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團隊在深古菌代謝潛能領域取得...
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近日,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Microbiome》發表題為「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evidence of light-sensing, porphyrin biosynthesis, Calvin-Benson-Bassham cycle, and urea production in Bathyarchaeota」的研究論文
-
深大80後教授探索紅樹林溼地 在古菌微生物領域發出「中國聲音」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9日訊(記者 梁榆其 通訊員 梁斯雲)近日,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李猛帶領近30人的團隊先後在深圳福田紅樹林溼地中發現了若干新穎的古菌門類,並通過基因組學探討了阿斯加德古菌、深古菌、產甲烷古菌、氨氧化古菌、烏斯古菌和底棲古菌等類群的生理代謝潛能,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古菌物種和代謝功能多樣性的認識,並提供了一批具有應用潛力的功能酶的基因資源
-
這位深大80後教授正在探索地球上第三種生命形式——「古菌」!
深大「80後」教授李猛帶領的團隊經過近7年研究不斷探索地球上第三種生命形式——「古菌」先後完成了多項古菌研究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博士後期間,李猛教授開始致力於古菌研究。2014年,他加盟深圳大學,隨後入選國家特聘青年專家並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被聘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目前李猛教授帶領了一支近30人的團隊繼續進行古菌研究。
-
兩篇背靠背蛋白組學+代謝組學揭示擬穴青蟹適應鹽度驟降代謝機理
先前研究[1,2]報導了擬穴青蟹在轉錄組和蛋白質組水平上適應鹽度驟降的分子機制。發現除了離子運輸以外,游離胺基酸還參與滲透調節。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上,在代謝組水平揭示擬穴青蟹適應鹽度驟降的分子機制。該研究旨在根據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數據揭示鹽度從23‰下降至3‰的適應機制。本文技術路線及分析方法是典型的代謝組學研究方法,作者通過尋找差異代謝物及相關的通路富集分析,發現游離胺基酸在適應鹽度驟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且涉及碳水化合物和有機酸的能量代謝在適應過程中提供了能量供應。此外發現了牛磺酸在擬穴青蟹的滲透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
-
Nat Med: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葡萄糖代謝蛋白與...
,來自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利用定量質譜法和共表達網絡分析技術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將機體的葡萄糖代謝蛋白與阿爾茲海默病(AD)疾病生物學特性聯繫了起來。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疾病特異性的蛋白和生物學過程,其或能幫助開發新型的靶向性療法,此外他們還發現,能調節機體葡萄糖代謝的一組蛋白及在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中扮演保護性角色的蛋白或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病理學進展及機體認知損傷強烈相關。
-
科學家揭示改良致幻劑的治療潛能
科學家揭示改良致幻劑的治療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7:00:03 美國加州大學David E. Olson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具有治療潛力的非致幻迷幻劑類似物。
-
【學術前沿】蘇士成團隊揭示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
近日,中山大學蘇士成/高志良/許小丁團隊揭示了線粒體環狀RNA調控肝臟免疫代謝性炎症新機制,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14日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細胞》上,題為「Targeting Mitochondria-Located circRNA SCAR Alleviates NASH via Reducing mROS Output」。
-
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4: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Evgeny Onischenko、Karsten Weis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
楊建明教授團隊在丙二酸鹽代謝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楊建明教授團隊在丙二酸鹽代謝機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教授團隊在沼澤紅假單胞菌對丙二酸鹽的代謝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微生物研究領域Top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學術前沿】 周溪/林樹海/鄒麗揭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母乳蛋白和代謝...
該研究鑑定了88種差異表達的蛋白質(DEP),表明COVID-19患者的母乳蛋白變化較輕。然後通過GO和KEGG途徑富集過程分析發現DEP富集了涉及免疫應答,炎症和代謝的過程,富集了這些過程的大多數DEP被下調了。此外,總共鑑定出340種代謝產物,通路分析揭示了氨醯基-tRNA生物合成和芳香族胺基酸(AAA)代謝的變化。
-
中國海洋大學李德海團隊——南極海綿共附生真菌活性次級代謝產物...
