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刻:蔣介石命令南京守軍全部撤退

2020-12-13 八校尉

83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1日,南京保衛戰進入焦灼狀態,戰爭異常激烈,敵我雙方損失慘重。

此時蔣介石為保存實力,決定下令南京守城部隊全部撤退。

同日,日軍第10軍第114師、第6師團猛攻雨花臺,中國守軍第88師第二線陣地再度丟失,被迫退守核心陣地。

日軍第114師團同時攻打中華門,並用炮火摧毀城門,少數日軍衝入城內,遭到了88師官兵的全部殲滅。

當日,日軍第16師團正猛攻紫荊山,被中國軍隊教導總隊兩個師的英勇還擊,但進展甚微。

蔣介石為了避免南京部隊被全部殲滅,命令在江北的顧祝同,轉告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將南京所有守軍全部撤退。

命令一下,10萬守軍傾刻間失控。

自此南京淪陷!

相關焦點

  • 南京守軍為何從浴血奮戰,變成了一場毫無秩序的大潰敗?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中國首都南京,開始了世界現代史上最殘暴的南京大屠殺。有5萬多中國守軍未能撤出南京和突圍,被日軍俘虜並且全部慘遭屠殺。那麼,南京保衛戰為什麼會從守軍浴血奮戰,演變成了一場毫無秩序的大潰敗?作者根據對史料的研究和實地考察,以祥實的資料,再現了國軍撤退和南京陷落的過程,揭秘了這場悲劇的歷史真相。
  • 南京大屠殺前夕:蔣介石趁夜逃離,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如果委員長還沒有預定人來擔任,我願意負此責任,誓與南京共存亡。」唐生智表態,蔣問眾人意見如何,何應欽說:「孟瀟兄願意擔任是最適當沒有的了!」眾人見何表態,紛紛表示沒有異議,支持唐生智當衛戍司令指揮留守部隊堅守南京城。唐生智當場向蔣介石保證,他將在指揮南京保衛戰時,「臨危不亂、臨難不苟,沒有統帥命令,決不撤退」。
  • 南京陣地,絕大部分未失,蔣介石憑什麼下令「放棄南京」?
    但是1937年12月11日,遠在廬山的蔣介石,就被身邊的無線電機要人員告知:已經收不到南京的消息。這一天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蔣介石離開南京,留下了兩個貼身衛士班。不知道是得到絕密情報,還是特殊命令,隊長俞浩民帶著他們直接出了挹江門,到下關坐上一艘小火輪直接奔九江而去。
  • 日軍在海空掩護下攻打九江 守軍堅守四天斃敵數千 最終無奈撤退
    江西九江,是長江上武漢與南京之間最大的城市。「潯陽江頭夜送客」,說的就是這裡,因長江在此因洪水分成九支,而得名九江。九江作為江西的北大門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稱。但蔣介石給出的命令卻是必須死守九江。在這樣的情況下,張發奎不得不在沿江沿湖一帶布置了九個師又三個團的兵力進行防禦。9月23日,日軍波田支隊借著風雨,在夜色的掩護下向姑塘發起了進攻。負責守衛此處的中國軍隊11師拼死抵抗,同時張發奎命令第15師、第118師急速增援進行反攻。24日,崗村寧次又調派第106師團投入姑塘爭奪戰。後張發奎又繼續投入4個師參與反擊。
  • 從淞滬抗戰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將軍與日軍血戰到底
    次日,張治中隊第二團下達命令:「在張家浜、殷家浜、南徐家灣之線,打擊登陸日寇。」 幾天後,日軍包圍網即將形成,前線中國軍隊大亂,部分部隊為避免被圍已經自行組織撤退。 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鬥,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教導總隊返回南京,隨後教導總隊擴編為三旅六團,雷震成為第三旅上校副旅長。
  • 12月1日,昨日記,歷史上的今天你還記得發生什麼了嗎?
    看似普通的一天,但是歷史上的卻是瀰漫著硝煙的一天。 1950年12月1日,我軍扭轉韓戰戰局。 1950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志願軍對企圖突圍的敵軍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這是我軍扭轉朝鮮戰局的轉折點。。12月17日收復元山、興南地區,殘敵從海上逃脫,第二次戰役遂告結束。
  • 抗日戰爭黃河決堤真相,蔣介石急令撤退,前線國軍為何大惑不解?
    其實對此情況,蔣介石早有預料,曾下令程潛和薛嶽抽調部隊組織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然而蔣介石的命令卻沒有得到程潛等人的認同,並未完全執行。國軍第一戰區指揮部以及前線國軍接到撤退命令之後大惑不解,認為就此放過土肥原師團無疑是「放虎歸山,養癰遺患」。不過作為戰區司令長官的程潛心中卻是一清二楚,必定是商丘地區淪陷敵手,蔣介石曾經的憂慮變成了現實。
  • 中國守軍損失三分之二,廈門大學被炸成一片廢墟,發生了什麼?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鬥,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制:《民國二十六年度作戰計劃》(甲案),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日軍侵佔廈門登陸點五通海岸,圖為中國軍隊布置的前沿陣地。
  • 49年搭蔣介石撤退的船終現身 缺失歷史拼圖補齊
    一九四九年五月六日,蔣介石就搭乘這艘「江靜輪」撤離大陸,這段剪影一直到今天才解密。東南網10月29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1949年5月5日,蔣經國悄悄到陽明海運前身—上海輪船招商局密商「大撤退」,不到24小時後,蔣中正趁著天黑登上「江靜輪」,從上海撤到舟山群島;20天後,招商局另一艘「漢民輪」滿載著黃金,漏夜急駛到基隆港,從此畫下歷史分隔線。
