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清GDP世界第一還會被歐洲列強欺負了?

2020-12-26 假如我是狐城

清朝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為它的特殊性質和它所受到的屈辱,讓我們後人對他印象十分深刻。據說明朝滅亡的時候,清朝入關之後政治十分清明,老百姓生活也是十分好。而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發展之後的盛世。一時間被譽為世界經濟GTP第一。但就是這樣強大的清朝,卻依舊在末年被歐洲列強欺負。

晚清軍隊實力不如歐洲軍隊

清朝早期八旗精銳

清朝是靠著關外的八旗起家的,當時明朝滅亡的時候,清朝的八旗軍隊十分強盛,是去旺盛,他們打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形成了一種戰鬥力極強的風,氣人人爭爭向前。但這種戰爭風氣的維持是來源於戰爭,也是需要戰爭來維持的。

而清朝從康熙皇帝以後南明瓦解天下歸於一統,老百姓過上了太平日子。雖然還有一些男女餘孽為了恢復明朝而奮鬥,但這都只是一些小打小鬧,依靠漢族綠營兵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根本不需要八旗精銳出動。所以說從康熙皇帝以後,清朝的八旗軍隊就過上了一種安逸享樂的生活。

晚清八旗士兵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百年之後,清朝八旗子弟不用打仗,不用為政府交賦稅,反而要享受國家給他們每個月的俸祿。他們過著享樂榮華富貴的日子,每天的生活就是看鬥雞打架,打打牌。鬥鬥鳥。再加上他們後期吸食鴉片這樣的軍隊,這就是清朝的精銳軍隊,一點戰鬥力都沒有,根本打不贏歐洲列強。

晚清軍事武器不如歐洲列強

清朝引以為傲的弓箭

清朝滅明朝的時候,因為統一戰爭的需要,他們還積極地向明朝學習如何使用熱武器,當時還出現了紅衣大炮等重型武器。可是到了康熙皇帝以後天下歸於太平,大家都覺得這些東西沒必要了。很多人又重新使用起了大刀,長矛弓箭等冷兵器時代的武器。

到清朝末年鴉片戰爭的時候,英國的軍隊拿著全先進的遂發槍,而清朝這邊還是拿著大刀長矛,且不說靠近他們就在很遠的距離之外就已經被別人射死了。清朝軍隊和英國軍隊打起來根本不是對手。GDP再高也只不過是一隻待宰的羔羊罷了。

清朝GDP第一是靠人口數量堆上去的

清朝地主吸食鴉片

清朝在中期的時候,乾隆盛世那段時間GDP的確是佔了世界的30%左右,可以說的上是超級高了。但這些都只是虛假的數字,清朝當時大部分的財富都是掌握在皇帝和貴族大臣手裡,老百姓根本沒有什麼銀子。

另外一個方面,清朝雖然富有,但只是總體數量,當時清朝已經有了3億多人。歐洲列強那邊每一個國家才幾百萬人,這樣相差數百倍的人口數量,使得清朝的GTP成為了世界第一。

這樣的GTP是很多水分的,中國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根本沒有當時歐洲列強老百姓生活過的好紡織,中國老百姓在清朝的統治下過的十分悽慘。

