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山戰役,由於叛徒洩密,38軍傷亡六千多人沒打下韓軍一個師

2020-12-13 新歷史

志願軍38軍是我軍的王牌部隊,這支部隊是四野三大主力之一,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這支部隊擊敗南韓第七師,之後又把土耳其旅打得就剩下兩個連,最後有在三所裡,龍源裡堵住美軍主力,重創美軍第二師。38軍也因此戰,被譽為萬歲軍。

38軍也是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這支部隊是彭德懷平江起義的紅三軍團一部,擁有著光輝的戰績。1952年,江擁揮升任38軍軍長,率領38軍和42軍換防,當時和38軍相望的是駐守在白馬山的韓9師。白馬山位於鐵原西北10公裡的藥山洞地區,由西北走向東南,長約3公裡,由一群以394.8高地為主的山嶺組成,主要高地是394.8高地和281.2高地,這也是韓軍第9師據守的主陣地,與第38軍項裡北山陣地相對峙。

白馬山的戰略位置很重要,南面就是經高臺山和寶蓋嶺通往漢城的聯合國軍主要軍事補給線,可直達聯合國軍的重要兵站基地鐵原。38軍換防後,盯上了白馬山這個戰略要地,志願軍總部命令38軍準備對白馬山韓軍第九師駐守的陣地發動進攻,佔領白馬山。為了佔領這個地方,擔任主攻任務的38軍114師339團和340團進行了六周的戰前練兵。此次戰鬥,還調集了183門大炮,17輛坦克,122挺高射機槍用來對空作戰,可以說除了飛機,什麼都有了。

在各部隊準備就緒的關鍵時刻,第340團第7連文化教員谷中蛟投敵了,他在事先偵查的時候,從前沿陣地悄悄摸上了韓軍的陣地,投敵的時候還帶上 38軍的作戰計劃。韓九師立刻改編部署,還調了兩個坦克連44輛坦克和10個炮兵營的增援,美軍的一個坦克營也前來增援,韓軍將陣地前的鐵絲網從三道加到了七道,還設置了大量的大量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地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彈雷。

1952年10月3日,美軍出動大批轟炸機對谷中蛟提供的志願軍炮兵陣地位置進行大規模的轟炸,美軍第三師也緊急集結,準備增援白馬山。38軍當時提出更改作戰計劃,但是遭到了上級主官王近山的否決,10月5日晚,38軍114師340團按照原計劃,派6個連大約800多人的突擊隊於半夜潛伏到敵陣地前沿。

10月6日凌晨,志願軍各部隊發動進攻,但是由於韓軍和美軍的增兵,志願軍38軍342團,112師334團也參加了戰鬥,進攻的兵力增加到了15000人。美空軍為了支援韓軍作戰,出動了上百架次飛機對志願軍進攻部隊,後方補給線,後方炮兵陣地進行飽和轟炸,給志願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10月15日凌晨,由於傷亡過大,志願軍不得不撤出了白馬山地區,雙方重點爭奪的焦點也轉移到了上甘嶺地區。白馬山戰役中,志願軍38軍傷亡6800人,韓軍傷亡4000餘人,

