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 你和「子弟」之間,只差洋芋洋芋洋芋洋芋

2020-12-26 澎湃新聞

關注丨 你和「子弟」之間,只差洋芋洋芋洋芋洋芋

2020-05-23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馬鈴薯

在中國被冠以很多別名

「土豆、山藥蛋、地蛋」

而雲南人給土豆取了個很洋氣的名字

叫洋芋

「吃洋芋,長子弟」

是雲南人的一句口頭禪

「子弟」

在雲南話中形容英俊帥氣

而雲南人對洋芋的愛

已經到了可以當飯吃的地步

不信你看

在雲南

洋芋有N種吃法

銅鍋洋芋飯

幹焙洋芋絲

老奶洋芋

傣味洋芋

洋芋餈粑

炸洋芋

韭菜花炒洋芋絲

幹炸洋芋片

還有琳琅滿目的佐料

以及

由洋芋衍生出的

五花八門的菜品

……

不誇張地說

如果沒有洋芋

雲南餐飲可能會失半壁江山

如果沒有洋芋

雲南人會失去那份家鄉的味道

因為對洋芋格外的偏愛

雲南人把小小的洋芋

發展成了一個大大的產業

小洋芋做成了大產業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

呈典型的立體氣候

具有與馬鈴薯原產地南美安第斯山區

相似的氣候優勢條件

生產季節氣溫相對穩定

是馬鈴薯最適宜種植區域之一

如今

雲南已成為中國馬鈴薯主要種植大省

各州市均有馬鈴薯分布

一年四季都可種植

數據顯示

雲南每年有500多萬噸冬馬鈴薯

銷往全國27個省份

每年有近10萬噸馬鈴薯出口到

泰國、越南、緬甸、寮國等地

2018年

「洋芋家族」最高規格的大會

中國馬鈴薯大會

落戶雲南

而雲南人對洋芋的探索

不止於此

全國唯一馬鈴薯科學研究院

在雲南師範大學成立

為加強在馬鈴薯領域的

能力建設、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

2016年9月21日

全國首個馬鈴薯科學研究院

在雲南師範大學成立

據介紹

馬鈴薯科學研究院將建設成為

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

馬鈴薯研究和專門人才培養的專業機構

成為中國馬鈴薯研究和

產業中高端人才培養的搖籃

中國馬鈴薯「產-學-研一體化」示範基地

併力爭建成西南地區、中國乃至世界的

馬鈴薯研究中心

科教融合、產學研一體化

很硬核有木有!

說到洋芋

不得不說最近的網紅

瀾滄大洋芋

瀾滄

既是這條大江的名字

也是大多數拉祜族人

家鄉的名字

雲南在中國的西南

瀾滄在雲南的西南

2015年

中國工程院確定了普洱市瀾滄縣

作為院士專家科技扶貧點

院士朱有勇首先請纓

經過對瀾滄縣氣候、土壤、降雨等

自然條件的分析後

朱有勇團隊認為

這裡具備發展冬季馬鈴薯的成熟條件

冬季馬鈴薯在11、12月播種

翌年3、4月收穫

瀾滄可成為全國最早上市的鮮薯產區之一

2016年11月

第一顆冬季馬鈴薯的種子

落進了瀾滄的紅土地裡

「院士洋芋」

從此破土發芽

朱有勇團隊在瀾滄縣蒿枝壩村

開展了100畝冬季馬鈴薯示範種植

當年平均每畝為農戶增收3000至5000元

至2019年在全縣已推廣種植1萬畝

因「熟期早、薯形好、個大光滑、口感好」等特點

瀾滄縣出產的「院士洋芋」

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睞

冬季馬鈴薯種植也成了

農戶們脫貧致富的新渠道

2019年

瀾滄冬季種植馬鈴薯2350畝

帶動農戶888戶3604人

其中包含建檔立卡戶452戶1777人

平均每戶種植冬馬鈴薯3到5畝

戶年均增收7000元到15000元

預計到2025年

瀾滄縣冬季馬鈴薯種植規模將達到10萬畝

北京人春季吃的醋溜土豆絲

5盤裡有4盤是瀾滄種的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朱有勇

拎著瀾滄產的冬季馬鈴薯

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在代表通道上向全國的媒體展示

那一天

朱有勇舉著一顆2公斤的土豆

臉上掩飾不住激動和自豪

他興奮地說:

