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歷史上開國太子基本上都不能順利繼位,或者不得善終?看完後...

2020-12-14 騰訊網

歷史上先後有7位開國太子沒能順利繼位,3位雖做了皇帝也沒有善終。出現這樣的情況,說白了還是因為誘人的皇位。為了那把「龍椅」,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貪戀皇位,苦苦等待的開國太子沒了「耐心」,能力超群的皇子背後捅刀,強勢「娘娘」獨攬大權,當權大臣離心離德。開國太子如果還不低調,可能稀裡糊塗的就成了別人的「刀下鬼」。別說順利繼位,保命都難!

英明神武開國皇帝貪戀皇位

老子南徵北戰,提著腦袋過日子,才打下來江山,好日子還沒有過癮,我要長生不老,永遠做皇帝。秦始皇嬴政就是典型的代表。

秦始皇贏政(前259年—前210年),秦莊襄王之子。13歲繼王位,39歲稱皇帝。在位37年,指揮大軍滅六國統一天下,設郡縣加強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和文字,修長城滅匈奴,自認為徳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稱皇帝。

秦始皇嬴政

歷經幾千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終於由贏政完成了大一統。面對列祖列宗,他露出了巨大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在朝廷上也顯示了蔑視一切的王道和霸氣。他事必躬親,日夜操勞,同時他也惶惶不安,懷疑別人覬覦皇位,他享受萬民擁戴的感覺,於是他追求長生不老,期望永享皇帝榮光。

致使他看好的長子扶蘇(他的情況下文具體講),一直沒有被立為太子,秦始皇死後扶蘇不但沒能繼位,還被迫自刎而死。

野心的皇子(皇叔)背後捅刀

唐高祖李淵的太子李建成禮賢下士,溫文爾雅。父親帶兵出徵,他駐守河東老家,備軍糧供兵器協調各方,打理的井井有條,深得李淵信任。

李淵也精心培養他,作為嫡長子繼承皇位也是順理成章。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當做著皇帝夢的時候,沒有躲過自己親弟弟李世民的一箭,命喪玄武門。當然李世民做了皇帝後,歷經圖志,虛心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歷史是無法改變的,誰又能說李建成不會是個好皇帝呢?

唐朝開國太子李建成

相對於唐太子李建成,宋朝開國「太子」趙徳昭就更尷尬了。太祖皇帝趙匡胤「陳橋驛兵變」,在弟弟趙匡義及一些手下的擁戴下,黃袍加身做了大宋皇帝。趙徳昭是最年長的兒子,也是名義上的「太子」。

宋太祖在位時,趙徳昭年幼,而皇叔趙光義有擁立之功,戰功卓著,深得信任。於是趙匡胤駕崩時,有了歷史上的「燭光斧影」之謎,皇叔趙光義當了皇帝。三年後,趙徳昭自殺身亡,終年 二十九歲。

宋朝「太子」趙徳昭

苦苦等待的開國太子沒了「耐心」

作為太子,位置是很尷尬的。表現突出了,老皇帝會認為你等不及了;你太低調了,感覺你能力差。這個尺度,需要好好拿捏。

《隋書》中有「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從中可以看出隋朝太子楊勇好學向上,性格寬厚,可是他有個毛病「好色」。

歷史上說,說楊勇「性奢華,多內寵」,也就是說比較高調,生活奢侈,妻妾較多,而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媽最討厭奢靡不會,結果被廢。如果再忍幾年,說不定就沒什麼隋煬帝了。楊廣繼位後,假借文帝詔書賜死楊勇,其子全部被流放,後來也全部被害死。

隋朝太子楊勇

強勢「娘娘」大權獨攬

開國之君不好做,國家剛剛建立,百廢待興,考慮的事比較多,後宮的事操心的就少了,就給了「娘娘們」可乘之機。

漢高祖劉邦死後,兒子劉盈繼位。劉盈性格懦弱,並沒有什麼實權,而是老媽呂后專權。在廁所,看到戚夫人被自己心狠手辣的老媽殘害成「人彘」後,內心惶惶,解酒消愁,最後鬱悶而死,死時年近24歲。

漢朝開國太子劉盈

還有歷史上說出「何不食肉糜」的晉朝傻皇帝——司馬衷,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太子。在位時皇后賈南風把持朝政,任內發生了「八王之亂」,在位無一日安寧,最後也被人毒殺而死。

當權大臣離心離德

每個皇子後面都有自己的團隊,還必須有些支持的力量,太子也不例外。

扶蘇(前241年—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又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是秦朝統一來比較有遠見的一個政治人物。

他主張天下初定,國家百廢待興,反對「焚書坑儒」 ,主張修養生息,與秦始皇的強勢主張不一致,認為他懦弱,派他去邊境監軍鍛鍊。

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繼位執政,對自己不利,便偽造詔書,扶持胡亥當了皇帝,逼迫扶蘇自刎而死。

