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班指有什麼作用?雍正時期的金剛杵又是什麼?

2020-12-16 文藏

歡迎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三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545字,閱讀僅需4分鐘~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以下簡稱《活計檔》)始於雍正朝、終於清末,跨越近二百餘年的時空,雖然以漢文書寫,但其中的用詞或語彙,很多來自滿語的音譯,也夾雜蒙語或梵文的轉介,或直接取自梵文,甚至還有大清帝國對外交流中「四方來貢」的痕跡,可謂上天下地,包羅萬象。

「敖其裡」是朝珠配件還是藏傳佛教法器

《活計檔》

據《活計檔》,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正月十一日:「太監杜壽交來敖其裡一件,傳旨:著認看……」認看的結果——材質是銅的。雍正五年二月十八日:「領催周維德持來青銀錠三件……銅敖七裡一件,說郎中海望、員外郎沈嵛傳著暫收在庫內。記此。」

清珊瑚朝珠 故宮博物院藏

「敖其裡」、「敖七裡」俱為同音異譯,都是滿語「ocir」的音譯,即「佛塔」之意,也稱「佛頭塔」,就是清代君臣穿朝服時胸前所佩掛朝珠中佛頭上穿帶子用的珊瑚等物。朝珠每盤一百零八顆,將之均分成四份的那四顆大珠叫「佛頭」,垂於頸後正中的那顆「佛頭」之下的塔狀承託物就是「佛頭塔」,其下用絛子串接的叫「背雲」,下接「墜角」,兩側有三串小珠,名為「記念」。

清青白玉班指故宮博物院藏

班指,或稱「扳指」、「搬指」,自商代即有,稱「韘」或「決」,是射箭時套在大拇指上用以勾弦時保護拇指的扣弦器,由骨、象牙或玉等製成,尤其騎射時不可或缺。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描繪乾隆皇帝騎射的《威弧獲鹿圖》,只見乾隆皇帝跨馬急馳,拉弓射箭的右手正鬆開,張開的手掌大拇指便套了一隻班指。班指後來也演變成一種裝飾,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英國特使團訪華謁見乾隆皇帝後留下了一幅乾隆皇帝畫像,畫像中踞坐高椅上的乾隆皇帝,其右手拇指上就戴了一隻班指。

清人繪威弧獲鹿圖卷(局部)

所記「執事九件」包含「敖其裡」及「鈴二件」。成造前要先「畫樣」、「撥蠟」(做蠟樣)呈覽,九件之中含鐵鋄金的「敖其裡」,同樣鐵鋄金但需「添瓣十個」的「鎖子」,還有個象牙茜色(染色)的「骷髏頭」,此「骷髏頭」做成胎骨時還需「阿嘉胡塗克圖」認看。加上前引所記還有「咒語」和「喇嗎字花紋」等,推測此「執事九件」中的「敖其裡」應非朝珠上承接小件「佛頭塔」,而是藏傳佛教的法器之一。

清單股金剛杵故宮博物院藏

藏傳佛教法器眾多,其中的金剛杵源自古印度兵器,象徵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智慧,有去煩惱、降妖除魔的功能,後為藏傳佛教喇嘛念經時手所持用,滿語為「wacir」,其用材為金、玉、銀、銅、鐵、骨或木料不等,形制有單股、三股、五股、九股等,代表的意義各不相同。據學者研究,在蒙古人的佛教用語中,「金剛」借自梵文「vajira」而成的「vacir」,原是佛的侍從力士,因手持古印度兵器金剛杵而得名,故「vacir」也指「金剛杵」,舊譯為「跋折羅」,蒙古化的讀音為「ocir」。

清十字金剛杵故宮博物院藏

經此轉折,蒙古語「金剛杵」與滿語「佛塔」的「ocir」竟是「不期而遇」,在內廷造辦處抄寫太監一向從讀音下筆的情況下,都變成了「敖其裡」等同音異字的漢字書寫。金剛杵除了上述股數有別的形制外,還有十字形、一字形的形制區分。唐宋以來,以「象徵絕對的定力」之「十字金剛杵」置於杯、盤、盒、腰帶上以為紋飾。歷經元明以後的清代,更將十字金剛杵紋飾廣及金銀器、琺瑯器、青銅器等上。同時,十字金剛杵紋飾也是織物上的主要紋飾或邊飾。

一七九三年 英國畫家所繪乾隆皇帝像

由是觀之,雍正時期的「敖其裡」,尤其是銅製敖其裡,也不一定是朝珠上的承接小件「佛塔」。

原文作者:吳美鳳(作者系:中國文化大學(臺灣)美術學系助理教授)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0月刊《從「波羅漆」到「額摩鳥」:再談清代內務府器用成造中的滿語詞彙》(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百家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焦點

