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緩解焦慮恐慌情緒的正念呼吸療法

2021-01-12 創新與心理成長

臨近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等學習壓力、競爭不斷激烈的工作壓力,情非所願的婚戀情感危機、突發事件的應急狀態,會讓人陷入焦慮與恐慌情緒中,學會運用正念呼吸療法,讓自己重新獲得新的成長。

場景選擇:找一個安全、安靜、溫度適宜的環境,(不一定非要臥室,在庭院、公園或者其他有獨立空間的場所都可以)確保自己不受打擾。然後找到一個舒適、放鬆的姿勢坐好;如果在自己安全的環境可以躺下。

1)坐在椅子上時,雙手放膝蓋上,如果是躺在床上,雙手可輕放腹部或身體兩側。

2)身體掃描。感受從頭到腳的身體各部位。感受並放鬆頭頂、前額,臉頰、眼睛、下巴;放鬆脖子,後頸和喉嚨,儘量放鬆所有的肌肉;放鬆胸部、背部、前臂,手腕,手掌手指;放鬆腹部、大腿前側、外側、內側、後側;放鬆小腿、腳踝、腳。

3)感受呼吸。放鬆同時感受呼吸。感受呼吸時氣息流進流出的感覺;如果是關注胸部呼吸,要感受氣流進出時胸部的起伏變化(吸氣時胸部擴張,反之收縮);如果是腹式呼吸就感受腹部隨著氣息進出的脹縮感(吸氣時腹部擴張,反之收縮)。