這是開春之後全中國最先上市的新鮮土豆

「這個季節北京吃到的土豆絲

5盤裡有4盤是我們的土豆做的」

就在朱有勇兩會直播推介土豆時

幾十輛卡車正在雲南瀾滄準備出發

60個小時後

一盤盤醋熘土豆絲就出現在了

北京各大飯館的餐桌之上

院士化身主播為瀾滄大洋芋代言

今年2、3月

瀾滄大洋芋如期成熟,開挖

但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農民們面臨銷售困境

得知情況後

4月7日

朱有勇院士化身「帶貨主播」

代言新鮮出土的「院士洋芋」

現場挖洋芋、切洋芋

製作「土豆宴」

傳授種植技術

直播「帶貨」

一如往常的「農民院士」形象

滿臉微笑,樸實親切

直播間裡

朱有勇不停地號召網友們

「你們買一斤土豆

就是為瀾滄脫貧致富出一份力」

1個小時的直播

吸引了54萬網民觀看

當天挖出的近25噸土豆銷售一空

近年來

瀾滄縣建立「科技+基地+農戶」的種薯推廣模式

建設馬鈴薯種薯標準化種植基地

成立馬鈴薯協會積極對接省外市場

解決了馬鈴薯的銷售問題

真正把「冬閒田」變成了

「致富田」「脫貧田」

「院士洋芋」

你也來一份嘗嘗?

