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3年4本民情日記10本會議記錄|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

2021-01-20 天眼新聞

我叫趙寧,2017年4月,我被遵義市委選派到務川自治縣石朝鄉杉板村開展駐村工作,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以來,我嚴格按照駐村工作相關要求,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廉潔奉公、攻堅克難,盡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駐村3年多來,我走訪了了全村7個村民組511戶,走訪最多的每戶達50餘次,最少的也是兩次以上。我月平均駐村22天,先後做民情日記4本,會議記錄10本,撰寫請示報告、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心得體會、經驗交流、信息簡報等各種文字材料130餘篇20多萬字,參與或組織召開群眾會開展政策宣講培訓50餘場次。

工作無論大小,我都嚴格按要求去執行、去落實,大力發揚黨辦人「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作風,用心去學、努力去做、力求做好。2017年8月的一天,我與村幹部到何家組走訪貧困戶時了解到,貧困戶李承貴的大女兒讀大學沒有享受到教育扶貧政策。進一步核實得知,李旭蓮2016年就讀於北方民族大學,由於家裡父母文化水平較低,不了解教育扶貧政策,也沒有去辦理相關手續。我及時將該情況報告給鄉政府分管領導,並與縣教育局取得聯繫,希望為該生補辦2016—2017年度教育扶貧政策補助事宜,經過努力終於為該貧困學生落實了教育扶貧政策補助。   2017年以來,我多次協調縣鄉教育、扶貧、人社、團委和貴州師範大學、黑龍江大慶八一農墾大學等單位(部門),先後為餘慧容、黃玲玲、辜冬芬等10餘名貧困學生協調落實了教育扶貧資助問題,先後資助陳進、李雪飛、夏高應等6名貧困學生就學。

產業發展是杉板村的弱項和短板,我們認識到必須發揮產業扶貧的支撐作用,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進一步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我及時組織村支兩委想辦法、找路徑、謀發展,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首先,我們協調發展林下土雞養殖項目,實現林下養雞6800羽,帶動貧困戶34戶,戶均分紅1500元。然後,我們協助發展辣椒、花椒和香榧產業,採取「公司+大戶+村集體經濟+農戶」模式,連續三年組織群眾種植辣椒1500餘畝,發展香榧6000餘畝,配合鄉、村規劃花椒基地2000畝和500壩區,引進公司發展花椒和中藥材(玄參),帶動剩餘勞動力就近務工並持續增收。另外,我們積極爭取市委辦公室(市委機要局)幫扶資金25萬元,以入股分紅方式合作發展車釐子產業,建立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2019年脫貧的12戶貧困戶增收,連續三年每戶每年分紅1000元,村集體經濟積累資金9000元。最後,我們還指導建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目前,杉板村村集體經濟已累計積累資金67.5萬元。

與此同時,我還積極參與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識別、查漏補缺、動態管理、專項治理和扶貧搬遷、「五改一修」、舊戶拆除、農村低保、合醫繳費、土地確權、產權制度改革、黨建扶貧和疫情防控等工作。各項工作都得到上級領導和幹部群眾的充分肯定和認可,我也因此被評為「2016—2017年度市直機關『支部結對幹群結親』先進個人」、2018年「全市脫貧攻堅貢獻獎」和2018年「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2017、2018年度考核為優秀,2019年4月被提拔為遵義市委辦公室副調研員。

