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六大名塔之一的凌空塔,除了塔身的精美,更有傳說的有趣

2020-12-24 騰訊網

介休市位於山西省中南部,是一個縣級市,距省會太原市約140公裡,汾河橫過境北,綿山屹立境南。山河秀麗,景色宜人,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我們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這裡的綿山風景區了,它是六大低山旅遊風景區之一,以自然景觀的奇險秀、人文景觀的古巧絕而著稱。最為難得的是,這裡的寺廟、道觀大多建於懸崖絕壁之間。

龍鳳村與龍鳳河

當然,貪玩、獵奇的驢友往往更加喜歡另闢蹊徑,到那些不是官方推介的地方去轉轉、看看。介休當然不乏這樣的好去處,比如在介休市東南六七公裡太嶽山餘脈庇護的地方,有座三面環山、一面臨河的傳統村落——龍鳳村。龍鳳村舊稱「瓦甕村」,相傳因燒制瓦甕而得名。最後之所以改為龍風村,是因為燒制瓦甕行業凋敝後,人們又將目光轉向這裡的自然景致——「河流奔騰成龍,山形環繞現鳳」,故名。

在村中現存「村北石橋記」石碑一通,看底款為「明崇禎十六年四月」,按公元紀年應為1643年4月所立。仔細辨識碑文,隱約可見「……邑治南十五裡許有巨村,名曰瓦甕村,未審古來何系而謂也……」。由此推斷,至少在明末的時候,該村的村名的由來就已無法考證。整個村莊雄壯綿延,蠶蔟山山環,龍鳳河河漫——每當雨季來臨,山洪下洩,河水頓時奔騰,猶如蛟龍飛舞;雨過天晴之後,又是一番景象:千峰疊嶂似鳳凰展翅,不失龍鳳之名。據《汾州府志》、《介休縣誌》記載,介休古十景之一的「牛泓雨氣」就位於龍風村村南的蠶蔟山山谷之中。

龍鳳河古稱石河,為黃河支流汾河的支流,也是介休市最大的一條洪水河。被龍鳳人尊崇為母親河。這條世代養育龍鳳人的河流,由沁源縣境內匯合後流入綿山峽谷,再南出太嶽山向北流去。過龍頭村、石河村、下莊村等,最後在洪相村西匯入汾河,全長52公裡,流域面積達550餘平方公裡。千百年來,這條季節性的河流蜿蜒北去,默默滋潤著兩岸的萬畝良田,為耕地提供灌溉用水,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行走到龍鳳村東北一公裡處的路邊、龍鳳河的河畔,一座高大的磚塔巍然聳立在那裡。這就是之前在網絡上熟悉了無數遍的凌空塔。有意思的是,這座塔至少有三個名字,除了叫「凌空塔」,由於處於龍風河之畔,因此還有「龍風塔」之稱。第三個名稱,是龍風村本村人經常稱呼的——「姑姑神塔」。之所以被龍鳳本村人稱為姑姑神塔,據說是因為塔下曾有一座因山勢和地形似人鼻而得名石鼻庵的庵堂,庵內有尼姑而來。凌空塔是目前介休市保存修繕最為完好的六大名塔之一,亦為該市的古塔之冠。

可以說每一處古建除了自身所固有的外在表現形式外,往往還伴有一個或幾個傳說來豐富自己存在的價值。凌空塔同樣也不另外,至少它也有兩個有趣的傳說。版本一:據傳石鼻庵內原先供奉的就是本村一姑一嫂二人成仙的塑像,當地人從情感的角度來講,當然更喜歡叫它姑姑庵了——與之相應的,村邊的的古塔也就隨著姑姑庵而改稱為姑姑神塔了。版本二:據說此塔為鎮河寶塔,是為紀念姑姑神當年跳進河中阻止龍鳳河洪水淹沒介休城所建。但這個版本中的姑姑神就不是一位普通的人了,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妹。

凌空塔及其傳說

凌空塔為八角九層閣樓式的磚塔,塔高約38米。據《介休縣誌》記載,該塔始建於清雍正十年,乾隆四十三年曾維修加固。塔底為石砌方形蓮瓣須彌座;整座塔身收分明顯,層層有出簷,簷下飾仿木結構磚雕鬥拱,每個角雕有蓮花垂柱;塔頂為攢尖綠色琉璃寶瓶塔剎。一層設門,二層設有磚平座欄杆。二層以上均鋪木板階梯,塔內中空,上下貫通,可達頂層。

據當地人說,天氣晴好的時候,如果登到塔頂層東望,即使肉眼都可以清晰看到位於天峻山上的文峰塔(見下圖)。那座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文峰塔,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與凌空塔相映生輝。更有意思的是,圍繞凌空塔、文峰塔以及龍鳳河之間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有一條巨蛇,每當山洪暴發,這條大蛇就把蛇尾繞於文峰塔之上,蛇身繞於凌空塔,蛇頭則伸到龍鳳河內飲水……無形中,將此三處聯繫在一起,讓這片古老的土地靈秀頓生。