來 源 | 雲南發布

編 輯 | 李顏 張宇鵬

監 審 | 陳景鋒 李振江

原標題:《關注丨 你和「子弟」之間,只差洋芋洋芋洋芋洋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吃洋芋,長子第!你不知道的雲南人的洋芋情懷
    雲南人之間請客,也從來不是說我請你吃飯,我請你搓一頓,而會說「我請你吃洋芋」。這個洋芋可能真的就是請你吃土豆,但也可能是請你吃一頓大餐,只是餐桌上肯定少不了土豆這道菜。如果想和一個雲南人交盆友,你可以不喜歡吃菌子,也可以不喜歡吃鮮花餅,但如果你不喜歡吃洋芋,雲南人會跟你說:不好意思,我們不認識。最初土豆只存在於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大約在明朝的時候傳入中國。
  • 貴陽的街頭美食,炸洋芋洋芋片洋芋粑粑,品嘗洋芋帶來的美味
    在貴陽的街頭走一走,民族風情到處都有,但是要是想問什麼小吃最有特點,那一定離不開洋芋,也就是土豆。北方叫做土豆,地蛋,南方叫的比較時尚,叫做洋芋。而在貴陽,洋芋的做法更是多種多樣,加上熱辣的配料的點綴,洋芋變得更加鮮美起來。
  • 午休丨冬天的「洋芋菜」
    一會兒,一堆柴草燒完,爐膛和土塊被炙烤得燙燙的。爸爸把洋芋一個個送進灶膛,用小鏟按下土塊掩埋瓷實。等待的功夫,羊群在山坡上悠然吃草,我和爸爸嘮些家常。爸爸羨慕地說,城裡人好啊,住樓房領工資,旱澇保收,不愁吃喝,日子過的舒坦。
  • 炸洋芋
    在雲南,你討論小吃的時候,三件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土豆、洋芋和馬鈴薯。
  • 安順潤莎特色洋芋——麻辣洋芋怎麼做?
    洋芋看似是很普通的菜。但是,很多人從小就很喜歡吃洋芋。在安順,洋芋已經成了有名的小吃,特別是潤莎洋芋小吃店遠近名揚。在潤莎洋芋小吃店中,可以看見很多種洋芋的吃法。例如:洋芋粑 、洋芋泥、油炸洋芋片,油炸洋芋條,燒洋芋,炒洋芋絲,麻辣洋芋等等。
  • 小洋芋 大傳奇
    《嶺上的陽光》就是以這樣的背景和題材,藝術地書寫出了山區兒童心目中的洋芋傳奇,用小小洋芋銓釋出扶貧攻堅的大主題。誰知天有不測之風雲,他家野豬嶺上剛種上的洋芋,一夜之間被山林中的不速之客偷食,洋芋地上一片狼藉,吉貴家一年的生活來源,還有正在上學的兒子閏生的費用,全都毀於一旦。一個看似野獸與人爭食的平常故事,就這樣讓人揪心地開始了。
  • 煮洋芋和它的艱難歲月
    食不果腹的年月,假如天天有煮洋芋可吃,即便算不上小康,也不至於忍飢餓。如果不挨餓,算是小康人家了吧?說煮洋芋之前,先講兩個小故事。小時候,家裡沒啥可吃,常去姥爺家混肚子。冬天的清晨,姥姥會煮一鍋洋芋當早飯,說早飯太遲,說午飯過早,其實是介於二者之間,也叫晌午飯。
  • 洋芋在貴州的N種die法
    有人說:「在貴州,辣椒和洋芋簡直是絕配!」除此,加餐和夜宵同樣有我們:薯條、麻辣洋芋、炸洋芋粑、炸洋芋塊(球)、麻辣土豆片、狼牙土豆、滷洋芋、雞蛋洋芋絲卷、烤洋芋簡直完美!文丨小熙編輯丨小熙監製丨 與君相逢出品丨銅仁日報社、銅仁日報傳媒集團 精彩回顧銅仁喜提第一場雪,
  • 青海人,你把洋芋低估了!
    青海人喜歡吃洋芋,青海人有時候煮洋芋,或是洋芋菜和洋芋釀皮兒,但是洋芋有很多種更好的吃法,這裡介紹給大家,以後少吃煮洋芋哦。2、鍋裡放少許油,加熱,將壓扁的小洋芋倒入鍋內,加入少許鹽、糖和蔥花翻炒出鍋即可。3、可根據個人口味灑少許椒鹽。
  • 華州區金堆農家美食——洋芋疙瘩
    金堆農家美食——洋芋疙瘩金堆鎮是渭南市華州區一個純山區鄉鎮。村民居住生活在嶺南海拔1000米至1600米之間各個川道裡。山高日照短,溫差大,耕地大部分是沙土地,是適宜於種植洋芋和玉米及各種雜糧作物。舊時,種植的洋芋當做著糧食充飢,吃的多了就得想法子改變吃法,在長期生活中摸索出多種吃法,大約有十多種加工的方法,洋芋疙瘩的作法是細作的一種,改變了洋芋原本的口感。加工好的洋芋疙瘩入口光滑,筋道,湯味濃香,稱得上是金堆鄉下特有的美食。
  • 【散文】洋芋情節 / 張發志
    種不出大米、小麥,只能種苞谷和洋芋,所以我們的主食除苞谷外,就是洋芋。 洋芋曾經是我們山區人民群眾的主要生活來源。對洋芋的情節不僅僅那是我們山裡人的特產美食和地道的美味佳餚,更主要的是在那個物質匱乏的特殊年代,為解決溫飽、養活一代人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們這代人出生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正值三年困難時期,我們從貧困中出世,在饑荒中成長,飢餓是那些年談論最多的話題。
