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復旦大學今迎百年校慶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力學如為山九仞高須加一簣,行仁若法海十分滿尚納千流」———剛剛開學的日子,幾名新生正在復旦大學「任重書院」宿舍門口,邊誦讀邊琢磨這副對聯的斷句,年輕的面孔上流露出一絲凝重。

  9月,近3700名新生在復旦大學成立100周年之際,走進了這所心中仰慕的學府。他們將在該校首次構建的「復旦學院」,接受為期一年、不分文理的通識教育。

  9月,在復旦校園,上世紀20年代建造的牌樓式木製老校門門口,相輝堂前,望道路上,新近落成的雙子塔樓光華樓下,許多老校友以電瓶車代步,一路指點新校園,一臉滄桑中含著自豪。

  9月,復旦網的論壇上,對復旦精神的討論如火如荼,由劉大白作詞、豐子愷作曲的校歌也被一再唱響:「復旦復旦旦復旦,巍巍學府文章煥……」

  團結、服務、犧牲

  ———在新舊時代嬗變的潮頭,革命與學術的火種在復旦生生不息

  「復旦」二字,出自《尚書大傳·虞夏傳》裡的《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探究一所大學的靈魂,先要從搜羅它的記憶開始。

  復旦大學有一個頗具象徵意義的開端。1905年,中國正在新與舊的撕扯中掙扎。日俄戰爭在春天結束,廢除科舉的命令於秋初頒布。而私立大學復旦則夾在其間,在抵制外籍傳教士對震旦學院的幹涉中悄然誕生。

  這樣意味深長的新舊嬗變,把復旦推上時代劇烈震蕩掀起的潮頭,使它的第一聲啼鳴就顯出別樣高亢。

  1905年5月,以翻譯《天演論》轟動中國知識界的嚴復,剛剛走下歐洲返國的海輪,就應復旦首任校長馬相伯之約擔任學督,將廢八股、求西學的熱情投給新生的復旦公學。馬相伯則在演講中教導學生: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繼任校長李登輝曾在一次畢業典禮中闡述復旦精神即「團結、服務、犧牲」。

  團結救國與刻苦讀書,服務他人與自我犧牲,追求學術獨立與投身革命洪流,從此像一張紙的兩個頁面,淋淋漓漓地寫滿復旦百年。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復旦學生多數參加了革命軍;「五四」運動發生後,復旦學生說服榮昌祥西服店帶頭停業,挨家鼓動多處商鋪關門,直接促成了「六三」罷工罷市,將這一運動推向新的高潮。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復旦義勇軍50餘人加入十九路軍,協助據守吳淞口至蘊藻浜一帶防線……

  上海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復旦師生更是歷次鬥爭的先鋒。當年的「民主廣場」,已是今日復旦校園裡的一處風景。而被稱為「解放區」的復旦新聞館,則是許多青年學生初次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起點和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接頭點。

  一代宗師、《共產黨宣言》中文版的第一位譯者陳望道,在抗戰勝利後主持復旦大學新聞系,因明顯的「赤化」色彩,曾被列入反動派的屠殺黑名單。為了創造一個新中國,10多名復旦學子在革命鬥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與此同時,中國學術的火種也在復旦滋生蔓延。1908年的復旦公學,優等生陳寅恪和竺可楨正同桌而讀。後來,他們一位成為國學大師,一位則是中國地理學與天文學的奠基人。20年代唱響的復旦校歌,特意宣揚「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這成了復旦人持之以恆的學術追求。

  按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思和教授的說法,當年在經濟窘迫、危機四伏的社會環境裡,復旦養成了一種不卑不亢的平民氣質和務實態度,著眼為社會服務,培養富有職業精神、服務意識的學生。1918年,復旦學生看到不少學齡兒童流浪街頭、無力入學,便倡議利用復旦遊泳池邊的更衣室創辦義務平民教育———這成了中國義務教育制度的最初萌芽。