年邁的凌空塔是有幸的,據說得到了當地一位企業家的垂青,斥資修繕了寶塔,讓凌空塔得以繼續以雄壯、挺拔的身姿迎接著一批又一批慕名前來觀瞻的遊人……龍鳳村廟宇林立,多神雜處,尤其地方性祠廟居多。在龍鳳村區域範圍內,原先供奉有十二座神廟,但目前僅存五座,也都不同程度受到損毀,希望有朝一日那些殘存的古建與凌空塔一樣幸運,也同樣得到愛心人士的資助修繕,不要讓古建在我們這個時代消失……

想了解更多精彩旅遊新奇,敬請關注、搜索「高興旅遊吧」。

相關焦點

  • 凌空塔
    歷史沿革 寺院勝景 當今住持 法務法事 交通通訊 [歷史沿革]凌空塔,位於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境內的崆峒山,是一座無基座的七級八角磚塔,塔高近30米。據清嘉慶年間撰就的《崆峒山志》記載,為「(明)萬曆十三年」。但進入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人們對此提出了質疑。
  • 山西境內鶯鶯塔,我國四大回音古建築,位列世界六大奇塔
    「地上三千年看山西」,一句話道盡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在這三晉大地之上,保留了我們祖先無數的智慧。在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下轄的永濟市內,就有這樣一座古塔,是我國四大回音古建築,而且還位列世界六大奇塔,充分彰顯了我國古代高超的技藝,雖然歷史悠久,但是這座古塔卻有一個清新柔美的名字——鶯鶯塔。
  • 中國比薩崆峒山凌空塔開始修繕(組圖)
    凌空塔正面    一名工人在做修繕工作    凌空塔遠景佛教在線甘肅訊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山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因道教、佛教、儒教共存於此、皇帝問道於廣成子和典型的丹霞地貌而聞名於世。
  • 甘肅崆峒山擬修繕凌空塔 塔頂古松去留成難題
    ——空塔。近日,就修繕問題,一些文物保護專家提出,凌空塔上生長的兩棵構成了「古塔託松」美景的百年松樹,不利於古塔的保護。   古塔可能倒塌需修復   平涼市崆峒區的崆峒山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美譽,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凌空塔位於崆峒山中臺舒花寺後,是一座無基座的七級八角磚塔,塔高近30米,為甘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甘肅崆峒山凌空塔完成修復 "古塔託松"得以保留
    新華網蘭州10月7日專電(記者屠國璽)記者7日從甘肅崆峒山管理局了解到,備受關注的崆峒山標誌性建築--凌空塔修復工程近日完成,凌空塔再現其挺拔身姿的同時,「古塔託松」的勝景也得以保留。平涼市崆峒區的崆峒山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美譽,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 是塔,是塔,就是塔~
    保俶塔始建時代有爭議,一般認為系北宋時期,吳越國國王錢弘俶被宋太祖趙匡胤召往汴京時,為祈祝錢弘俶平安歸來而修建的塔,攝影師@呂柿錦)▼ 石材的使用也讓塔身線條更顯硬朗很多石塔形如直指天空的尖刺造型剛勁有力(泉州洛陽橋鎮風塔,攝影師@楊虎)▼
  • 中華名塔之十五:燕雲地區遼塔之靈丘覺山寺塔
    靈丘覺山寺塔身為遼代密簷式塔之代表,經常作為密簷式風格之典型在各類中國建築史書籍中出現。靈丘遼代屬西京道蔚州,從屬河北與山西交界處的燕雲地區,為高原向平原通行之要衝。覺山寺塔位於山西靈丘縣縣城東南、河北淶源縣縣城正西的深山中,屬太行山與五臺山連接山脈。覺山寺群山環抱,建於覺山山腰。山腳下為靈丘至淶源谷道,谷道最低處有唐河流過。 密簷式塔底層較高,上施密簷5~15層(一般7~13層,用單數),大多不供登臨眺覽,意義與樓閣式塔不同。
  • 「崆峒山每周一景」凌空塔
    凌空塔地處中臺法輪禪寺內,是一座閣樓式磚塔,塔身又疊為七級八角,塔高30米,周長32米,塔內原有木梯供人登覽.面南設有券門,其餘每層的個面均有門式裝飾,其中各層間隔開洞為窗,供遊人登臨眺望,餘下四面只是為了美觀而設;每層頂端飾以飛簷,系經銅鈴,遇風則叮咚作響,塔頂有棵松樹,已有兩百多年的樹齡
  • 修舊如舊 甘肅崆峒山凌空塔修復開始(圖)
    中廣網蘭州6月6日消息(記者焦健)甘肅崆峒山凌空塔修復工程正式展開,塔體周圍架杆搭設工作已於日前完成。崆峒山一景:古塔託松  凌空塔位於甘肅省崆峒山,因塔頂長有兩株百年青松而形成「古塔託松」奇景。由於地震等自然原因,目前凌空塔已傾斜1度16分,塔身多處出現裂縫,糟朽的塔內木樑已起不到對塔身的整體拉結作用。
  • 古代六大名塔排行榜:嵩嶽寺塔第五,大雁塔第二,第一無實至名歸
    因為塔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中國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很少知道叫黃妃塔,很多人是從《白蛇傳》知道此塔,雷峰塔現在是西湖十景之一。第五嵩嶽寺塔,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簷式磚塔,塔上下渾磚砌就,層疊布以密簷,外塗白灰,內為樓閣式,外為密簷式,塔身呈平面等邊十二角形,中央塔室為正八角形,以其獨特的平面型制和優美的體形輪廓而聞名。
