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文學的4大特徵,淺析童話創作要點,做會講故事的媽媽

2020-12-13 look世界和你

有了孩子之後,常常會面臨這樣一個請求:

「媽媽,你給我講個故事吧?」

「媽媽,你給我講一個關於小狗的故事吧。」

「媽媽,你給我講一個做夢的故事吧。」

······

媽媽也很想給你講,可是很多時候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講。

對於孩子來說,童話故事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必需品。一個美好的故事,能帶給他們一段奇妙的旅行,甚至教會他們豐富的人生哲理。但是,關於童話故事,孩子也常常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常常期待著媽媽能將他們心中的這份美好講述出來。

因為,為了能給孩子們講述他們心中的童話,媽媽們需要注意這幾點:

減少敘述,情節緊湊

在兒童文學的藝術特徵上,引人入勝的情節是最重要的一個。

跟成人比起來,兒童對事物的認知主要靠直覺,因此,在兒童文學作品中,情節就顯得尤為重要。就像你給孩子講一籮筐的道理,都不如給他講一個蘊含哲理的故事來得有效。

兒童喜歡聽故事,因為故事可以帶領他們進入一個充滿幻想的藝術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們會跟隨情節的發展而產生情緒的波動,同時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意義,並自己領悟多許多道理來。

因此,媽媽們在給孩子編故事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情節要緊湊,故事性要強。這一點大概是我最容易犯的錯誤。

很多時候給孩子講故事,我會不知不覺地大量描述景物以及人物的心理,以至於情節的發展十分緩慢,好像整個故事講完了,小主人公還啥事也沒發生。這也導致孩子多次聽不下去,打斷我的講述,要求重新講一個。

產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兒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也不容易持久。當情節緩慢,或者敘述太過冗長的時候,他們就很容易沒有耐心聽下去。特別是那些過長的景物描寫,還有鬆散的敘述,都會使得孩子感到厭煩,然後放棄。

這一點來說,也是在告訴媽媽們,在給寶貝們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儘量做到情節緊湊,讓整個故事看上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而不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緊跟著情節走。

圍繞中心,思想明確

有了引人入勝的情節,接下來兒童文學作品更重要的一個藝術特徵便是有層次清晰的結構。而結構最根本的問題是明確中心思想。

當孩子說:「媽媽,你給我講一個關於小狗的故事吧!」,他其實已經給出了一部分他想要聽的故事的信息,那就是他要的故事主人公必須是一隻小狗。至於小狗發生了什麼事情,故事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這就都是媽媽需要自己想像和思考的問題。

對於媽媽來說,中心思想的確定是我們講故事的核心,也是我們期望孩子聽完故事後收穫到的最大益處。

比如,孩子可能不愛分享,那麼我們便可以藉助這個講故事的機會,將他期待的小狗故事變成一個愛分享的故事,如此一來圍繞中心的情節也能更好安排了。

無論我們的主題是「分享」、「愛」、還是關於「生命」,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將所有的故事情節,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由始至終都保持著這一核心主題的輸出。那麼當故事結束的時候,孩子對這個思想也會產生自己的思考,也就能輕鬆達成我們講故事前確立的目標。

童言童語,深入淺出

大多數時候,我們給孩子講故事,都是隨口而來,這也就導致我們在語言的運用上,可能更加偏向於口語化

口語化的語言對於孩子們聽故事來講,是很有利的。因為這種語言是他們平時熟知和運用的,所以聽起來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故事的語言太過口語化,甚至出現那種含糊不清的娃娃腔,反倒會弊大於利。

兒童文學作品不僅是給孩子們講故事,也是促進孩子語言啟迪和發展的重要工具。因此,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要學會適當地選用不同難度和複雜度的詞彙,來進行創作。儘可能選用新的詞彙來豐富孩子的語言。