  • 韋陀菩薩的金剛杵扛在肩上,平端手中,杵在地上有什麼不同含義?
    金庸名著《鹿鼎記》裡有一位少林高僧「澄觀」,澄觀大師十一歲入少林,修煉成武林高手,尤其精通一指禪,成為少林寺盤若堂首座弟子。這位武功卓絕、年紀很老的澄觀大師有個小師叔,就是韋小寶。韋小寶知道了先帝順治出家的事之後秘報給康熙皇帝,康熙讓韋小寶到少林寺出家保護先帝。因為韋小寶是奉聖命出家,所以沒有人敢做他的師傅,韋小寶就成了少林寺方丈八十多歲的晦聰大師的師弟。晦聰大師代已圓寂的師傅觀證禪師收韋小寶為徒弟,法號「晦明」。所以作為「澄」字輩的「澄觀」就成了韋小寶的師侄。韋小寶還要奉命和這個師侄學功夫。
  • 雍正皇帝真正死因是什麼?乾隆的聖旨道出了答案
    在這清十二帝中,多數的皇帝還是不錯的,很少有昏庸至極的。其中,像乾隆、康熙還開創了「康乾盛世」。雍正對盛世局面的開創,也功不可沒。雍正皇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以勤勉著稱。自雍正皇帝上臺之後,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 雍正的遺詔公布後,乾隆皇帝為何不停地哭?
    雍正皇帝的遺詔公布後,遺詔到底寫了什麼,乾隆皇帝為什麼不停地哭,這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秘密。實際上,關於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的說法很扯,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不足為信。據專家們結合大量的史料,研究發現雍正皇帝很有可能是吃丹藥,中毒而死。因為這是宮中的醜聞,所以一直是秘而不宣,官方一直說雍正是病故的。雍正的遺詔公布,乾隆皇帝不停地哭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
  • 金剛杵九眼天珠帶來吉祥
    形狀為:上有三角屋脊式掛鈕,下為圓牌形,象徵著羅盤。圓牌中央有一豎線,正面陽文楷書「陰陽地理」,「陰陽」是指陽宅、陰宅,「地理」指風水,「陰陽地理」合稱即指陰陽宅風水,古籍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録·高逸》文中曰「(僧)文幼薄能為詩,精陰陽地理」。背面陰文楷書「曲表垂繩」。是指風水先生運用的羅盤、繩索等定位、定向工具。《塋原總録》文曰:「若究詳密,宜曲表垂繩。」
  • 雍正與乾隆的花花世界
    他不僅在花園裡命植四時花木,器物、房間的裝飾也多有花草。2018年中國嘉德春拍的錢維城《花卉冊》畫了折枝花十二種,每頁都有乾隆皇帝的御題七絕一首,足見對錢氏畫冊的喜愛。這件大瓶是唐英督窯時期的作品,用青花加洋彩的特殊工藝打造了一幅桃花源圖。可以說,這是山水畫從平面到立體的完美轉變。乾隆皇帝非常喜歡桃花源的意境,曾賦詩:「憶昔入桃源,萬古仙家趣。桑麻滿平疇,緋英纈千樹。」這個瓶子寄託了乾隆皇帝對桃花源和大清盛世的憧憬。
  • 解讀千年藏傳密宗法器之「金剛杵、金剛橛、金剛鉞刀」
    【開篇】閒聊時有朋友問我藏傳法器「金剛杵、金剛橛、金剛鉞刀」該如何區分?各有什麼用途?的確這三種法器如果對藏傳佛教文化沒有一些了解的話,是很難區分的。藏傳佛教的法器製作選材一般比較珍貴,同時在法器的制型上又融入了藏傳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義精神。再談其用途又多以修法除障為主要目的。因此藏傳佛教法器不僅僅是一件法器,也是一件具有很大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 雍正和乾隆的潛邸是雍和宮,那麼其他帝王有潛邸嗎?都在什麼地方
    所謂潛邸,就是皇帝還沒有登基之前住的地方。雍正皇帝在登基之前,所住的雍王府,被登基以後的雍正改成了雍和宮,成為了行宮。到了乾隆年間,雍和宮更是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廟,只能進行宗教活動,不能夠繼續讓皇子們居住。為什麼?因為雍和宮比較特殊,一個地方出了倆皇帝,雍正和乾隆。
  •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為何歷時90年修建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歷時90年修建的,很多人會有疑問,清朝三代皇帝修建的避暑山莊有什麼用?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者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修建,直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竣工,耗時九十年修建完成,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避暑山莊佔地面積564萬平方米,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的皇家宮苑。
  • 雍正死前下了兩道密旨,第一道讓乾隆做皇帝,第二道誰都猜不到
    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康熙之後的皇帝是雍正,雍正之後的皇帝才是乾隆。因此,康乾盛世也稱為康雍乾盛世。但是現在大家一般的稱呼是康乾盛世,也就使得一些不明就裡的人認為,夾在中間的雍正沒有什麼貢獻。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
  • 為什麼戰功卓著的嶽鍾琪,無論雍正皇帝,還是乾隆皇帝,都不重用他呢?
    二、雍正時期,也是嶽鍾琪軍事生涯巔峰時期 雍正繼位後,當時青海多次受外民族的不斷地騷擾,青海蒙古部落首領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嶽鍾琪接替川陝總督,這時候的嶽鍾琪可以說是一人握半個天下的兵權,足以可見他的權力有多大。手握三省兵權,嶽鍾琪一時權勢顯赫,隨著嶽鍾琪聲望和權力越來越大,朝中大臣對他頗為妒忌,常常在雍正耳根底下彈劾嶽鍾琪「非我族內,其心必異」,這也因此引起了雍正皇帝的猜疑。
