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人在談到江西省或者南昌市的時候,總會有點遺憾或者惋惜,畢竟當年也挺闊,然而近些年卻越來越少存在感。而在中部崛起戰略提出之後,六大省會中最難受的莫過於南昌和太原了。相比較武漢的九省通衢、科教大市,鄭州的中原要地、交通樞紐,長沙的湘江嶽麓、房價窪地,合肥的大湖名城、科創中心,南昌和太原實在難以找到太多的閃光點,太原不多說,經濟的轉型和煤炭的衰落壓的太原難以翻身,而南昌沒能乘勢崛起卻總讓人唏噓,尤其是對比之前落後自己的合肥,依靠融入長三角和科技創新,迅速提升了自己的地位和戰略價值,南昌也在苦苦尋覓自身的優勢和突圍之路。
南昌市的歷史今天就不多說了,相信絕大部分國人對這個英雄城市都不陌生,南昌市目前面積約7400平方公裡,市轄區面積622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531.88萬,常住人口554.55萬人,2019年南昌市GDP5596億元。可以看出,相對於周圍其他省會,無論是城市面積,人口還是GDP,南昌都可以說是墊底的存在。
另外咱們眼光往南昌周圍看一下,就會發現看著很彆扭的兩個城市,一個是江西上饒市,明顯的城市中心在東邊,但是西邊的鄱陽、餘干、萬年三縣就想一個翹起的尾巴被景德鎮和鷹潭給切割開了,毫無疑問這三個縣尤其是鄱陽和餘干縣與市中心的上饒肯定聯繫沒辦法緊密。而另一個就更彆扭了,宜春市,城市中心偏於西南一隅,怎麼可能帶動東邊的奉新、高安、豐城等縣市。其實這兩個地方跟安徽省當年的巢湖市類似,都是小馬拉大車,根本帶動不了下面的小弟發展。
其實我們再看看建國初期的江西省地圖就明白為啥會出現這種變扭的城市劃分了,下面是1950年的江西省地圖,可以明顯看出當年的南昌專區(當時稱謂)要大得多,上饒和宜春也不是現在的模樣,後來鷹潭、萍鄉、新餘升級為地級市,為了彌補上饒和宜春的損失所以就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不過時代也在不斷發展,按照江西省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現有的城市行政劃分明顯不太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建議豐城、高安、樟樹、奉新重新劃歸南昌,靖安縣與奉新縣合併成立縣級奉新市,做大做強南昌市,打造南昌都市圈。餘干縣也可以劃入南昌市,鄱陽劃歸景德鎮。以南昌為核心,九江、景德鎮為兩翼,帶動鷹潭市、撫州市、上饒市、新餘市和吉安市的部分區域打造南昌都市圈(上饒市還可以同步加入杭州都市圈)。除了立足長江中遊城市群,積極融入長三角(雖然不太可能像安徽一樣直接融入長三角,但是至少可以北部融入或者以觀察員省份的身份進行融合),通過東向的滬昆線加強與杭州都市圈和上海的聯繫、東北向通過昌景黃和合安九積極聯絡南京和合肥兩大都市圈,提升自身的產業發展水平和城市能級,相信南昌的未來絕對不會弱。
另外隨著合安九高鐵和贛深高鐵即將開通(規劃都是在2021年全線貫通),江西省南下北上的大動脈也將被打通,「任督二脈」的打通,也必將帶來江西省整體交通環境的改善,而南昌更是處在核心(沿線另有贛州、九江、吉安三大副中心)。江西還是中國三大城市群的交匯地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遊),加強與三大地區的互聯互通,打造自身的戰略位置和品牌形象,從原先的高鐵窪地(2013年前後)提升為提取樞紐,江西和南昌的未來肯定會發展得越來越迅速。
未來的江西,將會形成以省會南昌為核心、贛州為次核心(未來可考慮升級為副省級城市),九江、景德鎮、吉安為副中心的發展戰略格局,帶動整個全省發展。
個人建議如此,歡迎指正與探討。
江西和南昌,各位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