  • 光亭:南京不是這樣守的
    因此,日軍高層在佔領上海後並沒有馬上進攻南京的計劃,還私下想通過德國和蔣介石媾和,以確保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戰略成果。同時軍部也考慮到部隊在淞滬之戰中傷亡很大,還準備調一部分部隊回國休整。1937年11月7日,日本參謀本部給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的命令是:「規定華中方面軍的作戰區域為蘇州、嘉興一線以東,只掃蕩上海附近之敵,不準進取南京。」可見,日軍此時還並沒有進攻南京的打算。
  • 難得披露 1949國軍大撤退時的照片,細節震撼!
    【筆記君註:當解放軍於1949年4月發起渡江戰役時,承擔上海防務的守軍身後是大海,已沒辦法再退,需乘船撤走。上海守軍雖擁兵20餘萬,但派系繁雜,各不相屬,負責上海防務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頗感頭痛——如何安排撤退事宜呢?湯恩伯叫來了自己的親信、時任淞滬警備司令的石覺來商討去留問題。
  • 蔣介石「反攻大陸」最後一勝,我軍1300名戰士犧牲,800女幹部被俘
    1949年在中國大陸之上解放軍如秋風掃落葉般消滅了國民黨殘敵,蔣介石只能退守臺灣負隅頑抗,但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的蔣介石一直堅持一個中國,他要以臺灣為跳板「反攻大陸」,妄圖重新掌控全國政權,為此他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國軍第一悍將,「金門衛戍司令」胡璉。
  • 南京保衛戰:15萬守城國軍為何被5萬日軍破城
    、人性幻變的曲扭……1937年12月的南京,這令炎黃子孫永世不忘的血色國殤,定格下無常歷史的沉痛一瞬,呼喚著真相的回歸與靈魂的反思。斷掉守軍退路卻留下逃生船隻在南京保衛戰爆發前,心知南京無法固守的蔣介石秘密遷都,政府機關開始陸續向武漢一帶轉移。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已帶相關政府機構抵達重慶,重慶作為戰時臨時首都的陪都角色已內部確定。為了保存實力,避免出現淞滬之戰那種不惜血本以致家底賠光的慘劇再度發生,蔣介石將大批空軍戰機與大量的通訊器材運往後方。
  • 蔣介石讓四百人,打戰給全世界看,外國記者喝咖啡看中日交戰
    一九三七年,抗戰全面爆發,日軍在上海同國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戰鬥,歷史上稱為「淞滬會戰」。在閘北,淞滬會戰首先打響的地方,國民軍第88師堅守了75天,成為了抗擊市區戰爭的最後一支部隊。蔣介石命令在蘇州河北岸留下一支部隊,進行一次向世界宣戰。
  • 八佰的歷史坐標
    軍迷和歷史愛好者已對相關的微觀歷史場景做了各種各樣的考證: 從守四行的士兵實數,到女童子軍楊惠敏送旗事跡,從謝晉元之死,到謝夫人凌維誠勉力維持孤軍生活均被津津樂道。歷史因此呈現出更豐富、細緻的面相。
  • 「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到底是誰下的不抵抗命令?
    事變發生之後,中國東北軍遵照上級命令,採取不抵抗政策。由此,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三省1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日軍佔領。到底是誰下的不抵抗命令,從事變開始到今日,一直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張學良下達的命令,一種說法是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抵抗。那到底是誰下達的命令呢?
  • 湯恩伯不聽調遣,李宗仁下令全軍撤退,日軍為什麼也撤退?
    守軍在假工事的兩側構築了機槍陣地,距離假工事不遠處挖了多個散兵坑。日軍首先動用數十門大炮對塔兒灣我軍陣地連續猛轟2小時。炮火轟擊之後,日軍以為我守軍在炮火猛攻之下要麼就是死守殆盡,要麼已經害怕撤退,大隊步兵用密集隊形向陣地上衝來。當敵人接近陣地時,散兵坑內和機槍陣地的守軍突然開火,突然的猛攻之下,日軍死傷累累,不得不暫時後退。
  • 四行倉庫最後撤退了嗎? 謝晉元為何會同意勇士撤離四行倉庫?
    27日,天還沒亮,日軍就向四行倉庫而來,但他們不知道在倉庫內還有留守部隊,謝晉元一聲令下,全樓各個射擊孔全部開火,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在被斃傷200餘人後,日軍暫時撤退。在日軍的後援部隊上來後,向倉庫發起了集中攻擊,謝晉元命令停止射擊,當日軍接近倉庫時,突然用集束手榴彈投向敵人。激戰一天,謝晉元部給進攻倉庫的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中國軍隊僅陣亡2人,傷4人。
  • 南京挹江門慘案,5000多具屍骨都是被日軍所殺嗎?真相令人震驚
    數萬將士沒有死在戰場上,卻因為撤退安排不周,被遺棄在南京,成為日軍屠殺的對象。但是追根溯源,造成撤退混亂的原因,要先從唐生智當上南京衛戍軍司令說起。前文已述,唐生智在會上表示的很堅決,公開說誓與南京共存亡。但他會後又對蔣介石說:"沒有你的命令,我決不會下令撤退。"這意味著蔣介石如果下令撤退,唐也是不想與南京共存亡的。
  • 蔣介石下令:守南京一個月,等待時機,這個時機指的是什麼?
    1937年11月中旬,中國方面軍去判斷,日軍要進攻南京。於是就在南京開始準備碉堡戰壕,鐵絲網,工事修了一層又一層,南京城內的富貴山,金陵寺,清涼山等地也修建了大量戰壕,地下室,甚至蔣介石的官邸,也挖交通壕直通富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