相關焦點

  • 清朝的GDP是世界第一嗎?為什麼這麼厲害,還被西方看不起、欺侮
    鼓吹清朝GDP是世界第一的人,不能說他們不對,只能說他們不嚴謹。清朝是一個時間段,得分前中後期,不同的時期國家gdp不同,嚴謹的說清朝並不是一直gdp都居世界第一!談完這個我們再來說說清朝gdp居世界第一這個說法;安格斯·麥迪森的猜想你要知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外國學者的一個推測,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主要提出這個說法的學者保羅·甘迺迪和安格斯·麥迪森(主要是後者,下圖為其人)也自己承認說這是一個猜測。
  • 奧斯曼和大清相比,火器非常先進,可為什麼也被列強吊著打?
    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在近代經常被很多人拿來對比。的確,這兩個帝國在近代都曾是輝煌一時的大帝國,大清自詡天朝上國,是個大一統的王朝,周邊數十個藩屬國。而奧斯曼更是橫跨了亞歐非三大洲,昌盛一時。但是在近代,這兩個國家都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落伍了,也都被西方列強盯上了。
  • 奧斯曼帝國武器裝備並不差,為什麼也打不過西方列強?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曾輝煌過,巔峰時期勢力橫跨亞非歐三大洲,根本沒有把歐洲放在眼裡,甚至比同時期的明清還要厲害。 可奧斯曼衰落後混得還不如清朝,在歐洲殖民擴張開始後,奧斯曼越來越衰落,甚至成為了西亞病夫,誰都可以欺負一下。
  • 我大清都被歐洲列強殖民了,南邊的泰國咋沒事?
    殖民時代整個東南亞唯有泰國獨樹一幟沒有被淪為殖民地,當時的泰國政府非常善於在「多個雞蛋上跳舞」,嫻熟地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巧妙地借力打力解決了中南半島上英法之間的戰略平衡問題,成為列強們妥協的產物,在夾縫中求生存。 19世紀晚期,衰弱的我大清無力維護清朝與泰國的宗藩關係。
  • 美國為何不要大清的土地?看看菲律賓的下場就知道了
    晚清羸弱,被列強欺負,更是發生了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當時列強妄圖瓜分大清,或多或少都佔了一些土地,只有美國,不僅未佔寸土,還阻止八國聯軍瓜分大清。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大家公平跟大清做生意,瓜分領土的事誰都不能做。美國不夠強大嗎?
  • 甲午戰爭前,西方列強信誓旦旦說會保大清,為什麼一開戰全跑了?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4期:1894年,隨著日本在朝鮮戰場的步步逼近,清朝廷終於打起精神,全面應對:一方面應對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一方面派人去找西方列強調停,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備戰,以應對日本的貿然進攻。
  • 列強殖民世界時,為何不殖民日本?從日本當時的國際環境深度解析
    文|(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 在近代史中,日本也是一樣被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為什麼日本沒有最後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方呢?今天我們從日本的國際環境和列強們使用的手段來深度解析,這一段歷史,為大家講明白,當年在日本發生的事情!
  • 我不相信1840年以前大清GDP世界第一
    說四大發明就熱血沸騰,說四書五經就想下跪膜拜,說四大名著就中國文化世界第一,說上下五千年歷史就唯我獨尊,說除四害好像就是中國特產,說牛鬼蛇神就想揍他們。有四萬萬人口、GDP世界第一、文化世界又最先進、國體嗨大憑啥挨揍?邏輯是什麼?見過老爺們兒讓一幫三歲孩子打個半死的嗎?幾樣裡面最少有一項是假的。
  • 大清軍艦開到美洲震懾墨西哥太霸氣了,然而清艦卻沒能沒回來
    我們大家都知道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之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讓中國海軍的精華喪失殆盡,此時的清朝保守派,主張韜光養晦,徹底停辦海軍,他們認為正是列強們看到你有海軍了,他們才來欺負你,如果沒有海軍的話,他們就不會來欺負你,這種奇葩的思維也是夠夠的了。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古代大部分時期都位居世界的領先地位。尤其是到了清朝的康乾時期,中國的版圖達到了最理想的狀態,有13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達3億。可是到了19世紀,故步自封的老大帝國已經遠遠地落後於西方列強,一場鴉片戰爭就把中國打回了原形,從此積貧積弱的中國開始被人們稱為「東亞病夫」。
