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靈隱寺,香火鼎盛,熱鬧喧囂。熙熙攘攘的人流,凝固成普羅大眾對未來、對幸福的虔誠祈願。佛卻不語,依舊低眉垂目,慈悲凝視眾生。
本以為,這就是江南名剎靈隱寺的全部了,很繁華,也很生動。是莊嚴的,也是入世的。但不曾想,卻有機緣見到了夜幕後的靈隱寺,別是一番滋味。看,微風輕拂,樹影婆娑;萬籟俱寂,無我無人。這遠不同於白日的無限風光,空靈而肅穆。恍然間似乎忘記了時光的存在,今日的靈隱,與千八百年前的東晉古寺默然重合,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只是,真的是一片寂靜無聲嗎?仔細聽!幽幽水聲細若遊絲,一滴滴地敲打著。頃刻,又有清雅笛聲響起,宛如天籟。聲音自大雄寶殿前的廣場而來,細看,數十桌茶席次第擺開,每桌一茶師,六茶客,大概有近兩百人吧,可是,絲毫沒有鼎沸人聲,連悄然私語都是極少的。茶人們斂聲屏氣,神情專注,溫杯、洗茶、衝泡、奉茶,一舉一動,細緻謹慎,卻又如行雲流水。茶客細嗅茶香,默品佳茗。一時間,對坐無言,只有泡茶注水時發出的咕咕響聲,為這個特別的夜晚,帶來不少趣味。
原來今天,恰是靈隱寺舉辦「春季雲林茶會」的日子,而我,有幸成為有緣人。
雲林禪茶,自古有之。若問歷史淵源,可一直追溯至唐代陸羽的《茶經》:「杭州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茶。」今人只知道西湖龍井是世界名茶,卻不知靈隱天竺的產茶歷史更在其前,而且還融合了茶道與禪的精神,帶有濃濃的佛教的氣息。
夜幕下的雲林茶會,以三道茶禮客,分別是「綠茶」「巖茶」和「普洱茶」。上好的茶葉,在優雅的茶人手中,成為佳茗。綠茶,色如碧;巖茶,味甘爽;普洱,陳香濃。每一道茶,都有不同的特點,卻唯有靜心的客人,才更能品出其中滋味。
主持人法師介紹說:「禪的繁體字,左邊是『示』,右邊是『單』,也就是,最單純的表示,就是禪。」或許凡夫俗子的我還並不能真正體會這番話的深意,可是在喧囂的都市中,在忙碌的一天後,能夠有幸在古寺名剎中,在大雄寶殿佛祖的慈悲注視下默默飲茶,於是,似乎忘記了百般糾纏的人際關係,一切意識和潛意識中的詭詐與焦慮,也都暫時不再有用武之地。就如同一個傷心疲憊的孩子終於被撫慰了一樣,終於放下心來,安下心來。
茶會已結束,我回頭凝望一眼,群峰默默,古寺莊嚴。我在心中給自己許了一個願:願此後,做一個單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