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旅你相行的旅行紀念冊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復旦」二字由創始人、中國近代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選定,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名句,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復旦歷史上曾經擁有一大批學術大師和著名學者,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復旦校區綠化極好,各種植物、草坪和建築物相映成趣,是長江一帶大學中環境較為優越的大學。這裡的植物不曾高聳參天,卻總是搖曳生姿;這裡的建築不曾雄偉壯闊,卻總端莊得體;這裡的人,不曾緊鎖眉頭、行色匆匆,不曾言辭激烈、行為高蹈,卻總自信而充實地,迎來送往每一天。
正值考研季,上海復旦大學是你的夢想嗎?未來的某一天,光華樓前草坪坐的人中,會有你的身影嗎?
復旦大學老校門,建於1921年。復旦大學在2004年最後一天舉行老校門復建竣工落成儀式。白牆、黑瓦,飛簷、翹角、獸吻為飾,大門正中是圓形銅質復旦校徽。復旦老校門建於1921年,後曾一度關閉、50年代初拆除。在迎百年校慶之際,復建老校門。復旦大學老校門「敬業樂群」,建於1921年當時李登輝校長在經費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仍修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牌樓式大門,平時兩側小門出入,牌坊的背面懸有「敬業樂群」的橫匾。大門正面橫匾上的「復旦大學」4字由復旦畢業、留校專做學生工作的蘇莘題寫,他書勢雄健、筆力厚實。復旦大學第一教學樓第一教學樓,位於圖書館北側,是計算機教學與學生上網的場所。
今日的復旦大學醫學院一號樓,系民國時期「國立上海醫學院」舊址,位於醫學院路138號,建於1936年,隆昌建築公司設計,建築面積1.36萬平米,屬於中華古典復興風格。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立面對稱。清水紅磚外牆,紅柱、單簷黃色琉璃瓦屋頂。門前有石獅一組,更顯莊嚴與肅穆。
燕園作為復旦大學的的標誌性建築,是一處極具江南特色的景觀。燕園的名字源於劉禹錫的一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園內,在一片草坪四周圍滿四季植物,還有假山、涼亭、小型人工瀑布、木製小橋錯落其間,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
復旦大學光華樓位於復旦大學邯鄲路北校區的東部校園內,東臨國定路,西側為校區原建築,南側為擬建廣場。作為復旦跨入新世紀標誌的復旦百年第一樓,光華樓被列為上海市重大工程,是堪稱國際一流的教學綜合樓。整幢樓高達142米,被譽為「中國高校第一樓」。 光華樓華貴典雅,突出了其作為復旦招牌的建築特色。光華樓外觀形象生動,其新古典風格的建築身姿挺拔,在茵茵綠草的映襯下,中間用透明球體連接的雙樓建築宛如旭日從山峰間升起,「雙峰日出」,儼然成為復旦校園的一處人文勝景。光華樓的建設令人讚嘆之處有3處,一為為寬闊的臺階,分為上下兩層,每層各15級踏步;二為高大的石柱,大小羅馬柱234根,尤其是門廳前的22根羅馬柱,更顯得莊重肅穆;三為石材,全部採用山東產地的上好石料,一色櫻桃紅,計28000平方米,因而,整座光華樓顯得恢宏清靈、飄逸瀟灑。
復旦大學檔案館始建於1952年,原為辦公用房。珍貴檔案有:馬相伯、蔡元培等辦教育的信函800多件;蘇步青、竺可楨等30多位中科院院士( 學部委員)的信件;毛澤東主席接見陳望道、周谷城、顏福慶、黃家駟等教授的照片;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復旦大學校慶九十周年、上海醫科大學校慶七十周年的題詞;美國總統裡根和法國總統德斯坦等外國首腦訪問復旦的材料;新中國第一批博士的學位論文及評審材料;我國第一臺模擬計算機、第一支X光管等科研課題的研製報告、工作總結。檔案館還收藏有郭紹虞、朱東潤、孫雪泥等名家的書法、繪畫作品等。
復旦大學圖書館前身為戊午閱覽室, 1922年正式建館。現由文科館、理科館、醫科館、張江館、江灣館組成。至2007年底,館藏文獻480萬冊(包括圖書和期刊合訂本) ,其中線裝古籍近40萬冊(包括善本6萬冊),民國時期圖書10萬冊。年訂購中西文紙本期刊7000餘種,訂購電子圖書126萬冊,中西文全文電子期刊2.9萬餘種,各類資料庫253種。
復旦大學相輝堂建於1927年。相輝堂位於復旦校園邯鄲路以北校區的中西部,原名「登輝堂」。在「文革」中,登輝堂被改名為大禮堂。1985年學校為永遠紀念馬相伯和李登輝兩位校長又改稱「相輝堂」並請周谷城先生題字。馬相伯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李登輝是復旦的重要建設者。登輝堂落成後,是全校師生集會的主要場所,成了全國高校第一家擁有空調的禮堂。
復旦大學毛主席塑像毛主席不戴帽背手站像,是學校的地標之一,位於校園中軸線上。採用了文革時期普遍的建造規格,像高7.1米,象徵著中國共產黨七一建黨日;座高5.16米,紀念文革綱領性文件「五一六通知」;總高12.26米,象徵著毛主席的生日( 12月26日)。
在此祝願所有2020屆考研學子心想事成,成功上岸。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旅你相行
感謝您的瀏覽,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