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家房企美元債融資近50億 借新還舊以備冬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10月,融資難、融資成本走高的聲音不斷。從中國銀保監會到北京等地銀保監局頻下罰單,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為此,房企一邊降價促銷回款,一邊尋求更多的融資途徑。中原地產數據顯示,10月,超30家典型房企在境內外齊發債,其中,有13家房企的美元債融資計劃總計接近50億美元。

隨著房價漲幅明顯放緩,房企頻頻發債「借新還舊」,高杆槓房企的生存壓力正在加大,由此也引發了業界對資金鍊的擔憂。

房企美元融資計劃一再走高

雖然自5月以來,房地產融資政策不斷收緊,但房企美元融資的數量依然刷新歷史記錄。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10月,累計已有13家房企發布了接近5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其中10月30日一天就有5家企業發布接近2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相比之下,9月房地產企業的海外美元融資為37.97億美元,8月僅為15.8億美元。

雖然房企融資難的消息不斷傳出,但房地產融資數據仍在刷新紀錄。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介紹,截至目前,2019年房企海外發布的融資計劃達575億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上漲接近50%。

據悉,絕大多數房企境外融資是為了還舊債。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對房地產企業發行外債申請備案登記有關要求的通知,其中提到,房地產企業發行外債只能用於置換未來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境外債務。

10月,從中國銀保監會到北京等地銀保監局頻下罰單,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在整體融資環境的壓力下,房企已不再顧忌境外融資成本的上漲,加速融資。10月,融資成本超過10%以上的境外融資案例仍不少。

弘陽地產於10月30日發布公告稱,擬發行1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高達13%。而佳兆業在10月30日發行的2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為11.95%。在此之前,10月10日,中梁控股發行了1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也達到11.5%。上述三家房企的融資成本均超過11%。

不過,一些有著國資背景的房企以及大型知名房企,在境內的融資成本還是一如既往地走低。

10月29日,華遠地產完成發行1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利率為4.10%;10月28日,中國鐵建發行首期40億元公司債,最高票面利率4.3%;10月23日,平安不動產發行1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利率3.3%;10月18日,萬科發行5億元2019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3.18%。

從融資成本看,房企也出現分化。對於槓桿率較高的企業來說,融資壓力有所增加;對於經營穩健的企業來說,融資成本降低依然是趨勢。

「雖然調控政策頻繁出現,加大了部分企業的融資難度,但對於正常融資來說,並沒有收緊。」張大偉稱,在當下的資本市場,依然有多家企業首次發布美元融資。據悉,10月25日,金輝集團成功發行首筆2.5億美元境外債,票面利率詢價區間為6.80%-7.80%。

資金鍊擔憂與日俱增

早在2015年和2016年,房企的融資政策相對寬鬆,彼時,不少房企為擴張規模而發債。自2018年以來,隨著償債高峰期的到來,房企「借新還舊」已成慣例。

剛剛過去的 「金九銀十」,不少房企為了抓住營銷窗口,採取降價促銷的策略,以此回籠資金,這使得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收窄,或更多城市加入下跌行列。

不過,房企降價促銷的現金回款並不樂觀。加上融資環境收緊,房企無法通過大規模發債來加槓桿,由此引發了業界對資金鍊的擔憂。

近日,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2019年以來,全國有400多家房地產企業發布了破產公告。

對此,張大偉認為,從環比及同比看,這個數據並沒有明顯增加。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5次針對房地產資金收緊的政策出現,導致業界對資金鍊的擔憂與日俱增。

事實上,對於過去高槓桿的房企來說,他們的確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同策研究院研究員陳朦朦認為,10月有22筆債券到期,金額共計355億元,很多房企不得不採取多元化的創新型融資方式「借新還舊」。

對此,中原地產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現金流銷售回款不容樂觀,加上銀行也放緩按揭貸款的速度,導致房企分化加劇。隨著房價漲幅明顯放緩,中小房企的生存壓力加大,加速離場將成趨勢。

