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大唐帝國歷史上實至名歸的賢后
在中國歷史上,與皇上的君臨天下相比,皇后的母儀天下也是一份尊貴的皇室象徵。而在眾朝代中,記載了很多位皇后,她們有的溫柔賢惠,有的自私涼薄,有的甚至幹涉朝政,從而惑亂朝綱,有的嫉妒成性,最後危害皇嗣的性命,在這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清朝太后慈禧,還是皇后的武則天,還有《甄嬛傳》裡的甄嬛。這些是朝代中皇后的反例,但是也有很多真正賢明淑德的皇后,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大唐帝國歷史上以至於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稱的上是特別懂事,並且能很好的輔佐皇上的皇后了。為什麼這麼大的稱讚長孫皇后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因為長孫皇后有個能武善戰的父親,也有知書達理的母親,在現代,長孫皇后就是出身在書香門第之家了,所以,自幼便有嚴格的教導,所以在做人處事方面能識大體控制住大局。她剛嫁給李世民時,李世民還不是皇帝,還是秦王,當時李家的情況便有一點玄妙,因為李世民長年跟隨李淵南徵北戰,所以李世民在軍功、人心乃至於各個方面都對太子李建成構成了嚴重威脅,所以在那時李建成和李元吉無時無刻不想要殺掉嚴重阻礙他的李世民。然而李世民心懷天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所以並不在意這其中的心思。但是長孫皇后察覺到了他們兄弟之間微妙的氣氛,並且並沒有表露半分,而且當時李淵的後宮沒有掌事人,嬪妃們拉幫結派各自為營爭寵,可謂是亂的一塌糊塗。但是長孫皇后嫁過去之後,盡心盡力服侍自己的公公李淵,讓他感覺到家庭的溫暖,給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然後在對待妯娌的時候,也是溫和客氣並沒有怠慢半分。最後,還讓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全心全意的要支持李世民。將李世民所顧忌不到的事都默默打點好了。
第二,在知道李世民想要將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封為宰相之後,本來應該很高興的妹妹,但是卻力薦李世民不要封長孫無忌為宰相,她說:「我已經是皇后了,我們家已經是特別富貴的了,所以皇上並不需要再要封哥哥為宰相來獎勵我們家」,並舉了前朝許多外戚幹權的事件。李世民聽後,說自己僅僅只是因為長孫無忌有能力才封他為宰相,見勸說未果的情況下,長孫皇后轉而勸說了自己的哥哥,最後將自己的哥哥勸說成功了。
第三,李世民特別喜愛他與長孫皇后的公主長樂公主,在公主出嫁時,李世民想用特別豐厚的嫁妝去嫁自己的女兒,但長孫皇后極力反對,最後找出大臣魏徵勸說才讓皇帝打消了這個念頭。
第四,長孫皇后不僅在世時盡心盡力為李世民著想,而且在她快要去世時,勸說李世民不要在她死後對自己的家族成員過於中用,也不要對她的葬禮進行大操大辦,而且力勸李世民將忠心有能力的房玄齡召回,李世民為長孫皇后為天下憂心的舉動感動,最後房玄齡召回。
最後,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前,將自己的言論行為編寫出了一本書《女戒》,成為後代女性的行為規範的楷模,在活著的時候為國為民,成為真正的天下之母,一心為國為家,為百姓。而且她留下的《女戒》也是後世女人的行為規範,給後人留下了為人處世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