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譯通軟體用戶突破百萬 拉近藏漢交流距離

2020-12-24 人民網

原標題:藏譯通軟體用戶突破百萬 拉近藏漢交流距離

  圖為工作人員在統計後臺數據。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供圖

  記者18日從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獲悉,藏漢互譯軟體手機APP藏譯通突破百萬用戶下載量,這也意味著藏漢語言間的距離逐步縮短,尤其在旅遊、服務基層西藏偏遠農牧民方面得到廣泛利用。

  藏譯通軟體自2019年7月正式推出,獲得了2019年中國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証書》。這款軟體是利用人工智慧翻譯、語音識別合成等技術開發,定位於智能藏文翻譯的一款應用產品。

  圖為藏譯通軟體後臺數據統計。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供圖

  在藏漢語言翻譯領域,藏譯通使用較為廣泛,作為免費軟體,已在華為、蘋果等多個品牌手機系統的應用市場上架。

  據了解,此軟體在移動應用市場僅上架4個月,用戶下載量超10萬人次。今年,軟體開發方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發布了新版藏譯通,增加的新功能實現了大規模用戶引流,達成周新增用戶下載量6萬次以上,目前總用戶下載量已突破100萬次。

  在西藏高馳方面研發團隊與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與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兩級編譯局的數十位藏語言專家的努力下,藏譯通的語料庫現已累積了海量的詞匯與情景列句,在此基礎上,藏譯通在藏漢交流大部分交流場景的翻譯準確率已超85%。

  藏譯通產品運營相關負責人表示,軟體還將不斷推出豐富的功能,推出更多的智能語音服務,不斷提升藏譯通服務社會的發展。

(責編:次仁羅布、陳曦)

