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紅色·走進赤水|扎西鎮|毛利濤|汙水處理廠|赤水|赤水河流域|...

2020-12-18 騰訊網

威信縣赤水河流域生態治理見聞

威信,有著扎西會議紅色文化底蘊的英雄城市,也因紅軍長徵四渡赤水而載入史冊,在這個英雄的城市,隨處可見縣委政府帶領40多萬威信人民戰貧困,建生態家園的感人畫面。而在「母親河」的赤水河主流與支流的保護與開發中,無不以英雄的意志全力推進流域的生態治理,全力實現「一河清水出威信」的莊嚴承諾。

鐵腕整治 還地於河

赤水河威信段起始於扎西鎮石坎社區二龍搶寶,流經扎西鎮河口村,水田鎮河壩村、水田村、龍洞村、香樹村,從水田鎮香樹村河底流出縣境,主要支流有扎西河、石坎河、沙壩頭河、苦豬河、倒流河,覆蓋威信縣扎西、水田、雙河3個鄉鎮35個村(社區)664個村民小組。赤水河威信段幹流長17.3公裡、支流長103公裡,流域面積477平方公裡,佔全縣國土面積34.07%。

毛利濤 攝

如何保持赤水河流域的優良水質,威信縣採取支流與幹流並舉的方式全面推進河域治理,讓良好的水質潤澤下遊貴州、四川兩省沿河群眾。

為了推進赤水河流域的生態治理,威信縣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按照市委、市政府《赤水河(昭通段)生態治理修復保護實施方案》制定了《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態治理修復保護威信縣任務分解方案》,進行任務分解,定責、定人、定時。編制了《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5年》,細化制定了兩年行動計劃和今年的任務清單,進一步明確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目標任務。

毛利濤 攝

8月14日,在縣城扎西馬蹄井河段,河道在此轉了一個彎,原來的房屋建築拆除後,形成了一個近2000平方米的平臺,威信縣結合易地搬遷安置小區4500人的娛樂需求,在此建設一個門戶公園。將此河道進行了全面改造,並建設了截汙管網,將居民的生活用水引入專門的排洩管道,經過管道引到下遊的汙水處理廠處理後再達標排放。把河域治理與河堤美化同步推進。

毛利濤 攝

在城郊結合部石龍社區,數名工人正在鋪設生活汙水排放管道及生活飲水管道,在距離1米之外,已經建成的雨水排放管道已經投入使用,真正實施了雨、汙兩水分別排放。據了解,扎西河計劃建設排汙管道11千米,正在實施5.5千米,剩餘部分在年底實施。

為了推進扎西河的生態治理,在城區採取生活用水與雨水實行分離排放,並對沿河的汙水管網進行全面清理,先後建設7個截汙管網,將所有的生活汙水全部收集,集中管網引入下遊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同時,對河道採取清淤,並輔以石塊鋪墊河底的方式對河道進行全面升級改造。

在長徵路下段,沿河數米寬的建築物全部拆除,河堤的改造工程已經接近尾聲,正在對河堤進行綠化、美化,在城市河堤兩岸打造生態、環保、亮麗的生態河堤。在田壩大屋基廉租房小區,已經綠化的河堤已經展現出了生態美景,沿河的人行驛道基本建成,可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清水沿河而下,伴著潺潺水聲,遊走在驛道上的幸福情景。小區還建設有5人足球場,體育鍛鍊器材有序排放在球場外的平臺上,數名小朋友在歡樂地坐著翹翹板。

為了打行生態河堤,威信縣統計拆除沿河房屋建築11萬平方米,已經拆除5萬平方米,計劃在9月底前完成拆除任務。真正還地於河,造福流域人民群眾。

在廣大農村,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已完成流域內行政村所在地公廁改建14座、自然村公廁改建117座、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造)13119座。流域內鄉鎮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入戶宣傳1.7萬次,集中清理農村生活垃圾4000餘噸。

綜合推進 還潔於水

在廟壩電站原址,記者看到,原來的水電站已經全部拆除,並全部復耕種上了蔬菜,下遊數百米外的電站攔河壩已經全部拆除,清澈的河水毫無阻擋順流而下。

威信縣按照省、市關於赤水河流域小水電站拆除清退相關要求,印發了《威信縣赤水河流域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小水電站關閉退出實施方案》。全縣赤水河流域及支流共有兩合巖電站、廟壩電站、石坎電站、涼風洞電站、河邊電站、魚艦電站、灣子電站、乾溝電站等小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3325千瓦,依據《威信縣小水電站清理整改綜合評估報告》,全部列為退出類。並按時間要求節點進行了拆除。目前,8座電站攔河壩均已拆除。乾溝電站、涼風洞電站、廟壩電站、河邊電站廠房已拆除並完成覆土修復;魚艦電站因廠房可改造為村民小組活動室保留外,其餘設施設備均已拆除,兩合巖電站、石坎電站、灣子電站廠房計劃於8月20日前拆除。

