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件洋芋飯莊:風口上的洋芋飯,應做好上下遊一體化帶領鄉親共富

2020-12-11 時尚人物與文化

重慶是美食之都,火鍋、江湖菜和小面在餐飲界各領風騷。近年來,來自於民間的洋芋飯開滿了重慶彭水的大街小巷,成為重慶美食的又一張名片。

親情洋芋飯 家的感覺

「洋芋飯剛端上桌,就被大家分食一空。」在重慶彭水的鄭件洋芋飯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闖出了名氣,「我們總店是首家洋芋飯莊。」鄭件做洋芋飯比較早,顧客回頭率很高。但回憶起剛開店時的情景,創業的糾結依然歷歷在目,「洋芋飯家家戶戶都會做,客人是否會來店裡吃呢?市場上又沒有。」鄭件在創業之初曾有很多顧慮,但不服輸的他還是選擇了先把店開起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十幾年來,鄭件洋芋飯店從100多平方的小店起步,一家人共同努力,逐步擴店,做加盟到今天成立餐飲服務公司,鄭件洋芋飯店以洋芋飯為招牌美食,越做越好,走上了成功之路。

「要做就要數一數二。」這是商業成功的不變法則。鄭件洋芋飯莊作為彭水最早的洋芋飯莊,吸引了很多遊客慕名而來,遊人入店坐好之後,一份木桶裝的洋芋飯蓋著金黃色的鍋巴端上桌。喜歡吃酥脆鍋巴的客人眼前一亮,撕下鍋巴大嚼起來。滿口的酥脆谷香味道。吃完鍋巴還有更大的驚喜,用菜籽油炒熟的大塊薄片臘肉和著洋芋米飯,幽然的肉香和米香襲人,立即讓人有了大吃三碗的食慾。更重要的是,在店裡,招牌洋芋飯是免費的(和餐巾紙、茶水等僅收3元),客人再點上幾款土家菜餚,就能慢慢地感受有著家的味道的洋芋飯,「縣裡五座橋,交通不便,很多客人還是找到我們店吃洋芋飯。」專家認為,飯店通常以招牌菜作為店名,而鄭件洋芋飯莊以特色飯作為店名招牌攬客,成功開辦了十幾年,這是因為創始人鄭件對餐飲的獨到理解,回歸到了餐飲的本質:顧客進店就送為了吃飽飯吃好飯。據了解,在彭水,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洋芋飯,很多人都是吃著洋芋飯長大的,吃洋芋飯讓人回味家的味道,好吃的洋芋飯讓人找到家的感覺,現在一些家庭因為食材和手藝傳承的原因,做不出好吃的洋芋飯,於是選擇了到洋芋飯莊吃正宗的洋芋飯。據創始人鄭件介紹,作為縣裡第一家洋芋飯莊,縣裡達人等也會來排隊吃洋芋飯,並給予了很好的評價。在彭水,三五朋友相聚吃頓洋芋飯,是稱心的選擇。

品牌經營 整合發展

「最近在做店面裝修,計劃推出小份洋芋飯。」在餐飲追求個性化、精緻化和品牌化的時代,餐飲消費模式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升級。「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鄭件自十六歲入廚行,從普通的勤雜工做起,受到師傅的賞識,先後在重慶飲食服務公司等單位拜名師勤學苦練,後又組建團隊在重慶市區承包廚房數年,「當時月薪一兩萬。」回憶起往昔的崢嶸歲月,鄭件依然頗為感慨。攢滿了人生第一桶金後,鄭件回到彭水創建了「鄭件洋芋飯莊」立業,並將鄭件洋芋飯莊作為品牌商標註冊予以保護。近年來,在重慶的洋芋飯莊越開越多,洋芋飯也越做越好,成為一個餐飲品類的優勢凸顯。觀察家分析,洋芋飯可以和重慶小面類似,作為一個品類向全國推廣。「團隊、技術、研發、推廣等方面要整合經營。」鄭件是廚行專業出身,鄭件師傅的名號在重慶廚行也是如雷貫耳。鄭件希望自家的洋芋飯莊和重慶火鍋、串串那樣引爆加盟,成為餐飲品類中的一匹黑馬。