4)感受呼吸帶來的放鬆感與愉悅感。

5)如果思緒從對呼吸關注飄走,不要著急、不要做好壞評判,接受注意力分散和現狀,平靜的將它重新帶回到呼吸上。並保持對注意力的覺醒狀態。

6)學會把注意力重新帶回對呼吸的關註上,讓它停留在當下,停留在對自己的關懷中。

每天早、中、晚練習五分鐘以上的正念呼吸療法,你會逐漸發現,你收穫 一個全新的、快樂的自己!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教師情緒調節的有效策略
    如教師在周末通常會進行健身、唱歌、逛街等活動,從工作中的不良情緒轉移到令自己感興趣的或能夠發洩情緒的事情或情境中來。有研究發現,這種策略能夠有效緩解抑鬱、煩躁等症狀[1],但這種方法並沒有解決實際的問題,當教師重新面對原有的問題時,不良情緒很有可能還會復發。
  • 正念之呼吸練習
    正念教你如何減壓!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回想在家裡的我們是怎樣的呢?是否能夠一如既往的享受當下難得的自由時間?還是每天刷朋友圈、各種微信群裡、各種新聞查看有關疫情情況?還是吃飽睡覺、玩遊戲虛度年華?或是已經懂得了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又或是已經在自我覺察、自我規劃、自我學習?現如今已經復工復產,你又是如何適應?如何面對自己的工作?智者說,生活中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
  • 老人的焦慮和抑鬱情緒該如何緩解?
    老人中有很大的概率出現抑鬱情緒,這種情緒是由生活中一些不順心的事容易導致焦慮情緒的產生,得了這種情緒會嚴重的影響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這個時候需要適當的轉移注意力,可以先幹一點別的事情,很好的改善焦慮症以及抑鬱症的現象,也要適當的鍛鍊,能很好的改善焦慮和抑鬱的情緒,適當運動具有放鬆身心的作用,如何緩解老人抑鬱的情緒
  • 白領情緒焦慮怎麼辦?常吃5種食物可緩解
    華龍網2018年5月29日11時 現代人很多都有焦慮的情緒,特別是上班一族,經常被各種工作原因和家庭原因搞的焦慮不已。常常焦慮對人體健康是非常不利,那該如何改善呢?食療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魚、綠茶、雞蛋等食物,它們都具有緩解焦慮的作用。
  • 過度換氣症候群發作可以採取3種方法應對,日常也要避免情緒激動
    但是,查過心電圖和心肺功能之後,發現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小璇的情況還是沒有任何的緩解,最後醫生經過綜合的判斷確定小璇患上了過度呼吸症候群,01注重勞逸結合,切勿過度疲勞,遇有不愉快的事情應及時宣洩;家人應先幫助病人穩定情緒,不要流露出緊張、焦慮等情緒,因為不良刺激會加重發作。(2)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即腹式呼吸,緩慢呼吸,通過降低呼吸頻率來減少或消除過度呼吸傾向。
  • 追蹤:正念呼吸一周體驗心得正念訓練|情緒的
    正念呼吸一周體驗心得正念訓練|情緒的現在,除了用小刀割傷自己外,脾氣也不太好,易激惹。周末或寒暑假期間,入睡很快,第二天醒來也早,睡眠質量很好。但是現在是上學期間,睡眠不好,晚上很難入睡,早上又很難醒來。內心總有些事情放不下,如下:1.計劃早上五點半起床,收拾一下,六點半再喊弟弟起床;2.第二天上課時要不要舉手回答問題?
  • 【安姐姐課堂】| 如何緩解焦慮?
    【安姐姐課堂】| 如何緩解焦慮?正常的焦慮正常的焦慮是建立在現實情況基礎上的,我們自己可以明確知道焦慮的來源。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而感到焦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或事情的消失,焦慮情緒就會得以緩解,這都屬正常。
  • 上海禪修班---眾舍正念禪修,企業的「精神福利」
    正念禪修是基於身心,是一種幫助人們管理思想和感受的精神訓練法。正念禪修是在冥想的狀態下,在導師的引導下控制呼吸、關注身體、觀察周圍,有意識地覺察、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但對當下的一切均不作判斷。不作分析、不作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 「4-4-4呼吸法」,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收藏備用
    其中「4-4-4呼吸法」能將紊亂的呼吸節奏調回最自然的狀態,幫助人們釋放心理壓力,緩解焦慮等情緒障礙。歐美一些國家的軍人、警察、運動員和醫護人員經常使用4-4-4呼吸法進行減壓。並且這套呼吸法隨時隨地都可練習。4-4-4呼吸法的練習步驟如下:★ 閉上雙眼,用鼻子慢慢吸氣,數4秒鐘,感受吸入的空氣流經肺部。
  • 大張偉自曝常年焦慮,用快樂的歌給自己療傷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表面上看起來永遠嘻嘻哈哈、放蕩不羈的大張偉,內在裡居然是個沉默寡言、永遠都有些忙不夠,隨時都處於焦慮狀態的人。最新一期的《天天向上》,大張偉測試了自己的焦慮傾向。最後,在其他人紛紛0分、4分的情況下,大張偉拿了19分,屬於焦慮嚴重的傾向。
  • 東北72歲奶奶燒柴火給網友聽,讓大家緩解焦慮情緒,網友:真的解壓
    近日,黑龍江省五常市一位72歲的農村奶奶在網上直播燒柴火給網友聽,稱現在城裡人很少聽到燒柴火聲,想給大家緩解焦慮情緒治治失眠。在直播過程中,奶奶還順手教網友做小雞燉蘑菇。你喜歡聽燒木柴的聲音嗎?有計劃地擔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發現,一天專門抽出30分鐘時間擔慮,有助緩解心理壓力。研究指出,安排出固定的時間去思考需要擔憂的問題,而不是浪費過多時間與精力去作無謂地憂慮,更有助於把心思集中在工作、學習與生活上,能更有效地減輕心理壓力。
  • 緊張的情緒怎麼緩解?
    考試焦慮是後天習得的心理障礙,它是個體在不良教育環境下由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外因來自於學校、家庭和社會,內因與個體的個性、抱負、早年經歷、認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關。多數是因為家長和老師有意或無意對孩子的學習提出過高要求,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並形成了過度的心理壓力。
  • 心理專家支招:如何有效緩解考前焦慮呢?
    前言:高考在即,不少高三學生不免感到緊張和焦慮,嚴重者整天憂心忡忡,甚至失眠難寢。這些症狀被稱作考前焦慮。學習第一,充分複習過分焦慮主要因為複習準備不充分,所以考前一定要全面、充分地進行功課複習。可以在出現緊張、焦慮或者其他不良心理狀態的時候進行適當的放鬆休息,若是實在壓力太大,則可以試著去運動;舒緩自己的緊張感,將自己的精神狀態與心理狀態都放鬆下來。第四,保證睡眠每天要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晚上不要超過11點鐘才睡覺。
  • ...基努·裡維斯、水果姐……名人明星都在練的「正念」,到底是什麼?
    而多項實證研究表明,正念會為我們的心智、認知能力及情緒健康帶來諸多益處(Davis & Hayes, 2012)。 正念在全球如此風靡,但對很多國內的小夥伴來說還很陌生。在後文中,我們會為大家詳細講解,什麼是正念,以及正念的生活方式。 02.
  • 孕婦怎麼緩解產前焦慮?
    第一次生小孩的孕媽媽,在分娩前總是會特別緊張焦慮。嘴上說不緊張,其實心裡怕得很。有些人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會使焦慮心理減輕,有些人不善於調節,心理焦慮越來越重,怎麼緩解產前焦慮?一、糾正對分娩的不正確認識。
  • 樊登讀書推出的「正念書單」,讓你的心靈回歸平靜
    點上方正念都市家園,歡迎朋友關注現代社會物質豐富,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劇增都是讓內心痛苦的誘因,如何讓內心重回幸福?除了正念冥想的習練,樊登讀書會的這些書也可以幫到你。#不要讓焦慮摧毀內心#《應對焦慮》豆瓣評分:7.6分時代越發展,焦慮仿佛越盛行。如何應對焦慮成了當代人的普遍問題,焦慮已經成為每個人難以忽視的問題。本書凝結20年焦慮症治療成果,提供了9種簡易方法,幫助我們「認識焦慮的本質和種類,了解焦慮產生的原因。」
  • 幼兒園迎來新一批小班生 五步走緩解入園焦慮
    伴隨著嶄新幼兒園生活的開始,一些孩子出現了多夢厭食、哭鬧逆反的入園焦慮情緒,讓不少家長頭疼不已。入園焦慮到底有哪些表現?如何緩解入園焦慮?家長需要注意些什麼?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幼兒園一線老師,請他們來給家長支招。
  • 疫情當前,他們為民眾的焦慮情緒「降溫退燒」,築好心理「防護牆」
    儘管沒有一線抗「疫」工作者那麼大的身心壓力,但疫情的延長、爆炸式訊息的輸送等,也會讓普通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焦慮、恐慌、緊張、擔心。該如何自我調適,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在金山區,為了幫助百姓打好這場「心理戰」,8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和38名心理疏導師在區司法局的指導下,組建了一支陣容強大的「心路」心理志願服務團隊。
  • 考試焦慮可令分數打88折 專家支招如何減輕考試焦慮
    原標題:考試焦慮 可令分數打88折   藥物治療方面,藥物能夠控制焦慮障礙的嚴重程度。郭沈昌稱,焦慮明顯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鎮靜和抗焦慮的藥物,心跳過快的患者還可服用一些β受體阻滯劑。考試前要保證睡眠,睡不好的話可以服用一些促進睡眠的藥物,最好是吃完第二天不會頭暈的藥物。他提醒,所有的藥物都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