相關焦點

  • 藏譯通軟體用戶突破百萬 拉近藏漢交流距離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供圖  記者18日從西藏高馳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獲悉,藏漢互譯軟體手機APP藏譯通突破百萬用戶下載量,這也意味著藏漢語言間的距離逐步縮短,尤其在旅遊、服務基層西藏偏遠農牧民方面得到廣泛利用。  藏譯通軟體自2019年7月正式推出,獲得了2019年中國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
  • 藏語翻譯軟體應用「藏譯通」用戶突破10萬
    原標題:藏語翻譯軟體應用「藏譯通」用戶突破10萬   藏漢雙語智能語音翻譯軟體——「藏譯通」用戶已突破10萬大關,達到10.6萬戶。這是一款利用人工智慧翻譯、語音識別合成等技術研發的藏語翻譯軟體應用,定位於智能藏文翻譯、服務西藏和四省藏區的一款應用產品,能隨時隨地滿足藏語翻譯需求。   由西藏高馳公司和成都科大訊飛合作研發的「藏譯通」,是利用全球領先的語音識別合成技術的基礎上開發的一款AI翻譯軟體,服務於全國的一款以翻譯為主的服務型應用產品。
  • 用戶超十萬 「藏譯通「成手機用戶必備藏語翻譯軟體
    12月31日,西藏高馳公司宣布藏漢智能翻譯軟體「藏譯通」突破十萬用戶下載量。數據顯示,藏譯通自2019年9月上架各大應用市場以來,首月新增用戶近2萬人,次月新增超3萬人,通過高達90%的翻譯翻譯準確率,不斷積攢用戶口碑,日活躍用戶超過2萬5千人,在上線第三個月時,在第三屆優秀漢藏雙語移動應用徵集活動中獲得了用戶投票第一名與優秀雙語行動應用程式大獎並突破
  • 藏語翻譯軟體藏譯通新版上架 分享集贊送好禮
    藏漢翻譯軟體「藏譯通」在中秋國慶雙節期間進行了優化更新,上線含藏曆、藏漢詞典在內的多項全新功能,方便用戶出行翻譯使用,讓用戶學用結合,與時代同行。這次「藏譯通」版本升級,對軟體的操作頁面進行了優化,簡化了用戶的操作步驟,提高了用戶感知度。
  • 藏語翻譯軟體讓內地遊客暢享在藏旅遊生活
    新華網拉薩12月18日電(殷小燕)近年來,西藏日益成為全國文化旅遊熱門目的地,各種藏語翻譯軟體逐漸成為人們在藏旅遊與本地人交往、交流的重要工具。記者了解到,目前區內外有10多種藏語翻譯軟體。其中,由西藏高馳推出的藏漢智能翻譯軟體「藏譯通」上線一年多來總用戶量已經突破100萬。
  • 翻譯軟體暢通藏漢群眾溝通渠道「小」軟體架起「大」橋梁_資訊...
    時代進步促進了更多的交流,應運而生的各種藏漢翻譯軟體在藏、漢族群眾間架起了語言溝通和民族團結的橋梁。  12月20日,經酒店服務員介紹,住在西藏拉薩東郊晴天客棧的遊客路先生打開手機應用市場,先後安裝了「藏漢翻譯通」和「藏譯通」兩款藏漢翻譯軟體。
  • 藏語翻譯軟體讓內地遊客暢享在藏旅遊生活_西藏新聞_中國西藏網
    近年來,西藏日益成為全國文化旅遊熱門目的地,各種藏語翻譯軟體逐漸成為人們在藏旅遊與本地人交往、交流的重要工具。記者了解到,目前區內外有10多種藏語翻譯軟體。其中,由西藏高馳推出的藏漢智能翻譯軟體「藏譯通」上線一年多來總用戶量已經突破100萬。
  • 做漢藏交流的使者
    能夠獲此殊榮,我倍感榮耀,我也深知這是黨和政府對我從事漢藏交流事業的肯定和鼓勵。     我出生在拉薩,童年在西藏高原度過,初中在內地西藏中學讀書,是穿梭於雪域高原與荊楚大地的康巴漢子。2014年11月,我創辦的武漢唐古拉漢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被武漢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授予「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榮譽稱號,這也是此次獲頒單位中唯一一家民營企業。
  • 在蓮花生閉關地建一所藏漢交流中心
    ,曾經的高原也不再封閉,在藏區流傳的藏傳佛教也逐步揭開神秘的面紗,以弘法利生為己任的僧人們也迎來了新的客人,那麼在這個兩種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麼問題呢?因為青藏高原海拔較高,在內地生活的人乍到高原,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需要克服極大的困難,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嚴峻考驗。因而高原環境成為橫亙在藏漢交流之間的一大障礙。第二是言語上的障礙。慈成加參仁波切認為藏漢語言環境的巨大差異也是阻礙藏漢交流的一大障礙。對於如何解決這兩重障礙,仁波切有著自己的想法。
  • 原標題:《藏地密碼》會拉近中國影業與世界的距離嗎?
    但精神世界或者說虛擬世界就不同了,那些擁有海量用戶、具備平臺屬性、為用戶提供網絡公共產品的網際網路公司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在虛擬世界建立了「虛擬國家」。比如騰訊、阿里、FACEBOOK、亞馬遜。他們都是3000億美金以上市值的公司,吸金能力秒殺實體世界許多小國,是真正的富可敵國。
  • 甘肅省2020春雨工程藏漢文化交流會在香巴拉藝術節期間舉辦