在縣域內,威信縣深入實施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補短板攻堅行動。認真落實省、市重大決策部署,採用「投、融、建、管、運、維」模式先行在赤水河流域3個鄉鎮建設垃圾熱解處理場5個。目前,3個鄉鎮垃圾熱解處理項目已排出時間表,均已啟動建設。其中,第一批水田鎮垃圾熱解項目日處理規模為10噸,雙河鄉日處理規模為15噸預計於2020年8月底建成;第二批縣城第二垃圾處理場配套完善生活垃圾熱解設備兩套,日處理規模為120噸,扎西鎮石坎集鎮片區日處理規模為10噸,扎西鎮院子集鎮日處理規模為10噸,預計2020年10月底前建成投用。縣城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場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待初驗後立即投用,其餘鄉鎮垃圾處理場2020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在汙水處理上,威信縣城已啟動日處理3萬立方米汙水處理廠遷建工程及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項目,建成投用第三水廠,有序推進扎西河綜合整治工程及縣城汙水收集管網擴建工程建設。流域內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穩步推進,2020年底前可建成投用。雙河鄉汙水處理廠廠區設計處理規模為每日900立方米,已完成汙水池底板澆築,主管網完成2000米;水田鎮汙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為每日700立方米,廠區及管網已建成完成,設備安裝到位,正在組織驗收。高質量編制完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規劃(2018—2035)》,並通過市級專家評審,2020年底前可啟動流域內3個鄉鎮農村生活汙水集中式處理工程。

全面治理 還綠於山

要得有金山銀山,就得守住綠水青山。這不是口號,而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整治行動。

在礦山治理上,威信縣抓好流域內礦山整治,赤水河流域共有礦山85個,其中,煤礦19個、砂石料礦山66個。目前,已關閉礦山73個(含18個煤礦),完成流域10公裡範圍廢棄露天礦山綜合治理方案設計,恢復治理土地172.5畝,計劃今年底完成生態修復工作。加快推進免蒸免燒新型環保磚項目建設,抓好礦山棄渣、建築垃圾等固廢有效利用;淘汰縣城規劃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逐步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加強建材、火電等重點領域監管和「散亂汙」企業整治。

劉建忠 攝

劉建忠 攝

劉建忠 攝

按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開展縣城規劃區生豬禁養整治行動,減量生豬養殖戶121戶655頭,強化畜禽養殖大戶糞汙處理設施建設,全縣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6.05%。同時,大力推進生豬集中規範養殖,全縣已建在建規模化標準化生豬養殖場80個、仔豬繁育場5個,同步推進年50萬頭和30萬頭屠宰廠和「滇東北金色優食谷」建設,全部配套建設環保設施,實施養殖全過程綜合治理,實現汙染物集中標準化處理和資源化循環利用。通過規模化種植、養殖,年減少化肥6000噸、年減少糞汙排放32萬噸。

根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推動河域沿岸土地還竹還果、還林還草。目前,全縣已種植方竹45.2萬畝,同步建成獼猴桃、魔芋、蔬菜、柿子、桃子等一批基地,其中扎西、水田、雙河3個鄉鎮共種植方竹8.6萬畝,還將實施15萬畝;實施退耕還林13.2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17年的41.3%提高到47.36%。

同時,威信縣全面推進禁止非法捕撈攻堅行動;流域內禁養區、禁建區評估調整攻堅行動,使流域內的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恢復,最終實現「一河清水出威信」的美好願景。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日報全媒體 記者 毛利濤

監製/胡華玉 編審/保進 編輯/陳合松

@微昭通 域內鐵粉群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號(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註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繫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註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持,謝謝配合!