專家也曾建議父母在給孩子讀繪本或者故事的時候,儘量按書中的原文來讀,不要為了方便孩子理解,而將內容「翻譯」成口語化的語言。

從這一點來說,也是告訴媽媽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充分調用我們的詞彙庫,學著藉助對事物的形狀、聲音和色彩的描摹,進而使我們故事的語言變得形象而生動,以擴展孩子們的語言範圍。

擬人反覆,多用技法

盧梭曾說:「現實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像的世界是無涯際的。」

兒童的想像更是如此。特別是幼兒,他們常常會把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想像成和我們一樣生活著的,有著鮮活生命力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幼兒文學中,那些動物植物都擁有著人一樣的生活和感情。

因此,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充分利用擬人的手法,既是對孩子想像力的擴展,也是在無形中呵護他們的純真心靈。

此外,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反覆」這一手法的運用也是極為常見的。這種反覆包含了情節的複雜和語言的反覆。

語言的反覆,在幼兒繪本中極為常見。它多是一句話重複出現,甚至有的繪本,全文就是這一句話。

比如繪本《抱抱》,整本書就是在講述小猴子看到各種動物抱在一起,然後哭著找媽媽抱抱的情節,書中從頭到尾都在反覆的就是「抱抱」這句話。

其次,從情節上來說,《抱抱》也是處在復跌之中,每一次重複,都是抱抱,只是這些重複發生在了不同的動物身上。

由此來說,擬人和重複手法的運用,是兒童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藝術特徵,也是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最好用的一大要點。

好的文學作品,不僅影響人的意識,而且影響人的情感。兒童文學作品較之更甚,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不僅讓孩子們學到知識,收穫道理,還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對於媽媽們來說,給孩子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可能比我們嘮叨幾十句道理,更有效,也更能讓他們愉悅接受。