  • 漢卿說:雍正的文治武功對雍正王朝之後的王朝有什麼影響?
    清朝有康乾盛世,所謂的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大清王朝國力強大,百姓富裕。歷史上,歌頌康熙年少英雄,計擒鰲拜,平三藩,文治武功能和唐宗宋祖試比高。歌頌乾隆,七下江南何等風流,修建壯麗宏大的萬圓之圓,經濟文化達到頂峰。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雍正死後,乾隆當上了皇帝,那麼乾隆又是怎麼處置幾位叔叔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大阿哥胤褆胤褆是康熙的長子,可惜不是嫡出,所以和皇位基本沒有什麼緣分。一直到太子胤礽被廢掉以後,大阿哥胤褆才看到了希望,畢竟自己最大,無論怎麼說,還是有一線希望的。
  • 雍正皇帝為什麼死在圓明園?
    歷史中記載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生病,但是仍然正常處理政務,直到二十三日子時就駕崩了,雍正死後根據秘密立儲方法,由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位,即為乾隆皇帝。弘曆繼位後立馬趕走了宮中的道士,並且告訴他們對先帝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說出去,否則滿門抄斬。但是弘曆為什麼這麼緊張道士呢,他們和雍正的死有什麼關係呢?
  • 能夠讓和珅下跪磕頭的金大菸袋,到底是乾隆皇帝的什麼人?
    這位金大菸袋到底是什麼人,為何能夠讓權臣和珅屈服呢?其實,這離不開清朝的八旗制度,和珅也不得不服。在努爾哈赤起家的初期,為了方便管理和指揮,努爾哈赤建立了旗主制度。起初只有隻有4個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和正紅旗。後來隨著自己的家底越來越大,就又建立了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
  • 乾隆皇帝生母究竟是什麼人 與熱河避暑山莊什麼關係
    雍正有一段時間生了重病,她對雍正悉心照料,於是日久生情,女子懷孕,後來產下男孩,取名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2、熱河都統幕僚冒鶴亭、作家周黎庵、臺灣學者莊練(蘇同炳)、臺灣小說家高陽等人認為:乾隆的母親是熱河行宮的一個宮女李佳氏,名叫李金桂。雍正還是皇子時,隨父皇至避暑山莊,與山莊內一位醜陋的李姓宮女相戀。第二年,康熙父子又來到山莊,聽說這個李姓宮女已懷上了龍種。
  • 雍正當皇帝時圈禁了他很多兄弟,後來乾隆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清朝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在歷史上都是十分具有影響力的,其雍正最終成為九子奪嫡的佼佼者,足以見得雍正是十分有能力的,從後來的很多事情來看,雍正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只是因為九子奪嫡,導致雍正的那些參與奪嫡的哥哥弟弟,在雍正勝利之後,下場就比較悲催。
  • 甄嬛的歷史原型嫁給雍正還是乾隆的生母,為何卻拒絕和雍正合葬?
    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劇情描述,也讓不少「信以為真」的觀眾朋友們開始認為,劇中甄嬛的歷史原型,即歷史上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不願葬入雍正的泰陵地宮與雍正合葬,就是因為她與果親王胤禮的「私情」,使她或感覺愧疚,或感覺憤恨,進而再不願面對雍正,於是,這才有了讓其子乾隆皇帝為她修建一座獨立的陵寢,也就是後來的「泰東陵」。
  • 金剛持、金剛手、金剛杵——有關「金剛」的佛教術語
    金剛,代表著最堅硬的東西。我們經常會看到和「金剛」有關的佛教術語。如「四大金剛」、「金剛手」以及「金剛持」等等,還有佛教典籍中知名度最高的《般若金剛經》。縱觀這些詞,都是以「金剛」所代表的寓意衍生而來。其中有些是佛、菩薩的名稱,有些是法器和佛經名。
  • 佛教法器簡介,那些杵、鈴有什麼特殊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的佛教來源於印度,在傳承上卻有漢傳和藏傳的區別,藏傳佛教在吐蕃王朝之後,隨著藏地戰亂興起,漸漸式微,最終伴隨著各地封建領主、軍事將領、貴族和義軍首領割據一方,形成了各個宗派,其中不乏像密宗一樣神秘的宗派,他們誦經時手拿法器,顯得莊嚴神聖,其中左手拿的應該是鈴鐺,右手拿的應該就是金剛杵
  • 乾隆盛世時對應的美國是什麼時期?有什麼比較有意義的事件?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崩。而後,大臣們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遺詔,宣布由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位。九月初三日,弘曆即皇帝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乾隆元年,是為乾隆皇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三日,乾隆帝御勤政殿,宣示建儲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定明年歸政,改為嘉慶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