  • 宋福祥 | 清明洋芋宴
    席上的客人頓時傻了眼兒,你望著我,我望著你,立刻明白過來了,今天這洋芋宴的主食也是香噴噴的炕洋芋。這突來的奇香,頓時讓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在恩施還沒通高速和火車的時候,去武漢出差都要乘坐臥鋪大客車,每每經過建始縣紅巖寺鎮的時候,一條街的炕洋芋散發的就是這種奇香。一車人個個都掏出零錢買一碗,車子到了野三關,紅巖寺炕洋芋的奇香還瀰漫在大臥鋪車裡。
  • 迷迭香洋芋擦擦
    迷迭香洋芋擦擦By 食·色沒做過洋芋擦擦。其實,家中也沒這樣吃過土豆。只不過看到別人的洋芋擦擦忽然受到啟發,一瞬間決定把充滿鄉土氣息的洋芋擦擦與頗顯洋氣的迷迭香聯繫起來——誰讓冰箱裡有那麼些等待解決的迷迭香呢?沒有去考究洋芋擦擦究竟該怎麼做,一切皆憑想當然,隨心所欲。擦完土豆之後猶豫了一下,洋芋擦擦是不是需要淘洗下土豆絲呢?思慮了一下,為了讓洋芋擦擦能夠憑藉澱粉的存在更好地粘成餅餅,也為了省事兒,不淘了。一番手忙腳亂之後,終於大功告成。。。。。
  • 鄭件洋芋飯莊:風口上的洋芋飯,應做好上下遊一體化帶領鄉親共富
    鄭件洋芋飯莊作為彭水最早的洋芋飯莊,吸引了很多遊客慕名而來,遊人入店坐好之後,一份木桶裝的洋芋飯蓋著金黃色的鍋巴端上桌。喜歡吃酥脆鍋巴的客人眼前一亮,撕下鍋巴大嚼起來。滿口的酥脆谷香味道。吃完鍋巴還有更大的驚喜,用菜籽油炒熟的大塊薄片臘肉和著洋芋米飯,幽然的肉香和米香襲人,立即讓人有了大吃三碗的食慾。
  • 重慶味道丨洋芋的這些銷魂吃法,你都嘗過嗎?
    >有人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城口油炸洋芋你覺得在城口吃什麼最接地氣?城口大街小巷都飄散著油洋芋的香味圖源丨城口縣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一鍋琥珀色的菜籽油加一點普通的鹽巴慢炸沒有複雜的工序簡單而實在但卻讓人慾罷不能!
  • 洋芋戰斧牛排什麼梗
    在今天小編在b站看到有很多網友都在討論洋芋和戰斧牛排的事情,可能還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洋芋戰斧牛排是什麼梗,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洋芋和戰斧牛排事件介紹。 一開始是在b站中,有人看到了一段關於一個小孩子吃洋芋的視頻,有人問他三餐吃什麼,這個小朋友笑著回答說是吃洋芋,沒錯,早餐、中餐和晚餐這個小孩都是笑著說洋芋,本來這個視頻並沒有什麼問題,挺正能量的,小孩子雖然生活質量不好但是挺開心的
  • 尋甸洋芋節系列報導丨6個品種9種手法16道菜 洋芋宴 不可複製的尋甸特色美食名片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尹安達丨文 熊少宇丨圖
  • 金堆鄉下洋芋疙瘩
    村民居住生活在嶺南海拔1000米至1600米之間各個川道裡。山高日照短,溫差大,耕地大部分是沙土地,是適宜於種植洋芋和玉米及各種雜糧作物,舊時,種植的洋芋當做著糧食充飢,吃的多了就得想法子改變吃法,在長期生活中摸索出多種吃法,大約有十多種加工的方法,洋芋疙瘩的作法是細作的一種,改變了洋芋原本的口感。加工好的洋芋疙瘩入口光滑,筋道,湯味濃香,稱得上是金堆鄉下特有的美食。
  • 老家的洋芋土豆馬鈴薯
    在我們農村,家家戶戶都備了兩至三個洋芋窖,因為地裡挖出的土豆會分成大土豆和小土豆兩類,分別屯在兩個洋芋窖裡面。大土豆市場價格相對較高,農民朋友只留下自己一年四季夠吃的和來年夠種的後,將會把剩下的全部變賣了。小土豆如果多的話就會變賣一部分,如果不多的話農民朋友就會全部留下來餵豬了。
  • 你分得清土豆和洋芋嗎?
    土豆是個十分百變的食材,那洋芋呢?很多人分不清土豆和洋芋,還有山藥蛋,其實,它們統稱為馬鈴薯。但是,我還是習慣把小一點的叫洋芋,因為感覺這名字比較Q,土豆這名字還是太塊兒了,想想都很大隻。鑑於,我司有十分良好的下午茶傳統,於是,我默默的端出來了上次買的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