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的營商環境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繁忙的新加坡港。新加坡港扼守馬六甲海峽,戰略地位重要,是世界最大的貨櫃港口之一。 視覺中國 資料圖

自由貿易園區是新加坡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自由貿易港是其中開放度最高的類型。

新加坡國土面積714.3平方公裡。IMF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2017)顯示,2016年人均GDP為51431美元,位列世界第11位。早在19世紀初期,新加坡作為遠東殖民地被英國政府確立為無限自由港,即所有商品均免稅進出口。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自由貿易區/港僅對少數商品徵收少量關稅因此保留某些貿易限制,因此是有限自由港。1965年新加坡在建國和獨立之後,由完全自由港轉變為有限自由港,同時設立了100多個各具特殊功能的自由貿易區,包括30多個享有關稅減免權的工業區和70餘座保稅倉庫,以及8處高標準自由貿易港(

見下表

)。與其他自貿區相比,這8處自由貿易港開放度最高,營商環境高度自由。藉助於自由貿易港,該國快速締造了在全球經濟佔據重要地位的國際貿易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品中心、國際創新中心、跨國公司總部中心等。

由上表可見,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各具獨特的功能定位和產業規劃。它們分別被授權給三家企業專營,分別是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新加坡政府全資企業淡馬錫控股是PSA的全資股東)、裕廊鎮管理公司以及新加坡樟宜機場集團。其中,PSA和機場集團是國有企業,裕廊鎮管理公司是純粹的私人企業。

新加坡整體稅負低,其自由貿易港並非簡單依靠租稅優惠來吸引外資,而是為那些利用新加坡作為再出口的公司和企業提供一個免稅區,以帶動本國工業發展。在自由貿易港內,企業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包括:對任意產品進行移動、存放、改裝、分揀和再出口,免關稅(酒類、菸草(含捲菸)、機動車輛和石油製品除外)、免除配額限制和商品及服務稅(GST),豁免港口稅和海事福利費,適用簡化的商品分類法以及產品在不同自由貿易港之間自由遷移,只有當產品通過海關進入在新加坡國內市場銷售時才會被徵收關稅和國內各稅。在自由貿易港周邊,新加坡還設立了大量從事加工再製造活動的工業區或保稅倉庫等開放度較低的自由貿易園區,用於為特定產品進行簡單加工、深加工或再轉運至下遊客戶提供便利,配合實現和增強自由貿易港的產業服務功能,進而帶動國內產業發展。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是,新加坡雖然石油資源匱乏,卻成了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石油貿易樞紐和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

新加坡自由貿易區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由《自由貿易區法案》《新加坡海關法》和《新加坡進出口商品管理法》構成。其中,《自由貿易區法案》是新加坡自由貿易區設立、經營和管理的基本法規。

自由貿易港是新加坡境內關外的特殊區域,主要功能是確保貨物快速通關。新加坡擁有高效和便利的海關監管體系。藉助全國統一「單一窗口」(TradeNet),貿易企業可以在10秒鐘之內完成全部申請,10分鐘之內獲得批覆。在2016年全球貨櫃港口吞吐量排名中,新加坡港以3090萬個標準箱(TEUs)的吞吐量,名列世界第二,其中國際中轉業務量大約為90%。

港區管理者是新加坡政府所屬的港務和管理局。港區管理者與新加坡海關共同承擔監管職能。新加坡關稅局監管的宗旨是快速通關,確保在一天之內貨物憑提單即被清關提走。為此,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允許通關貨物按貨物分類編碼4位碼報關,海關查驗稅則號只是為了確保商品是否屬於管控商品如菸草以及是否需要許可證。新加坡海關允許自由貿易港貿易商憑過境提單辦理通關,並免予監管停留在自貿港儲存區的貨物,但須船舶抵達起十四日內將貨物內轉儲到依關稅法核准登記的其他倉儲地點。海關對區內企業監管以充分信任為前提,使港區真正處於「境內關外」。

