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初,為了加強太嶽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八路軍第386旅奉命進入太嶽地區作戰。後來,八路軍第386旅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之下,不斷鞏固了太嶽根據地。到了1940年6月,八路軍太嶽軍區正式成立,由第386旅兼太嶽軍區領導機關,對外稱作太嶽縱隊。
在太嶽軍區剛剛成立的時候,一共設置有三個軍分區和單獨的第386旅。當時,擔任太嶽軍區司令員和第386旅旅長的是陳賡,他後來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那麼,太嶽軍區三個軍分區司令員都是誰呢?他們後來的軍銜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第一軍分區的司令員是張春森。張春森是今湖北武穴人,他出生於1907年,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徵。在全面抗戰時期,張春森最初在八路軍第386旅第772團工作,先後擔任團作戰參謀、營指導員。後來,隨著八路軍第386旅規模的不斷擴大,張春森還擔任過第386旅特務隊隊長、第16團政委。1940年6月,第386旅兼太嶽軍區,張春森被任命為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張春森曾在大名鼎鼎的皮旅擔任第2團政委,後來隨著皮旅的發展變化,他又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獨立師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十三縱隊第37旅政委、第十八兵團第61軍第181師政委。在此期間,張春森率領部隊參加了中原突圍、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以及解放西北部分重要戰役。1955年,張春森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二、第二軍分區的司令員是張漢丞。張漢丞是今湖北麻城人,他出生於1913年,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長徵。在全面抗戰時期,張漢丞奉命到山西組建和發展抗日武裝,後來擔任過山西新軍(決死縱隊)第57團團長。1940年6月,八路軍第386旅兼太嶽軍區,張漢丞被任命為第二軍分區司令員。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張漢丞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他歷任西滿軍區警備第2旅旅長、東北軍區西線戰勤司令部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後勤部第1分部部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2分部部長。在此期間,張漢丞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等重要戰役。1955年,張漢丞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三、第三軍分區的司令員是王清川。王清川是今河北行唐人,他出生於1920年。在全面抗日戰爭時期,王清川在山西參加了抗日武裝,擔任過曲沃抗日武裝自衛隊總隊長、山西新軍(決死縱隊)政治保衛隊支隊長。1940年6月,八路軍第386旅兼太嶽軍區領導機關,王清川被任命為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王清川還先後擔任過晉冀魯豫軍區第38團副團長,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22旅參謀長、副旅長,第二野戰軍第14軍第41師副師長,第14軍隨營學校校長等系列職務,參加過上黨戰役、宛西戰役、宛東戰役、淮海戰役等重要戰役。1955年,王清川被授予了大校軍銜。
當然了,我們上面所說的,是八路軍第386旅兼太嶽軍區領導機關時期,太嶽軍區最早的三個軍分區司令員。後來,隨著抗日戰爭的持續進行,太嶽軍區對所轄軍分區進行了多次調整,發展為了五個軍分區的規模,擔任軍分區司令員的將領也有很大變化,這些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