相關焦點

  • 白馬山戰役開始前,38軍軍長已得知計劃洩露,為何還繼續進攻?
    彭老總的一句「三十八軍萬歲」直接讓38軍有了萬歲軍的稱號。因為白馬山的重要性,志司讓38軍攻打,38軍也不敢放鬆,從軍長江擁輝到普通士兵,都緊急備戰著,準備參戰的和後續投入的所有部隊一萬多人,緊鑼密鼓地準備了一個多月,就是為了能夠一舉攻下白馬山。
  • 白馬山戰役:志願軍38軍制定完美作戰計劃,卻打了敗仗,這是為何
    1952年10月6日凌晨,白馬山戰役爆發,是韓戰進入政敵相持戰後的一次知名戰役。 白馬山在鐵原西北的藥山洞地區,由一群山嶺組成,與第38軍的北山陣地相對峙。它南面是聯合國軍的主要軍事補給線,能直達他們的重要兵站基地。
  • 白馬山戰役,三十八軍在朝鮮的最後一仗,激戰八天為何含恨撤離
    白馬山位於朝鮮鐵原西北10公裡的藥山洞地區,由一群山嶺組成,主要高地是394.8高地和281.2高地,1952年10月,駐守在白馬山的是韓軍第9師,與志願軍第38軍項裡北山陣地相對峙。
  • 中國歷史上出過哪些叛徒?最終下場又如何?
    谷中蛟這個朝鮮戰場上的叛徒,由於谷中蛟戰前叛變向「聯合國軍」投降,為了立功,將志願軍進攻的計劃全部告訴敵人,致使志願軍第38軍在進攻白馬山的戰鬥中和敵人浴血奮戰9個晝夜,都未能拿下白馬山陣地,為此第38軍付出了傷亡6700多人的代價,這一切都和谷中蛟這個叛徒有關。熟悉韓戰的歷史讀者知道,在整個韓戰中,儘管韓國軍隊的人數在「聯合國軍」中佔據絕對的主力。
  • 白馬山戰役此人投敵,致6700人戰死,事後想當韓國人,卻被送臺灣
    1950年,韓戰爆發,第38軍隨13兵團,首批進入朝鮮參戰,然而,在第一次戰役中,第38軍因為行動遲緩,貽誤戰機,軍長梁興初被彭老總狠狠罵了一頓,甚至放言:「再貽誤戰機,我要送你上軍事法庭」。被彭老總罵後,梁興初知恥後勇,在第二次戰役中,切斷美軍第8集團軍南撤退路,殲敵1.1萬,繳獲坦克14輛,大炮200餘門,汽車300餘輛,這一戰之後,彭老總在嘉獎電的最後,親筆寫下「第38軍萬歲!」,因為此事,第38軍獲得「萬歲軍」稱號!
  • 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慘烈?山頭被削平兩米,送一個蘋果記二等功
    這個想法是由「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范佛裡特提出,最開始的行動也是由他來策劃。範佛裡特最先準備讓美第七師和韓第二師中的兩個營,以兩百人傷亡的代價拿下上甘嶺地區的幾個戰略高地。之所以只出動兩個營,是因為範佛裡特的情報信息裡上甘嶺之內的志願軍是已經付出重大傷亡的38軍114師,當時已經戰鬥減員嚴重,沒有多少作戰能力了。
  • 38軍為什麼是第一王牌部隊?看完你就服氣了
    38軍的對手是美軍第2師、土耳其旅,韓軍第15聯隊,以及援兵英軍第27旅,美軍騎兵1師5團,總兵力大約3萬3千人,38軍參戰兵力是8個團大約3萬人,敵我兵力對比差不多1比1。而在火力上,38軍由於是奔襲作戰,大口徑火炮一門都沒有參戰,完全憑藉手中輕武器和少量迫擊炮與美軍作戰。美軍參戰炮兵為6個營,為救出第2師,航空兵出動數達到恐怖的近400架次。
  • 土耳其旅鬧笑話,誤把韓軍當志願軍打,最終幾乎被38軍全殲!
    1951年11月25日黃昏,志願軍入朝作戰第二次戰役打響。在38軍113師迅速向三所裡和龍源裡穿插的同時,38軍114師則向通往軍隅裡和价川的必經之路嘎日嶺埡口挺進。聯合國軍讓土耳其旅擔當防守嘎日嶺這一撤退路上的生命線的重任,足見聯合國軍對其戰鬥力的肯定和認同,不過,這支土耳其旅在志願軍面前的首次亮相不僅被美國軍事史學家稱為「用一個阿司匹林藥瓶的軟木塞去堵一個啤酒桶的桶口」,還鬧出了把打死和俘獲的韓軍當志願軍的笑話。當然了,這支土耳其旅在此戰中被志願軍打得幾乎失去了戰鬥力。
  • 39軍在朝鮮一敗難求,官兵笑言:38軍是萬歲軍,咱就是常勝軍
    在第二次戰役中,38軍穿插三所裡和龍源裡,立下了頭功,因此被彭德懷稱為「萬歲軍」;在第四次戰役中,38軍又在漢江南岸打出一場漂亮的阻擊戰,將25萬「聯合國軍」擋了20多天,創造了奇蹟。一攻一防,38軍的威名確實是實至名歸的。然而在許多39軍的官兵看來,自己軍隊的戰績根本不下於38軍。因為39軍有一項紀錄,各軍都沒能打破,那就是「不敗」。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40軍(軍長溫玉成)118師(師長鄧嶽)在溫井兩水洞遭遇韓6師2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連,斃敵300多人,俘敵160多人。幾乎同一時間,羅春生120師360團雲山戰鬥打響,吳瑞林42軍先頭部隊黃草嶺戰鬥打響。
