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倉庫最後撤退了嗎?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又炮擊上海市,製造了「八一三事變」,自此拉開淞滬會戰的序幕。蔣介石先後調集了七十三個師約七十萬人的大軍參加淞滬會戰。日軍也先後投入了十個師團和海空軍等約三十萬人的軍隊。
在經過雙方幾個階段的作戰後,中國軍隊雖然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但自身也傷亡較重。10月26日,在大場被日軍攻佔後,國民黨第三戰區命令駐守在江灣、閘北的八十八師撤退到蘇州河以南,留部分兵力在閘北牽制日軍。第五二四團副團長謝晉元自告奮勇要求留下。
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決定讓謝晉元指揮一個加強營留在閘北牽制日軍,對外用團的番號,並任命謝晉元為團長。其實這個加強營只有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和一個迫擊炮排,總人數為410餘人。之所以被稱為「八百壯士」,是後來作戰時,一個外國記者通過英租界給謝晉元傳遞一個紙條,問到四行倉庫守軍的兵力情況,謝晉元不假思索的對外說:「800人」,這才讓「八百壯士」的威名傳遍了中國和全世界。
謝晉元指揮靈活,將士們作戰英勇
謝晉元率領留守的士兵連夜轉移到「四行」倉庫,就是大陸、金城、鹽業和中南四家銀行的聯合倉庫。謝晉元對官兵們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我們現在被日軍包圍了,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根據地,也可能就是我們的墳墓,只有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
四行倉庫是一幢6層高的建築物,長120米,寬15米。謝晉元讓人用倉庫內的小麥、黃豆將大門、窗戶堵死,只留下射擊孔。27日,天還沒亮,日軍就向四行倉庫而來,但他們不知道在倉庫內還有留守部隊,謝晉元一聲令下,全樓各個射擊孔全部開火,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在被斃傷200餘人後,日軍暫時撤退。
在日軍的後援部隊上來後,向倉庫發起了集中攻擊,謝晉元命令停止射擊,當日軍接近倉庫時,突然用集束手榴彈投向敵人。激戰一天,謝晉元部給進攻倉庫的日軍以沉重的打擊,中國軍隊僅陣亡2人,傷4人。第二天,日軍用飛機在倉庫上方,企圖投彈轟炸,但被樓頂的駐軍用高射機槍一陣掃射,無法靠近。
在打退日軍的多次進攻後,為了節省子彈,謝晉元都是要求士兵將日軍放近了再打。謝晉元等人堅守兩天粒米未進,上海的一些愛國團體,通過英租界的協助,將食品裝進布袋,用繩子拋到倉庫牆根下,士兵們在大樓底層向外挖洞將食品搶運到倉庫裡。雖然在搶運食品過程中,有3人犧牲,但外界的支持和關心,讓全體官兵深受鼓舞,士氣更加振奮。
謝晉元和營長楊瑞符對全體官兵說:「愛國軍人要抱定必死之決心,血戰到底!不成功便成仁!」要求所有人都寫好遺書,集中想法送到外面去,以表示不惜犧牲的決心。當天夜裡,一位女童子軍隊員,冒著危險衝過蘇州河,將一面國旗獻給了謝晉元部,全體官兵更加受到鼓舞,謝晉元激動地說:「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僅是一面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並下令立即將國旗升起。
30日,日軍再次對倉庫發起攻擊,但在謝晉元部的堅決反擊下,始終難以向前一步。再作戰時,蘇州河南岸的老百姓紛紛向守候在倉庫的士兵呼喊示意,並不時提醒告訴士兵日軍所在的位置。日軍在死傷上百人後,只得停止了攻擊。當時,有群眾編寫了一首《八百壯士之歌》與守軍隔河高唱: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戰死不退讓,寧戰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炮火中飄蕩!飄蕩!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能擋,我們的行動有力,我們的志氣豪壯,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快快趕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但是,租界當局在日軍的威脅下,多次要求中國政府撤出戰鬥。1937年10月30日,在蔣介石的命令下,謝晉元率部撤離四行倉庫。日軍在發現謝晉元部撤退的行動後,用探照燈和機槍封鎖道路。本來英軍當時答應負責掩護他們撤退,但面對日軍的攻擊,英軍沒有兌現承諾。謝晉元部在傷亡30多人的情況下,才得以撤退到租界。