物流便利是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得以承接大規模轉口貿易的重要優勢因素。負責港口管理的港口網(PortNet)使港口相關方通過網絡及時獲取船隻進出港信息、艙位安排、貨物在港所處的狀態、預訂艙位、指定泊位、起重機布置、貨櫃實時跟蹤等信息,從而簡化或整合對貨物的轉運和跟蹤過程。

新加坡一向以良好的營商環境聞名於世,在世界銀行的評估中排名第二(2017)。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的營商環境更優。除了前述通關便利,新加坡還是世界上稅制簡易、稅負最低的地區之一。新加坡稅種少,主要是GST(相當於我國消費稅,目前稅率為7%),沒有資本利得稅,公司所得稅為17%,個人所得稅最高為20%,對外投資收益所得稅為零。自由貿易港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減免和優惠,具體的稅收優惠和徵收是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國際企業發展局、金融管理局和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等政府機構確定和進行監管。

除了貨物貿易自由化,港區經濟的其他方面也能夠自由地運行。(1)全面開放外匯市場,允許自由兌換外匯,不限制匯出收入、利息、利潤、分紅以及投資所得。(2)設有離岸金融中心,與境內市場分割,豁免法定儲備金率、無利率管制、無外匯管制、股權比例限制、不收資本所得稅,等等。(3)國際僱員政策非常寬鬆。2016年該國常住人口561萬,其中將近25%是持有工作準證的外國公民及其家屬。

新加坡自貿區以圍牆等封閉,置於海關特殊監管之下,任何人不得擅自進入或居住其內。海關監管雖然是以信任為前提,但是十分重視事後抽查和監管,對違法行為嚴懲不貸。違法行為一旦被證實,企業會遭受嚴厲懲處直到「垮掉」。在嚴厲處罰的示範效應之下,新加坡的走私違規率低至1%左右。

