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京博物院,感受歷史魅力,品多樣中華!

2020-12-20 小叮咚小小

南京博物院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他有著親切的簡稱「南院」或「南博」,他就像是一個才富五車的儒雅書生,沒有什麼是在他淵博的腦海中尋找不到的,總是侃侃而談又低調涵養;她又像是一個正值花季的妙齡少女,一瞥一笑皆是風情,遊人皆迷醉於她的端莊秀麗。

南京博物館佔地13萬餘平方米,廣闊的空間正如他寬廣的胸襟,也顯示了他的大氣端正。南京博物院是大型綜合的國家級博物館、國家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此聲名赫赫,卻毫不張揚,依舊靜臥在玄武的懷抱,捧書靜讀,慢慢散發著他的獨特魅力。「非淡泊無以顯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應該就是南京博物館的內心所向,行動所往吧。

南京博物院總體呈現為「一院六館」的格局,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六館共存,百花齊放,各有其特色, 交相輝映,散發出各自耀眼光芒。 南京博物院還設了「六所」的研究部門,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研究所、古代建築研究所、陳列藝術研究所、非遺保護研究、古代藝術研究所,並設有中國博物館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學研究機構。

南京博物院為眾多歷史文化愛好者提供了觀賞研究勝地。更是親子、同學一起遊玩學習的寶地,2018年11月,南京博物院入選「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究實踐教育基地」。

炎黃歷史源遠流長,中華瑰寶璀璨奪目,歷史館中常設「江蘇古代文明展」,全方位呈現江蘇地區古代文明的發展進程,從數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到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國南方典型的水鄉文化以優美畫卷的形式攤開,道盡了歷史的風華,文化的璀璨。

藝術館按照藝術品的質地分類展列館藏珍品,青銅的質樸韻味,書畫的丹青飛揚,油彩的抽象絢麗,瓷器的精緻華美,見之忘俗矣。非遺館則是以動態的方式展示了江蘇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還可以觀看到傳承人的現場表演傳統技藝,看著這些中華傳統文化遺產,一股股身為中華兒女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數字館將古今完美融合,利用了現今發達的網絡科技,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給大家帶來一種去全新的古代文明體驗。

若是覺得參觀這些館藏過於單調,那民國館保證可以讓你耳目一新,仿民國的建築,讓你瞬間產生穿越到民國的想法,一磚一瓦都展示了民國時期首都南京的社會生活風情。這裡有著精美的傳統小吃,這裡的民間特產全南京最低價,這些小小零食都讓你恍若回到童年時期,滿滿童趣。