相關焦點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13) | 赤水河上遊的護河人!
    從威信縣城扎西出發,要向南走21公裡的路程,到達一個叫二龍搶寶的地方,才與從鎮雄經過三落三出流過來的赤水河匯合,向下流去。這次「感恩紅色·走進赤水」的採訪活動,本來沒有採訪陶餘林的計劃。因為要沿著赤水河的流向,抵達雞鳴三省的三岔河,必須經過天險兩合巖,順著二龍搶寶過橋,經過鎮雄的花朗、堰塘、坡頭等地,才能抵達七星關林口鎮的雞鳴三省村。我們團隊中,沒有一個人走過這段路。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4) | 遊記:茅臺渡口!
    ,仍思緒萬千、充滿激情,在感受紅色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酒文化在此透徹骨髓般的存在。三年前,我採訪雲南、貴州、四川三省四市的赤水河流域保護聯誼會,在這個小鎮駐留了3天;時隔三年後,2020年8月19日,我以「感受紅色·走進赤水」為主題的赤水河流域大型採訪活動媒體記者的身份再次到此小駐一宿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53) | 赤水行記之:飲水思源!
    作為一個後輩,第一次走進紅軍二渡赤水、四渡赤水的太平渡口,我覺得很震撼。不過,從文物古蹟保護的角度,我覺得太平渡與同類型的長徵文化遺蹟相比,以他們擁有的得天獨厚歷史文化資源和紅色記憶,這裡他們可以做的內容還有很多,應該像河流一樣,加一些活態的東西,讓太平古渡流動起來,讓歷史的記憶以更好的形式得到傳承。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52) | 解密赤水河的多重文化符號!
    但今天的赤水河,早已不再是一條普通的河,而是一個銘刻在時代記憶裡的文化符號,是在代代相傳中不斷弘揚的精神信仰。一條流淌著紅色信仰的河8月的赤水河畔,兩岸青翠、峽谷縱橫。走進習水縣土城鎮四渡赤水紀念館,迎面是一堵刻滿紅軍戰史的浮雕牆,戰士們騎戰馬、推大炮、揮刀渡河……來往的遊客站在浮雕前,遙想當年滾滾硝煙,赤水河畔鮮血盡染,感慨之餘眼眶不禁溼了。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59) | 赤水行記之:匯入長江!
    農業部2016年12月27日發出《關於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形成共識,特別是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韓正副總理對赤水河流域的保護作出重要批示,赤水河作為最美生態河流,提到了國家層面。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出黔入川,必須經過赤水河。如果按照河流的流向,到了赤水,離瀘州距長江已經很近了,但根據採訪的安排,我們是先完成畢節、遵義的採訪,再轉戰四川。去太平古渡,我們還得從赤水河的下遊往回走,等於又走了一次元厚和土城,再渡過赤水。這種路線,有點當年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感覺。讓我最為高興的是,我們今天的採訪團成員全部集中,在太平渡口勝利會師。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36) | 赤水行記之:土城記憶!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36) | 赤水行記之:土城記憶!我們還走進四渡赤水紀念館,但土城人的記憶與時光,都被何建明先生濃縮,刻在赤水河邊,與赤水河一樣流淌。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7) | 赤水行記之:四渡赤水!
    出黔入川,必須經過赤水河。如果按照河流的流向,到了赤水,離瀘州距長江已經很近了,但根據採訪的安排,我們是先完成畢節、遵義的採訪,再轉戰四川。去太平古渡,我們還得從赤水河的下遊往回走,等於又走了一次元厚和土城,再渡過赤水。這種路線,有點當年紅軍二渡、四渡赤水的感覺。讓我最為高興的是,我們今天的採訪團成員全部集中,在太平渡口勝利會師。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25) | 赤水行記之:走近仁懷!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25) | 赤水行記之:走近仁懷!瞻仰了遵義的紅色文化,到婁山關打了卡,到遵義市文體旅遊局採訪了遵義市發展赤水河流域的旅遊產業情況,結束了在遵義的採訪,8月18日中午,我們三省四市媒體重整行裝再出發。
  • 二郎鎮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65)
    8月24日,「感恩紅色·走進赤水」大型活動採訪團隊走進與貴州省赤水縣習酒鎮僅以一條赤水河相隔的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二郎鎮。隔河相望的兩鎮發展都與酒息息相關,貴州的習酒、四川的郎酒,都是中國赤水河流域的兩大名酒,他們都是依託赤水河的優質水源和本地的小紅高粱釀造出來的美酒。
  • 赤水河上遊的護河人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⑬
