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帶你看有趣的歷史故事、古今雜談。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郝氏說歷史,專門為大家寫一些原創作品。
她幼時被術士預言「貴不可言「,後來成為皇后,被評為「一朝賢后」
在許多古裝劇裡,武媚娘被寫成李世民最愛之人。然而參考野史,武媚娘最初得到的寵愛只是因為她有些許像李世民最愛的那個女子,「菀菀類卿」罷了。這個女子便是李世民的髮妻長孫皇后。她美麗賢惠、知書達理,如花的年紀嫁給了李世民,陪他登上皇位,並在此之中立下了大功勞。長孫皇后在位時,寵冠後宮,贏得前朝後宮眾人稱讚。雖然英年早逝,但卻讓李世民懷念一生,自此後座空置,無人再能成為帝王之妻。
長孫氏,祖籍是現在的河南洛陽,所在的長孫一族從前朝時期便是富貴宗族。父親長孫晟是個大將軍,同胞兄長長孫無忌是後來的宰相,因此長孫氏可算是出身顯貴。長孫氏小的時候,曾有術士給她算命說「貴不可言」。因此,父親很慎重考慮女兒的婚事。後來長孫晟兄長提出可和李淵結親。因為李淵的妻子曾考慮大局出言規勸其舅宇文邕務必要厚待來自敵國的皇后,他認為如此識大體的女人教出來的孩子一定會很優秀。
長孫晟覺得兄長說得很對,於是和李家老二世民定下了婚事。但約定後沒多久,長孫晟就逝世了。同父異母的兄長當家後,就把長孫氏的母親、兄長以及長孫氏三人趕了出去,他們只好投靠到了舅舅家。長孫氏守孝結束後,在舅舅極力撮合之下,於13歲那年和李世民完婚了。長孫氏嫁給李世民後,兩個人一直相處和睦。可這種日子沒持續多久,隋煬帝就決定攻打遼國,李家一家都奔赴戰場了。
打仗途中,李世民的生母因病去世,與此同時長孫氏的舅父也因謀反被牽連遭到流放。這對夫妻,一個喪母,一個舅父流放,艱難中生出的惺惺相惜之情讓他們感情更加深厚。後來,李世民當了秦王,想奪儲君之位,和父兄都生了嫌隙。這時長孫氏就倍加孝順李淵,並和李淵的后妃搞好了關係,成為了李世民重要消息的來源。玄武門事件上演時,長孫氏為了鼓舞眾將領的士氣,親自出去慰問。種種事跡,都為李世民贏得天下立了大功。
李世民稱帝後,立長孫氏為皇后。長孫皇后從來不議論政事,但卻對李世民有細水長流般的影響。李世民脾氣有點急,發起火來都是長孫皇后勸下的。有一次魏徵在勸諫時,說話太直接惹得李世民很不高興,他對長孫皇后說總有一天要收拾對方。長孫皇后聽後回去換了朝服直接跪在地上。李世民很納悶,問她緣故。長孫皇后回答,「有這麼忠言直諫的人,代表皇上也很聖名,我因此感到開心,特此祝賀你。」
不僅誇了李世民的聲名,還不動聲色地消除了他的怒火。類似種種,上演了無數次。雖然夫妻情深,然而深情留不住生命。李世民稱帝第八年,長孫皇后隨駕避暑時,不慎染了重病,雖然在治療下很快痊癒,但卻留下了病根。一年後,長孫皇后的親生母親和唐高宗前後過世,長孫皇后抑鬱之下舊疾發作,一年後去世。那年,她才三十六歲。長孫皇后去世以後,李世民在宮內修建了高樓便於遙望髮妻墓陵。
後來魏徵認為帝王太多懷念她,而沒有去懷念先皇,這樣在禮法上是極為不妥的。於是,李世民只好毀了層觀。後來,李世民再也沒有立任何后妃為皇后,因為在他心中只有先皇后才是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是一個聰明的女子,雖然早早仙逝,但她卻在短暫的人生中煥發了無限光彩。
她的一生都在用「月滿則虧、盛極則衰」這八個字警醒自己。無論是自己所受得寵愛,還是家族得的恩寵,亦或是平時的吃穿用度,她都深深把握好了那個尺度,懂進退、守禮儀。同時婚後還不忘提升自己,保持了讀書頌詞的好習慣。這樣一個女子,堪稱為妻為母典範,值得後世每個人去學習。
每天帶你看有趣的歷史故事、古今雜談。本文是郝氏說歷史的一點個人觀點。感謝大家的閱讀。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本文由郝氏說歷史原創,歡迎關注。有什麼見解可以在下面評論區交流。
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