  • 歐洲列強入侵明朝
    明朝末年,隨著歐洲列強的崛起,以及歐洲重商主義的發展,白人採取了海軍式擴張,迅速殖民了世界各個地方,歐洲列強尋求更多的海外市場。此後,明朝沿海時常受到歐洲艦隊侵擾。
  • 甲午戰爭復盤:假如戰爭晚5年爆發,大清還會有勝算嗎
    而相反甲午戰爭則恰恰相反,不僅是以前的「小老弟」日本正式趕超大清成為東亞第一強國,更將大清推向了覆滅的深淵。復盤這次戰爭,有的人說這是日本預謀已久的一場戰爭,如果雙方都準備好了,拉開架勢,或者將時間往後拖5年,當時學習西方大搞洋務運動的大清政府不一定輸給剛剛完成維新變法,經歷過國內戰爭的日本,畢竟當時日本的國力還是無法和大清抗衡。
  • 歐洲列強曾稱霸世界,為何如今甘願成為美國小弟
    歐洲列強曾稱霸世界,為何如今甘願成為美國小弟別說是德國,整個歐洲都離不開美國的保護作用,首先歐洲各國本身就有防範德國的心理壓力,特別是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同是歐洲各國在領土問題上也有邊界上的矛盾,更不用說歐洲是盤散沙吧。
  • 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李鴻章
    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李鴻章道光三年,李鴻章出生於合肥肥東縣東鄉磨店鄉。
  • 大清因《辛丑條約》欠下巨款,大清沒了之後,這筆債款如何處理?
    也不獨貿易領域,實際上在鴉片戰爭之前,大清是能不和列強接觸交流,就不和列強接觸交流。為了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也是為了扭轉長期以來對大清處於貿易逆差的劣勢地位,英國才發動了鴉片戰爭。不過,英國之所以發動鴉片戰爭,其實不僅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而是為了對大清進行一次試探。
  • 大清設「黃龍旗」為國旗,列強看到卻嘲笑,原因簡單的令國人無語
    在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後,尤其是列強的艦船在我國近海或國內航行,常常與我國未懸掛任何旗幟的船隻發生爭議。後來在奕訢與曾國藩等人的操縱下,把代表皇室的「黃龍旗」掛在了清朝的官船上,開始只是三角旗。後來,清朝開始向各國派駐使臣,並依照西方慣例使領館須懸掛國旗,中國也不宜例外。
  • 俄羅斯GDP也就相當於我國廣東省,為何能成為世界前三的國家?
    在中國的北方,以前有個鄰居還是非常強大的,到底有多強大呢,這麼說吧,整個歐洲都籠罩在恐怖的陰雲之中,曾一度是中國北部邊界上有上百萬兵力,對中國北方構成嚴重威脅,他就是曾經非常強大的蘇聯。去年,俄羅斯的GDP終於超過廣東省,僅為中國gdp的10%。看這個後,你可能會問了,中國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為什麼俄羅斯就成為了一個發達大國呢?1、強大的軍事力量。自蘇聯以來,俄羅斯幾乎建立了「軍武立國」的傳統。
  • 克裡米亞戰爭本是列強之間的利益爭奪,為什麼倒黴的卻是中國?
    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誰都不曾想到,遠在歐洲的一場克裡米亞戰爭,讓清朝這塊肥肉被歐洲憲兵盯上了。 趁火打劫向來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雪上加霜是列強的愛好,也正是因為如此,克裡米亞戰爭本是列強之間的利益爭奪,為什麼倒黴的卻是中國?
  • 坐擁世界名城伊斯坦堡,土耳其為什麼還會遷都山中小城安卡拉?
    在近代歷史上,亞洲有兩個「病夫」備受恥笑,一個是素有「東亞病夫」之美名的大清帝國,另一個則是被奚落為「西亞病夫」的奧斯曼帝國,這個定都伊斯坦堡的冷酷帝國帶領穆斯林對歐洲腹地發起數百年的侵略,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遼闊版圖。
  • 東南互保意味著大清已對東南各省失去控制,為什麼慈禧不追究?
    讓慈禧頗感意外的是,列強對此提出異議,表示只認同光緒。在列強槍炮的壓力下,慈禧被迫終止廢帝計劃。 這件事讓慈禧很惱火,我們大清國家裡的事,誰當老大本是我老太婆做主,你們一群強盜偏要橫插一槓子,愣誰都憋不住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