採寫 | 新京報記者 袁秀麗

編輯 | 王海亮

相關焦點

  • 近30家房企密集發債 美元債多、「借新還舊」是主流
    在2020年底針對銀行的「兩道紅線」落地,以及元旦後「三道紅線」的試點企業即將擴容等外部消息刺激之下,2021年開年,房企在債市展開「搶跑」。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月截至10日,已有近30家房企發行債券,據測算,境內外債券發行規模已達550億元。業內分析指出,歷年首月均為房企債券融資的高峰,疊加房企對金融環境預期緊張,由此出現了房企加快新年發債節奏搶跑債市的現象。
  • 債務高峰臨近 房企「借新還舊」
    據彭博社數據顯示,境內房企2020年10―12月到期的人民幣債券規模分別約895.45億元、709.55億元、917.61億元;同期到期的美元債分別約為49.95億美元、467億美元、238.79億美元。時代周報記者 胡天祥 發自廣州房企償債能力將面臨大考。
  • 扎堆發債「借新還舊」 房企2021年到期債務規模將歷史性突破萬億元
    12448億元機構預計,2021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將達12448億元,歷史性突破萬億元關口。新年伊始,房企再現扎堆發債潮。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7日,上市房企已發行13隻美元債。根據各房企公告披露來看,募資用途多為現有債務再融資。另有機構預計,2021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將達12448億元,歷史性突破萬億元關口。
  • 70%房企「踩線」 眾房企「借新還舊」調整負債結構
    項目轉讓、引入戰投、分拆上市,以及「借新還舊」調整長短債,關注資金安全成為「過冬」的關鍵,如何「去槓桿、降負債」,眾房企也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之道。70%房企「踩線」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按照設置標準,紅線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 借新還舊!建業地產新發3億美元中期票據,負債持續走高
    11月18日,建業地產披露信息稱,公司已與法國巴黎銀行、美銀證券、中信銀行(國際)、德意志銀行、國泰君安國際、海通國際、摩根史坦利及渣打銀行就發行3億美元2024年到期票息7.75%優先票據訂立購買協議。
  • 頻繁借新還舊 金融街難掩發展掣肘
    短期內融資超400億元 借新還舊成主旋律 截至目前,金融街已披露的境內融資發行規模已達到450億元。 資料顯示,金融街2020年融資方式包含超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中期票據、信託以及公司債等多種途徑。
  • 泛海19天斥資4.4億元購買恆大美元債,最多折價超30%
    具體來看,3月16日,泛海購買了恆大2024年到期的400萬美元債,年利率12%;3月18日購買了2023年到期的710萬美元債,年利率12%;3月19日購買了2023年到期的580萬美元債,年利率11.5%。值得注意的是,泛海購買的上述美元債均為折價購買,折價約32.4%。
  • 被美元債綁架的華南五虎
    2019年,雅居樂的銷售雖然創出歷史性新高,但183億的毛利潤,其毛利率只有30.50%,較2018年分別下降25.60%和13.40%,創近三年新低。毛利變化如此之大,主要是受制於房地產政策的調控和多元化的布局。華南一直是雅居樂重點布局區域,其中海南又是雅居樂的重倉區。
  • 地方債借新還舊並非新開通道 避免債務期限錯配風險
    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財政部首度明確地方政府可以發新債券來還舊債(下稱「借新還舊」),為地方融資開了一道大門。不過一位財政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際上地方債一直被允許「借新還舊」,以前也有,只是2018年地方債到期規模較大。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壓力
    這20家房企融資主要以銀行借款為主,平均佔比為50.9%,其次是債券融資,平均佔比29.6%,其他融資借款主要為非標融資,平均佔比19.5%。這20家房企均為上市企業,規模實力排在行業前列,因此,相對於行業平均水平,銀行借款佔比可能偏高。  銀行借款以開發貸款為主。
  • 加大力度去海外「找錢」,開年9房企共發45億美元債
    記者| 陶婷2021年還未過完一周,已有9家房企先後發行10筆境外美元債,總募資金額45億美元,約合290億元人民幣。今年房地產行業融資政策放鬆的可能性已然不大,而整個行業又迎來償債高峰期。「這迫使房企加大力度尋找各種海外融資。」一位業內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 債券市場「借新還舊」風險正在暴露
    在資管新規落地的大背景下,債市頻頻爆雷,違約、逃債不斷,過去「借新還舊」的遊戲還能玩下去嗎?其一,債券違約不斷,逃債增多,導致債券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8日,今年共發生債券違約事件19起,涉及10家發行主體,違約規模超過140億元,同主體未到期債券存量規模480億。
  • 行業發展指數|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香港暨海外融資排行及報告
    先一覽香港暨海外的融資統計數據,根據觀點指數研究院監測的119間A股及H股房企,2020年2月,各大房企在香港及海外的融資舉措為13次(2次來自同一家企業),總融資金額達到251.79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26.84億元)。各家房企的融資工具均為發行美元債,利率範圍由4.80%至13.75%不等,平均票面利率為8.47%。
  • 中國財富報導|扎堆發債「借新還舊」 房企2021年到期債務將突破...
    新年伊始,房企再現扎堆發債潮。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7日,上市房企已發行13隻美元債。根據各房企公告披露來看,募資用途多為現有債務再融資。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2132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累計同比增長3%。
  • [CFO成績單]明發集團資金鍊緊繃 融資不暢美元債利率超20%
    為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重點討論了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據悉,規則主要以「三條紅線」為標準。  而房地產開發作為高槓桿、資本密集型行業,CFO在各房企經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行業增速放緩、融資管理規則趨嚴的大背景下,CFO需要更好地平衡房企在「規模、財務、盈利」等方面的要素,工作考驗也將加大。
  • 行業發展指數|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香港暨海外融資排行及報告
    觀點指數研究院監測的119間A股及H股房企中,2020年1月在香港及海外的融資舉措為28次 ,總融資金額達到1099.11億港元(折合人民幣989.31億元)。各家企業給出的利率範圍由3.375%至13.75% 不等。上述融資中,合計總融資成本為85.61億人民幣,平均利率支出佔總融資額8.65%(當中不包括1間未公布利率的融資)。
  • 行業發展指數 | 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香港暨海外融資排行及報告
    各家企業給出的利率範圍由3.375%至13.75% 不等。上述融資中,合計總融資成本為85.61億人民幣,平均利率支出佔總融資額8.65%(當中不包括1間未公布利率的融資)。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在香港及海外的融資動作中,融資利率高於平均數的有12次,低於平均數的有15次。
  • NIFD:短期內「踩線」房企債務違約風險將上升,建議設置較合理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1月18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簡稱「NIFD」)發布了第三季度房地產金融專題報告。報告中指出,房企融資方面,前三季度除房企境內信用債發行規模有所上升外,開發貸、信託、境外信用債等融資渠道仍處於收緊狀態。
  • 房企融資:如何在香港找錢
    作者:西政資本 來源:西政資本(ID:xizheng_ziben) 筆者按: 2020年的下半年有個很特別的現象,自從房地產信託的融資監管趨嚴後,開發商的很多融資需求都轉移到了境外,香港券商近3個月的業務量非常不錯,尤其是私募債產品的爆發
  • 星空獨家︱永續債,房企繞過三道紅線的良藥?
    所以,永續債這種兼具股權和債券雙重身份的混合資本補充工具,成為房企槓桿考驗危局中的大羅金丹。 01 永續債的前世今生 2013年,國內債券市場上有了第一支永續債——「13武續債」。發行主體是武漢地鐵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