生態食材 標準烹製

鄭件洋芋飯莊的品牌加盟,第一步是標準化。洋芋飯的標準化是鄭件研究多年的課題,最開始時,鄭件做洋芋飯是一邊自己摸索著做,一邊訪問老師傅學藝,經過了幾輪創新和升級,才有了今日噴香美味的洋芋飯,並且出品品質穩定。「有志者,事竟成。」如今,鄭件已經將洋芋飯的米、洋芋和水的比例調到了最佳的狀態,「難的在於火力控制,火太大,鍋巴會燒焦,火太小,鍋巴沒有硬化,不酥脆。」洋芋飯要走品牌加盟連鎖發展之路,必須做好標準化,只有實現了標準化才可以連鎖複製店面,從而實現品牌化經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鄭件對洋芋飯中洋芋的要求很高,「選用的洋芋來自於武陵山區的高山洋芋,澱粉含量高,入口甜糯。」普通品級的土豆因為澱粉含量低,入口鳴脆磕牙,做不出品質好的洋芋飯。

上下遊協同 抱團發展

在鄭件看來,發展洋芋飯品牌不是自己一家的事,而是和整個彭水所處的武陵山區人民的脫貧攻堅連在一起。「武陵溪水清無塵,武陵桃樹花長春。」古典詩詞描述的武陵山區秀麗崢嶸,物產豐富。武陵山區盛產土豆、臘肉,武陵山珍譽滿全國,過去產業沒發展到好的狀態,是因為交通不便,外運比較難。「現在交通好起來了。」鄭件認為,將洋芋飯做成品牌產業後,將可以帶動洋芋、臘肉的銷售,搞活經濟,帶動地方特色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為山區農戶創造收益。」在鄭件開來,發展洋芋飯品牌是多方共贏的大事業,「縣裡支持。」在鄭件的設想中,洋芋飯可以做成全國品牌。

「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北宋詩人黃庭堅筆下的彭水景色變幻多姿,引人入勝。近年來,彭水發展旅遊業卓有成效,吸引了很多外地遊客來彭水觀光旅遊打卡。縣裡積極發展旅遊事業,餐飲業做好配套服務的號召得到了洋芋飯莊等餐飲機構的積極響應。「我們是縣裡最早的一家洋芋飯莊,很多客人慕名而來,吃完在網上給予了好評。」彭水旅遊業的發展給鄭件洋芋飯莊帶來了顧客,也讓鄭件有了進一步品牌化發展的目標和動力。

鄭件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前三名,「考試得的獎狀還在。」但因為家境原因輟學入廚行,「學到手藝很不容易。」鄭件對眼前的這份事業很珍惜。愛學習學得好的鄭件心頭一直有著創新發展的幹勁,在鄭件洋芋飯莊有很多方圓兩三公裡的熟客,這些老顧客經常到洋芋飯莊吃飯,但是總期待著吃到新鮮的口感和味道,鄭件則需要經常做好菜品和口味更新來留住客人,縣裡網紅達人來鄭件店裡品鑑菜品後曾說:「很接地氣,大眾消費得起的美味。」除了大眾款的洋芋飯外,鄭件還嘗試著推出了四季豆洋芋飯,糯米鍋巴等新鮮款的洋芋飯,得到了顧客們的如潮好評,「只要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鄭件離開學校在餐飲界取得成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如今,鄭件希望推動洋芋飯轉型升級走品牌化發展之路,希望對接實力機構合作,使洋芋飯的品牌經營更上臺階。

