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今年以來,溫江區金馬鎮緊緊圍繞市委「五大興市戰略」和溫江區委中心工作,以「加快發展、率先發展」為統攬,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按照「抓落實、全覆蓋、求實效、受歡迎」的工作要求,圍繞「強組織、增活力」兩條主線,突出抓隊伍、拓載體、優服務、促發展,紮實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黨的基層組織創造力、戰鬥力得到加強,凝聚了民心、促進了和諧,黨員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的能力得以增強,為「體育新金馬、田園新市鎮」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三舉措」抓隊伍
基層組織建設能力更強
「要提升基層組織建設能力,開展隊伍專業化建設必不可少,需要以專業化引領幹部、教育幹部和培訓幹部,穩步推進幹部專業化培訓改革和創新。用專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幹部隊伍創造全國一流的業績。」溫江區金馬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去年以來,該鎮確立了「以人為本,按需培訓」和「專業化培訓」的理念,圍繞中心工作,把握培訓方向,並明確工作的重點,確定培訓內容。同時,在培訓的過程中,將領域拓寬,升級分類培訓,並提升培訓的標準。該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溫江區金馬鎮通過外出考察、送學深造、專家授課等方式舉辦專業化培訓班23批次,培訓1658人次。
與此同時,該鎮通過評定,將8個村(社區)黨組織分為後進、中間、先進三類。「評定的標準主要有基層黨組織設置是否合理,領導班子是否健全,組織制度是否完善,經費場所保障是否落實,作用發揮是否充分等六個方面。」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按照這六個「是否」的標準,分別通過自查自評、黨員群眾評定、金馬鎮黨委評定,最後評定出先進村(社區)黨組織4個、中間村(社區)黨組織2個、後進村(社區)黨組織2個。「評定之後,我們以轉化後進、優化中間、強化先進為目標,然後制定『中間』和『後進』村(社區)黨組織升級方案,逐漸將村(社)黨組織升級。」
「擴大基層黨組織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的覆蓋面能有效的促進工作的開展。因此,基層組織全覆蓋也是我們工作的重心。」該負責人介紹,為了實現基層組織全覆蓋,該鎮採取了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辦法。在該鎮四春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志、代家寺、鑫富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經濟組織和巾幗志願者、殘疾人服務志願者等新社會組織中,對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成立了獨立或聯合黨支部,對不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則通過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確定黨建工作聯絡員、建立工會和共青團組織等方式,積極開展黨的工作,加強對基層黨組織的領導。
「三活動」拓載體
基層組織建設領域更寬
開展「萬人千戶大走訪」交心談心活動
為拓寬基層組織建設領域,溫江金馬鎮還組織興辦了多種活動。其中,「三亮三比三評價」的做法還被人民日報出版社《黨旗飄揚》登載。據介紹,「三亮」是指結合黨員實際亮崗位、結合崗位亮標準、結合標準亮承諾。目前,金馬全鎮共亮「宣傳崗」「文明勸導崗」「幫扶崗」等崗位22類,1012名黨員均認崗、領崗,《崗位承諾書》籤約率達100%。然後進行「三比」:以「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為工作標準,比本職崗位是否能創一流業績、比日常表現是否符合黨員要求、比思想意識是否符合發展需要,使黨員在工作中幹有目標、爭有標準、天天有壓力、時時添動力。最後通過群眾無記名投票、民主生活會、個別談話等方式,實現群眾測評、黨員互評、書記點評。
「萬人千戶大走訪」也是溫江區金馬鎮拓寬基層組織建設領域的一項重要活動。在結合實際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過程中,該鎮創新開展以「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暖民心」為重點的交心談心大走訪活動,全鎮所有機關幹部、村(社區)幹部深入全鎮每個家庭,並堅持每天走訪一小時,談好每一次心,記好每一本民情日誌,最後化解一批社會矛盾糾紛,整治一批安全生產隱患,解決一批群眾實際困難。據介紹,截止目前,該鎮通過大走訪活動,走訪2862戶次,收集意見建議686條,辦理答覆率98.26%,滿意率97.23%。
