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無戰事》投資人:一種情懷激勵了我

2020-12-17 騰訊網

[摘要]如果沒有情懷,誰會拿一億多真金白銀去冒《北平無戰事》這個險?當然,也正是這群有情懷的人,讓大家看到了中國電視劇未來的希望。

《北平無戰事》宣傳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北平無戰事》成功了,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將是勝利者;如果《北平無戰事》失敗了,那麼真正意義上的失敗者將只有她一人……昨天,《北平無戰事》過億成本的幕後投資人楊曉偉接受媒體採訪,坦言直到大結局在幾家首播衛視上演,直到手機上收到了圈裡朋友們發自內心的祝福,「才終於如釋重負」。

春天融和董事長楊曉偉是在《北平無戰事》拍攝了將近一半的時候看到其劇本的,在幾家投資方有意轉讓的情況下,楊曉偉萌發了接盤的衝動。用超過一億元的資金全盤接下《北平無戰事》。楊曉偉的這一想法把圈裡所有的人都驚到了,因為所有的人都很清楚,《北平無戰事》的發行與播出風險之大幾乎是前所未有的。更讓大家吃驚的是,楊曉偉從做出接下全盤的決定,到付款只用了一周的時間。「這個劇本我是一氣呵成看完的,從事影視行業這麼多年,能在這樣一個階段遇到這樣一個難得的項目,有最好的劇本、最好的導演、最好的團隊,這是一個可以帶來十年、二十年持續影響力的作品。」

儘管楊曉偉今天可以如此肯定地表達對該劇的自信,但在當時,她始終是缺少市場認同的「瘋狂派」。至今回憶起該劇發行過程,楊曉偉的形容仍是「痛苦」,「這個戲在發行上的壓力太大了,現在電視劇市場已經浮躁到連電視臺的主任和臺長們都很無奈的程度。大家都公認這部戲有情懷、有社會責任感,播出時影響會很大,也有很多臺說這個戲會有好的收視率,但就是不敢接、不敢買。文藝作品就是這樣,你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再高,一和錢牽上關係,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都說電視劇要講社會責任感,你說屬於國家的電視臺不承擔這份責任,你讓誰來承擔?當然,這也不能怪這些購片人,他們也有苦衷,他們得接有把握的戲,不然就得下崗。」

熬過殘酷的發行大戰,緊接著是收視率嚴峻考驗。開播最初幾天,有幾部正熱的戲處在收官階段,搶走了「北平」大量收視份額,害得楊曉偉每天上午10點才敢起床,「因為10點鐘才能拿到前一天的收視率,如果八九點鐘起來,我真不知道這段時間該怎麼熬過去。」開播第三天,之前最熱的幾部戲播完了,《北平無戰事》的收視優勢體現出來,最終衝到衛視收視第一名。到這個時候,楊曉偉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一些,「最怕收視率往下掉,如果收視不好,會對我們後面做劇的信譽影響很大。」

總結接盤《北平無戰事》的原因,楊曉偉說:「一是基於對這個項目專業的判斷;二是基於心中的那份情懷,所以我們也投資了電影《黃金時代》;三是受到劉和平、孔笙他們那種精神的鼓舞,他們是真正有情懷的人,懷著一種理想,再難的時候他們也從沒有放棄過,是他們的這種精神激勵了我。」三條接盤原因,兩條都和情懷有關,的確,如果沒有情懷,誰會拿一億多真金白銀去冒《北平無戰事》這個險?當然,也正是這群有情懷的人,讓大家看到了中國電視劇未來的希望。