政策扶持 開放加盟

2016年,農業部提出將馬鈴薯(洋芋)進階為主食的戰略發展目標。彭水洋芋是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彭水洋芋飯發展的後勁更足了。近日,鄭件正計劃將洋芋飯莊重新裝修,推出小份快餐式洋芋飯,在洋芋飯快餐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經營上邁出關鍵一步。和鄭件深入溝通後,他還計劃引入資本,整體籌劃洋芋飯的品牌加盟事業,既讓更多人吃上這一美味,又做好山區特產的銷售,是多方共贏的好事。鄭件認為,隨著洋芋飯標準化工作的完成,加盟洋芋飯這一大眾利好的項目並不難:加盟商店面面積在300平方米左右,裝修風格為體現原生態食材的土家風格。鄭件團隊還為加盟商提供半個月以上的手把手式洋芋飯烹製培訓,學成以後,就可以正式加盟鄭件洋芋飯品牌。

彭水依山傍水,是榜上有名的旅遊目的地,旅遊帶動餐飲業發展,餐飲業為旅遊發展做好配套,彭水洋芋飯發展正處於品牌化和規模化發展的機遇期。做好洋芋飯品牌,建成全國聞名的大品牌連鎖企業,將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帶動山區農業、畜牧業的發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鄭件開來,這是多方共贏的大商機。

後記一:市場專家深入研究後認為,洋芋飯走產業化發展之路,還可以發展方便洋芋飯食品和洋芋鍋巴零食等品類,做好了這些,可以滿足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吃洋芋飯和洋芋鍋巴的需求。運營好了,市場也更為廣闊,更好地帶動當地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帶動鄉親們致富。

後記二:創始人鄭件分析,洋芋飯莊要實現規模化發展,需要專業投資商支持,專業公司整體包裝策劃,有了這兩者的支持,鄭件可以更好的專注做好洋芋飯,做好生態食材基地的統籌規劃,贏得加盟商加盟發展也是順理成章的。專家分析,鄭件洋芋飯莊的發展是和上下遊生態產業鏈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統籌做好上下遊的配套發展,才能成就建設上下遊一體化的大型生態餐飲品牌之夢。

後記三:鄭件作為洋芋飯總店的創始人,取得了廚行立業的成功,更為難得的是,他有雄心壯志將洋芋飯做成大品牌大視野。儘管鄭件年少時家境不幸,不僅自身要發展,還要照顧年邁殘疾的父親和弟弟,但面對困境,鄭件選擇了堅韌不拔、拼搏進取的奮鬥人生,以不服輸的精神做好、做大、做強了事業,得到了師傅的讚賞和社會的肯定。他的成功說明:普通人家子弟努力拼搏奮鬥,胸懷理想,一樣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原創】

【洋芋簡介】

洋芋(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16世紀中期,馬鈴薯被一個西班牙殖民者從南美洲帶到歐洲。1586年英國人在加勒比海把洋芋帶到英國,英國的氣候適合洋芋的生長,比其它穀物產量高且易於管理。17世紀時,洋芋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中國,洋芋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谿縣志食貨》。馬鈴薯在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洋芋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是學名,又名山藥蛋、洋芋、洋山芋、洋芋頭、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陽芋、地蛋、土豆等。。

洋芋的營養成分豐富而齊全,其豐富的維生素C(抗壞血酸)含量遠遠超過糧食作物;其較高的蛋白質、糖類含量又大大超過一般蔬菜。馬鈴薯營養齊全,結構合理,尤其是蛋白質分子結構與人體的基本一致,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其吸收利用率幾乎高達100%。有營養學家研究指出:「每餐只吃洋芋和全脂牛奶就可獲得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元素」,可以說:「洋芋是接近全價的營養食物。」

洋芋富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和膳食纖維,每100克土豆含鉀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鉀食物,有助於降血壓;類胡蘿蔔素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能保護心臟清除自由基。因此,心臟功能不好、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可適當多吃一些土豆,對心血管健康有好處。土豆最好蒸煮著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包括維生素C在內的營養素。

【彭水馬鈴薯】

彭水馬鈴薯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彭水馬鈴薯是重慶市彭水縣的特產。馬鈴薯是彭水縣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30萬餘畝。彭水馬鈴薯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處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區,居烏江下遊。彭水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且集中,光照偏少雲霧多;春季較早多夜雨,夏季炎熱多伏旱,秋季涼爽多綿雨,冬無嚴寒少霜雪。