    在第二十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遊藝術節即將舉辦之際,8月25日至27日甘肅省2020年春雨工程藏漢文化交流培訓暨服務推廣活動在合作市舉辦。二是藏漢及各民族文化的廣泛交流,為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他對甘南州繁榮發展民族文化,多措並舉推進文化旅遊產業,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給予了高度讚揚。三是關於藏族和藏文化起源。四是關於漢族及漢族習俗。五是各民族文化吸收漢文化後的歷史積澱。
  • 西藏千年古剎:見證藏漢文化融合之美
    西藏千年古剎:見證藏漢文化融合之美(資料圖) 新華網拉薩10月9日電(記者許萬虎)在西藏林立的藏傳佛教寺院中,夏魯寺有點特別:它一反西藏寺院依山而建的傳統,靜臥良田萬頃的河谷之上。同時,作為元朝皇帝賜金重修、擴建的千年古剎,它通體透著濃濃的中原建築氣息,鐫刻著藏漢文化交融的記憶。 距離後藏日喀則市區20多公裡,年楚河與霞曲河交匯處,遙見翠綠色琉璃掩映金頂的小型建築群,那便是夏魯寺。夏魯寺,意指「像嫩綠的油菜苗一樣生機盎然的寺院」,相傳由吉尊·西繞瓊乃於公元1027年建立。
  • 我要去西藏之:拉薩一日——吉祥聖雪藏餐館的漢藏文化交流
    進了店門,倒真是一下子就明白了為什麼能成為網紅:店內裝修非常具有藏家特色,溫馨熱烈,店內四壁掛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戶外俱樂部的旗子(其中一面還是江蘇鹽城的)。上得二樓,老闆娘雍西卓瑪熱情地把我們邀請到她家的客廳,並給大家介紹她家的歷史:她的公公是受過周恩來總理接見的西藏第一批中央民族大學畢業的幹部,一生從事藏漢文化交流和融合工作,她的婆婆是中國第一批女子登山隊員,她的家裡,收藏著馬幫裝備、千年林芝、海螺化石、電影放映機等珍寶,樓梯和過道走廊上
  • 微信相框,用科技的手段拉近親情距離!
    我們想教會父母使用現在的社交軟體,通過這些軟體和他們分享我們的生活,緩解他們的思戀。然而我們父母那一輩人已經慢慢脫離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那些社交軟體對他們來說太難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的產品,有著「傻瓜式」操作,同時也能滿足我們拉近親情距離的訴求!1.
  • 藏族大叔雙創記:湖北武漢漢藏交流中心主任斯朗丹增曲培
    從一個只有幾十平方米的「唐古拉飾品店」小老闆,到目前國內首家漢藏交流機構——武漢漢藏交流中心主任,斯朗丹增曲培成功在湖北和西藏開辦了8家公司。近年來,斯朗丹增曲培充分利用湖北省西藏籍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等平臺,累計協調解決了近千名武漢藏族學生及藏族流動人口的就業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 漢藏語系有哪些語言,有啥共同點?日朝韓越語為什麼不算在其中?
    所以漢藏語系就是指在現代被認定和漢語和共同起源的語言的統稱,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漢藏語系的方方面面。漢藏語系都有哪些語言?所以我們剛才已經說清楚了,漢藏語系可以被定義成和漢語有共同起源的所有語言的統稱。那麼漢藏語系究竟有哪些語言呢?
  • 漢十高鐵開通1周年送客1012萬:拉近時空距離,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楚天都市報11月28日訊(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武鐵軒 實習生鍾思瑜)轉眼間,漢十高鐵已經開通整整一年了。2019年11月29日,被譽為「湖北最美高鐵」、連接 「武漢城市圈」與「襄隨十城市群」的(武)漢十(堰)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沿線城市邁入高鐵新時代。一年來,漢十高鐵沿線各站共發送旅客1012萬人次,一條高鐵在改變人們出行的同時,也悄然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 中國臺灣學者:西藏隨處可見漢藏雙語共存 體現了對藏語文的尊重
    在西藏自治區的醫院、機場、政務窗口等各種場所,甚至是路邊的小店,到處都能看到漢藏雙語招牌、路標、海報等的應用,與此同時,西藏自治區的各級學校也設置有專門的藏語課程。中國臺灣獨立學者羅中展認為:「這體現了對藏語文的尊重,可以讓更多人增強對藏語文現狀的認識,消解誤會和隔閡。
  • 施蟄存舊藏南陽漢畫像石拓本
    肇始於西漢、隆興於東漢的畫像石藝術是我們祖先智慧神思在藝術天地裡的自由馳奔,它取石為紙,以刀代筆,突破了商周青銅器上以幾何圖案為主的表現形式,不追求對自然一味摹仿,不斤斤於細微末節之刻畫,強調神韻,突出整體的形似和動勢,或繁密,或疏簡,或古樸,或流動,是中華民族形成以來第一次對藝術在寫意與寫實上自由純熟的駕馭。
  • 白瑪赤林:藏漢和睦堪稱典範 聯姻結出「團結族」
    白瑪赤林:藏漢和睦堪稱典範 聯姻結出「團結族」     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大黨委會主任白瑪赤林(中)在此間說,在西藏,藏漢和睦相處堪稱全國典範,藏漢兩族通婚司空見慣,聯姻結出了「團結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