  腳踏實地的服務精神,與獨立自由的學術追求,共同構成了復旦人精神氣質的重要內容。復旦園裡的氣息代代傳承,貫通於日常學習、生活的細節之間,如同復旦新聞系81級校友在畢業20周年聚會中頻頻提及的:當年的專業課與分數可能淡忘了,而難以忘懷的,是同學之間的熱切溝通與激烈交鋒,是復旦當年持續頗久的哲學與人文講座,是當年一票難求的「青春獎」、「屈原獎」詩歌朗誦會,是不計學分地跑到其他系科去聽自己感興趣的課,是3108與2107教室通宵夜讀的長明燈,是每晚關燈後天南海北的寢室「臥談會」……

  這種種當年並不經意的零散記憶,卻可能成為滋潤復旦人終生的精神營養。

  海納百川,走向輝煌

  ———國運興復旦興,在新中國高教史上寫下華章

  復旦的輝煌與海納百川的氣魄,與新中國高等教育的光榮歷程,與上海這座城市的開放背景息息相關,更是新中國高教成就的縮影。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燕爽回顧說,在國內高校,復旦最早將商科教育納入民族自強自立的歷史敘事中,且大力推崇工商精神,參與促成了上海「包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比如,在辛亥革命前的1905年到1911年,復旦的西學科目就佔了2/3。1952年秋,浙大、交大等10餘所高校的有關系科陸續併入復旦,復旦由此成為全國院系調整中組合高校最多的大學,雲集了蘇步青、談家楨、朱東潤、陳建功等大師級教授,不同的人文背景和學術追求互相交流、碰撞、融合,客觀上更促成了復旦的兼容並蓄。

  2000年,站在新世紀門檻上,時年95歲的復旦迎來第三次發展契機,那便是與同樣以嚴謹求實著稱、院士眾多的70歲的上海醫科大學合併,成為擁有醫科的綜合性大學,這更讓復旦的學術資源蔚為大觀。

  復旦擁有開放的心態。早在「文革」結束後,當多數人對「外國」二字還避之惟恐不及時,復旦大學已毫不猶豫地與國外大學聯繫,將年輕學者與學生送出國門深造。謝希德,這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的著名物理學家,也因其崇高人格與卓越才幹,成為深受復旦人尊敬與感念的一任校長。

  「那時候,我們電光源專業凡有外語能力的年輕人幾乎都出過國,大部分人已經回來,都當了教授。」由工人而成為電光源專家的蔡祖泉這樣追憶。中國電光源照明技術和產業的發展,與他帶領下的復旦電光源研究人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僅1983年至1985年的3年間,復旦大學就與50多所國外大學建立起交流合作關係,到目前已達到100多所。2004年一年,復旦就有637人次的學生赴海外交流。而到復旦攻讀學位的留學生超過3000人,居全國綜合性院校之首。

  早在幾年前,復旦已經實現人力資源的全球化,為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而謀求充分的資源。曾在美國一流實驗室工作的許田等學者,採用國際慣例創立「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實行首席科學家領銜制,終於研製出一把高效、便捷解讀基因的「鑰匙」,打開哺乳動物基因庫大門。他說:「有了這種寬鬆的研究環境,有了校領導的支持,在國內也能研究出世界一流成果,培育出的優秀人才不比耶魯學生遜色。」

  在上海生長了100年的復旦,從搶抓對外開放機遇時的聰明靈活,到不作一鳴驚人語的平和務實態度,海派地域文化也融入了復旦的性格。而且,復旦是國內最早由教育部與所在城市共建的重點大學。「大學應成為城市的『人文森林』而不是象牙塔,必須接觸社會,面對現實問題才有生命力」。一位學者這樣定義復旦與上海之間的關係。1993年,復旦成立發展研究院,匯集眾多學科研究者,開始為上海的騰飛出謀劃策,提供決策參考。高水準的專家研討與每年一本的研究報告,不光讓上海市領導興奮,還引起了國家決策層的關注。