馬鈴薯是彭水縣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縣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在32萬畝以上。

2013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馬鈴薯管理協會申報的「彭水馬鈴薯」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准註冊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彭水大米】

彭水大米是重慶市彭水縣的特產。彭水龜池大米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武陵山區千百年來,低洼谷地居民以大米為主食,「春耕秋收」,「綠色健康」,大米顆粒飽滿,糯性較強。這些優質稻穀原產地盛產的大米,如彭水鹿角一帶的「龜池」、彭水鞍子、梅子一帶的「苗妹香香」等,不少都已經成為貢米。

【洋芋飯莊歡迎您!】

相關焦點

  • 關注丨 你和「子弟」之間,只差洋芋洋芋洋芋洋芋
    「吃洋芋,長子弟」是雲南人的一句口頭禪「子弟」在雲南話中形容英俊帥氣而雲南人對洋芋的愛已經到了可以當飯吃的地步不信你看在雲南洋芋有N種吃法>銅鍋洋芋飯幹焙洋芋絲老奶洋芋傣味洋芋洋芋餈粑炸洋芋韭菜花炒洋芋絲幹炸洋芋片還有琳琅滿目的佐料以及由洋芋衍生出的
  • 美食|舌尖上的安塞—農家飯洋芋擦擦
    洋芋擦擦:是陝北的一種土的掉渣的農家飯,也是安塞傳統飯食之一,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庫勒」。
  • 重慶特色農家飯莊,外婆箜的洋芋飯每桌必點,人均40元每天客滿
    在重慶土豆又被叫做洋芋,是一種怎麼做都好吃的蔬菜,而且百吃不厭。朋友推薦了一家特色主食是洋芋飯的店,一點多到的店,店裡人還蠻多的。看了下菜單,價格都不貴,人均也就四五十塊吧,難道是因為性價比比較高麼?這道菜可是地道的下飯菜,就這一大盤,足夠配上兩碗飯了。島島想吃的粉蒸排骨,一份25塊,就價格來說,真的是不算貴。粉蒸排骨裡面除了排骨還有土豆,是一道很有特色的川菜,在川渝地區幾乎每家都會做吧。他家的粉蒸排骨味道稍差了點,主要是排骨用的不好,而且用料不足,沒什麼味道。不過裡面排骨肉還是蒸的很軟爛的。
  • 洋芋飯、苞谷飯、鍋巴飯……香慘了的龍山本土美味!!
    洋芋飯是龍山的特色小吃。任何一種蔬菜都比不上洋芋吃的時間最長,可以從年頭吃到年尾。洋芋一年種植兩季,冬臘月份種的次年三四月份挖的春洋芋,六七月份種的冬月份挖的冬洋芋,最好吃的洋芋當然數黃洋芋。將米煮成半熟撈起,把洋芋刮皮切成坨,放入鍋中,用食油加適量鹽炒至顏色發黃後,然後將半熟的米倒入鍋中,勻均鋪在鍋中的洋芋上,鍋中加適量水,用鍋蓋蓋住,先大火後小火煮製;如一直用大火,可能洋芋燒焦了,而米飯未熟;如火太小,可能洋芋不香
  • 貴陽的街頭美食,炸洋芋洋芋片洋芋粑粑,品嘗洋芋帶來的美味
    第一種貴陽街頭常見的小吃就是炸洋芋,這種也有貴陽人叫做洋芋狼牙棒或者狼牙洋芋,但是最廣泛的稱呼還是炸洋芋。洋芋本身就是入口綿軟有一種香味,加上貴陽人的特殊製作方法所以變得更加的好吃。一般就是小鍋子在旁,旁邊的盆子裡全是新鮮的削好的洋芋,然後放鍋裡一炸,好了之後放上辣椒粉和其他的特殊調料,用牙籤一插,直接就可以吃。
