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一語,幾乎無人不知之,久已成為俗諺。」民國十四年的《廣州民國日報》上有篇《食話》如是寫道。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南大門,尋味美食無疑是最佳的打開方式。
市民在廣州酒家上下九店有著廣州西關特色的窗戶前喝早茶
「食在廣州」,但「味在西關」。充滿西關風情的上下九是廣州最古老的地方之一,也是當地美食集聚地。在這裡,既有蓮香樓、陶陶居這樣的酒樓,也有賣著艇仔粥、豬腳姜的小鋪。
對於廣州老饕而言,飲早茶恐怕是最不辜負光陰的方式。人們慣說飲早茶為「一盅兩件」,指的是一盅茶、兩件點心。飲早茶,點心不在於多。兩三親朋,叫上五六碟點心,斟滿一壺烏龍茶即可。大家說說往事,聊聊新聞,坐上一兩個小時,互相說聲「喺咁先(先這樣吧)!」,然後買菜的買菜,回家的回家,意足心滿,各適其適。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在這座城市享受美食,住下來並不斷上街覓食,是唯一的方法。老廣們把它叫做「搵食」。畢竟各大酒樓名氣再響,菜譜再廣,也是掛一漏萬,更何況每天都有各地廚師在這座城市裡想要挖空心思做出新的美味。
我正是這不斷「搵食」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廣州的「真味」。在石室聖心大教堂背後,藏著一條曲折的深巷,家家都是供奉著「天官賜福」的老廣人家。風雨雖磨損了當年的風光,但巷子裡飄出的陳香卻依舊是記憶的味道。坐在巷口賣滷水的阿婆抓出鋪頭筲箕內油光黃澄的嫩雛母雞,乾淨利落地斬件,雞肉的汁水間或流入菜板被歲月刻出的溝壑中,在撒上一把姜茸,澆上一勺原湯,便是一碟肉滑骨脆、驚豔味蕾的「薑蓉白切雞」。
記得有一次傍晚自沙面出發去買雞,阿婆哼過一首「食」味十足的《過年為食歌》:「豉汁炆骨,生菜魚片湯,走快兩步齊齊享嘆;清蒸條大鯇魚,落埋啲(下一點)酸芥頭,整番碟(做一碟)蓮藕炆牛腩;歲歲有今朝,食過知道回味無窮……」在我聽來,歌中雖無鮑、翅、參、肚,都是尋常百姓家的豬、魚、雞、牛唱主角,卻是「食在廣州」最生動、最具生活氣息的寫照。
GO提示
北京到廣州每天有5班高鐵,交通十分便利,其中的G79上午10:00出發,下午18:01分即可到達。10月是廣州一年中最舒適的月份,天氣不冷不熱,很適合遊玩。除了美食之外,沙面租界、石室聖心大教堂、長隆歡樂世界、荔枝灣湧等景點也都不容錯過。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袁璐 新華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