英雄之死
退到租界的謝晉元部,被英軍要求繳械,謝晉元等以「軍人不能離槍」,拒絕了英軍的無理要求,雙方發生了對峙。後來國民黨政府派人勸說下,謝晉元等不得不將槍械交給了英軍。誰知道,英軍立即翻了臉,將「八百壯士」羈留在膠州路星加坡路口(今餘姚路)一塊15畝的空地裡,四周以鐵絲網圍困,並派兵進行看守,實際上等於軟禁了。
這期間,日軍多次派人要求租界將謝晉元部引渡給日軍,但在上海人民的強烈反對的浪潮中,租界才沒有敢將英雄們交給日軍。謝晉元部就這樣在租界的看管下艱難的生活,他們通過自己生產自救解決物資供應,並且堅持出操、訓練,毫不放鬆。
1940年3月,漢奸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派人以陸軍總司令的高官誘降謝晉元,被謝晉元嚴詞拒絕。在多次收買不成後,汪偽漢奸也企圖多次進行刺殺謝晉元,都沒有得逞。這其中主要是日軍對謝晉元在四行倉庫的表現恨之入骨,一直想報復謝晉元。
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按照慣例率官兵出早操,當時有上等兵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4人遲到,謝晉元詢問原因。誰知他們早已被汪偽收買當了漢奸,突然取出預先準備的匕首等兇器,一起上前猛刺謝晉元的胸部及太陽穴。謝晉元在多處重傷後流血不止,不幸犧牲,年僅37歲。
4個民族敗類被當場抓住,移交給租界當局羈押,最終被租借法院判處死刑!可恨的是,在日本佔領了上海公共租界後,日軍將殺害謝晉元的那4個兇手給釋放了。
謝晉元率部在四行倉庫與日軍英勇作戰的行為,給抗戰中的中國軍民以極大的鼓勵,譜寫了中華民族忠勇無畏、不屈不撓、英勇抗日的壯歌。謝晉元遇刺後,蔣介石發布通電:
謝晉元同志之成仁,為我中華民國軍人垂一光榮之紀念,亦為我抗戰史上留一悲壯之史跡,謝團長不僅表現我軍人堅貞壯烈之氣概,亦為我民族不屈不撓真正氣之代表
並追贈謝晉元為陸軍少將,追授他青天白日勳章。
謝晉元為何會同意勇士撤離四行倉庫?
導演管虎在接受採訪中談到,之所以拍這部電影,是為了表達對從軍的父親和抗日英烈的崇敬。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一場孤軍無援的「必敗」之戰,八百壯士的誓死堅守,不僅向國際展示了國人的勇氣和尊嚴,更凝聚了當時潰散的民心。
然而在電影院看完這場電影之後,再仔細了解了當年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所有故事,我卻寧願八百壯士的故事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我相信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謝晉元也一定會這麼想。特別是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一定會後悔當初他離開了四行倉庫,而不是在裡面戰死。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八佰》這部電影只拍出了將士們在四行倉庫血戰的英勇,卻沒有拍出他們後續憋屈的慘澹下場。
咱們具體來說說。
1、四行倉庫之戰背景
四行倉庫之戰,屬於淞滬抗戰的尾聲。
日軍的目標是想三個月之內滅亡中國,所以有心要在淞滬戰役一舉殲滅中國軍隊精銳,儘快逼迫蔣介石政府投降。
這場會戰,日軍火力佔優,蔣介石國民黨軍把70萬人的部隊集中在上海這個狹小區域,承受了日軍空軍狂轟濫炸,重炮轟擊,甚至是海軍艦炮也能直接覆蓋國軍陣地,這場仗打得非常不划算。所以打了2個多月,國軍就損失慘重。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要在上海和日本人打這場會戰呢?因為上海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城市,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列強在上海都有租界,蔣介石希望在列強眼皮子底下打一場仗,讓這場戰爭引發國際關注,吸引西方國家隊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援助。
500
總之,國軍傷亡慘重,決定撤出上海,為了挽回最後一點顏面,決定派一支小部隊留守,一方面是掩護主力撤退,另一方面是向外界宣示中國軍隊還在抵抗。選擇的地點就是四行倉庫。
之所以選擇四行倉庫,是因為這是一個鋼筋混凝土建築,易守難攻。
謝晉元和他手下的士兵被挑中,承擔了這個必死的任務。
500
2、四行倉庫為什麼能守住?