  • 宋福祥 | 清明洋芋宴
    清明洋芋宴文/宋福祥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宴會,有婚宴、金榜題名喜宴、迎賓接友宴、同學聚會宴、戰友聚會宴,卻很少有人親歷過「清明洋芋宴」。2019年4月7日,我應巴東縣金果坪鄉石柱山村的朋友之邀,前去桃符口踏青賞景,中午在石柱山村委會旁邊一戶姓李的農家去赴清明洋芋宴。
  • 【散文】洋芋情節 / 張發志
    所以吃洋芋是我們這群人最大的盼望。因為糧食少,只有洋芋才能吃飽。有人說吃洋芋能當飯,我說洋芋就是我們的飯。時至今日,農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對洋芋仍然情有獨鍾,一年四季吃不厭。 洋芋的書名叫馬鈴薯,也叫土豆。在我們記事的時候,老家種的洋芋有三種,一種是米拉,顏色微黃,個小略長,單產低,但澱粉含量高,成熟期長,稱之晚洋芋。
  • 吃洋芋,長子第!你不知道的雲南人的洋芋情懷
    主食屆不得不提的銅鍋洋芋飯。絕對算得上最好吃的飯之一,醇香可口的洋芋和豌豆、火腿放進半熟的米飯裡用銅鍋燜制。雲南人餐桌上最常見的家常菜當屬幹煸洋芋絲。把洋芋切成絲炸到極致,色澤金黃、口感乾脆軟綿,撒上一點花椒鹽和辣椒麵,好吃到爆炸。
  • 迭部藏族漢子道傑和他的「小洋芋」
    在甘南州迭部縣卡壩鄉的深山中,出產一種珍珠馬鈴薯,當地人稱「小洋芋」。短短幾年時間,卡壩「小洋芋」已從自產自銷到成為供不應求的特色農產品,每公斤賣到了12元,是普通馬鈴薯的3至5倍。  小洋芋變身大產業,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卡壩鄉桃吾卡村的致富帶頭人道傑。今年50歲出頭的道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藏族漢子,曾擔任過18年的村組隊長,對家鄉的發展付出過心血,也傾注了深情。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一直是他的心願。  2012年,道傑在卡壩鄉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準備擴大卡壩當地的珍珠馬鈴薯種植面積。
  • 【隴上城事】莊浪人的洋芋情結
    但不管怎麼調配,餐桌上似乎少不了洋芋的影子,不是土豆燉牛肉,就是醋熘土豆絲。我家五口人,口味各不相同,但都對大疙瘩洋芋湯菜情有獨鍾。若三五人小聚,大盤雞最能解饞,雞肉熬得酥爛,洋芋飽吸了麻辣雞湯汁,辣而不膩,又有雞肉的香與洋芋的醇,比雞肉還入味好吃。每次吃大盤雞,眾人專挑洋芋吃,吃到最後,盤底洋芋一塊不剩,雞肉卻留了不少。若是來了外地客人,餐桌上主家定會點兩個莊浪特色菜——莊浪小炒和莜豆面絲撥糊。不知道的人以為「莊浪小炒」是個多麼神秘的菜,其實是尋常百姓飯桌上常見的洋芋麵筋。
  • 安順潤莎特色洋芋——麻辣洋芋怎麼做?
    洋芋看似是很普通的菜。但是,很多人從小就很喜歡吃洋芋。在安順,洋芋已經成了有名的小吃,特別是潤莎洋芋小吃店遠近名揚。在潤莎洋芋小吃店中,可以看見很多種洋芋的吃法。例如:洋芋粑 、洋芋泥、油炸洋芋片,油炸洋芋條,燒洋芋,炒洋芋絲,麻辣洋芋等等。
  • ...的地方——甘肅省農科院研究員王一航紮根定西38年的「洋芋人生」
