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晚8點整,隨著對講機裡的一聲「開車」命令,兩列貨運重載列車從張家港北站出發,齊頭並進駛上滬通長江大橋,大橋靜載試驗隨之啟動。據悉,此次大橋靜載試驗將持續三天,對主航道橋和天生港專用航道橋在列車荷載不同輪位作用下的應力、索力和位移等參數、總計498個測試點進行靜載測試工作,以檢驗兩座通航孔橋的整體工作性能,為大橋的驗收交付提供依據。該實驗將持續3天,由26晚開始。
據試驗項目負責人介紹,滬通長江大橋成橋試驗主要包含三部分內容,分別為成橋狀態檢查、動載試驗和靜載試驗。其中,成橋狀態檢查已於聯調聯試前完成;動載試驗結合聯調聯試開展,目前已完成所有測試內容。靜載試驗針對主跨1092m主航道橋、主跨336m天生港專用航道橋,考慮通滬鐵路雙線加載和公路橋面汽車加載。其中,上行線試驗列車採用2輛東風4型機車在兩端牽引35節C70重車編組;下行線試驗列車採用2輛東風4型機車在兩端牽引30節KZ70重車編組;主航道橋公路橋面採用60輛軸重30噸滿載汽車,專用航道橋公路橋面採用36輛軸重30噸滿載汽車。為避免溫度影響,試驗在夜間至凌晨的時間進行。
目前,滬通長江大橋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塔高達325米,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塔;大橋建設用鋼48萬噸,也是世界橋梁建設用鋼量世界之最。自通滬鐵路(趙甸至黃渡段)4月20日開始聯調聯試以來,該線已先後安排檢測列車、貨物試驗列車、綜合檢測列車、重聯動車組上線,以不同速度等級進行往返檢測試驗。在5月4日進行的最高等級提速試驗中,檢測列車跑出220公裡每小時試驗速度目標值,完成逐級提速試驗。
通滬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建設分為兩期推進,一期工程為趙甸至黃渡段,起於江蘇省南通市,終至上海市嘉定區;二期工程為太倉至四團段,起於江蘇省太倉市,終至上海市奉賢區。通滬鐵路(趙甸至黃渡段)正線全長137.5公裡,設計時速200公裡,設趙甸、南通西、張家港北、張家港、常熟、太倉港、太倉、太倉南、安亭西9個車站,並計劃將常熟東站預留使用。
通滬鐵路趙甸至黃渡段開通運營後,將有效促成區域高鐵網的互聯互通,向北經在建的鹽通鐵路和已建成運營的連鹽鐵路、寧啟鐵路、新長鐵路有效連接蘇北、魯東地區,向南經滬昆高鐵等線連接浙江地區,將大大提升鐵路過江通行能力,完善長三角地區路網布局和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幅縮短滬通兩地間、蘇北地區間的時空距離,極大方便沿線民眾出行,對增強上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