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戰役,美軍在一旁看著韓軍挨揍,志願軍半個月打殘韓軍四個師

2020-12-18 新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兩年多後,美軍就開始不想染指朝鮮戰事了,尤其是上甘嶺戰役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兩萬多人的傷亡代價都沒拿下兩個小小的山頭,更加速了談判的進程。美國人也意識到了韓戰靠武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能靠談判。

在抗美援朝的前兩年,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裝備都是萬國牌,雜亂不堪,還加重了後勤補給的難度,但是後來大批引起蘇式裝備後,戰鬥力迅速提升了上去,空軍,坦克兵,火箭炮兵等兵種快速發展了起來,上甘嶺戰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美軍也清楚地知道,在朝鮮半島繼續耗下去,形勢會越來越不利,志願軍官兵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於是開始加緊談判。

在美方希望談判的時候,以李承晚為首的南韓政府卻不希望談判,李承晚知道,只要美軍撤離,朝鮮半島形勢緩和,那麼自己的權利也很快會喪失,所以他想盡辦法讓這場戰爭繼續下去。1953年6月18日,發生了一件讓中美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南朝鮮政府在沒有通知任何方面的情況下,「開放」了四座戰俘營,將原本已約定好要遣返的2.7萬名北朝鮮人民軍戰俘「釋放」。 李承晚隨後公開宣布,會將這2.7萬戰俘編入南朝鮮軍隊,繼續為統一全朝鮮而「戰鬥到底」。李承晚以「就地釋放」的名義,強行扣押戰俘的做法讓中國和美國都大為惱火。

為了說服李承晚停戰,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和他進行了一次會談,但是李承晚卻提出了一系列讓克拉克做不到的要求,僅解除北朝鮮全部武裝這一條就根本無法做到。為了給李承晚施壓,美國放慢了向韓國運送補給和裝備的速度,並終止了擴建最後4個韓國陸軍師所需裝備的裝運工作。後來在和志願軍的一次談判中,美方一名翻譯趁著志願軍翻譯上衛生間的機會主動湊上去,表達了美方想停戰的想法,這一消息迅速傳回國內,彭德懷準備在金城打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針對的對象主要是韓軍。

金城一帶本來是由美韓聯軍共同防禦的,接替範弗裡特出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的泰勒收到我軍即將發起金城戰役的情報後,急忙將美3師撤到了二線陣地,該師的防禦任務則交給了韓6師負擔。1953年7月13日,志願軍20兵團和九兵團24軍在1100多門大炮,20輛坦克的掩護下,向南朝鮮軍的四個師發動進攻,一個小時就突破了南朝鮮軍的第一道防線。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最後一次戰役,此次戰役歷時15天,志願軍打殘韓軍四個師,擊斃擊傷俘虜敵人5.3萬人。而在這場戰爭中,美軍的表現卻出奇地安靜,看著韓軍在前面被志願軍暴揍卻不管,直到戰爭進行了幾天才晃晃悠悠的派了一些部隊象徵性地打了幾場小仗。