相關焦點

  • 廖凡解讀《北平無戰事》:不媚俗有情懷的故事
    由劉和平編劇,孔笙、李雪導演,劉燁、陳寶國、焦晃、王慶祥、廖凡等著名演員強勢加盟的歷史大劇《北平無戰事》正在上星熱播。作為近年來罕見的「零差評」電視劇作,該劇擁有許多可以大書特書的方面。日前,廖凡在接受媒體訪問更表示,「《北平無戰事》是一個不媚俗、有情懷的故事,它的熱播讓人能夠感受到市場其實是可以容納這種嚴肅作品的。」    「才大心細,明善誠身」    編劇劉和平曾說,新中國建立後因為政治原因,對於國民黨的評價往往是一邊倒。而《北平無戰事》觸動的正是兩岸相隔多年的那一堵牆,創作者不再帶有偏見地客觀述說那段歷史,是這部戲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 "北平無戰事"曝北大劇照 百年燕園重歸赤子情懷
    近日,《北平無戰事》一組北大系劇照曝光後引起網友熱議,劇照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演繹了大時代背後的戰火歲月,重現了這段流轉時光背後的兒女情長。《北平無戰事》。
  • 《北平無戰事》熱播的幕後
    《北平無戰事》自籌備之初,就一直遭遇資本的挫折。劉和平代表藝術,固守原則,柯利明代表資本,更多的考慮回報,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從來都「相愛相殺」,兩個人需在商業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點。我說得一億以上,你敢不敢投?就當我六年的心血,你們一億多錢白撒了!」劉和平激他,柯利明拍桌子說:「這麼好的本子有什麼不敢的!」立馬投錢進組。         商人冒險是一種本能,世上什麼事情會沒有風險?柯利明相信「福禍相依」,這個時候進來,也是「雪中送炭」。
  • 《北平無戰事》:臺灣那邊看了也會服氣
    而諸多編劇同行則感慨《北平無戰事》的編劇劉和平用七年下了一盤大棋,用編劇史航的話來說是實現了「一次文學跟史學的對接和面對」。我自己最滿意的一個名字是叫《最後的王朝》,但是報立項的時候,廣電總局認為太敏感,所以最後改成《北平無戰事》。我自己希望叫《最後的王朝》,就是王朝系列,因為前面寫了《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北平這地方對蔣介石來說是最後的王朝。《北平無戰事》,相對中西,文藝類有一半,商業有一半,只是不夠響亮。
  • 「臺灣那邊看了也會服氣」|劉和平|北平無戰事_網易財經
    我自己最滿意的名字是《最後的王朝》,但是申請立項的時候,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為太敏感,所以最後改成《北平無戰事》。我自己希望叫《最後的王朝》,就是王朝系列,我之前寫過《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北平這地方對蔣介石來說是最後的王朝。《北平無戰事》,文藝有一半,商業有一半,只是不夠響亮。東方早報:你這次創作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 《北平無戰事》中的國共關係
    一種與國家主導的現代化進程相契合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話語成為1980年代以來的主流價值觀,中國、中國人和中華民族作為新的歷史敘述的主體取代了1950到1970年代的階級鬥爭史觀、革命史觀和人民史觀。於是,這些家國情懷、家國故事的「家庭」並非平頭百姓的小家庭,而是集政治權力、經濟實力和傳統文化(如儒家倫理)於一身的大家族。對於成熟的大眾文化來說,很少有單一類型的作品,往往是不同類型的複合體。國共題材影視劇也是如此,一般是家族劇、諜戰劇與抗日劇結合到一起。像《北平無戰事》就是家族劇、諜戰劇與反腐劇的「組合拳」。
  • 《北平無戰事》為啥這麼火?(組圖)
    它沒有說一句共產黨好,但大家看完了以後,會有一種感觸,就是那個時代的共產黨和那個年代的國民黨差異在哪。」  《北平無戰事》的編劇劉和平曾經說:「該劇只適合大學本科學歷以上,或者大學學歷以下但平時就喜歡此類題材的人群。」這一說法大概有說笑的成分,但該劇情節確實內在邏輯非常強,讓觀眾處於一種「燒腦」的快感中,稍一疏忽就跟不上。在微博上,有觀眾承認自己邊看劇邊上網惡補歷史知識,有觀眾說「接了個電話怎麼就看不懂了,必須想辦法補課」。
  • 《北平無戰事》沈佳妮:和影帝飆戲無壓力
      《北平無戰事》中幾大影帝飆戲暗戰很抓眼球,在這群男人戲中,有一抹紅色也頗為亮眼,那就是女一號何孝鈺。何孝鈺是一個進步青年,她作為燕京大學副校長何其滄的女兒,在廖凡飾演的梁經倫教授、劉燁飾演的方孟敖之間搖擺。
  • 誰最愛《北平無戰事》?射手座!
    我們的考量是,很多人會需要補課嘛,我都會補。因為首輪播得很快,一天三集,你要盯在那裡看,還真是挺累的,你跟的時候,也許出差幾天,就拉下了十幾集,就需要一直補。在廣東衛視發出首輪跟播的消息後,很多朋友在微信上說會跟看,因為第一次沒看全,而且有些地方還看不懂,需要二次回爐,我想這一部分觀眾會佔挺多的。