「優化幹部作風,對提高幹部工作效能有著積極的作用。為此,我鎮還進行了『四嚴兩管一督查』的活動。」溫江區金馬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鎮建立了剛性機制教育幹部,並以嚴明的紀律狠抓幹部隊伍管理。採取「嚴格的首問負責、嚴厲的限時辦結、嚴肅的責任追究、嚴正的服務承諾」等措施,提升行政效能。面對幹部請假問題,該鎮創新實施了 「兩管辦法」,即:對幹部請假時間、請假事由、批准人、請假去向等實行備案管理,實行向批假領導、鎮紀委書記「雙重」銷假管理。與此同時,該鎮紀委委員實行分工負責制,改變了「有職無位、有崗無責」的現狀。另外,該鎮還成立了鎮幹部作風督查組,對鎮、村(社區)幹部在崗情況、履職情況日日督查、周周通報。據統計,自去年以來,該鎮發出《督查通報》43期,先後通報33人次,誡勉談話2人次,優化了幹部作風,提高了工作效能。
「三模式」優服務
基層組織建設成果更實
創建陽光工作室
在深化基層組織建設的過程中,溫江區金馬鎮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創新的「三模式」,優化了服務,使得該鎮基層組織建設成果更夯實。
基層組織更好的為群眾服務?該鎮探索出一種基層組織服務的全新模式,即在集中居住區探索開展以居住地為單元的社區建設,優化調整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自治組織、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職能定位。據介紹,去年以來,該鎮建立了魚鳧家苑、蓉西新城兩個非建制性黨組織,推行黨組織和黨員「網格化」服務,建立小區黨總支、黨支部、樓幢黨小組,實現了群眾居住哪裡,黨組織就建在哪裡,黨員服務就延伸到哪裡。同時,該鎮在溫江全區率先完成「兩股一改」,對105個組全面進行「三資清理」和量化,組建了以基層黨組織領導為核心的105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和8個股份經濟合作聯社,基層黨組織服務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服務群眾收入倍增的能力得到增強。
該鎮還在溫江全區首創了村(社區)「一口式服務、一站式辦理」政務服務新模式,將原有的21項服務職能集中到2個綜合窗口辦理,有效整合了村(社區)人力資源,提高了辦事效率,為村(社區)幹部走下去收集社情民意、服務群眾騰出了時間、拓展了空間。在該鎮蓉西新城打造的新型社會服務綜合體,就集中便民利民、商貿服務、文化娛樂、居家養老、居家就業、青少年活動、陽光助殘為一體,實現了黨組織服務、文化服務、便民服務、志願者服務、社工服務貼近群眾的家門。
另外,該鎮創新建立的金馬網上服務大廳、金網議事廳、陽光工作室,為群眾提供了柔性、快捷的互動交流平臺。自去年以來,解答群眾問題105件次。該鎮還在成都市率先開展群眾信訪事項網上「兩公開」工作,在鎮、村(社區)兩級建立網上信訪代理網點,連接全國「信訪網上受理平臺」,採取第一時間受理群眾信訪、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問題、第一時間公開辦理結果的措施解決問題。自去年以來,網絡平臺共受理信訪件24件、24人次,同比下降26%、45%,辦結率100%。
「三機制」促發展
基層組織建設品質更高
提升基層組織建設品質,建立相關機制尤為重要。為此,溫江區金馬鎮實施陽光行政工作機制、完善基層治理工作機制、推行一線工作機制,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和發展,基層組織建設品質更高。
據介紹,該鎮黨委把實施「陽光行政」作為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的深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在拆遷安置工作中,首先是「亮」政策,並將政策、方案、籤約結果全部公開,並接受紀檢、群眾、技術、公證的監督。最後方案的確定,通過領導小組提案、社區書記研討、居民小組商討、逐戶徵求意見,最後由該鎮黨委研究定案,受到群眾普遍讚譽。自去年以來,該鎮共完成7個社區1738戶、5025人、29.5萬平米2652套安置房分配任務。
在完善基層治理工作機制方面,該鎮以拓展議事範圍,提升議事能力為重點,創新建立了議事決策「四步走、五會制」。其中,「四步」是指引導、尊重、參與、融入,「五會」是指走訪宣傳會、徵求意見會、風險評估會、聽證議事會、監督評議會。「我們堅持身邊事現場議、疑難事上門議、突出事專門議、跨村事聯合議的方式,充分調動了議事會成員參與社會管理和幹事創業的熱情。」該鎮負責人介紹,通過這種方式,「騎士風情小鎮」一期工程改造完成,僅用了2個月時間。工作成效得到廣泛肯定,該鎮多次接受省內外黨政代表團觀摩和學習。
另外,金馬鎮按照溫江區委「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工作要求,建立了以「領導在一線指揮、工作在一線推開、作用在一線發揮、問題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總結」為重點的「一線工作法」,去年以來,該鎮運用「一線工作法」先後完成9個重點項目的拆遷工作,確保項目促建。
成都晚報記者 蘭大鴻
鏈 接
金馬鎮位於成都市溫江區西南部,東鄰雙流縣、西接崇州市,幅員面積25平方公裡,轄7個社區,1個行政村,戶籍人口20591人;現有基層黨組織21個,黨員1068名。金馬系全國五大體育產業基地之一、國家級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園功能片區重要組團和成都國際體育城片區核心區域;體育城功能片區規劃約13平方公裡,海峽兩岸科技園功能片區在金馬60多家工業企業,佔地約 3平方公裡。現有耕地14400畝(9.6平方公裡),規劃區外集體建設用地近3平方公裡。鎮內「三橫八縱」城市主幹道呈網格狀分布,交通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