  山高九仞,燦然星辰弘於旦

  ———大師輩出,託舉學術高峰,傳承文化衣缽

  復旦百歲生日,對於一些教授們來說,禮物之一就是他們在巍峨的光華樓內將擁有20平方米左右的獨立工作室,可以有更多時間留在校內,更方便地與學生交流。

  當然,「大樓」只是表徵,為復旦贏得聲譽的,乃是「大師」。百年歲月,復旦積涓流而成汪洋,輩出的學術名師如九仞高山,是真正瀝出學術甘泉的源頭。周谷城、陳望道、顏福慶、蘇步青、談家楨、譚其驤、朱東潤、盧鶴紱、謝希德……每一個名字在中國學術史上都燦然生輝,他們曾將復旦的物理、數學、生物乃至文史哲等人文學科推向了國內前沿。眼下,依然活躍在國內外學術舞臺上的,有吳浩青、谷超豪、王迅、楊福家、湯釗猷、李大潛、陸谷孫、章培恆等一大批知名學者。而年富力強的新一代學者們,如俞吾金、陳思和、張軍、吳宗敏等,早已挑起了教書育人的大梁。

  復旦的學術成果足以驕人,在中國高等教育及科學史上創下了50多個第一,如發明第一支醫用的X光管,第一顆原子彈核原料的分離膜,第一個完成成人神經幹細胞自體移植治療腦損傷手術……

  更彌足珍貴的,是復旦嚴謹而豐厚的學術衣缽的傳承始終不絕如縷。正直高貴的人格,淡泊名利的胸懷,復旦名師的風範,潤物無聲地影響了一代代復旦學子。

  「51年前,我進復旦時,上的第一堂課是普通物理學,老師是當時的系主任、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獲博士學位的二級教授王福山。」憶及當年名教授們的上課風採,楊福家院士依然印象清晰。多年後,當他卓然成家並當上復旦大學校長之後,照樣為本科生上課,還是那門普通物理學。

  類似的故事,幾乎每一位在復旦成長起來的晚輩教授、學者都會講述。每一個學科專業的學術傳承,也由此變得脈絡清晰,順暢有序。比如數學系,由蘇步青而谷超豪、李大潛、洪家興,三代師生4位院士,都有著思維嚴謹、為人謙虛低調的個性人品,以及一脈相承的教學思路和專業精神。

  今天的復旦,已有教授、副教授14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25人,博士生導師746人。這一數字,還在不斷突破。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對此總結道:「復旦精神,其實就是復旦人在百年奮鬥中凝鍊形成的理論追求和價值判斷,就是復旦大學充滿活力、不斷發展的活的靈魂,就是百年積澱而成的復旦歷史底蘊和品格特徵。唯賴此復旦精神,我們的事業方能持之不墮,方興未艾!」

  復旦改變人生

  ———給年輕人機會,大學才會青春永駐

  百年間,從復旦畢業的學子達到浩蕩的20萬之眾。

  「復旦大學給了年輕人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這使復旦青春永駐!」曾經在1993年任復旦大學辯論隊教練、率隊在新加坡首屆國際華語大專辯論賽力拔頭籌的哲學系俞吾金教授這樣說。

  「獅城舌戰」是在高水平的文理綜合校園內,經過各種思維碰撞融合而又保有理想主義與自在個性的復旦學子青春風採的一次精彩展示。而將他們推上這一舞臺的,其實是復旦園的一大批名師———光是給隊員們講授各類課程的教授學者,就有50位之多。

  給年輕人機會,在打好基礎之後,將學生們推向更高更廣闊的舞臺,是復旦多年來形成的良好風氣。

  在國內,蘇步青先生是較早採用研究生討論班方式上課的教授,他十分鼓勵學生們提問;談家楨、謝希德等都大力提倡大學生進實驗室。復旦的畢業生多以實驗能力強、後勁足而受到歡迎。在有中國大學生學術科技「奧林匹克」之譽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上,復旦大學是第一所三次捧杯的高校,被授予永久紀念杯。

