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聞濟寧的甏肉乾飯非同一般,只是不知道這個甏肉乾飯究竟如何與眾不同,如若不去品嘗,豈不是辜負了這人間美味。甏是古代人盛水的種口小腹大的陶製盛器,像甕一樣。我不禁好奇,這麼大的一個容器,是怎麼被人當作燒飯、炒菜的鍋來使用的,做這麼一大甏米飯得多少人才能吃完啊?用甏做出的飯菜,到底會是什麼味道呢?
為了解開內心的疑團,我與同事一起來到了位於任城區建設路的中華第一甏餐館,想在這個店面不大卻生意火爆的餐館裡,一品甏肉乾飯的美味。來到餐館後,我與服務生攀談了起來,這才知道原來用甏做飯菜的由來還與水泊梁山的108位好漢有關。
北宋時期,慕名前來投奔水泊梁山的英雄越來越多,普通炊具做出的飯量太少,遠遠不夠,外面戰火連天又出不去,師傅急得在廚房裡團團轉。這時,他突然看到了盛糧食的大甏,便突發奇想,用甏充當做飯的鐵鍋,把大塊的五花肉放在甏中,淋入老湯加入調料蒸煮了起來,結果煮出來的肉味道美、爽滑,人口即化,尤其是把肉湯淋到大米飯上,再蓋上兩塊醬紅色的五花肉,味道更加美妙。
從此甏肉乾飯就成為濟寧的特色名吃。再加上它經濟實惑、硃美價廉,很快甏肉乾飯就在全國各地傳播開來,但由於甏肉乾飯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對做法稍作改變以符合當地人的口味,所以就失去了正宗的味道,要想吃正宗的味道,一定要到濟寧當地來吃。
因為經濟條件的原因,過去的甏肉乾飯除了五花肉,用的食材也是極為有限。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甏肉乾飯所用的食材也越來越多。選五花肉,一定要選鮮嫩薄膘、瘦七肥三的,醬雞蛋、油皮煎卷、四喜丸子、豆腐乾、豆腐塞肉等也都成了甏肉乾飯的食材。
做的時候先把五花肉切成大塊用開水煮一下,去掉肉的腥味。等五花肉不燙手後,切成10釐米長、5釐米寬的肉塊。然後用各種調料將肉紅燒和醬香後同做好的油皮卷煎、豆腐塞肉、四喜丸子等一起放進大甏裡開始蒸煮。當大甏裡紅色的高湯煮沸的時候,各種肉香便混合在一起,瀰漫在空氣之中,此時,店家又將各類洗乾淨的蔬菜放進大甏的一邊,青翠的青菜與醬香的肉類搭配相得益彰,更能勾起人們的食慾。
圍繞著大甏,望著這湯濃味厚、香味悠遠的甏肉,與同事挑選著我們愛吃的菜品。不停往鼻子裡鑽的香味,讓我們口舌生津。勤快的服務生把一碗碗甏肉乾飯放進我們的手中,大家找了位置,滿足而又痛快地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了。在明媚的陽光下,我似乎看到了當年梁山好漢們的粗獷與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