相關焦點

  • 走進博物館 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遊人在江蘇蘇州園林博物館參觀拙政園模型。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5月18日,一名小朋友在石家莊河北博物院參觀。 當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人們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
  • 南京博物院:領略「一院六館」魅力
    南京博物院:領略「一院六館」魅力 2019-02-03 16:24  南京博物院是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南京: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魅力
    2019年5月18日,觀眾在南京博物院參觀展出的春秋晚期青銅鈕鍾。2019年5月18日,觀眾在南京博物院參觀展出的恐龍化石。2019年5月18日,觀眾在南京博物院參觀展出的西漢錯金銀銅弩機。2019年5月18日,觀眾在南京博物院參觀展出的南唐陶俑。
  •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介紹南博歷史與特色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介紹南博歷史與特色 西浦國際商學院
  • 「揚州·淮揚美食書場」走進南京博物院
    文思豆腐如何一氣呵成……昨日,「揚州·淮揚美食書場專場品鑑」走進南京博物院,將揚州國家級代表性非遺項目揚州評話與淮揚菜製作技藝展示相結合,給南京市民以及省內外遊客帶來味覺、視覺和聽覺的多重享受。副市長餘珽出席活動。1邊看邊聽邊品,開啟美食新體驗昨日,南京博物院老茶館座無虛席,一場精彩的杖頭木偶表演拉開了活動的帷幕。
  • 南京博物院:以紫砂為載體講述中華文明史
    人民網南京1月30日電(記者 趙鐸) 1月20日—3月20日,為期兩個月的「紫藝弘道——中華文明紫砂藝術首展」在南京博物院開幕。這是國內首個以紫砂為載體講述中華文明史的主題展覽。
  • 南京博物院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該壺集先秦金屬工藝之大成,體現泥範鑄造工藝最高水平,又集三處銘文於一身,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堪稱國之瑰寶。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先生倡議成立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館舍是按照中西合璧的方式,仿遼式建築構建的,但內部是民國建築。   南京博物院的展示內容獨具特色。
  • 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感受地質文化的魅力
    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感受地質文化的魅力不同城市中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也正是在這份獨特之中會將一座城市的美塑造到意味無窮。對於南京這座城市所擁有的獨特美,一直以來我都是富有著極大的興趣的,作為六朝古都所遺存下來的歷史風貌,民國的特色風情在這裡的濃濃的籠罩,明清時期的歷史遺風遺蹟都是這裡所擁有的獨特美,這些都是南京藝術魅力獨特存在之處。
  • 南京博物院的介紹
    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簡稱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 南京—來自歷史古城的魅力
    南京承載了厚重的歷史與人文。南京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之稱。6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和450餘年的建都史,「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都成了南京的標籤。南京是一個節奏很慢,卻又極富歷史底蘊的老城。 你可以去南京1912街區,慢慢體會這裡仍然保留的歷史痕跡,在一家家老店裡駐足停歇。
  • 勿忘國恥 愛我中華 偽滿皇宮博物院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偽滿皇宮博物院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聯合長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朝陽區大隊、長春公共關係學校、長春市最美夕陽紅模舞藝術團及社會各界群眾,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以史為鑑、振興中華。
  •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多樣性博物館的發展反映出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
    一、早期博物館:南通博物苑與南京博物院南通博物苑和南京博物院(原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是江蘇兩個早期博物館,與今天博物館及其藏品多樣性的要求關係密切。南通博物苑是第一個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博物館,也是一座中國古代苑囿和西方博物館理念融合的園館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 走進雲錦博物館 感受雲錦的神奇魅力
    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增加城市魅力的重要方法。 活動目的: 走進中國南京雲錦博物館,認識南京雲錦,學習雲錦各種圖案的寓意,了解創新技術在雲錦保護與發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南京博物院站到了,帶上好奇心,隨我來
    南京,古稱金陵,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歷史上歷朝歷代詩詞大家紛=留下無數關於南京的詩詞歌賦,千古傳誦。而在現代化的今天,要想體驗南京古都魅力,見識數千年文明積澱,只有到一個地方去尋找——中國三大博物院之一的
  • 走進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探訪「地上兵馬俑」感受「豪宅」
    西安長安區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給你一個答案,一起感受關中地區的風土人情,體驗一次歷史文化之旅。 拴馬樁:令人震撼的「地上兵馬俑」 走進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9月13日,採訪團中來自北京的記者就被雕工考究、神態各異的拴馬樁所吸引。
  • 【雛鷹新聞報導】走進雲錦博物館 感受雲錦的神奇魅力
    活動意義: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更是全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增加城市魅力的重要方法。
  • 南京博物院,南京旅遊一定要去的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
    南京,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早起100萬年前這裡就有古人類的活動蹤跡,同時也是一座有著2600多年建城史和500多年建都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的美譽,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南京的旅遊景點也是格外的多,如果你也曾來到南京,相信一定去過「南京博物院」。
  • 南京訪秋,金陵懷古——中山門、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走進 南京 博物院,一眼望去,是大片的草坪,草坪後面就是 南京 博物院的主建築——博物院大殿,這是一座坐落在三層臺基上的九開間廡殿頂建築。這座建築被譽為「 南京 最美的民國建築」。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文物是博物館實力的體現,是進行歷史研究的基礎,是進行歷史教育的實物教材。 南京 博物院收藏了43萬多件文物。
  • 臺北故宮博物院: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臺北的魅力!
    據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要看完的話要很多很多年,所以展出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們去的時候正好碰到唐伯虎書畫展,真跡多多啊! 看完故宮真感覺中華文化之絕妙啊!臺北的魅力,我想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有故宮博物院,這個集中華瑰寶的地方,所以建議至少流出半天時間慢慢體會。故宮博物院到藏品真是嘆為觀止,分為書畫,瓷器,擺件等,分為三層樓。
  • 走進博物館 感受知識文化
    新華社發(張馳攝)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人們走進博物館,參觀豐富多彩的展品,感受知識與文化的魅力。↑5月17日,參觀者在江蘇無錫博物院內遊覽拍照。新華社發(還月亮攝)↑5月17日,參觀者在南京博物院參觀展品。新華社發(劉建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