  • 中國十大名塔 除了雷峰塔你還知道幾個?
    塔,是古代一種非常常見的建築結構,不僅被佛教界人士廣為尊崇,也深受各地花草園林的喜愛。中國各地的塔不計其數,但是最著名的有哪些你知道嗎?除了雷峰塔你還知道哪幾個?不知道不要緊,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 1、杭州雷峰塔
  • 2020年山西風景戳大盤點
    位於山西省介休市龍鳳村的「凌空塔」,當地人又稱為「龍鳳塔」、「姑姑神塔」,當地流傳此塔是清朝雍正年間修建而成的,至今也有幾百年歷史。「龍鳳塔」高63米,有九層,整體呈八角形,為仿木磚構樓閣式,其各層塔身都有木梯連接,外表還有塔簷,可懸掛風鈴之物,非常的精緻,其遠遠看上去非常的高大壯觀,被譽為是「介休古塔之冠」。
  • 中華名塔集錦,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名塔
    現塔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歷時12年建成。塔平面八邊形,是有十三簷的樓閣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層為木迴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簷。由於其塔身五彩斑斕如雨後彩虹,故名「飛虹塔」。
  • 中國古代十大名塔
    塔系平面八角形,七級。虎丘塔現高47.5米,塔身全為磚砌,重6000多噸。據記載,由於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米,斜度2゜40』,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西安大雁塔:大雁塔創於唐永徽三年(652年),為保存玄奘由印度帶回的佛經而建。塔本名慈恩寺塔,後揣《大唐西域記》所記印度佛教傳說故事而名雁塔。
  • 崆峒山有一個古塔託松奇景,可是專家說,這棵古松對凌空塔有害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很多人知道「崆峒山」是因閱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面曾出現「崆峒派」,但它除了是武學門派的根據地外,還衍生出燦爛的歷史文化。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以來就有「西來第一山」的美譽。
  • 蔚縣「南安寺塔」:歷史超過1500年,張家口「第一古塔」
    塔基為石質,高2.5米,由石條疊砌;塔座四正面中間各飾一磚雕獸頭,四側面正中各置一雕花磚飾之,上有磚簷,再上圍蓮瓣一遭,塔身置於蓮座中,十分美觀。首層塔身較高,各角浮雕塔柱,四正面置拱形假隔扇門,另四面飾花欞盲窗。塔身上置橫額上置四鋪作仿木鬥拱,鬥拱以上出仿木椽飛及瓦簷。以上各層為疊色出簷、布瓦收頂,每層正面中部均置銅鏡一枚,各角懸風鐸。塔用一仰蓮承託覆缽、相輪和圓光寶珠。
  • 日本最高建築物,登塔可眺望東京全景,塔身夜晚會變換燈光
    晴空塔在350米和450米處設有展望臺,登塔可以從高處眺望東京全景,還能在塔內的餐廳、咖啡廳用餐,在紀念品商店購買獨家商品。從東京市內很容易看到晴空塔,利落高聳的鋼筋結構充滿了未來感,但也蘊含著不少傳統元素。塔身採用日本傳統的「藍白」配色,略帶青色的白色就像白瓷,看起來十分柔和。到了晚上,塔身的燈光在淺綠、淡紫之間變化,非常雅致。
  • 塔的由來-古印度窣堵波演變中國塔
    覆缽頂部砌有箱狀平臺,臺上立有1根傘柱支撐3層傘蓋的傘頂。臺基周圍一般建有右繞甬道,圍以1圈圍欄,分設4座塔門圍欄由欄柱、橫板和笠石組成,每座塔門則由3道橫梁和 2根立柱組成。圍欄和塔門上通常裝飾著精美富麗的雕刻。
  • 崆峒山凌空塔「扶正工程」竣工
    2007-08-16 08:40  編輯:肖剛   本報崆峒訊(記者惠程華)因傾斜而面臨倒塌的崆峒山凌空塔近日,凌空塔維修工程全部竣工,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  凌空塔是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的標誌性建築,它巍然聳立於承上啟下的中臺,集古樸與華美於一身,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宗教信眾和遊客瞻仰。因年代久遠,長期的風雨侵蝕使凌空塔塔身裂縫較多,簷部有局部坍塌,並已傾斜。為了保護這一歷史文物景點,崆峒山景區部門對傾斜的凌空塔進行了修繕「扶正」。
  • 塔| 從佛國到人間
    在中國入土為安的喪葬思想下也從塔的內部轉移至地下並模仿陵墓建築建立「地宮」(地宮出土的鎏金藏式佛塔,位於底座正中的塔身周圍,還分布有四個青花蓋罐,形制海內罕見,攝影師@楊虎)▼回溯前文塔剎、塔身、塔基、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