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馬鈴薯
在中國被冠以很多別名
「土豆、山藥蛋、地蛋」
而雲南人給土豆取了個很洋氣的名字
叫洋芋
「吃洋芋,長子弟」
是雲南人的一句口頭禪
「子弟」
在雲南話中形容英俊帥氣
而雲南人對洋芋的愛
已經到了可以當飯吃的地步
不信你看
在雲南
洋芋有N種吃法
銅鍋洋芋飯
幹焙洋芋絲
老奶洋芋
傣味洋芋
洋芋餈粑
炸洋芋
韭菜花炒洋芋絲
幹炸洋芋片
還有琳琅滿目的佐料
以及
由洋芋衍生出的
五花八門的菜品
……
不誇張地說
如果沒有洋芋
雲南餐飲可能會失半壁江山
如果沒有洋芋
雲南人會失去那份家鄉的味道
因為對洋芋格外的偏愛
雲南人把小小的洋芋
發展成了一個大大的產業
小洋芋做成了大產業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
呈典型的立體氣候
具有與馬鈴薯原產地南美安第斯山區
相似的氣候優勢條件
生產季節氣溫相對穩定
是馬鈴薯最適宜種植區域之一
如今
雲南已成為中國馬鈴薯主要種植大省
各州市均有馬鈴薯分布
一年四季都可種植
數據顯示
雲南每年有500多萬噸冬馬鈴薯
銷往全國27個省份
每年有近10萬噸馬鈴薯出口到
泰國、越南、緬甸、寮國等地
2018年
「洋芋家族」最高規格的大會
中國馬鈴薯大會
落戶雲南
而雲南人對洋芋的探索
不止於此
全國唯一馬鈴薯科學研究院
在雲南師範大學成立
為加強在馬鈴薯領域的
能力建設、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
2016年9月21日
全國首個馬鈴薯科學研究院
在雲南師範大學成立
據介紹
馬鈴薯科學研究院將建設成為
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
馬鈴薯研究和專門人才培養的專業機構
成為中國馬鈴薯研究和
產業中高端人才培養的搖籃
中國馬鈴薯「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
併力爭建成西南地區、中國乃至世界的
馬鈴薯研究中心
科教融合、產學研一體化
很硬核有木有!
說到洋芋
不得不說最近的網紅
瀾滄大洋芋
瀾滄
既是這條大江的名字
也是大多數拉祜族人
家鄉的名字
雲南在中國的西南
瀾滄在雲南的西南
2015年
中國工程院確定了普洱市瀾滄縣
作為院士專家科技扶貧點
院士朱有勇首先請纓
經過對瀾滄縣氣候、土壤、降雨等
自然條件的分析後
朱有勇團隊認為
這裡具備發展冬季馬鈴薯的成熟條件
冬季馬鈴薯在11、12月播種
翌年3、4月收穫
瀾滄可成為全國最早上市的鮮薯產區之一
2016年11月
第一顆冬季馬鈴薯的種子
落進了瀾滄的紅土地裡
「院士洋芋」
從此破土發芽
朱有勇團隊在瀾滄縣蒿枝壩村
開展了100畝冬季馬鈴薯示範種植
當年平均每畝為農戶增收3000至5000元
至2019年在全縣已推廣種植1萬畝
因「熟期早、薯形好、個大光滑、口感好」等特點
瀾滄縣出產的「院士洋芋」
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睞
冬季馬鈴薯種植也成了
農戶們脫貧致富的新渠道
2019年
瀾滄冬季種植馬鈴薯2350畝
帶動農戶888戶3604人
其中包含建檔立卡戶452戶1777人
平均每戶種植冬馬鈴薯3到5畝
戶年均增收7000元到15000元
預計到2025年
瀾滄縣冬季馬鈴薯種植規模將達到10萬畝
北京人春季吃的醋溜土豆絲
5盤裡有4盤是瀾滄種的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朱有勇
拎著瀾滄產的冬季馬鈴薯
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在代表通道上向全國的媒體展示
那一天
朱有勇舉著一顆2公斤的土豆
臉上掩飾不住激動和自豪
他興奮地說:
這是開春之後全中國最先上市的新鮮土豆
「這個季節北京吃到的土豆絲
5盤裡有4盤是我們的土豆做的」
就在朱有勇兩會直播推介土豆時
幾十輛卡車正在雲南瀾滄準備出發
60個小時後
一盤盤醋熘土豆絲就出現在了
北京各大飯館的餐桌之上
院士化身主播為瀾滄大洋芋代言
今年2、3月
瀾滄大洋芋如期成熟,開挖
但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農民們面臨銷售困境
得知情況後
4月7日
朱有勇院士化身「帶貨主播」
代言新鮮出土的「院士洋芋」
現場挖洋芋、切洋芋
製作「土豆宴」
傳授種植技術
直播「帶貨」
一如往常的「農民院士」形象
滿臉微笑,樸實親切
直播間裡
朱有勇不停地號召網友們
「你們買一斤土豆
就是為瀾滄脫貧致富出一份力」
1個小時的直播
吸引了54萬網民觀看
當天挖出的近25噸土豆銷售一空
近年來
瀾滄縣建立「科技+基地+農戶」的種薯推廣模式
建設馬鈴薯種薯標準化種植基地
成立馬鈴薯協會積極對接省外市場
解決了馬鈴薯的銷售問題
真正把「冬閒田」變成了
「致富田」「脫貧田」
「院士洋芋」
你也來一份嘗嘗?
來 源 | 雲南發布
編 輯 | 李顏 張宇鵬
監 審 | 陳景鋒 李振江
原標題:《關注丨 你和「子弟」之間,只差洋芋洋芋洋芋洋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