未來,學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帶著孩子在曲折動人的情節中,拓展語言,豐富想像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童話故事可不只有安徒生,這些經典童話故事,你給孩子講過幾個?
    即使沒有給孩子講故事的習慣,相信家長們也都會給孩子買幾本童話故事,以供孩子在閒暇時間翻閱。那麼10個家庭當中,有8家的童話故事都會是安徒生童話或者是格林童話。因為知名度夠高,也是家長熟悉的故事。安徒生童話固然好,但是童話故事也不止有安徒生,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經典的童話故事,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看各位家長都給孩子講過幾個?
  • 兒童文學的創作及翻譯之路
    兒童文學方面,我喜歡看任溶溶先生的翻譯作品,名著這一塊我喜歡看楊憲益和戴乃迭的翻譯作品,經典這一塊喜歡看傅雷先生的翻譯作品,現當代這一塊喜歡看黑馬先生的翻譯。在寫作方面,我一直在兒童文學創作的邊界徘徊。有一次跟吳冠中先生聊天時,他對我說:「懷存的詩和文字是不需要解釋的,每一句都有聲音和味道,很真誠。」先生還抑揚頓挫地朗讀我的詩。前輩們留給我的溫暖記憶成了我在文學路上的各種激勵。
  • 質樸自然的挪威兒童文學,如何講述人生故事
    觀眾在現場分享心中的挪威兒童文學文化差異大,創作題材更多元在挪威作家艾琳海根(Eirin Hagen)看來,「文化差異可以讓一個人更加豐富,這是文化交流的秘密。作為外來者的藝術家置身於新的環境中,常常會發現當地人意識不到的城市之美。」印著電話號碼的卡片、穿睡衣上街的市民,這些習以為常的景象在挪威插畫家眼中卻是新奇有趣。
  • 【導讀】兒童文學如何正確啟迪心智
    【導讀】兒童文學如何正確啟迪心智  王宏任  近日,與三歲的孫女一起閱讀《小鹿斑比》,讀到斑比的媽媽被人類殘忍槍殺時,孫女的追問讓我無言以對。孫女眼含熱淚問我:「人為什麼打斑比的媽媽?」
  • 中外兒童文學代表作家及作品
    4、《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在中國被譯稱為《天方夜譚》,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有243個故事。5、科洛迪—《木偶奇遇記》科洛迪,原名卡爾洛·洛倫齊尼。在孩子們的再三央求下,他信口講了一個夢遊奇境的故事給他們聽。後來應其中一個叫艾麗絲的小女孩的請求,他將故事寫成文字,送給了她。這篇文字就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後來在朋友鼓勵下,卡羅爾將手稿加以修訂、擴充、潤色後,於1865年正式出版。《艾麗絲漫遊奇境記》也譯為《愛麗絲夢遊仙境》。後來卡羅爾又寫了一部姊妹篇, 叫《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並與《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一起風行於世。
  • 2007年4月浙江省自學考試兒童文學名著導讀真題
    索亞歷險記》2.由於故事的荒誕不經而被我國譯為「吹牛大王歷險記」的是18世紀德國的( )A.《敏豪生奇遊記》B.《洋蔥頭歷險記》C.《木偶奇遇記》D.《艾歷絲漫遊奇境記》3.新中國兒童文學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是______,產生了一大批富含教育意義的兒童文學作品。
  • 「口袋故事」美滿媽媽講故事:安徒生童話 雛菊(下)
    點擊上方「爸媽聯萌」關注我(* ̄ ̄*)每天一個睡前故事用愛擁抱每個孩子美滿媽媽講故事>伴你每天好夢點擊上方綠色音頻符號開始播放 安徒生童話-雛菊(下)今日繪本安徒生童話-雛菊(下)這一小故事是一莫大的諷刺,與《皇帝的新裝》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更有人說安徒生是藉此來諷刺封建貴族的嬌弱與不堪一擊。作者介紹漢斯·克裡斯蒂安·安徒生(1805.4.2~1875.8.4)出生於丹麥富恩島奧登塞小鎮,自幼家貧,父親是一名鞋匠,母親是一名洗衣婦。
  • 中國童話的「偏見」:中國童話故事,真的不如西方的經典?
    文|全文共208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小時候,你最愛看什麼呢?一定是童話書吧!童話,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夢,可以活躍孩子的思維,還能幫孩子認知社會。我兒子也經常跟我講他聽來的童話故事。晚上吃飯後,還跟我講了《灰姑娘》的故事呢!
  • 關於兒童文學的八句話
    《兒童文學教程》的基本內容可以用以下八句話來概括,讀者諸君如能記住以下八句話也就可以「考試及格」了:  一、「兒童文學是大人寫給小孩看的文學」(定義)  兒童文學是成年人為了少年兒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創作、出版的精神產品,其服務對象主要是少年兒童,也即兒童文學的生產者是成年人,主體消費者是少年兒童。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兒童文學是大人寫給小孩看的文學」。
  • 故事媽媽講故事: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由瀛海志願故事媽媽李亞萍、杜立英、劉洋組成的志願者小分隊,如期前往南海家園三裡社區服務站,與社區小朋友們一起開展講故事做手工活動。在心啟航米佳星、王琦琳兩位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南海家園三裡社區「故事媽媽」活動按時開始,有序進行,並順利完成。有8位小朋友及家人參加了當天的活動,大家一起聽故事、做遊戲、做手工,度過了愉快的故事時光。