秦朝「太子」扶蘇

中國歷史五千年,開國太子不能善終,始終是個歷史之謎。爭來爭去其實就是為了人人嚮往的「龍椅」。「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相關焦點

  • 南宋開國後,為何連續三位皇帝都選擇禪位給太子?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權力交接方式基本上都是世襲制,但也不是說世襲制度下就沒有禪讓了。像皇帝一般都是駕崩以後才傳位給後人,但也有皇帝在生前就讓位給自己的兒子,這就是「內禪」,而宋朝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喜歡禪讓的王朝,其中南宋立國之初連續三位皇帝都禪位給後人,這是為何呢?實際上與南宋當時惡劣的政治環境有關。先說說宋高宗趙構,他一生都十分貪生怕死,談金色變。
  • 清朝為何只有康熙立皇太子?繼位制度改善,卻引發了九龍奪嫡
    為什麼清王朝沒有立太子的習俗呢?其實康熙年間這位皇太子胤礽的廢立,是這件事的分水嶺。不立太子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康熙之前,清朝沒有哪個皇帝立太子。一個是康熙之後,清朝依舊沒有哪個皇帝立太子。這就是說,清王朝歷史上,只有康熙皇帝是立了太子的,此外,沒有任何一位皇帝在位期間,有皇太子這麼一說。
  • 他是萬曆皇帝的兒子,無心爭奪皇位,為何仍不得善終
    一說起萬曆皇帝的兒子,大家或許會想起不受寵,繼位後僅一個月就去世的朱常洛,又或是深受寵愛,萬曆為了他差點易儲的朱常洵。不過,他們都不是今天的主人公。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也是萬曆皇帝的兒子,無心爭奪皇位,卻還是沒能善終。 萬曆一共有八個兒子,其中只有一個,是周端妃為他生的,就是第五子朱常浩。
  • 歷史上最可惜的沒能熬到頭的三位皇太子,南宋、明朝、清朝各一個
    雖然,即使趙愭不病死,他要登基至少也要等到二十多年後,即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禪位給宋光宗),按照古人的平均壽命,也未必能熬到那個時候,但他只要活著,或者多活十來年,留幾個子嗣,南宋後面的歷史或許就完全不同。
  • 秦孝文王苦熬繼位秦王,為何繼位3天後就去世了?死因是什麼?
    因秦孝文王在位時間太短,嬴柱正式繼位三天後便駕崩了,還沒來得及對秦國進行重大建設便撒手人寰,因此成為了秦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國君。秦孝文王是正式繼位三天後去世,和繼位三天後去世有著明顯的區別。秦孝文王的父親秦昭襄王是在公元前251年的秋天駕崩,秦昭襄王去世後,作為太子的秦孝文王就算是繼位秦王了,只不過沒有正式繼位。
  • 各個朝代開國太子的命運總是不盡人意
    各個朝代開國太子的命運總是不盡人意在中國古代的各個朝代當中,每一個開國的皇帝都有著極強的人格魅力,他們能夠哦讓國家緩緩走向復甦,然而這些開國皇帝太子的命運,卻都是不盡人意,如同詛咒一般。但三位便是隋朝的開國太子楊勇,歷史上的楊勇據說性情溫和,有明君之像,而且支持他的人也是非常的多,而且他的父親隋文帝也不是個極其強勢之君,更沒有像呂雉這樣的強勢的母親。
  • 秦始皇臨終前立扶蘇為太子繼位?是後人一廂情願的臆想
    再看司馬遷之後的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他在《陳勝項籍傳》中記載:「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陳勝、武廣謀划起義時,陳勝分析道:「吾聞二世,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不得立,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這段話表明的信息很明確:陳勝聽聞扶蘇本應被立為太子,然而「不得立」,還被秦二世殺了。
  • 為啥在泰國旅遊,男生千萬不能說「薩瓦迪卡」?看完漲知識
    歷史上泰國也與我國有著深厚關係,泰國一些文化傳統與我國文化有很多相同點。如今的泰國已經成為中國遊客和居民最多的國家之一,近900萬華人在泰國生活。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為啥在泰國旅遊,男生千萬不能說「薩瓦迪卡」?看完之後漲知識!
  • 為啥在泰國旅遊,男生千萬不能說「薩瓦迪卡」?看完漲知識!
    歷史上泰國也與我國有著深厚關係,泰國一些文化傳統與我國文化有很多相同點。如今的泰國已經成為中國遊客和居民最多的國家之一,近900萬華人在泰國生活。不過出國旅遊還是要注意一下國外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禁忌,相信大家都見過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如今去東南亞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發現其中的文化差異以及生活習慣也不同。
  • 為何有的皇帝沒有太子,依然給大臣封太子太保,或者追封太子太傅
    在古裝歷史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因為立了大功,被封了太子少保,比如戚繼光就被人稱呼是「戚少保」。或者是在某位大臣死後,皇帝追封他為太子太傅。有的時候當時的皇帝並沒有立太子,卻依然給一些大臣封「太子太傅」或者是「太子少保」,這是為什麼呢?
