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1歲左右的嬰兒大約都比較會害怕生人,而且對自己的母親太粘,這可能是許多家庭已經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事情。
寶媽小天說,當她的寶寶一歲半時,孩子非常的依賴她,尤其的粘她,喜歡讓媽媽抱著,最好是永遠也不分開的那種。
每當她疲憊的下班回家後,無論是去洗手間還是洗個澡,只要她離開孩子的視線,孩子都會坐立不安,然後大聲的哭泣,甚至蹲在洗手間的門口,不斷的敲門,口裡只嚷著讓媽媽抱抱。
如果必須讓孩子單獨的去其他的地方,孩子就會哭得更厲害,甚至已經聽起來是撕心裂肺,這真的令人心碎。
儘管孩子知道每次都能見到母親,但孩子仍然擔心要在廁所門口,一遍又一遍地喊媽媽。
等孩子長到1歲零9個月大時,爺爺奶奶也沒有精力幫助她帶孩子了,她也不想讓別人幫忙,最後逼得她不得不辭掉手上的工作,和孩子形影不離。
其實很多寶媽不知道,孩子離不開媽媽,半步不離身,只是孩子的一種分離焦慮症。
什麼是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呢?
分離焦慮症是指:嬰幼兒與親人分離所引起的焦慮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以及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表現。
兒童這樣做,是為了尋求安全並表達恐懼,與自己熟悉的人產生身體接觸,視覺跟蹤,有時還會大喊,哭泣,或者表情呆滯等。分離焦慮不是一件壞事,對兒童來說,是正常的表現和有效的方式。
孩子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表現呢?多半與安全感有關
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兒童的不安全感有關,也是一個適應的過程。
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壓力,只要有這樣的反應,孩子將會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尋找親人上,具體的表現是哭聲,不進食,飲水或玩耍,有的孩子還容易感冒,發燒,胃痛等。
由於這些不良的結果,父母想要避免,所以只能與他們在一起很長時間。情況嚴重的孩子,還可能「有意地」出現頭痛,腹痛和噁心等身體症狀,病程可能持續數年。
實際上,分離焦慮是孩子積極想與母親分離的一種特殊依戀。從受孕之初起,胎兒就與母親在母親的身體中緊密相連,某種意義上就說是一個人也沒有錯。
嬰兒出生後,這是孩子與母親之間的第一次分離,在身體上就是一個獨立的人。這時,嬰兒與母親之間的情感關係,將為以後所有關係奠定基礎,因此,孩子的依戀感不可忽視。
當孩子從7個月或8個月開始直到大約2歲時,對熟悉的母親的依戀就非常清楚。當他們依靠的最親密的母親離開視線時,孩子會感到非常不安。這就會產生所謂的分離焦慮症了。
分離焦慮症對孩子有哪些不好的影響?
孩子身體出現各種不適,拒絕上床睡覺,並且噩夢不斷孩子的身體會出現不適,當離開自己的父母,他們對所有的東西與環境都感覺到非常的陌生,因為心情不好,孩子會產生一些非常多的排斥,身體也會因為受到心情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比如主動不想吃飯,對所有的吃食都失去興趣,這是一種非常極端的變化,這類孩子幾乎是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父母,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極端的表現。
不合群,總在幻想中如果有分離焦慮症,那麼孩子的心情會非常的低落,同時他們也會有一種自卑的心理 ,認為是自己的父母不要自己,他們才會離開自己。
這時他們會產生一種比較強的自我厭棄感,從而不會主動的接近其他的小朋友,會比較的孤僻。
同時還會有很多的幻想,希望媽媽趕緊出現,然後希望別的小朋友能夠主動找自己玩,也有可能會幻想一些其他的想法。
恐懼和膽怯,害怕黑暗,空曠,陌生人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會有比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他們不喜歡對自己有威脅的東西,比如一個人的地方,比如黑夜,比如陌生人等等,這些東西都會對自己造成威脅。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寶媽應該怎麼做
減輕親子依戀的強度由於嬰兒將寶瑪寶寶視為自己的安全港,寶寶寶寶離開時會發生這種分離焦慮。因此,降低父母親依戀程度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
寶媽寶爸爸應該放輕鬆自己的生活,讓寶寶做他能做的事,讓寶寶感到成就感,知道他可以獨立完成,他會的。
儘早溝通,告別儀式兒童患有分離性焦慮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心理準備。
如果要離開,家長必須很早就對嬰兒進行清楚和仔細的解釋,例如,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必須工作,勞動可以創造價值,並使嬰兒變得更好。」然後在答應孩子回家的時候回來。
如果您不這樣做,請向您的孩子保證一段時間。出門時要抱著一個大的擁抱,或者給高個五分,清楚地告訴嬰兒要離開的信息,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
回家時給嬰兒一個驚喜為了獎勵分居時表現出色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回家時為他們的孩子帶來一些小禮物。他們無需特殊準備,就可以分批取回為孩子購買的東西。
例如,您的寶寶必須吃的小點心或草杯。孩子適應後,可以逐漸減少次數,直到切斷此連結為止。
羊駝媽媽結語:
孩子的分離焦慮症是一種非常有普遍特徵的症狀,只要父母有規律的引導,他們能很快適應。
只要家長找對方法,找到適合你家寶寶的教育方式,他們一定會慢慢變得獨立起來,就算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也沒問題。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有分離焦慮症嗎?你是如何應對的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我是@羊駝媽媽,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帳號,我們一起學習育兒知識,也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父母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