  • 甘肅作家金吉泰童話作品入選《2019年中國兒童文學精選》
    由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文學理論家孫建江和張潔主編的《2019年中國兒童文學精選•童話等卷——花婆婆的金盞菊》日前由希望出版社出版。我省作家金吉泰的童話《雀兒撲懷》入選。
  • 日本兒童文學發展歷程
    1891年,巖谷小波發表《小狗阿黃》,標誌著日本兒童文學從翻譯外國作品逐步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小狗阿黃》描寫了一隻叫阿黃的小狗在獵犬鷲郎的幫助下為父親報仇雪恨的故事,這部作品被認為是日本近代兒童文學的開端。不過由於歷史環境所限,這一時期的兒童文學作品大多是民間故事的翻版式再創作,內容大多也是千篇一律的勸善懲惡式的傳統故事。
  • 兒童文學作家在孔學堂追憶童年趣事!王勇英分享創作路上的成長故事
    在孔學堂六藝學宮一間名為「詩」的講堂裡,廣西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王勇英正在給讀者們分享自己文學創作路上的成長故事。當天的講座中,來了很多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王勇英給大家提到了自己小時候生活的村莊,村莊裡的物與人,那些苗嶺山寨、大地飛歌,那些童年趣事和玩伴,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孫家走出兩位兒童文學大師
    被譽為「一代童話大師」的孫幼軍,許多靈感源自其內心對孩子的愛。董洪雲告訴記者,孫幼軍成名作《小布頭奇遇記》的靈感就是源自幼兒園孩子們的生活。董洪雲說,她曾聽孫幼軍講,當時他剛剛畢業,還沒有結婚,那時他就特別喜歡孩子,經常為孩子們講故事,還買了個小布娃娃掛在自己單身宿舍的床頭,當時有人說他真逗,還沒結婚就買了個娃娃掛在床頭。
  • 名家教你怎樣帶孩子走進兒童文學
    ,來自八婺的50名兒童文學作家及創作愛好者參加了培訓。據悉,本屆培訓班由浙江省作協、金華市文聯、金華市作協、浙江省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浙江省兒童文學創作基地(金華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舉辦。主辦方邀請了兒童文學理論研究及創作界知名學者及專家到現場講座。老師們的精彩授課在金華兒童文學創作圈引起較大反響。那麼,孩子是兒童文學的主要閱聽人,在引導孩子優質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 2019年兒童文學:延續「熱點」氣象 呈現多面景觀
    老一輩作家、學者以榜樣的力量,詮釋了為兒童文學事業畢生奉獻的精神與充沛的創作研究活力。  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作空前繁榮  2019年,兒童文學領域的現實主義題材取得重大收穫,講述「中國故事」成為兒童文學創作主旋律。
  • 世界兒童文學經典「彼得兔經典故事集」上市
    「彼得兔」系列故事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童話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1866-1943)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貴族家庭,由保姆帶大,平日裡很少與父母見面,也沒有玩伴。她大部分時間是在自家的教室裡和家庭女教師、弟弟(11歲以後進入了寄宿學校)一起度過的。小波特和弟弟雖然有時會感到寂寞,但並不無聊。
  • 世界兒童文學之《聖經》"彼得兔經典故事集"上市
    「彼得兔」系列故事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童話比阿特麗克斯波特(Beatrix Potter,1866-1943)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一個貴族家庭,由保姆帶大,平日裡很少與父母見面,也沒有玩伴。她大部分時間是在自家的教室裡和家庭女教師、弟弟(11歲以後進入了寄宿學校)一起度過的。小波特和弟弟雖然有時會感到寂寞,但並不無聊。
  • 湘鄂兒童文學大咖暢談創作那些事
    「動人的故事背後還有故事嗎?」「神奇的作家身上藏著什麼秘密?」「怎樣快速點亮寫作的靈性之人?」……一場由《花火》雜誌舉辦的「如花如火,如琢如磨——《花火》創作de故事」線下分享會如期舉行。    湖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嚴,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章宇,中南出版傳媒集團總編輯劉清華等出席活動。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花火》雜誌主編吳雙英出席並擔任主持。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薛濤攜30位小讀者開啟「童話之旅」
    小讀者先後探訪了童話之都哥本哈根、奧登塞安徒生故居,漢堡市政廳、圖書館,不萊梅「童話之路」等地,一路上聆聽作家薛濤與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丹麥分會前主席Vagn Plenge、丹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Morten Durr、入圍國際安徒生獎短名單的插畫家Lilian Brogger、德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Ursel Scheffler等中外作家、插畫家的精彩對談,與他們進行交流互動,暢談中外兒童文學的創作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