驩兜國——敗於帝堯,而不得不從中原遷徙至南蠻

2020-12-18 神渡說廣西廣東

前言:

今天筆者要與各位讀者解說的廣東古國——驩兜國,這是一個勇敢之國!它曾敢於與「三皇五帝」之一帝堯相爭,最後落敗了而不得不從中原遷徙至南蠻(今廣東珠三角地區)。

一.關於「驩兜國」在史書的正式記載

1.乍一看到「驩兜國」,各位讀者肯定會想這「驩兜國」該怎麼拼讀呢?「驩」讀音huān ,兜讀音 dōu,「驩兜」即讀音huān dōu。

驩音同「歡」,因而很多書上,「驩兜國」也譯作歡兜國。

2.秦朝《呂氏春秋》記載:「縛婁國、陽禺國、驩兜國,多無君」。意思是縛婁國、陽禺國、驩兜國這三個國家,多數都是沒有君主君王的。

3.這是史書對「驩兜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正式記載。且縛婁國、陽禺國與驩兜國一樣,也都是廣東歷史上存在的古國,且處於同一時期。驩兜國與廣東歷史上另外兩個古國縛婁國、陽禺國並列,可見與其並列的驩兜國,也是廣東歷史上同時期的古國之一。(關於縛婁國、陽禺國,筆者會在後面的章節再慢慢解說。)

二.「驩兜國」位於今廣東的推測

1.《大戴禮記》之《五帝德》記載:「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意思是流放驅逐驩兜部族到崇山,使它變成與南方的原始部族一樣。那麼文中提到的「崇山」位於哪裡呢?

2.《古文孝經》漢孔安國傳中記載:「崇山,南裔」。由文中可知,「崇山」這個地方位於「南裔」之中。那麼「南裔」又是指代哪裡呢?

3.說到「南裔」,就要說到「四裔」。《孔傳》記載:「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三危,西裔;羽山,東裔。」意思是幽州在北裔,崇山在南裔,三危在西裔,羽山在東裔。可見,四裔就是指四方邊遠地區,而南裔,就是指南方的邊遠地區。南方的邊遠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瀕臨南海。

4.我們再看看史書對「南裔」是怎麼記載、解說的。晉朝張華《博物志》中記載:「南越之國,與楚為鄰。五嶺已前至於南海,負海之邦.交趾之土,謂之南裔。」意思是南越國這個國家,與楚地(楚國)相鄰(是鄰邦),它從五嶺一直延伸到達南海,這個國家背靠大海,跨越交趾地區,人們稱它為「南裔」。

5.簡單的說,「南裔」就是指南越國故土,相當於嶺南地區。而南越國的核心統治區在廣東,南越國都城也在廣東廣州。即相當於「南裔」的核心地區在廣東、在珠三角。因而,驩兜國是遷徙到了嶺南,並且是遷徙到了其核心地區今廣東、珠三角地區。依據為:「崇山」位於「南裔」,「南裔」即嶺南,而嶺南的核心地區是廣東、珠三角地區。

我們再回頭看看,驩兜部族從何而來,以及「驩兜國」的起源。

三.「堯伐驩兜」,驩兜部族原先是生息在中原地帶

1.歷史一般都認為驩兜部族是三苗族中的一支,從丹水下遊向上遊發展部落得以發展壯大,曾一度威脅堯部落的安全,因而帝堯要討伐驩兜部族。

2.戰國時期史書《荀子》記載:「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意思是過去神農討伐補遂,黃帝討伐涿鹿並擒獲蚩尤,堯討伐驩兜。這就是史書對帝堯驩兜部族的描寫,史書也稱之為「丹水之戰」。

四.驩兜部族敗於帝堯,並不得不從中原遷徙至南蠻

1.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是驩兜被放居南蠻,亦處丹水也。」意思是於是驩兜被流放驅逐到南方那些部族當中,途徑歷經丹水。我們知道,「南蠻」是中國古代對南方的原始部族的稱呼;而丹水即今河南省丹水。河南在夏商周時期一直是核心中原地帶、核心統治區。

