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裴秋菊
在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當下,旅遊如何傳播,又如何走向世界,已成為發展旅遊業的重要課題。對於旅遊營銷而言,更多注重的是傳播操作的路徑和方式。近日,在2017第二屆博鰲國際旅遊傳播論壇上,業內專家立足於國際旅遊傳播發展的新趨勢,就中國旅遊傳播的發展路徑進行了探討。海外旅遊目的地的營銷傳播經驗有哪些值得國內借鑑?國內的旅遊目的地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推廣的路徑和方式是怎樣的?業內專家通過分享實際案例做出了解讀。
做好品牌
打造「詩與遠方」的體驗
以海島旅遊為例,中國是一個海島旅遊潛在的消費市場大國,在文化價值基本整合之後,如何在國際範圍內進行海島旅遊目的地的營銷?對此,夏威夷旅遊局副局長、營運長Randy Baldemor表示,島嶼是一種有限資源,其特徵為海島旅遊帶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在他看來,夏威夷島的經驗是打造品牌,任何島嶼必須要打造品牌,要有一個身份和特徵。「我們有8個主島,遊客大部分去的是6個有品牌的島。未來,我們會主動把更多航班分流到另外兩個島上,讓遊客了解到我們不同的品牌魅力」。
Randy Baldemor指出,島嶼的優勢在於它是一個遙遠的地方,因此,能夠吸引人們的興趣,比如,年輕人要尋求體驗,這種體驗是一種「詩與遠方」的旅遊體驗。此外,島嶼還有一個優勢,世界的各個城市基本是千城一面,與多年前人們希望在城市旅遊不同,如今人們更希望去一些遙遠偏僻的地方旅遊,以及進行戶外活動,遠離繁華而喧囂的都市,尋求平靜與閒適,這也給島嶼提供了機會。因此,應該利用好這種特徵來打造旅遊社區。當然,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還要下很多功夫。
相比夏威夷久負盛名,海南是我國島嶼旅遊的主要地區,對於海南的島嶼旅遊發展,Randy Baldemor建議,與夏威夷相比,海南的面積更大,面臨的機會更多,首要的是要明確自己的標誌性特徵,進而打造品牌。海南有自己的文化,如果能夠講好自己的故事,遊客就會越來越多。
旅遊無邊界
進行全面、系統的整合營銷
隨著消費者生活環境的變化,旅遊企業怎樣打造具有IP性質的內容,怎麼採取數位化的傳播分發機制,又怎樣形成流量的傳播轉化呢?山水文園金海湖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山水文園」)董事長助理周文杰用實踐經驗給出了答案。
近幾年來,山水文園在打造特色小鎮的過程中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旅遊國際傳播方面有自己推廣的路徑和方式。
周文杰表示,山水文園以美國的六旗集團作為一個超級IP,其推出了很多以山水為主題的小鎮,並在實踐中得到最重要的經驗之一——無邊界。「我們現在貫徹一種處處有商業、處處有娛樂的概念。在小鎮上有很多板塊都屬於各種不同的領域,但它們又是糅合在一起的,其最終目是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和更好的享受。」
周文杰還指出,國內目的地在對外營銷方面,點、線式的營銷手段或理念仍然存在,對於旅遊行業來說,更應該做的是網式或者面式的無邊界營銷,包括營銷主體、手段、渠道和客體的無邊界。「為了更好地為客體服務開展營銷,主體也應該做到無邊界。在中國,很多營銷主體首先是由政府主導的,我們更應該實現無邊界,把遊客、企業、各個主體納入進來,實現合力,進一步整合資源。」周文杰說。
在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看來,當前國內旅遊品牌在傳播方面存在碎片化,呈現不完整的現狀。如何規避這種情況,王琪延提出了5個關鍵詞,即全面、系統、精準、動態和有效。具體而言,全面,是指整合營銷,將一個地方進行整體形象打造。比如,河北涿州的涿州鹿形象,目前已形成一個從卡通片、電視劇到玩偶的產業鏈,產生了巨大價值。系統,就是要用系統的方法進行營銷,如影視劇營銷,《琅琊榜》的熱播讓安徽的琅琊山旅遊也跟著火了一把。精準,是要依靠大數據獲得統計信息,可以細分客戶群市場。而動態和有效,則是根據時間的變化,形成有效的旅遊品牌營銷。
用自己的故事
喚起遊客的情感共鳴
在旅遊品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如何給遊客不一樣的旅遊體驗已成為當前的核心話題。尤其是近兩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AR、VR等技術革新,如何將新技術有效地和旅遊品牌的內核創意相結合,這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新的挑戰。加拿大的旅遊營銷手段在新技術、新渠道和新創意表現形式上層出不窮。
加拿大瑞爾森大學教授Frederic Dimanche表示,技術的革新深刻地影響了旅遊業,包括網際網路、手機、機器人,都在旅遊業產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另一個是產品開發的創新,需要創造新奇的體驗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並通過創新開發不同體驗的方式來促銷旅遊目的地,更好地吸引遊客和形成品牌。
「在營銷方面,我們要有產品,不僅是山水、景色,同時還有社會、文化、環境,把不同方面結合起來,從而為遊客提供一種新的體驗,讓他們感到興奮。在營銷過程中還有一個挑戰——重新發明,只有不斷創新,並通過旅遊產品把文化、人文呈現出來,才能吸引遊客。」Frederic Dimanche說。
談及旅遊產品的創新,不得不提中國臺灣,當地的旅遊文創做得極為精細,這是有目共睹的。
在國際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其對於解決文創的跨文化問題又有哪些經驗呢?臺灣智慧旅遊產業協會會長吳惠恩認為,文創始終來自文化,地方文化並不會跟其他國家的文化產生衝突,重點是將自己的文化以怎樣的方式呈現出來。大陸的廣告宣傳片呈現了大陸的特色——大,如果可以從小做起,或許會上升到另外一個檔次。因為遊客到達旅遊目的地時,並不能看全整個地方,而更多只能是選擇從細節上感受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所以把故事說小不會影響到大,重點是感動遊客,所以任何事情從細節著手,從小著手,創意就來了。」吳惠恩說。
講故事已經成為商業傳播、文化傳播、政治傳播領域的普通做法。那麼,對於旅遊目的地而言,該如何講好旅遊故事?在吳惠恩看來,旅遊目的地可以基於自己特殊的地緣特點,根據消費者的反映說出他想聽的故事,如果故事說得讓人感動,那就可以了,不用管它有多好的內容。這就是創意,這就是文創。
「臺灣『觀光局』原局長劉喜臨曾用顏色來敘述臺灣,其實就是一種視覺體會,這種視覺體會可以反射到遊客自身的體驗。我們看到紅色的時候會興奮,看到藍色的時候會感覺寒冷,用顏色敘述目的地是一種很有創意的說故事方式。大陸有更多的文化、更多的領域可以去挖掘,未來,大陸旅遊業會越做越好。」吳惠恩說。
[責任編輯:石依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