相關焦點

  • 金城戰役,美軍一旁看著志願軍暴揍韓軍,致使韓軍四個師被打殘
    但是讓人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南朝鮮軍獨自作戰後可以說是不堪一擊,輕易就被志願軍擊垮。1953年夏季,美軍偵查系統得知志願軍大規模向金城調動時,立刻將在前線的美軍第三師調到後方,把韓六師給調上去。在這場戰役之前,志願軍各部已經換裝了蘇械裝備,戰鬥力大大加強,僅金城正面就有志願軍的1100多門大炮,還有20多輛坦克,志願軍後勤部門派出2000多汽車,晝夜不停地向前線運送物資。1950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打響,楊勇指揮志願軍20兵團五個軍在九兵團24軍的配合下,對金城以南地區發動全面進攻。
  • 金城戰役:志願軍1100門火炮齊射,美軍司令:讓志願軍教訓韓國人
    為了阻止韓國方面對停戰協定的破壞,我志願軍決定發起金城戰役,狠狠打擊南朝鮮軍,以戰逼和。吉爾首相對李承晚進行了嚴厲的指責;「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也非常不滿,表示:「讓中國人教訓一下韓國人吧!」為了阻止韓國方面對停戰協定的破壞,我志願軍決定發起金城戰役,狠狠打擊南朝鮮軍,以戰逼和。金城戰役成為志願軍渡過鴨綠江以來進行的惟一一次戰役規模的陣地進攻作戰。
  • 志願軍化妝成韓軍,美軍排長在陣地上裝死,雲山戰役,美軍的混亂
    1950年10月20日,美軍攻佔平壤之後,上上下下額手稱慶,當時的東京還正在籌備「勝利大閱兵」,走在最前頭的,將會是美軍第1騎兵師,因為他們是「聯合國軍」當中最先攻佔平壤的部隊,與此同時,韓軍也正在向鴨綠江挺進,在美國人看來,「感恩節攻勢戰役」是韓戰最後的戰役了,美國士兵都覺得他們將要回美國過聖誕節了。
  • 中國粉絲追星送禮的韓軍猛虎師:是我軍手下敗將,曾被志願軍吊打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志願軍發動了著名的金城反擊戰,這次反擊戰中,志願軍的主要攻擊對象皆為韓國軍隊,對韓國部隊造成嚴重的打擊。在其中與韓國首都師的交戰中,誕生了一個著名的戰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奇襲白虎團。圖為榮立集體特等功的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特務連偵察1班全體人員。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志願軍第五軍團很快就加入其中的戰鬥,同張翼翔的第二十軍對韓軍的第三師和第九師進行「包餃子」。韓第三軍團軍團長劉載興一直關注著志願軍第二十軍和第五軍團的動向,發現他們想要包圍自己的第三師和第九師兩個主力師後,計劃在包圍圈形成之前,將全部的軍力往南方撤退。 劉載興將自己對時局的判斷和意見上交給美軍審核。
  • 志願軍最危險的時刻,第五次戰役後,美軍攻上了上甘嶺
    在這四個要點中,最重要的是西方山,它是平康谷地的門戶,西方山失守,意味著門戶大開,美軍可以長驅直入;其次是五聖山,五聖山失守意味著志願軍失去「鐵三角」地區的支撐點,將再也無力在此地堅持;再次是白馬山,白馬山對於志願軍的意義是一個重要的進攻發起點和防禦支撐點;最後是雞雄山,雞雄山對志願軍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進攻發起陣地,但不是一個有利的防禦陣地
  • 韓軍士兵掉隊,傻呵呵跟隨志願軍,送上口令「歐巴」,被匕首了結
    這就是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反擊戰,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教訓李承晚,以戰促和。彭總於6月20日回到平壤,準備參加停戰籤字,與代司令員鄧華等磋商後建議,再殲滅韓軍一萬五。20兵團新任司令員楊勇早已磨刀霍霍,大戰一觸即發。 如果說,上甘嶺戰役是以打促談,那麼金城反擊戰就是以打促和。
  • 白馬山戰役,由於叛徒洩密,38軍傷亡六千多人沒打下韓軍一個師
    志願軍38軍是我軍的王牌部隊,這支部隊是四野三大主力之一,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這支部隊擊敗南韓第七師,之後又把土耳其旅打得就剩下兩個連,最後有在三所裡,龍源裡堵住美軍主力,重創美軍第二師。38軍也因此戰,被譽為萬歲軍。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
    《金剛川》的歷史背景是金城戰役,那是韓戰最後一次戰役。中國志願軍在14天的時間裡,殲敵5.3萬,逼著美國和南韓老老實實回到談判桌上,再也不敢耍花樣。金城戰役,也是抗美援朝以來,我方火力首次能壓制敵軍,打得非常酣暢淋漓,看到美軍也有被狂轟濫炸的一天,那叫一個痛苦。
  • 韓軍戰史中,為何詳細記錄慘敗給志願軍的戰況?
    但是在這本書中的一個章節卻顯得格格不入,那次戰役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是志願軍與韓國第三軍團兩個主力師的會戰,最終的結果卻是韓軍軍團被解散。 這場戰役發生在1951年5月16日,韓軍的第三師、第九師與第七師的聯繫被志願軍切斷。
  • 志願軍在這方面,要甩美軍好幾條街