2.《大戴禮記》之《五帝德》也有記載:「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意思是流放驅逐驩兜部族到崇山,使它變成與南方的原始部族一樣。再且《尚書·舜典》也有相似的記載:「(舜)放驩兜於崇山」。由此可知,「堯伐驩兜」是帝堯取得了絕對勝利,驩兜部族戰敗,並且作為戰敗一方的的驩兜部族,被流放到了南方的原始蠻荒之地。

3.《呂氏春秋·召類》記載:「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舜卻苗民,更易其俗。」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堯伐驩兜(即丹水之戰)」驩兜部族戰敗,以及「是驩兜被放逐南蠻,亦處丹水也」、驩兜部族向南方遷徙經過「丹水」。

4.這就是「驩兜國」的起源來源,驩兜部族曾是中原地帶炎黃部落聯盟中的一員,是一個至少具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古老部族。後面由古華夏的核心地區中原地帶,遷徙至南方蠻荒之地。即中原驩兜部族是南蠻(廣東珠三角)驩兜國的前身,驩兜部族遷徙至南蠻(廣東珠三角)後逐漸形成新的驩兜國。

五.「驩兜國」存在時間的推測

1.根據戰國時期史書《荀子》記載:「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驩兜。」可知「驩兜」與「堯」是處在同一歷史時期。「堯」又稱帝堯,是「三皇五帝」之一,約公元前2188年-公元前2067年。由此可知,驩兜國及其前身驩兜部族,約存在於4000多年前。

2.而且「驩兜」能夠作為帝堯的討伐對象,可見「驩兜」不是一般的小部族,而是有一定實力的大部落。不然也不會值得帝堯親自討伐,並為戰國大思想家、政治家荀子所記載。這也說明了驩兜部族遷徙至南蠻廣東珠三角地區後,能夠有實力形成方國——驩兜國。

六.驩兜國在廣東的考證

1.2000年,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橫嶺山,發現了商周時期墓葬300餘座,並且出土了貴重的銅鼎、銅鐘等青銅器具,以及大量的陶器、原始青瓷器和玉石器、鐵器等。

2.據我們所知,銅鼎、銅鐘等青銅器具在夏商周時期都是非常貴重的器具,是古代禮治社會政治權力、經濟權力的象徵,一般為王侯所有。

再且,青銅器具的製造技術,在當時無疑是最為先進的科學技術。當時地處蠻荒的珠三角,青銅器具先進的科學製造技術是從何而來呢?

3.筆者大膽推測,正是驩兜部族在丹水之戰中戰敗於帝堯,從中原核心地帶遷徙至南蠻,從而把青銅器具先進的科學製造技術從中原地區也帶到了今廣東珠三角地區。

4.而銅鼎、銅鐘等貴重的青銅器具,非王侯不能擁有和使用。驩兜部族從中原遷徙至南蠻珠三角地區,形成新的驩兜國,能夠使用銅鼎、銅鐘等貴重的青銅器具,是正常的也是與驩兜國的身份向匹配的。