  • 唐朝初期有功臣三十多位,為什麼近一半人都不得善終?
    但這三十多名中,不得善終(後)的竟有十五六名: 首當其衝的就是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的趙公長孫無忌——作為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為友,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的密友,因後來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 古代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遲早會繼位,為何還會謀反
    有時候會因為時間的原因,導致太子的缺點漸漸暴露出來,從而令皇帝對其失去信心,最終導致被廢,就好比隋文帝的太子楊勇。皇帝之所以敢隨意廢太子,就是因為還有其他的人選,而其他人也都對儲君之位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太子就不得已要謀反,這樣做比等著被廢要好,至少有機會可以登上皇位。
  • 如果胤礽順利即位,參與奪嫡的其他阿哥下場會怎麼樣?現在告訴你
    如果胤礽順利即位,參與奪嫡的其他阿哥下場會怎麼樣?現在告訴你!其實如果胤礽順利繼位,其他阿哥的結局也會差不多。胤礽仍然會被圈禁,胤祉會繼續編他的書,胤禛會繼續念他的佛,胤禩、胤禟。胤仍然會被打倒。胤祥仍然會被重用,但可能不是鐵帽子親王了。
  • 朱見深已經是太子了,朱祁鈺繼位不合禮法,為何他還能當皇帝
    宗法制度下,普通人家繼承家業都是長子嫡孫排第一,更何況是等級森嚴的皇家,為了能獲得繼位資格,皇子們爭得頭破血流,而朱祁鈺卻在哥哥朱祁鎮被瓦剌所俘虜後,侄兒朱見深已經是太子的情況下,登上了皇位,這種做法極不合理,但他卻得到了兵部尚書、太保于謙以及朱見深親祖母孫太后的支持。
  • 後趙石虎選太子的坎坷路
    後趙的江山大部分都是石虎打下來的,石勒非常的信任他,還臨終託孤給他,說他是周公、霍光之輩。然後石虎反手就是強逼石弘繼位,把石勒的屍體秘密瘞埋在山谷,沒有人知道地點,將空棺材葬在高平陵,一代開國皇帝淪落這下場。流氓沒有文化,又要文雅,大概是石虎這類人吧。朝政大權在手,又要自己的堂弟戰戰兢兢當皇帝,嚇的石弘多次拿著玉璽到他面前,流淚要讓他做皇帝。
  • 大數據看歷史:萬曆皇帝真的不想立朱常洛為太子嗎?
    共逼退內閣首輔四人(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達300多位,其中100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充軍,這些人,幾乎都是東林黨或者東林黨的前輩,也有不是東林黨但被捲入其中的大臣。萬曆皇帝為什麼不儘早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 雍正能順利繼位是因為康熙大帝為他做了這樣的安排
    在中國歷史上,康熙真可稱為「千古一帝」。「都知道人前顯貴,沒看到人後受罪」這句民諺,放在當皇帝的康熙身上,也不例外。隨著兒女們的成年,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分別冊封成年諸皇子為郡王、貝勒:封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為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為貝勒。
  • 歷史黑暗時刻:五胡十六國,後趙皇帝石虎下令處死自己兒孫滿堂
    五胡十六國 一場亂世的開端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三國時期大量的胡人來到中原地區,當西晉滅亡後,這些胡人勢力崛起。這些胡人紛紛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將中原地區劃分十幾個小國。導致晉王朝滅亡後的100多年,中原的戰亂基本上沒有停息。
  • 太子胤礽真的爛泥扶不上牆嗎?歷史上的胤礽為何被康熙廢掉?
    胤礽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皇太子。胤礽自幼聰慧好學,長大後文武兼備,曾代康熙祭祀、監國,深得群臣稱讚。如果能順利繼位,應當是一代英主。不過,話說回來,胤礽能得冊立為太子,並不是因為他在康熙諸子中特別出類拔萃。而是他的身份特殊。他是皇后赫舍裡氏所生,而且,皇后赫舍裡氏在生下他後,不足兩個時辰便去世了。
  • 秦孝文王的太子整整當了15年,為什么正式繼位3天後就病死了?
    秦孝文王嬴柱於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後繼位。他尊奉自己的親生母親唐八子為唐太后,立華陽夫人為王后,立子楚(秦始皇的父親)為太子。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秦孝文王服喪期滿正式即位,正準備大展宏圖,好好幹一把的時候就突然死掉了,滿打滿算當上正式的秦王只有三天,終年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