    美1軍的米爾本將軍對韓軍第1師團長白善燁很賞識,甚至還劃撥了美軍的1個混合重炮團、1個坦克營給韓軍。在戰爭中,韓軍配屬美軍是很常見的,而美軍配屬給韓軍顯然是個大大的例外。 1950年10月25日,韓軍第1師團遭到了志願軍40軍120師360團的阻擊,隨後志願軍39軍逐步接替了360團的防禦,準備集合全軍的力量將韓軍殲滅。
  • 江紫辰:中國粉絲送禮物的韓國軍隊,曾被志願軍按地摩擦
    說起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城戰役,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志願軍奇襲白虎團。 這個戰例,可以說十分經典。 1953年7月13日的金城戰役,志願軍第68軍第203師擔任了全殲韓軍首都師團第一聯隊(白虎團)的任務。師首長決定第607團偵察排組成一個班,在穿插營(第609團第2營)之前,於師主力發起進攻前(時間13日19時)之後,插入敵後以化裝襲擊之手段打掉韓軍指揮系統,配合大部隊作戰。
  • 金城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於7月13~27日,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韓國)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作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 金剛川畔金城之戰:抗美援朝最後一役,打垮李承晚集團,贏得和平
    抗美援朝打到第三個年頭,美軍已經看不到勝利的希望,準備在六月和中方正式籤署停戰協定。但是被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打的抱頭鼠竄的李承晚這個時候坐不住了,他覺得中美雙方就這樣停戰,自己的好處還沒有撈夠。於是乎,韓國方面破壞戰俘遣返協議,繼續製造摩擦。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志願軍工兵第十團三連在連長張振智的帶領下,在金剛川上架橋作為金城戰役志願軍後勤補給通道。橋梁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美軍飛機投彈3500枚,橋梁數次被炸毀。志願者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了37米長的橋。活生生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障了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證了前線的物資供應。既然《金剛川》是真實事件改編,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背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 朝韓戰爭中,志願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到底有多大?能贏美軍堪稱...
    今天我們來解決一個問題:在朝韓戰爭中,志願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在這場戰爭中,志願軍的主要對手就是美軍,雖然「聯合國軍」中參戰國高達16個,但所派兵力一來太少,二來很多都是負責後勤。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奇襲白虎團!是如何打出「輕步兵之王」的戰鬥力?
    看風兒風捲殘雲,看土地乾枯殆盡,看世間飽經滄桑,看小編介紹 抗美援朝後期的金城戰役,這場戰役中,除了志願軍為保障交通線所做的努力外,更精彩的在於志願軍對韓軍首都師第1團團部的奇襲作戰,充分展現了現代戰爭條件下輕步兵穿插戰術的巔峰。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不過有人就問了:怎麼在美軍史上從來沒提起過這場上甘嶺戰役呢?有人說是因為美軍在這場戰役打得比較丟人;當然有人說了,上甘嶺戰役是我們中方的叫法,而美軍的叫法是「攤牌行動」。當然這兩種說法並不衝突,都可以來解釋。有很多人說這場戰役,志願軍傷亡很大,其實美軍也傷亡不少。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美軍騎虎難下,志願軍一戰成名
    1950年10月,朝鮮內戰一觸即發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趁機進行了仁川登陸,一路北上,眼看就要逼近中朝邊境。解放軍高層經過激烈的思考,最終決定出兵朝鮮,這一舉動讓當時的美軍遠東總司令官麥克阿瑟驚訝不已。因為按照他的計劃,解放軍是不敢趟這片渾水的,這一點他曾經向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保證過。
  • 美軍司令戰後垂頭喪氣,為什麼說上甘嶺戰役是新中國立國之戰?
    與此同時,在537.7高地上也發生著類似的一幕,韓軍第二師藉助美軍的火力優勢對志願軍發動了進攻。 經歷了7個多小時的激戰,我志願軍寡不敵眾,537.7高地的主陣地被韓軍攻陷,並且一半以上的表面陣地也盡喪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