相關焦點

  • 爭議再起:「放驩兜」的「崇山」不是張家界而是在湘西的花垣!
    後來在豫西南山地和丹水、漢水、長江中遊一帶,與中原丹朱部族、苗蠻部族融合為「三苗」部落,又稱苗蠻部落群,驩兜被推為「三苗」首領。「三苗」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湖南洞庭湖到江西彭蠡之間﹐即長江中遊以南一帶。驩兜在晉南、河南原陽、山東與共工、鯀等結盟,反對舜繼堯位,幾經相戰後失利,被舜「竄三苗於三危,放驩兜於崇山」繁衍生息。之後苗族始向西南遷徙,少量支系遷到越南、寮國、法蘭西、美國等國外。
  • 湘西苗族的根在哪裡,她是何時何地遷徙入境的?
    「九黎」在原有的區域內已無立錐之地,只得遷徙他鄉。他們中除少數成員因被俘、流散、避難等原因而融入其他部落外,大多數選定了東走西奔南遷的道路。這些被迫遷徙的「九黎」部落族群就像大雁害怕脫離雁陣、樹葉依戀枝幹一樣,抱住一團,風雨兼程。他們跨過「渾水河」(指黃河),越過沼澤鹽鹼,最後到達了大江(指長江)、大湖(指洞庭湖、鄱陽湖)一帶地區。
  • 山西是如何從帝堯唐國變成春秋晉國?都城又從太原南遷到臨汾?
    帝堯古唐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帝堯。帝堯又被稱為「陶唐氏」,這是一種觀點,也有不少人認為帝堯和陶唐氏並沒有關係,只是到戰國時期才出現帝堯與陶唐氏連稱的說法。《史記*五帝本紀》說,「帝堯為陶唐」。《帝系》具體指出,「帝嚳四妃,陳豐生帝堯,封於唐。」後來堯為帝,所以「天下號曰陶唐氏。」帝堯是陶唐氏,他的封地在「唐」,「唐」或「陶唐」是古地名、古部落名稱、古國名,這是一個重要觀點,但不是唯一觀點。如果按照這個觀點,堯的古唐國在哪裡?也有幾種不同的觀點。
  • 潮汕是何時脫下南蠻的外衣
    又由於南嶺山脈的阻礙了中原的交通與經濟關係,使嶺南地區整體大大落後於中原地區。歷史上的嶺南,指的是: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這由東到西「五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原是古越族居住的「百越之地」。而潮汕則指「潮州八邑」分別為:海陽(潮安),潮陽,揭陽,蓮陽(澄海),洪陽(普寧),饒陽(饒平),葵陽(惠來),新陽(豐順)。
  • 諸葛亮南下徵南蠻的「南蠻」指的是哪裡?
    三國裡,諸葛亮下徵南蠻的故事還是很引人一讀的。不過這時候就有人好奇了,三國時期的「南蠻」究竟是南到哪裡的「蠻」,具體指的是哪一塊區域?其實這裡的南蠻並不難理解。在古代中國,從夏商周開始,中原王朝就有了很強烈的中心思想,並且位居長江下遊流域的這些中原王朝,各個自居高上,且看不起周邊的任何一個民族。
  • 客家姓氏 根在中原
    帝堯實行傳遞帝位禪讓制,以「選賢任能」作為最重要的任務;他首創「諫鼓」和「謗書」,鼓勵民眾直言批評行政得失;他推行仁政,把存鰥寡、賑荒災、避免民眾犯罪作為主要行政目標。帝堯主要活動於中原地域,去世後葬於今山西臨汾市城東35公裡的郭裡神林。帝堯兒子丹朱墓在河南範縣。帝堯身後產生了陶、唐、伊、祁、劉、杜、堯、趙、龍等姓氏。
  • 中國古代南方為何被稱之為南蠻?南蠻之地究竟在那裡?
    一般來說,南蠻是一個地域代稱,也是一個族群稱謂。在歷史長河中,中原漢人對南方少數民族都稱為南蠻。那麼,這個稱謂是從何時開始的?傳說中的南蠻之地究竟在哪?南蠻的稱謂最早出現在周代的《禮記》,禮記·王制篇記錄了當時除了華夏族外的四個部落,即東胡、西戎、南蠻、北狄。
  • 《全面戰爭三國》南蠻擴展包什麼時候出 南蠻擴展包上線時間
    全面戰爭三國是一款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並由世嘉發行的一款大型即時戰略遊戲,玩家可以在遊戲中選擇自己的部落和派系,就在最近,全面戰爭三國的南蠻擴展包將在9月3日推出,下面就跟隨九遊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劉備收五溪蠻只要一個馬良,但是諸葛亮收南蠻卻不得不七擒孟獲
    當時蜀漢治內,其實有兩大蠻族,第一是盤踞在如今湘西及黔、渝、鄂三省市交界地沅水上遊的五溪蠻,第二是盤踞在南中地區的南蠻,但是劉備和諸葛亮對這兩大蠻族卻採取了不同的手段收服,個人認為劉備的手段應該更高一籌。