  從復旦還走出了一批新經濟時代弄潮兒,從盛大老總陳天橋到復星高科郭廣昌,似乎也有著某種「復旦製造」的共性。因成績優異提前畢業的陳天橋,最難忘的是在母校團委工作給他的機會和磨鍊,「這段經歷為我後來的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說:「復旦要培養學科知識結構寬廣,具備高研究能力,富於創新思維,具有國際化視野,德才兼備的傑出棟梁之才。復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緊緊圍繞著這一定位,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

  這個懷抱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夢想的百年名校,依然步履輕盈,在歡慶百年的禮樂聲裡,已在滿心期待和規劃著一個新的黎明、新的日出。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李泓冰、姜泓冰、王有佳】

相關焦點

  • 校園之旅:上海復旦大學——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復旦」二字由創始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選定,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復旦歷史上曾經擁有一大批學術大師和著名學者,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復旦校區綠化極好,各種植物、草坪和建築物相映成趣,是長江一帶大學中環境較為優越的大學。
  •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復旦大學一百年(圖)
    據新華社電「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享有盛譽的我國著名高等學府復旦大學經歷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滄桑和發展後,24日迎來了建校百年慶典。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發來賀信,向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正在上海考察工作的吳邦國出席慶祝大會並講話。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幹也分別以不同形式對復旦建校百年表示祝賀。
  •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明明上天,爛然星辰」。來自遠古《尚書》的名句,成就了兩所名校,復旦大學和光華大學。光華與復旦均是從教會私立大學脫胎而來,有基督的救世精神,又有青春的叛逆性格。只是後來,復旦大學列入國立,隨與光華大學漸行漸遠了。
  • 考研院校說 | 復旦大學: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說到中國的高校,也有這樣的說法「想當官,北大清華和人大;想賺錢,復旦浙大和財大;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名牌大學夢,可惜小編不才,與名牌大學無緣。復旦大學,號稱南方「小清華」的這所學校多少莘莘學子嚮往的地方,也是小編失之交臂的學校,所以小編就代替廣大研友來看看這家喻戶曉的學院聖地!
  •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雙一流建設學科,世界知名國內頂尖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介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始創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
  • 復旦大學: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校訓·自由而無用·復旦大學 「來復旦求學,你可以跟著賴聲川的故事穿梭在古代與現代之間,和劇中的人物一起哭 復旦大學官方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但是更多人知道的是它的民間校訓——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復旦大學的的自由是一種擺脫傳統、不受他人幹涉的自由,正是這樣的自由讓復旦人獲得了「無用」的靈魂,他們不刻意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也不苛求外界的認同,而是更注重自身的修養。
  •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位於中國上海,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隸屬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復旦大學的前身為復旦公學,是一批脫離震旦大學的學生,擁戴馬相伯在吳淞創辦復旦公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併成新的復旦大學,實力更加強大。復旦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其中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化學 、材料科學和臨床醫學入榜全球前1‰,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復旦排名第六,非常不錯。很多來到復旦的學生都是帶著複雜的情緒的。
  • 復旦大學: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復旦大學復旦大學,QS排名3學校簡介: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位於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歷史: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後,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 ...徽章上的百年中國」專題0026:「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大學...