電影《八佰》主要就是講述了謝晉元這800壯士如何守住四行倉庫4天的故事。
這場戰鬥確實打得可歌可泣,尤其是當日軍妄圖派工兵在坦克掩護下在倉庫外埋設炸藥時,戰士陳樹生身綁手榴彈跳下去和敵人同歸於盡,當場炸死10多名日軍。
其他10多名國軍士兵被感召之下,也紛紛慷慨赴死,這一幕拍得確實讓人心潮澎湃。
然而謝晉元這800壯士之所以能夠守住四行倉庫4天,最主要不是靠士兵的英勇,而是靠當時的上海環境。
這是四行倉庫在當時的位置。這個位置非常重要,重複一下,這個位置非常重要,是四行倉庫之戰謝晉元部隊為什麼能夠堅守4天的根本原因所在。
500
1930年代的上海市區,大部分都是外國列強租界。大家看這個圖
500
其中蘇州河南岸部分是今天的黃浦區,蘇州河北岸是老閘北區和虹口區,當時這一塊是公共租界(即英美租界,由此前的英國租界和美國租界合併而成)。
而四行倉庫所在的位置,剛好是在公共租界的邊上。日軍當時圍困四行倉庫,只是從西邊和北邊兩面包圍四行倉庫,東面和南面日本人是不敢進去的。
四行倉庫可以通過新垃圾橋(即今天的西藏路橋)和蘇州河南岸的租界保持聯繫,日本人不敢進來。所以當時四行倉庫並不是一座孤島,而是通過西藏路橋和蘇州河南岸一直保持聯繫。
當年上海市民給謝晉元八百壯士捐獻了大量物質,都是通過西藏路橋運送過去。而且還有記者去採訪謝晉元,電影裡也展示了這一幕,記者等人頂著英國國旗,就穿越了西藏路橋,順利進入四行倉庫。記者問謝晉元部隊有多少人,謝晉元為了迷惑日軍說有800人,八百壯士的名號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你看,一方面謝晉元部有堅固的堡壘可以利用,另一方面謝晉元部隊還能得到上海市民的物資支持。換句話說,謝晉元部想在四行倉庫堅守完全可以堅守下去。
所以當時四行倉庫中日兩國軍隊在那邊浴血死戰,很多上海市民都跑到蘇州河南岸圍觀。
500
因此四行倉庫之戰,實在是一場奇怪的戰爭。河這邊兩國軍隊打得你死我活,河那邊歌舞昇平,大批市民圍觀,實在是戰爭史上的怪事一樁。
這一切,都是因為租界的存在。
3、謝晉元孤軍困守租界4年的慘澹結局
然而,謝晉元部畢竟沒有一直堅守下去,最終他們還是撤出了四行倉庫。關於原因下面咱們再講。
在之前4天的四行倉庫戰鬥中,謝晉元部因為有堡壘依靠,自身僅傷亡20多人。但是在深夜撤往租界的過程中,日軍趁機攻擊,造成了數十人傷亡,超出4天戰鬥傷亡人數。
但是,更悲慘的事情還在後面。
最初,謝晉元部希望能夠借道租界,回歸本部。但是日軍威脅聲稱如果租界放謝晉元部隊安全離開,他們就將衝進租界追殺。於是英國人沒有允許謝晉元部離開。
而且在進入租界之初,英國人要求謝晉元部繳械,謝晉元自然不肯,說作為軍人絕不放下武器。但是後來,又是國民政府下令謝晉元服從英國人要求。謝晉元只好將武器交給了英國人。
從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再也無法由自己掌握。
英國人怕日本人,蔣介石政府又怕英國人,就這樣,謝晉元沒能堂堂正正戰死在沙場上,後來卻屈辱死在了租界內。
總之,謝晉元和剩餘部隊就被英國人扣押起來。這一扣押,就是4年啊。所謂的「抗戰4天,困守4年」。他們所在的地方後來被稱作孤軍營。
謝晉元和他的士兵其實就成了囚犯。這真是一種諷刺。
他們再也無法上場殺敵,雖然沒有被日本人俘虜,但是成為英國人的俘虜,同樣也非常恥辱。更加恥辱的是,蔣介石國民政府居然一點辦法也沒有。謝晉元和他的士兵們就這樣成為了棄子。
他們雖然被困於租界內,但每天依然以軍人標準要求自己,照樣出早操,訓練。當時上海大部分淪陷,只有這租界一小塊地方,還有中國軍人的存在。所以很多上海市民,紛紛前往謝晉元被扣押處,尋求內心的安慰。謝晉元一天往往要接待多批這樣的市民。
當然,也正是因為謝晉元如此高調,讓日本人更加惱羞成怒,謝晉元成了抗日的旗幟,所以也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
日本人多次和租界交涉,要求英國人把謝晉元交出來。但是英國人畢竟礙於面子,因為那就意味著他們屈服了日本人,這是英國人無法接受的事情。
但英國人也不敢太過於得罪日本人,所以對謝晉元的孤軍營做了很多限制。雙方因此衝突不斷。
1938年8月,淞滬抗戰一周年之際,謝晉元要求在營區升國旗。結果英國人擔心此舉激怒日本人,沒有同意。謝晉元不顧英國人反對最終升起了旗子,英國人居然派兵強行衝入,以刺刀捅傷孤軍營內多名士兵。
悲哀啊,這些在四行倉庫和日軍死戰的士兵,沒有死在戰場上,卻被租界被英國人殺死。
對於這一切,謝晉元也深感痛心。他在日記中寫道弱國國民處處被人欺負,正是因為中國積弱,所以不管是日本人,還是英國人都能在自己的國土中羞辱自己。
可是這種悲慘的生活依然沒有結束。
1940年汪精衛投靠日本人,成立汪偽政權。他派人勸降謝晉元,被後者嚴詞拒絕。被困租界4年,謝晉元一直像一把旗幟,感染了很多中國人。他的名頭實在太大了,日本人不能容忍這種抗日旗幟的存在,在多次招降謝晉元無果之後,1941年4月24日,被日軍收買的4名叛徒刺殺。
一代英雄,最終這樣屈辱死去。
謝晉元死後,舉國震動。上海市民30多萬人上街遊行,為他悼念。他手下的士兵們也悲痛異常。
500
然而,局勢的發展,讓他們很快來不及悲痛。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和英美等國徹底翻臉。1941年底,日本人徹底佔領了上海。困守租界的謝晉元殘餘部隊士兵,全部成為了日本人的俘虜。
他們被日本人當做苦力,流散各地。甚至有一批數十人被日軍強行帶到南洋戰場,給日本人挖戰壕。最終都死在了異國他鄉。最終活著看見日本人投降的,只佔少數。
4、謝晉元的悲劇原因是什麼?