    這次「感恩紅色·走進赤水」的採訪活動,本來沒有採訪陶餘林的計劃。因為要沿著赤水河的流向,抵達雞鳴三省的三岔河,必須經過天險兩合巖,順著二龍搶寶過橋,經過鎮雄的花朗、堰塘、坡頭等地,才能抵達七星關林口鎮的雞鳴三省村。我們團隊中,沒有一個人走過這段路。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追尋紅色足跡 探尋赤水河為什麼這麼紅?
    因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的故事,流域內盛產美酒,享有「英雄河」「美酒河」之譽。赤水河流域盛產冰脆李,香甜多汁嘎嘣脆,被外地水果商視為珍品。過去因交通不暢,村民往往只能賤賣甚至拿去餵豬。如今,依靠物流,僅赤水鎮每年就能發出100萬斤李子,為當地換回500多萬元收益。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33) | 仁懷:綠水長流才能發展長「酒」!
    近年來,仁懷市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赤水河作為「母親河」來守護,抓好白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赤水河流域仁懷段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功創建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成為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 赤水長流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60)
    回想15天來在赤水河邊行走的日日夜夜,作為這次集中行走的帶頭人,我覺得還是要用文字來對這一次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作一個小結。首先,要說一下這次組織「感恩紅色﹒走進赤水」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的緣起。我曾經讀過譚智勇的千裡赤水河行,為這13名人文學者的壯舉點讚。我從內心深處也想沿著當年的先行者的足跡,去看一看這些年來赤水河流域發生的巨大變化,去感受一下近五年來赤水河流域脫貧攻堅的成就,去追逐赤水河的綠色與紅色。剛好,2020年的夏天,習近平總書記對赤水河流域的保護作出批示,提出了要求。據悉,2020年10月,一個關於赤水河生態文明建設的協作推進會即將在昭通舉行。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28) | 赤水行記之:茅臺醬香!
    ,退休已三年,但出於對地方文化的熱愛以及對茅臺紅色文化的宏揚傳承,成了很多外來團隊的紅色文化義務宣傳員,他把魯班場戰鬥與紅軍三渡赤水的故事講得生動完整,為記者們採訪赤水河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54) | 赤水河畔:紅色故事不斷講下去!
    8月24日,結束了貴州省的最後一站赤水市採訪,採訪組繼續順赤水河而下,到達最低海拔僅300米的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古藺是紅軍四渡赤水的主要徵戰地,四渡赤水戰役歷時72天,在古藺境內就轉戰54天,其間三進三出,兩渡赤水河。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68) | 赤水河源發現者談流域保護!
    ,赤水河源頭確定推動者,現宋窖董事長譚智勇與採訪團一行人座談,就赤水河流域保護等話題發表看法。談到雞鳴三省景區的打造,譚智勇認為,雞鳴三省應該成為最美最好的景區,這裡的雄山秀水、紅色旅遊資源、豐厚的人文資源,都有著景點開發的重要價值。三省應該資源共享,共同開發,雞鳴三省景區的開發,少了任何一個省都不行,都不利於擴大影響。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41) | 赤水行記之:鹽鹹醋酸!
    赤水市是我們在貴州赤水河流域採訪的最後一站其歷史悠久,但以市命名的時間卻不長,它原來叫仁懷,後更名為赤水廳,1914年設赤水縣,1990年設赤水市至今。赤水市是幸運的,雖然被仁懷最終奪走了名號,卻成為赤水河流域唯一用赤水來命名的城市。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32) | 赤水行記之:美酒河谷!
    我們從赤水河上遊出發,或許是剛剛出道,赤水河有點羞羞答答,從源頭長槽村滮水巖至倮倘再到法拉溝,一伏一出,從法拉溝至麻塘觀音橋再到拉埃村,二伏二出,從拉埃村到果珠荒田村再到漁洞,三伏三出。以至於我們都有點不耐煩了,乾脆到威信瞻仰扎西會議,到雞鳴三省找尋紅色記憶,然後前往遵義,看遵義會議永放光芒,到婁山關聽西風獵獵,及至到仁懷,雖然仍有紅軍強攻魯班場和紅軍三渡赤水的紅色記憶。
  • 感恩紅色·走進赤水(55) | 赤水行記之:綠水青山!
    但這個願望沒有達成,紅軍經土城四渡赤水後,因前方攻擊赤水、敘永受阻,轉而到雲南的威信縣扎西集結,召開了扎西會議,然後回師東進,譜寫了四渡赤水的傳奇。據介紹,在赤水河流域海拔800米以下地區,海升集團共建成5000畝現代化高標準柑橘示範園,項目覆蓋赤水、石壩、水潦3個貧困鄉鎮,幫助2452戶貧困戶,9871個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此外,堰塘村還發展了「飛雞」產業,每個貧困戶農民收入一年另增加1.5萬餘元。這樣一算來,每家人都提前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