「俗人讀史」之——386旅有個新1團
    1938年,386旅得到較大發展,771團調歸129師獨立旅建制,第129師補充團和東進縱隊第1、第3團合編的新1團歸386旅建制,全旅達8000餘人。1940年5~6月,356旅整軍和整編,第772團番號未變,新1團、補充團、補充大隊分別改為第16、第17、第18團,其後參加百團大戰。
  • 八路軍386旅,最初的四個負責人是誰?解放戰爭曾擔任什麼職務?
    在抗日戰爭時期,由紅四方面軍第31軍改編而成的八路軍第386旅,可以說是八路軍六個主力旅之中戰功最為突出的一個旅,在敵後戰場上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甚至被日本侵略者貼上了「專打」的標籤。那麼,在八路軍第386旅組建之後,最初的4個負責人都是誰呢?
  • 陳賡指揮的386旅,下轄兩個團,團長都是誰?最後怎麼樣了?
    之前咱們分析過,八路軍最牛的一個旅就是陳賡指揮的386旅,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功,讓鬼子痛恨不已,為洩憤或者激勵士兵,他們在裝甲車上印上「專打386旅」的口號,那麼386旅下面的兩個團,他們的團長是誰,最後怎麼樣了呢?
  • 賀龍元帥解放大西南,統帥5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授予什麼軍銜
    解放戰爭時期,他被任命為晉冀魯豫軍區第十九軍分區司令員,解放大西南時,他跟隨賀老總入川作戰,擔任18兵團60軍軍長,西南解放後擔任川西軍區司令員,抗美援朝時期,已帶病之軀指揮60軍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赫赫威名,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 該縱隊司令員為開國大將,政委是上將,下屬旅長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10月,奉中央軍委命令,晉冀魯豫軍區所屬太嶽軍區部隊,編成為「太嶽縱隊」,11月,改稱「第4縱隊」。作為中央軍委所屬戰略機動部隊之一,第4縱隊當時曾奉命整裝前往東北,故以第4縱隊之第11旅、第23旅及太嶽軍區獨立旅編成第8縱隊,待命赴東北。
  • 1955年授軍銜,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是中將,為何司令員是少將?
    1955年5月,我軍正式自主接管了旅順軍港,並組建了旅順基地,隸屬於海軍建制。到了1955年9月,海軍旅順基地的司令員和副司令員,都參加了授軍銜。不過,當時副司令員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司令員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擔任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和副司令員的分別都是誰呢?
  • 1938年8月,第129師成立一個獨立旅,旅長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就拿八路軍第129師來說,最初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兩個旅,分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第385旅和第386旅。不過,隨著抗日戰爭的持續深入進行,到了1938年8月,八路軍第129師根據戰場形勢的需要,又組建了一個獨立旅,從而形成了三個旅的規模。
  • 陳賡率領的第386旅,除了第772團,還有一個第771團,團長是誰?
    當時,葉成煥手下的副團長非常出名,他就是王近山,後來成長為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那麼,除了第772團,第771團為什麼沒有在《亮劍》中出現呢?第771團的團長是誰呢?他後來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1937年8月,八路軍第386旅由紅四方面軍第31軍改編而成,由陳賡擔任旅長。
  • 八路軍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最低是上將
    抗戰爆發之後,國共兩黨再次攜手一直抵抗外來侵略,於是在陝北的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按照當時的合作聲明八路軍下轄三師六旅,共三萬多人,正是這三萬多人最後發展成為百萬大軍,三個師的首任正副師長除了120師的蕭克是上將,其他的都是元帥,那麼三師六旅的首任正副旅長最終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 八路軍115師進入山東後,整編了7個教導旅,他們的旅長都是誰?
    1940年10月,進入山東地區的八路軍115師和所屬地方武裝先後整編成立了7個教導旅,下面就和大家說說這個新整編的7個教導旅的旅長都是誰?1師第2團參謀長,第3團參謀長、代理團長,第1師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徵,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參謀長、685團團長、蘇魯豫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3師7旅旅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5月10日去世,享年88歲。
  • 各省軍區司令員是誰?什麼軍銜?
    各省軍區司令員是誰?什麼軍銜?中部戰區是在原濟南軍區(不包括山東)、北京軍區(不包括內蒙半部)、蘭州軍區(僅陝西)、廣州軍區(僅湖北)的基礎上建立的,無論是交通還是軍工企業乃至於戰略價值,為五大戰區重中之重,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守衛首都北京。
  • 他是山西長治唯一李姓開國將軍,享年103歲,曾任二炮副司令員!
    李姓是我國人口大姓,1955年授銜的時候,李姓開國將軍最多,當時李姓有60多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而張姓當時只有50多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很多李姓人都有這樣的理解:李姓有110位開國將軍,上將6位、中將6位,1955年60位少將和後來晉升38位。
  • 粟裕在新四軍和華中野戰軍倚重的三員悍將是誰?1955授什麼軍銜?
    抗日戰爭時期,葉飛就曾擔任過新四軍第一師(時師長粟裕)第一旅旅長、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新四軍蘇浙軍區副司令員等重要職務。抗戰勝利之後,葉飛率領新四軍蘇浙軍區部隊,北上山東,這支部隊先後發展為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期間,葉飛一直擔任縱隊司令員,參加了萊蕪、孟良崮、豫東戰役。
  • 一野第18兵團有10個師,師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第18兵團的前身是華北軍區第1兵團,1949年1月改稱為第18兵團,兵團司令員是徐向前元帥,1949年4月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兵團司令員由周士第上將接任。黃定基是福建上杭人,1913年後,1929年參加紅軍,歷任紅軍排長、連長,八路軍連長、營長、團長,太嶽軍區8縱23旅旅長、4縱12旅旅長、太行軍區獨立旅旅長、179師師長等職,曾以全軍戰鬥英雄和「光榮的臨汾旅」指戰員代表的身份參加了開國大典,1951年夏,因舊病復發,於9月21日病逝,終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