  • 吾輩青年當讀《北平無戰事》,以此緬懷英雄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戰爭分為兩種,一種橫屍遍野、炮火連天。另一種,沒有硝煙,卻殺人於無形,波瀾不驚的水面下,滿是激流。吾輩青年但有熱血,有些劇不得不看,而它應當排進前列。這就是《北平無戰事》,一場殺人於無形,卻沒有一絲硝煙的戰爭。
  • 觀劇筆記《北平無戰事》_娛樂頻道_鳳凰網
    初看劇集,《北平無戰事》的宣傳語極其灼人:「當一個巨大的存在,在一瞬間消失,不是土崩瓦解而是一堵高牆,歷史在那邊,我們在這邊——獻給公元1948至1949」,與眾不同的開篇定位似乎預示著與眾不同的故事基調。
  • 《北平無戰事》今晚大結局
    時光網訊 今晚,熱播諜戰劇《北平無戰事》將迎來大結局。該劇自播出以來,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並引發了觀眾的熱情討論,被業內奉為「現象級」劇集。雖然《北平無戰事》是編劇劉和平七年磨一劍打造,在開播前雖然並不被看好,但該劇卻低開高走,獲得了口碑、收視的雙贏。  對於這樣一部被公認「鏡頭有電影質感」的電視劇,觀眾們也就多了一份期待,《北平無戰事》有沒有可能改編成電影?
  • 《北平無戰事》今晚收官 「主角們都要加油活著」
    、「大眾審美的理性回歸」、「為嚴肅歷史劇贏回了一塊市場高地」,在三個星期的首輪播放中,《北平無戰事》在媒體上贏得了無數讚譽。在雷劇粉嫩劇婆媽劇當道的電視劇市場,《北平無戰事》的出現確實非常難得。   看似「反市場」,實則是「高級的商業化」   《北平無戰事》開播之初,不少業內人士用「反市場」來定義這部嚴肅製作,但是隨著收視率不斷走高,更多業內人士開始重新審視現今的電視劇市場,《北平無戰事》的投資方兼發行方春天融和的負責人楊曉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北平無戰事》看似反市場,實際上是大迎合。
  • 吾輩青年當讀《北平無戰事》,一首為理想主義者譜寫的輓歌
    有兩種戰爭,一種是被屍體覆蓋,一種是被火覆蓋。另一方面,這裡沒有火藥的煙霧,但是人們在看不見的平靜的水中被殺死,充滿了激流。我們的年輕人有很多血。有些戲要看,但應該排在前排。這是北平不戰,這是一場沒有火藥味,卻有人在無形中喪生的戰爭。劉和平:1953年出生,是老三的一員。
  • 《北平無戰事》編劇劉和平:這個戲,女人進不來
    「《北平無戰事》的起點站是北平的『七五事件』,終點站是解放軍進德勝門。一路走過來,中間發生了什麼,變數是什麼,我自己其實都不知道,我寫劇本和小說是不寫大綱的,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只有一個起點站和終點站,中間一路只能考察地形。我只能說我這種講故事的方法結構方式,不足為法,它是不能夠學習的。」
  • 《北平無戰事》口碑收視雙贏 尊重歷史才能得尊重
    原標題:《北平無戰事》口碑收視雙贏 有人評說,本劇真實有信,令人產生一種「尊重」之感。而這股「尊重」之意,可以說正是它與那些收視率好卻沒辦法贏得尊重的「雷劇」的最大區別。在採訪中,劉和平表示,在眾多網絡小說家架空歷史的時候,他自己選擇「尊重歷史」。「《北平無戰事》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是中華民族大轉型的時代,希望通過文學藝術虛構的故事,來照亮那段歷史。」
  • 《北平無戰事》王凱劉燁戲很足,拿獎的為何是祖峰陳寶國?
    而今天我們推薦的《北平無戰事》也是侯鴻亮擔任製片人的一部國劇經典作品。曾經該劇也斬獲了當年電視劇類的十幾項大獎,劇中劉燁、王凱表現不俗,戲很足,不過為何拿獎的只有祖峰和陳寶國等幾位演員呢?《北平無戰事》2014年首播,這部劇展現了特殊歷史背景下的一段波譎雲詭歷史風雲故事,以方家的大少爺方孟敖的身份背景調查為線索展開。這部劇的看點除了故事情節的複雜和人物關係的神秘糾葛之外,一眾實力戲骨的加盟成為最大的亮點。
  • 《北平無戰事》人物譜:廖凡飾演梁經綸下足功夫
    2014年10月20日訊,在《北平無戰事》中,廖凡飾演的梁經綸是最矛盾、最複雜的角色,他表面上是學貫中西的精英學者,暗地裡是中共地下黨,而他真正的身份是「一手堅決反腐,一手堅決反共」的鐵血救國會的核心成員。
  • 廖凡《北平無戰事》獲贊神演戲:每個細胞都在戲裡
    正在熱播的歷史大劇《北平無戰事》,不僅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目光,更在電視圈引發強烈反響。這部電視劇七年磨一劍,由劉和平編劇,孔笙、李雪導演,更力邀劉燁、陳寶國、焦晃、王慶祥、廖凡等著名演員強勢加盟,堪稱超豪華陣容。
  • 《北平無戰事》揭秘 製作人解讀大腕飆戲幕後
    值得一提的是,《北平無戰事》中還設置了一個當下影視劇中幾乎從未出現過的「暗場人物」,劉和平告訴記者:「曹禺先生在《日出》中的金八被稱作『暗場人物』,從不露面卻對劇情的推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在《北平無戰事》裡也用了這樣一個『暗場人物』——蔣經國,也就是『鐵血救國會』裡都被叫建豐同志(蔣經國的字),這個人物從沒有露過臉,但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