  • 被稱為中原的地方,竟然是現在的這個省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又名「中原」。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
  • 春秋戰國時期的南蠻、北狄、東夷、西戎,到哪裡去了
    先秦,對中原周邊民族,按不同的方向,稱為:東夷、莫說齊、魯這兩個大的諸侯國,就是山東區域內的小諸侯國,東夷人也是勝少負多。經過夏、商、周三個時期的不斷徵伐,東夷的勢力逐漸變弱了,最後的勢力範圍,縮小到了只在淮河流域。東夷人在這個過程中,也積極與華夏族文化融合、通婚、會盟等。
  • 南蠻入侵!?那些冠以「南蠻」之名的日本料理
    在中國歷史上,南蠻一詞通常用來指代南方歸順的異族人,比如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難道說,日本的南蠻雞源自孔明先生千年真傳的菜譜?當然不是嘍。此「南蠻」非彼「南蠻」,日本在歷史上習得了很多中國的語言習慣,然而會設身處地地融入自己的國情,比如「南蠻」一詞在日本歷史上,指代的是東南亞,以及從歐洲遠道而來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人。
  • 「南蠻」不蠻 廣東博羅考古證明嶺南先秦時期已有高度文明
    新華網廣州10月31日電(記者楊春南 邱明)正史記載中,嶺南盡皆「南蠻之地」,至秦軍南下始融入中原文明。
  • 百越南蠻,流放之地?廣西是如何一步一步打破人們的偏見
    在歷朝歷代,中國的南方一直被稱為南蠻之地,除了因為這裡地處遠離中原以外,更多的是因為這裡曾經出現過很多大型的怪事。而廣西因為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一直也不太受重視。01南蠻之地「蠻」是中國古代對南方各民族的泛稱,廣西古代為百越族的聚集之地,所以常被稱為南蠻之地。
  • 《全戰三國》「南蠻」DLC現已上線 孟獲登場
    瞻望南境,繁密樹林與諸多南蠻部族映入眼帘。你能一統南蠻各部,成為南境共主嗎?·可從公元190年或194年時間點開始遊玩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在中原以南的蒼翠密林間,一些未知的勢力正躁動不已。數個世紀以來,南蠻各部一直各自為政,如今,這片土地需要一位新的領袖,將他們團結起來。
  • 《全面戰爭:三國》9月3日和我一起統一南蠻
    《全面戰爭:三國》將於9月3日推出新的一款DLC,其中包括四個全新的派系、擴展地圖等新內容,還有很多南蠻部族映入眼帘,你知道這款DLC的主題是什麼嗎?對!這款DLC的主題就是——南蠻。在中原以南的蒼翠密林間,一些未知的勢力正躁動不已。數個世紀以來,南蠻各部一直各自為政,如今這片土地需要一位新的領袖,將他們團結起來。玩家將扮演孟獲、木鹿大王、祝融夫人、沙摩柯大王,,強大的南蠻領袖們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作戰方法與戰鬥武器,並以其保衛自己的領土,從揮舞燃燒熊熊烈焰的巨錘到細如針毫的吹箭,從龐大的戰象到兇悍的猛虎,他們仿佛無所不能。然而有言道:合則兩利,散則俱傷。
  • 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一部漂泊史
    他們從中原不遠萬裡而來,帶著華夏文明的火種,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拓荒墾殖、一路南下,被遷徙地的人稱之為客家人。如今,他們操著外人聽不懂的方言,以開拓進取、堅韌卓絕的精神,行走在全世界。清末廣東籍詩人黃遵憲有詩云:「中原有舊族,遷徙名客人。過江入八閩,展轉來海濱。」這首精悍的小詩,簡明扼要地敘述了客家人的歷史。
  • 《三國:全面戰爭》南蠻DLC將於9月3日推出 歡迎來到蒼翠密林
    在中原以南的蒼翠密林間,一些未知的勢力正躁動不已。數個世紀以來,南蠻各部一直各自為政,如今,這片土地需要一位新的領袖,將他們團結起來。
  • 詹店魏莊,魏氏遷徙中原暨發展的歷史標杆!
    詹店魏莊,魏氏遷徙中原暨發展的歷史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