  • 金城戰役,美軍在一旁看著韓軍挨揍,志願軍半個月打殘韓軍四個師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兩年多後,美軍就開始不想染指朝鮮戰事了,尤其是上甘嶺戰役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兩萬多人的傷亡代價都沒拿下兩個小小的山頭,更加速了談判的進程。美國人也意識到了韓戰靠武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能靠談判。
  • 志願軍化妝成韓軍,美軍排長在陣地上裝死,雲山戰役,美軍的混亂
    1950年10月20日,美軍攻佔平壤之後,上上下下額手稱慶,當時的東京還正在籌備「勝利大閱兵」,走在最前頭的,將會是美軍第1騎兵師,因為他們是「聯合國軍」當中最先攻佔平壤的部隊,與此同時,韓軍也正在向鴨綠江挺進,在美國人看來,「感恩節攻勢戰役」是韓戰最後的戰役了,美國士兵都覺得他們將要回美國過聖誕節了。
  • 金城戰役,美軍一旁看著志願軍暴揍韓軍,致使韓軍四個師被打殘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美國達成了一種默契的協議,志願軍方面立刻制定作戰方案,準備對南朝鮮軍進行針對性的打擊,這場戰役就是金城戰役。但是讓人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南朝鮮軍獨自作戰後可以說是不堪一擊,輕易就被志願軍擊垮。1953年夏季,美軍偵查系統得知志願軍大規模向金城調動時,立刻將在前線的美軍第三師調到後方,把韓六師給調上去。
  • 韓軍王牌部隊有多強?我軍:還行,一個團20分鐘才滅他一個營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戰役期間,韓軍戰鬥力很一般,非要侏儒裡拔將軍的話,有支部隊表現不錯,那就是韓軍第六師。師長金鐘五,生於忠清北道,1944年肆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法律系,隨即作為「學徒兵」加入,短期訓練後參加太平洋戰爭。因立下戰功,於1945年晉升為少尉。
  • 都用美式武器,美械國軍和美械韓軍相比,裝備差距有多大?
    但打仗是要用軍隊來打的,以撤往印度的新22師、新38師餘部為基礎,最初成立了中國駐印軍新編第1軍,隨後從國內輸送兵員及建制部隊,最終使得中國駐印軍的規模達到了新1軍和新6軍兩個作戰軍,新22師等5個作戰師,此外還有總部直屬作戰單位,總兵力達到了10萬人左右。
  • 隱瞞了半個世紀,上甘嶺戰役,我軍和敵軍真實傷亡數據揭秘?
    因此,美軍想著用先進的武器應該很快會打下上甘嶺。   當時策劃這次行動的是聯合國軍的總司令克拉克,而具體指揮進攻的是美國第八集團軍的範佛裡特。美軍當時預計的傷亡人數僅有250人。當時我軍指揮上甘嶺戰役的是秦基偉和李德生。
  •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損失慘重,這支部隊裝扮成韓軍大搖大擺突圍
    在這次戰役中,美軍經過與志願軍的多次會晤,對志願軍的作戰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聯軍司令李奇微與麥克阿瑟不同。他不是一個傲慢的人物。他從很多基層戰士那裡了解到很多關於志願軍的情況。他還發現了志願軍一個非常嚴重的弱點,那就是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只能維持七天,超過七天就得撤退。第五次戰役開始時,他們打得很好,但志願軍殲滅了南朝鮮軍的主力。
  • 韓軍慘敗給志願軍,傷亡率92%,為何只能如實寫進韓軍戰史
    許多國人就吐槽,韓戰後,韓國人對於整個戰爭的過程多少有一些加水,以至於製造出志願軍不是韓軍對手的假象。不過,在一場戰役中,由於其損失的人數高達92%,基本上接近全殲,所以他們沒有對這一部分自己加水,讓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那麼,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役呢?
  • 志願軍最危險的時刻,第五次戰役後,美軍攻上了上甘嶺
    1950年11月底和12月初的第二次戰役,美軍遭到「美國陸軍史上最大慘敗」,美國朝野震驚,開始大量增兵入朝。僅美國陸軍就從1950年11月的158498人上升到1951年6月的222947人,增加了三分之一之多,到1951年11月更是到達頂峰的262045人。二、二戰老兵重返戰場。增兵僅僅是一個表象,更為重要的是,大量二戰老兵被重新徵召來到朝鮮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