    (徽章與榮譽公號 原創文章)復旦大學是我國著名的高等學府。關於這所百年老校的名字,一般說來,認為出自《尚書》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句。是否如此?今天我們來共同回顧這所學校之肇始,追溯其源頭。1903年3月1日(光緒二十九年二月初三),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在上海徐家匯老天文臺創辦震旦學院,後改名震旦大學。震旦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馬相伯自任監院(校長)。該校實行學生自治,提倡學術民主、思想自由,資助學院的耶穌會遂決定這所學校變為一座完全的教會學校。
  • 上海重點大學介紹: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初名復旦公學。復旦兩字由學校創始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從《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選齲1917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內遷重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初名復旦公學。
  • 雲聚復旦,共沐光華!520,一起向她表白吧!
    後來我如願在復旦附中讀高中,復旦大學讀本科,現在又在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十年來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唱起復旦校歌。 @張小鬱對復旦的美好記憶是光華大道上挺拔的梧桐在風中沙沙作響,是秋天的南區一期金桂飄香,是和朋友們騎車在教學樓間穿梭,是炎熱午後強忍困意也要搶第一排位置汲取知識力量。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一別六年,願母校一切都好!
  • 九十年前罕見彩色西湖影像,驚現「光華復旦」牌坊原貌
    民國紙幣上的「光華復旦」牌坊 西湖景區中山公園門口正對西湖的湖濱,有一座牌坊,是康熙行宮的遺物,原題匾額為 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牌坊易名為「光華復旦」(民國《西湖新志》),語出《尚書大傳》中的《卿雲歌》:「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歌頌時代如日月經天,生生不息。《卿雲歌》相傳是舜禪位於禹時,同群臣互賀的唱和之作。
  • 開學第一課:復旦將「感恩父母」融入第一餐」
    當天,復旦東方大學城餐飲公司旗下的南區食堂迎新餐更是別出心裁,一是給自己的迎新餐取了「旦復旦兮」「日月光華」頗具復旦特色的名字,二是將「感恩父母」融入活動,讓新生家長和孩子一起吃到復旦免費午餐。寓意豐富的「旦復旦兮」「日月光華」套餐「旦復旦兮」套餐據介紹,「旦復旦兮」套餐包括復旦紅燒肉、百年滷蛋、海派全家福、營養西蘭花、米飯、西紅柿蛋湯、帶復旦LOGO的特色點心。不僅營養搭配得當,而且寓意豐富。
  • 復旦大學光華樓22間辦公室遭竊
    早報記者 張婧豔 楊潔 昨日凌晨3點多,復旦大學保安發現一教學樓22間辦公室失竊,丟失多部筆記本電腦、相機等物品。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 入學一個月了,2019級的新復旦人,還記得你的感言嗎?
    心心念念的復旦,那份說不清道不明的嚮往,開始變得觸手可及。幸福來得好突然,我將帶著感恩前行。 ——新聞傳播學 陳楊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期待經得起等待,夢想不辜負念想! 期待與復旦的初見,願未來與復旦共燦爛!
  • 日月光華,和復旦一起燦爛!
    115歲的復旦,生日快樂!這是「大學漫遊指南」的第3期在這裡,你可以參觀中國的各大高校感受大學氣質,體驗校園生活今天參觀的這所大學實力超強,盛產精英今年的5月27日是她的115周年校慶來吧!讓我們走進復旦大學
  • 北大、清華、復旦、浙大這四所大學的校訓,你了解多少
    每個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大學,或許都有過這樣的一種疑問:這是一所怎樣的大學,自己在這裡將如何開展今後的生活和學習呢?而校訓正可以解碼一所大學的治學底蘊和校園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學冷知識——校訓」,去感受校訓的魅力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力量。
  • 喜報:哈師大附中被復旦大學授予「優質生源基地」榮譽稱號!
    復旦大學授予哈師大附中「優質生源基地」榮譽稱號日月光華,旦復旦兮。2020年12月12日復旦大學招生負責人一行蒞臨哈師大附中。多年來,哈師大附中多名畢業生考入復旦大學,進入該校就讀,他們學習勤奮、樂觀向上、綜合素質高,擁有強勁的發展後勁,他們既傳承了哈師大附中的優秀文化,又吸收了復旦文化的精髓,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青年。由於多年來附中學子的優異表現,復旦大學授予我校「優質生源基地」稱號。
  • 誠邀海內外英才加盟復旦!第五屆光華青年學者論壇來啦!最全信息匯總!
    復旦大學第五屆光華青年學者論壇的各分論壇將在2020年12月-2021年3月期間陸續舉辦,誠邀您共襄學術盛會,碰撞思想火花。 四海賢能齊相聚,日月光華同燦爛,我們期待您的參與!復旦大學2020年12月學科領域與分論壇設置復旦大學第五屆光華青年學者論壇設38個分論壇,各分論壇將於2020年12月-2021年3月期間通過線上或者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辦。分論壇的詳細介紹、具體舉辦時間和報名方式等信息將在網站http://ghforum.fudan.edu.cn/及時更新,有意向參會的學者也可直接聯繫各分論壇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