主要從事海洋微生物、極端環境微生物藥用資源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研究。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極地微生物資源庫、代謝產物組分庫和化合物庫,為極地微生物藥用研究提供物質基礎。主持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SCI收錄論文百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
-
研究發現脂肪前體細胞分化命運的重要調控機制
succinate-dependent 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complex II 的研究論文。博士研究生劉軻莉以硬脂醯輔酶A去飽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 Scd1)為研究切入點,首次揭示了Scd1與琥珀酸之間的調控關係,及其決定脂肪前體細胞向米色脂肪細胞分化的調控機制,為預防和治療肥胖及相關代謝紊亂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米色脂肪細胞,一種能夠消耗脂肪進行呼吸產熱的「好」脂肪,被認為是抵抗肥胖的有效治療方式而備受關注。
-
研究揭示工業微藻應激產油的蛋白質組動態規律
此外,微擬球藻還具有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能力,是生物燃料和生物材料的重要來源,在工業煙道氣處理和綠色能源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微擬球藻基因組較小且為單倍體,便於進行遺傳操作;因此,微擬球藻漸已成為真核微藻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模式生物。 工業產油微藻在氮脅迫下的油脂積累過程,一直受到學界與工業界的密切關注。
-
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揭示水分影響紫花苜蓿抗寒能力機制
近日,牧醫所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研究揭示了水分影響紫花苜蓿抗寒能力機制,為紫花苜蓿越冬水分管理及高寒地區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研究人員設置了充分澆水處理組(土壤80%持水量)和水分虧缺處理組(土壤25%持水量)兩個紫花苜蓿處理組,並模擬了苜蓿的抗寒鍛鍊期、冬季休眠期和返青期三個生長階段環境溫度變化,同時測定各處理組在溫度變化過程中苜蓿根頸的半致死溫度。
-
【人民日報】中外研究團隊揭示宇宙「巨無霸氣泡」能量來源
由中外14家單位的學者共同參與的國際研究,揭示了「巨無霸氣泡」從何而來,對了解包括銀河系在內的眾多星系如何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的大爆炸。天文學的迷人之處在於,讓我們有機會乘坐「時光機」,來回望137億年前的早期宇宙,遙望古老星系最初的模樣。
-
研究團隊揭示了畢卡索藍色時期繪畫中的隱藏細節
他將從一項前所未有的研究中討論這一發現,該研究是對畢卡索(Picasso)五十年來的一項研究,研究對象是畢卡索(Picasso)收藏的博物館(Musee national Picasso- paris)。在繪畫過程中,畢卡索對改變事物毫無疑慮。
-
金大地、邱東教授團隊研究揭示高溶解性pH中性生物活性玻璃成骨成...
因此,合成生物材料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並成為當前醫用生物材料領域的研究重點。 生物活性玻璃是目前唯一不依賴外加生長因子而能體現骨誘導性的合成材料,有潛力媲美自體骨,但是它作為骨修復材料仍然不是完美的,至少需要改善兩種特徵:在接觸體液時會導致pH值明顯升高,不利於細胞生長;溶解性差,釋放的骨誘導性關鍵離子(可溶性矽酸根離子)有限。
-
人文社科+自然科學 深大編寫本科必修通識教育教材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1日訊(記者 梁榆其 通訊員 王若琳 紀盈 梁柏詩)10月22日上午,深圳大學(以下簡稱「深大」)舉行通識教材新書發布會,正式發布由該校知名教授團隊編寫出版的通識教育教材《人文社科經典文選導讀》《自然科學經典文選導讀》。
-
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潛在新靶標——葡萄糖代謝相關蛋白
過去幾年中,有關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焦點一直停留在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上,研究學者認為,這些蛋白在大腦中成團聚集是導致記憶力減退和其他明顯症狀的原因。日前,重磅科研雜誌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刊登了一項大型阿爾茨海默症相關蛋白研究的結果,為發現潛在治療靶點找到了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