回顧完謝晉元八百壯士的整個故事。我們發現,之前他們在四行倉庫抗戰越英勇壯烈,之後他們在租界的遭遇就越是顯得諷刺。
一個人有很多種死法。但有的死可以很悲壯,有的死卻只能說很屈辱。有的死你可以自己掌握主動,有的死你卻是被逼著一步步踏上自己不願意看到的絕路。
如果命運給機會再來一次,謝晉元還會服從命令撤出四行倉庫嗎?
那麼謝晉元為什麼非要撤出四行倉庫呢?這一切都是因為蔣介石親自下令讓他退出四行倉庫,讓他撤到租界。如果沒有這個命令,謝晉元哪怕和手下士兵全部戰死,也不會有後來這些悲慘遭遇啊。
他撤出四行倉庫的那一刻,他的命運就再也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初謝晉元率部堅守四行倉庫的第3天時,曾給孫元良寫過一封信說
「竅職以犧牲的決心,謹遵鈞座意旨,奮鬥到底……成功成仁,計之熟矣……現職決心待任務完成,作壯烈犧牲!」
他還與八百壯士預立遺囑「餘一槍一彈誓與敵周旋到底,流最後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當代價。」
500
在被困租界4年之後,謝晉元臨死之前,有沒有再次想起這封信?如果他當時就戰死在了四行倉庫,那也是像大丈夫一樣死得轟轟烈烈,英勇戰死沙場,足以感慰國人,自己也死得其所。無論如何,總好過這樣像個囚犯一樣困在租界4年,最終還被自己的手下刺殺。
可是,為什麼謝晉元必須要撤出?蔣介石為什麼一定要命令謝晉元撤出?進而我們要問,為什麼國軍和日本人在上海打仗,旁邊還有一大片租界,雙方都不敢進入?
因為英國人給了蔣介石壓力。而英國人的壓力又來自日本人的壓力。
前面咱們說了,日本人對於四行倉庫的攻擊始終縮手縮腳,就是因為四行倉庫的南岸就是英美租界,日本人怕誤傷租界裡的英國人,加上四行倉庫內部囤積了大量油料物質,萬一引發爆炸也會殃及租界,所以日軍不敢用重炮轟擊。
但是四行倉庫抵抗4天之後,日軍惱羞成怒,威脅英國人必須給個說法,否則將不惜代價攻破四行倉庫。
所以英國人找蔣介石國民政府談判,要求雙方不能再打了。在保證可以接收謝晉元部退到租界之後,蔣介石被迫答應英國人,於是下令謝晉元撤退。
所以這場仗從一開始到最後,其實都是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影響之下。
如果我們多想一點,我們就會多一份悲傷。1930年代的中國啊,山河破碎,任列強蹂躪。
所以關於謝晉元這八佰壯士的結局,你每多了解一點細節,就更添一份悲傷啊。
對於謝晉元八百壯士來說,他們作為個人無愧於國家,英勇抗敵,展現了民族之魂,但是從歷史的過程來看,八百壯士的四行倉庫之戰本身就是英美列強影響下的結果,而且八百壯士之後的結局非常慘烈,被困租界4年,謝晉元慘遭自己曾經的部下刺殺,其他人也都被日軍俘虜。
所以,如果管虎要拍《八佰》,不能只是一味渲染謝晉元八百壯士的英勇抗戰。如果你只拍八百壯士的悲壯,就等於是在美化當年腐朽無能的蔣介石國民政府。
更要把蔣介石政府的無能拍出來,也要把後來謝晉元服從蔣介石命令,退出四行倉庫進入租界被英國人繳械的歷史事實拍出來,更要把謝晉元困守租界4年,最終被日本人收買的部下刺殺的悲慘下場拍出來。
這才是符合歷史事實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