    「小時候餓肚子,是洋芋蛋救了我和鄉親們的命。」生活貧困、食不果腹的歲月讓王一航早早就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與不易,也讓他在內心深處埋下了「育出好種,讓鄉親們種洋芋脫貧致富」的樸素夢想。作為農村走出的大學生,他從甘肅農業大學畢業之後,毅然選擇回報那片貧瘠的土地。
  • 漢源人的炸洋芋情節
    也難怪,畢竟從高速牽引道上一路朝下能看到的都是「黃牛肉」館,而事實上黃牛肉在漢源的歷史並不長遠,甚至黃牛本就不是當地主要牲口。如果是要評選一個地方的特色風味食品,筆者覺得應是當地人常年都會青睞的食品作為參考依據,若是這樣,那麼黃牛肉在漢源特色風味裡根本就排不上號。如果讓漢源人來推薦,那麼筆者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首推炸洋芋。
  • 炸洋芋
    在雲南,你討論小吃的時候,三件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土豆、洋芋和馬鈴薯。
  • 峰堆鄉黨委書記代言洋芋花海 誠邀八方遊客到樂都賞花
    8月13日起,峰堆第二屆洋芋花節將正式拉開帷幕,李瑋和峰堆鄉鄉親們一起向八方遊客發出邀請,來峰堆去浪山、看花,感受傳統村落和現代藝術相伴的浪漫鄉愁。從8月13日開始,峰堆洋芋花節正式拉開大幕,期間,欣賞洋芋花、體驗藝術村莊、感受射箭魅力、品嘗鄉村美味等活動將有序進行。
  • 風味十三巷/洋芋人生。
    都說,年少時最愛的美食會慰藉成年後速食三餐的落寞,是啊,記憶裡和弟弟圍坐在爐子旁的飯桌上,邊吃洋芋菜邊向父母炫耀好成績、因為調皮兩人挨了打邊擦眼淚邊吃洋芋菜、因為要去外面玩而和弟弟狼吞虎咽比賽、因為今天炒的洋芋菜少和弟弟把菜放桌上眯著眼睛非要把兩碗菜弄個水平才肯心滿意足去吃……那時候的我們不會想到,長大後我們的身邊會出現肯德基
  • 午休丨冬天的「洋芋菜」
    兒子從小長到現在 20 多歲,無洋芋不成飯,專吃洋芋菜。其實,我本是吃洋芋長大的 " 洋芋客 " 呢。家鄉在山村,群山連綿,丘陵起伏,土地貧瘠。童年時,家庭貧困,一年四季不是包穀麵疙瘩,就是饊飯,永遠的洋芋菜。家裡有一畝自留地,每年種植著洋芋。秋天時挖了洋芋放進地窖,冬天慢慢享用。
  • 在青海有一種美食叫「焪洋芋」
    焪洋芋 焪洋芋 :青海人把土豆叫洋芋而煮土豆就叫焪洋芋,青海鄉村裡一般都是冬天或者夏天的中午來做一頓焪洋芋,將洗淨的洋芋放到鋁鍋中,倒一點菜籽油撒一點點鹽少量水,慢火燜一個小時後原汁原味的焪洋芋就出鍋了
  • 洋芋豆角糊湯,商州人的最愛
    大家好我是美食愛好者錦德軒酒樓,我老家是陝西商州人,今天給大家分享個我們老家一年四季長吃的便飯洋芋糊湯,配上自己家甕裡唔的酸菜,和自己家甕裡醃的包菜絲鹹菜,在吃些綠菜鍋盔,用我們商州話,真美的太太,陝西話聊咋啦!真是感覺到有種家的味道。每當吃這飯時都會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
  • 當土豆叫洋芋的時候還可以這樣吃
    把整個洋芋放在爐火上烤,烤至外皮焦黃,裡面軟糯,洋芋飄香,烤好的洋芋,切成塊,或是直接從洋芋中間劃開,再添上花生碎,腐乳醬,辣子面,蔥末等等各式醬料,滿口香甜。銅鍋洋芋飯銅鍋洋芋飯,洋芋削皮,切成剛剛合適入嘴的小塊,同火腿丁、豌豆、大米一同蒸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