馮松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浩宇

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京竹村共成長|務川自治縣石朝鄉副鄉長、京竹...
    我叫佐世飛,現任務川自治縣石朝鄉副鄉長、京竹村總支書記。2016年,從組織安排我到京竹村擔任總支書記那天起,便開啟了我的扶貧之旅。  京竹村是務川縣城進入石朝鄉的門戶,石朝鄉是全省極貧鄉鎮,是務川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作為門戶的京竹,我自感壓力重大。
  •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務川石朝鄉「三變」記
    遵義市務川自治縣石朝鄉,素有務川「小西藏」之稱。山高谷深、土壤貧瘠、交通閉塞、自然環境惡劣是曾限制其發展的因素。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這樣評價講述石朝鄉大漆村脫貧故事紀錄片《出山記》:「脫貧攻堅是國家戰略,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大的方向和龐大的數字。在這部片子裡,讓人看到了數字背後活生生的人和他們的脫貧故事。」
  • 務川石朝鄉「四個突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務川自治縣石朝鄉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脫貧攻堅工作為抓手,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產業發展、環境衛生整治、人才振興等工作,對環境進行整體改造升級,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突出特色產業,助力農旅融合。
  • 12本民情日記 3年脫貧故事
    12本民情日記 3年脫貧故事   ——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墨玉縣扎瓦鎮敦巴格村第一書記樊勇
  • 「我的扶貧故事」手繪地圖記錄扶貧故事丨務川自治縣柏村鎮長腳村...
    一張A4紙,39戶人家的位置和名字,這是我到貴州遵義市務川自治縣柏村鎮長腳村後所分配到的新房組的手繪地圖,每每看到它,就想起了參加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見證了這場偉大勝利。   我叫王迎春,是中國聯通公司務川分公司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自願加入到了脫貧攻堅隊伍,來到了柏村鎮長腳村成為了一名「2+N」幫扶幹部。到村以後,村裡幹部告訴我,要想工作開展得走,你必須對每戶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
  • 4本民情日記,記錄著這個老兵2000多個日夜的駐村工作
    103家貧困戶的「引路人」■李想 王棟明 解放軍報2000年,那順從部隊轉業後,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辦公廳工作。2014年9月,他服從組織安排,翻山越嶺來到清水河縣範四窯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挑起103家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擔子。
  • 「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金銀花裡藏金銀——石朝鄉的脫貧...
    中國日報網7月7日電(記者 張天磊)7月6日,「決勝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看貴州網絡活動採訪團來到遵義市務川自治縣石朝鄉。這裡曾是貴州省確定的20個極貧鄉鎮之一,自2012年發展金銀花以來,金銀花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門路,也使當地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 務川自治縣縣情簡介
    務川自治縣縣情簡介2.仡佬族簡介3.務川自治縣自然資源現狀4.務川自治縣衛生醫療事業發展情況11.務川自治縣教育事業發展情況12.務川自治縣民政事業發展情況   13.務川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情況,隧道2道,於2017年4月開工建設,約完成投資3.5億元,目前推進極為不正常,都濡、丹砂境內已停工;G352務川藕塘至當陽段總投資7.1億元,路基寬按8.5、10、24、12米,於2018年1月開工建設,完成投資約1億元,目前推進緩慢,只有縣城至泗水段在動工外,其他路段基本未動。
  • 【展會】他與海——哲學攝影家杉本博司
    在東海道本線列車上所看到一望無際的相模灣的海平面,令他心中升起了一個奇妙的念頭: 「數百萬年前的人們,也和我望著同一片海嗎?」——出自杉本博司演講會「少年スギモトはいかにしてHiroshi Sugimotoとなったか」 從這一刻起,他就與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 脫貧攻堅 | 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 :呂哲書記的民情日誌本
    脫貧攻堅 | 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 :呂哲書記的民情日誌本 2020-06-04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過上美好新生活丨務川自治縣石朝鄉高峰村村民符治平
    我叫符治平,是遵義市務川自治縣石朝鄉高峰村大壩組的村民。像我這樣的家庭,要不是政策這麼好,就沒有我今天的好日子。以前的日子,原本是不錯的,2010年修了新房子,孩子成績也不錯,送他們上大學成了我們夫婦最大的願望。
  • 務川,中國兩個仡佬族自治縣之一,無數喀斯特景觀等待發現
    務川,為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遵義東北部,人口45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6%,是中國兩個以仡佬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另外一個是道真縣。來務川旅遊,其中一個看點就是體驗仡佬族的風俗。
  • 務川石朝鄉「五聚焦」促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務川石朝鄉「五聚焦」促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近年來,務川自治縣石朝鄉堅持政策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立足極貧鄉鄉情實際,堅持一手抓好脫貧攻堅、一手抓鄉村振興「兩手抓」,不斷強化責任措施落實,促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新時代巾幗芳華】「四好」書記馮春娟的民情日記本
    【新時代巾幗芳華】「四好」書記馮春娟的民情日記本 2020-07-29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方電網貴州遵義務川供電局積極開展石朝鄉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迎檢...
    南方電網貴州遵義務川供電局積極開展石朝鄉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迎檢工作 發布時間: 2020-05-05 20:55:52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鄒飛
  • 推薦6款mac日記本軟體 記錄您每天的故事
    小時候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想必就是寫日記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卻丟失了這種習慣,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6款mac日記本軟體,記錄您每天的故事~1.Mini Diary for mac(好用的電子日記本)Mini
  • 務川石朝鄉「四舉措」全力防汛救災御旱促增收
    據務川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為切實抓好「防汛救災」和防禦大旱工作,確保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務川自治縣石朝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樹牢「防大汛、抗大災、搶大險」思想,建立有效防汛救災御旱包保體系,發揮牽頭抓總作用,靠前指揮排查整治,消除各類風險隱患,及時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最大限度降低受災損失
  • 務川:走進脫貧後的大漆村
    「我父親生病,都是人工背出去醫治,病好了又背回來,種出來的農產品,養豬、牛、羊這些牲口,都不方便賣出去」。這是2017年以前務川自治縣石朝鄉大漆村泉裡組的真實寫照,曾經在脫貧攻堅記錄片《出山記》裡,大漆村泉裡組村民申學科背父出山治病的一幕,陡峭難行的山路,惡劣的生存環境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 「我的脫貧故事」小賣部裡的大夢想丨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溫泉村...
    我叫申修傑,今年44歲,家住遵義市務川自治縣丹砂街道溫泉村。我患有先天性手腳肢體殘疾,母親早年過世,父親申茂銀患有腦梗塞、高血壓,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全家只能依靠低保以及少許的親戚救濟過日子。2014年,我們父子倆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最樸實的評價 是對我的最高讚賞丨威寧自治縣...
    「攻堅扶貧號笛鳴,決戰小康奮二零。涉水孤村公僕影,登峰僻野赤子形。脫貧致富求精準,問計尋經在力行。國泰民安興盛景,神州億萬享祺寧。」這是七旬老父親對我的寄語,也是扶貧路上的真實寫照。我叫孫天賜,2018年3月,經組織選派,我從畢節市教育局到威寧自治縣海拉鎮紅光村擔任第一書記,到紅光村後,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真實做到安心、虛心、精心,真心。和群眾交流初到紅光村,面對一個455戶人口僅1836人但貧困發生率為38.77%的村,頓時感覺肩上責任重、壓力大。到村後,我就開始為期3個月的大走訪、大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