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這句話,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很多遍了。
心裡有數,什麼是數呢?
這個數,就是尺度,是觀念上的合理表達。
一個人心裡有數,他在面對矛盾的時候,就能用妥善的方法去處理,也能用合理的態度去面對。
而如果一個人的心裡沒數呢?
一、是不聰明,還是不走心?
我有個同事,為人不錯,但總是被人評價「傻」。
比如上級交待的重要事情,他聽得時候很認真,但具體到做的時候,
總是會有遺漏。
有人就勸他,帶個紙和筆,記下來多好?
這位同事總是笑呵呵的說,沒關係,我記性好。
客觀的說,這位同事記性確實不差,工作也很認真,但是對於重要工作的記錄,則是一個需要被重視的行為。
記在本上,就不可能忘,而僅靠記憶,總會出現紕漏。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我這位同事,雖然也偶爾聽到大家的意見,將重要的工作記錄下來,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他對於記憶的過度依賴,導致了一些工作的疏忽。
他認為他的記憶力靠得住,這沒錯。
但記憶力強,跟把重要的工作記在本子上,其實不衝突。
所以為什麼這位同事被人說「傻」,就是因為他的心裡沒數:
他並不清楚好記性和記筆記之間,並不存在對立的關係,而對於上級的重要任務,再好的記憶力,都不如做筆記來的更有保障。
真正走心的人,既會相信自己的記憶,也會相信自己的記錄「是一種保障」。
不走心,盲目相信自己,覺得自己絕對能行的人,往往會出大差錯。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本來做事認真,能力也不錯的人,為什麼會被人說成是傻?
這就是心裡沒數的結果。
二、心裡有數,嘴上才有譜
一個人的心態越穩,他說的話越有分量,
一個人的心態越燥,他說的話越禁不起推敲。
心裡有數,就是將需要表達的事情,都在心理權衡清楚了,
所以這樣的人說話,往往帶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這些分量,都源自於他在心理的準備:
如同十年磨一劍的道理,心理準備的越充分,嘴上的話越穩妥越有道理。
反過來說,心裡沒數的人,容易辦事毛躁,
想的很多,實施方案卻是「臨時起意」,考慮的很複雜,但卻沒有一個準確的「行事守則」。
所以心裡沒數的人,做什麼事情都無法取得別人的信任,他人也不願意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們去做。
柏拉圖曾經有句名言:
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而愚者說話,只是因為他們想說。
有智慧的人,心裡有數,有內容,他們才有表達,他們的表達才會被大家所信服。
愚者則是想說什麼說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看似自由,實際是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表現自己。
三、懂生活,從心裡有數開始
這個社會,很多地方都需要我們去判斷對錯,
一些事件的發展,需要我們去撥開雲霧見青天,一些矛盾的演化,需要我們開動智慧解讀真相。
人,心裡有數,才能明白自己的行為,為什麼是對的,為什麼是錯的。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心裡明白的事情越來越多,做事越來越穩妥的過程。
在成長中,為人處事的鍛鍊,往往就來自於心裡所知所想的內容,是否有助於你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矛盾,
當你能夠駕輕就熟的處理生活中的矛盾時,你會發現,
你,已經開始明白了這個社會的秘密,為人處事的秘密,進而開始做出符合自己需要,讓自己得利的選擇和行動。
越明白,越有個性,越有個性,越活得清醒。
所以:
心裡有尺度,做人才能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