(本文得到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7BGJ025)和2019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智庫專項後期(2019TFB008)資助,作者文娟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自由貿易港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對標世界一流自貿港,打造營商環境「海南樣板」
    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市場主體超過113萬戶,企業41.7萬戶,個體工商戶71.49萬戶……一組組數據表明,自《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後,海南省主動對標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市場主體數量實現持續快速增長。對標世界一流自貿港,聚焦海南營商環境短板,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海南依然在路上。
  •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舉行線上...
    2020年8月6日,由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辦、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中國南海研究院支持舉辦的「海南-新加坡線上專家研討會」在海口召開。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分别致開幕辭。
  • 未來海南自由港,比杜拜、新加坡更自由便利!營商環境比矽谷更好
    海南建設自貿港,意味著零關稅、低稅率、減稅制;人員進出自由,資金進出自由和貨物進出自由。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不超過15%,對註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並實質性運營的企業(負面清單行業除外),減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海南參考杜拜港、新加坡的經驗,並且比他們做得更徹底,一步到位。
  • 爭創一流營商環境 吸引最好的投資者
    省文創旅遊產業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軍明顯感覺到,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以來,全球貿易之窗火了。一窗一世界。「窗」裡的風景與熱鬧,折射出海南進入自貿港建設時間以來,以制度集成創新為核心,為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付出的不懈努力。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大大激活了市場主體的入駐。
  • 自貿觀察 | 探訪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建設,給海南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 9月3日—12日,海南省新聞從業人員自由貿易港知識培訓班在新加坡舉辦。培訓班學員聆聽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榮譽資深研究員周衛國、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等專家學者及業界人士的課堂講座,並前往新加坡港務集團、葉水福集團供應鏈城等地參訪。
  • 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
    在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看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之間不是同質化發展,而是互為補充、互相支撐、互相促進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副部長李金波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各有優勢和特點,建議廣東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擴區升級,與海南自由貿易港聯動發展,提升開放的深度、高度和廣度。
  •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全球貿易中的作用
    中國香港、新加坡、杜拜、漢堡港、阿姆斯特丹港、鹿特丹港、釜山港等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比較著名且比較典型的自由貿易港。綜觀世界自由貿易港的發展情況,儘管不同自貿港各有特色,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徵,主要體現在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更高、開放程度更深、開放領域更廣、政策優惠及法制化程度高等諸方面。一是地理與區位優勢。
  • 聚焦進博會|海南全省建成自由貿易港,有望超越香港、新加坡、杜拜...
    中國將繼續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就是我們的海南省,全省建成自由貿易港,打造開放新高地。中國將繼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將制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的國家戰略,增強開放聯動效應。
  • 海口三亞儋州:營商環境指數不斷提升
    日前,三亞首批21名營商環境觀察員「走馬上任」。觀察員從三亞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家、商會(協會)負責人和相關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候鳥」人才、媒體工作者、法律從業人員中擇優選聘,聘期1年。主要職責為參與營商環境建設相關監督工作,為營商環境優化建言獻策等。
  •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半年評估工作匯報會召開
    10月,海南發布了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及任務清單(2020-2022年),提出了18項行動、60項任務,對多方面多領域多層次政策制度和體制機制進行「脫胎換骨」式集成再造。這份清單,不僅包括了黨政機關設置、法治建設、「五個自由便利一個安全有序」、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還涉及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
  • 樂城先行區營商環境好不好,聽聽入駐企業怎麼說?
    文丨馬麗娜今年以來,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樂城先行區」)喜訊不斷,在特許藥械進口品種、可用抗腫瘤新藥、罕見病藥等方面實現多個突破;通過制度集成創新充分釋放自貿港紅利;博鰲樂城全球特藥險……在海南提速建設自由貿易港大環境下,樂城先行區緊隨發展步伐,稅費輕了,審批少了,辦事流程提速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如同清新的空氣
  • 中央宣布將把海南島打造成為 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個世界中心!
    這是一個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港這是一個比香港大35倍的自由貿易港這是一個中國內地絕無僅有的自由貿易港若海南建成自由貿易港,按照海南全島3.5萬平方公裡的範圍來算,將遠超1000平方公裡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裡的杜拜,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港。
  • 楊志勇: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稅收力量
    2018 年4 月13 日, 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 生態環境也是一種營商環境
    最近,上海發布《關於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筆者在閱讀了全文之後,突然有了一個新的領悟:生態環境也是城市的一種營商環境。  根據世界銀行對營商環境的定義,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準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在這個定義中,營商環境主要是指非自然的環境。嚴格地講,這是一種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混合而成的經營條件。
  • 思客問答 | 什麼是自由貿易港?為什麼是海南?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全文公布,全島封關、零關稅、個稅封頂15%等多項制度設計引起廣泛關注。什麼是自由貿易港?為什麼選擇了海南?今天,我們將目光聚焦到海南,帶你一探究竟。  什麼是自由貿易港?  縱觀世界上的自由貿易港,已經歷了四百多年的發展。
  • 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新加坡、韓國、愛沙尼亞表現強勁
    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DoingBusiness),是對190個經濟體的期末大考成績單,也是全球的投資風向標。報告從42個國家的60多個數據源中選取了236個變量,這些數據源包括來自世界銀行和世界經濟論壇的公共資料庫等專有數據源。
  • 充分發揮自由貿易港引領作用 助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鄭重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海南經濟特區,再次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迎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與此同時,我們面臨著經濟全球化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衝擊,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國際貿易面臨較大挑戰。
  • 臨港新片區營商環境報告:總體得分83.2 超越挪威瑞典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臨港新片區營商環境報告:總體得分83.2,超越挪威、瑞典6月12日,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商辦資源推介會上,普華永道諮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發布《臨港新片區營商環境發展報告》。根據世界銀行營商環境10個一級指標,臨港新片區總體得分83.2分。
  • (受權發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智慧財產權法院的決定(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為加大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根據憲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
  • 突出創新 體現特色 防控風險——解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看來,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根本要求,是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迫切需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介紹,要素的自由流動是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的基本特徵,其中,資金的自由流動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要素流動,是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