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女人,有名有姓的不在少數。有以惡名留存於世者,如妺喜、妲己和褒姒;有以強勢留存於世者,如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女強人呂后、武則天和慈禧太后;也有以美名留存於世者,如李世民的媳婦長孫皇后、朱元璋的媳婦馬皇后和清朝的孝莊太后。本文就跟大家一起聊聊李世民的媳婦長孫皇后,一個連武則天都羨慕的女人。
長孫皇后影視形象
長孫皇后家世
文德皇后長孫氏,具體名字已不可考,小名觀音婢,長孫無忌的親妹妹,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小女兒,母親高氏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長孫一族原本就是北魏宗室,從北魏至隋一直是能人輩出,長孫家更是有「門傳中鼎,家世山河」的美譽。
長孫氏八歲時,父親長孫晟去世,長孫無忌兄妹和母親被同父異母的哥哥從長孫家攆出來,長孫兄妹便投奔舅父高士廉,幸運的是高士廉真心對待他們兄妹,把他們兄妹二人當作自己的親生子女來對待。
長孫皇后形象
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是少年時代的好友,高士廉見到李世民後認為他非常人可比,後又得知長孫家與李家的娃娃親便極力撮合李世民和長孫氏,最終兩人於大業九年完婚,這一年長孫氏13歲,李世民16歲。
長孫皇后的「德政」
一般說「德政」,應該是某個政治人物在一定時期內創造出來的有德之業績,但是在這裡我想用「德政」兩個字來形容長孫皇后。長孫氏自從嫁給李世民後便夫唱婦隨,一直是李世民的賢內助。
長孫皇后氣度寬宏、嫻雅淑慧,以過人的才智輔佐李世民一路登上皇帝寶座,在李世民成為皇帝後,長孫皇后作為後宮之主,把後宮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可以說給李世民打造了一個堅固的後方。
長孫皇后不喜奢華,崇尚節儉,最大的愛好便是讀書,即使在梳妝打扮時也是手不釋卷。她經常與李世民共執書卷,談古論今,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這對李世民及朝政大有好處。同時長孫皇后對自己的地位有清晰的認知。身居國母之位,他事事以李世民為先,將國家大事放在首位,也因此李世民對長孫家的待遇很是豐厚。
長孫皇后與李世民
對於一個飽讀詩書的女性來說,長孫皇后深知外戚專權對國家的影響。東漢亡國一部分原因就是外戚專權,所以長孫皇后說服自己的兄長長孫無忌讓位,在她的一再堅持下經過李世民的默許,長孫無忌得以閒職高薪退避宰執之位。直到長孫皇后去世之後,長孫無忌才得以實職上位,一直到高宗朝都是位高權重。
長孫皇后還利用自身對丈夫的影響力來護慰朝廷賢良,匡正丈夫的過失。長孫皇后一方面欣賞「庇護」著魏徵那些敢於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提醒著李世民要行仁政。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輔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現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所以長孫皇后的這些事跡,我認為可以用「德政」來形容。
長孫皇后的去世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於太極宮立政殿,年僅36歲。李世民悲傷不已,遵從長孫皇后的遺願,營山為陵,是為昭陵。長孫皇后與李世民攜手走過了23年的時光,兩人從少年結髮,一起互相扶持,伉儷情深。正所謂是「一與之齊,終身不改」。
長孫皇后畫像
那為什麼又說長孫皇后是連武則天都羨慕的女人呢?
誠然,要論女人的政治地位,武則天無疑是最高的一位女性,她自己本身才華卓著,憑藉政治手腕,改唐為周,成為一代女皇,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而要論女人的成功,無疑長孫皇后更勝一籌,長孫皇后氣度寬宏、雅嫻淑慧、才貌雙全,雖然沒有成為女皇,但是他徵服了李世民繼而徵服了全世界。
應該說武則天也得到過李治真心的付出,通過李治她獲取到了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在我看來她與李治之間的愛情終是抵不過長孫皇后與李世民之間的愛情,也因此除去政治地位外,長孫皇后是武則天一生都無法超越的人。
長孫皇后與李世民
長孫皇后與李世民之間的愛情恐怕是更多人羨慕的吧,無論你一生遇到多少個女人,總有一個人在心裡的位置無可替代,即使她人已經不在。長孫皇后陪伴李世民從少年到中年,輔助李世民一步步走向成功。即使長孫皇后已不在人世,但她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