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老先生的《鄉愁》道盡對祖國和故鄉的思念之情,也體現了他希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中國有著不可分割的主權,任何人都不能有分裂祖國統一的想法。而現在有一些心懷不軌的國家和勢力卻想方設法地分裂我們和臺灣同胞,有的人更是公開發表分裂言論,這完全就是「漢奸」行為。古有鄭成功率2萬大軍收復臺灣,才有了臺灣17世紀的發展,而今我們絕對不能忘本。
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一部分
最早是在三國時期,那時候的臺灣名叫夷洲,當時的吳國為了發展勢力,在公元230年間派諸葛亮和孫權渡海峽來到了夷洲,那時候的臺灣條件非常惡劣,吳國的軍隊遭到了當地土著的抵抗,最終返回到了大陸。到了隋朝,隋煬帝也曾先後三次派軍隊去到臺灣(當時稱琉球),經過3年東徵,隋軍獲得勝利,當時還從臺灣帶了好幾千人回來,那時候就像是收復了一個野蠻小部落。從此琉球就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
歷史上正式駐軍臺灣
到南宋時期(公元1171年),汪大猷奉王室之命駐守臺灣。當時的臺灣非常落後,為了島上的人民能夠更好地生存,汪大猷駐守臺灣期間就不斷地謀求臺灣地發展,實行屯墾制度,並委派朝官建牙開府。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駐軍臺灣。
歷史上正式管轄
到了元朝,這個與中國古代大陸也是隔海相望的領土得到了正式的管轄,元朝時設立澎湖巡檢司,正式對臺灣進行管轄。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設「巡檢司」,管轄澎湖(現在的臺灣),當時的臺灣隸屬福建,而且是名副其實的福建省泉州同安縣(今天的廈門)澎湖村。這也是歷史上中國正式在臺灣設立行政機構實行管轄。
一直到明朝,都延續了巡檢司一職,而巡檢司是元明清時期縣級衙門底下的基層組織,主要就是朝廷用來管轄那些偏遠、人煙稀少地方的職位,就好比現在的「村委會書記」。
第一次從外賊手中收復臺灣
公元1602年,在明朝大將軍沈有容帶領軍隊來到臺灣,殲滅了當時在臺灣海峽一帶猖狂的倭寇,百姓熱烈歡迎大將軍的部隊來到臺灣,趕走了倭寇,這也是歷史上中國第一次趕走外賊,收復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
明末清初,荷蘭殖民者搶佔了中國臺灣,公元1661年,鄭成功親率兩萬大軍東徵,成功趕走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廢除了殖民者的剝削制度,設立學校、實行農耕、發展文化和經濟,這才讓臺灣在歷史上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想要將臺灣作為自己的抗清基地,但是他沒過多久就去世了,自此他的子孫開始了對臺灣地區長達近20年的管理。1681年清朝政府派施琅大將收復臺灣,結束了鄭氏一族對臺灣的管轄,至此臺灣正式與中國實現了歷史意義上的統一。
1684年清政府設置立臺灣府,隸屬福建,康熙加強了對臺灣地區的行政管轄,增派軍事力量的同時也不斷發展臺灣的經濟文化。
清末臺灣被割佔
日本在1894年向清政府發起了侵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甲午中日戰爭,最後清政府敗退,籤訂了歷史上最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給日本,直到二戰勝利後,臺灣正式回歸祖國。
歷史問題
解決了外患還有內憂的問題,1949年蔣氏集團敗退臺灣,導致海峽兩岸分離至今。然而臺灣自古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民族的底線,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