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施雯 通訊員 徐志剛 楊寧
你知道,杭州人民的「大水缸」閒林水庫有哪些土著魚類嗎?
去年,水庫委託杭州市農科院對庫區水生生物資源進行了調查。
結果顯示,那裡屬於上埠河流域,生活著馬口魚、寬鰭鱲、河川沙塘鱧等多種土著魚種。
眼下,正值魚類繁殖季節。
庫區內許多土著魚類產出的魚卵,需要附著在沉水植物上,才能繼續繁殖。
隨著水庫水位的不斷升高,這樣的魚類繁殖環境,卻是人工水庫所不具備的。
為了促進整個魚類群落的建立,增加庫區水生態的穩定性,今天(3月31日),杭州閒林水庫在庫灣處首次安放4處人工魚巢,給土著魚安家。
今天的直播杭州,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將和農業專家一起,給大家帶來土著魚家族編織愛巢的全過程。
今天上午,杭州市農科院水產所的科研人員來到閒林水庫,開始在庫灣處安置4處人工魚巢。
11點35分:
人工魚巢準備投放。
上午11點05分:
兩個人工魚巢做好了。
上午10點30分:
人工魚巢有兩種材質,一種是棕櫚片,一種是塑料毛刷,然後把材料掛在PVC管制成的框架上。
每個框架的尺寸有兩種,一種是4米*2米,一種是4米*1米;等做好後,水平放置到庫灣岸邊,成為魚類產房。
這些棕片和毛刷就是給魚產卵的地方。
上午10點10分:
搭好了白色框架,就要開始編織。
工作人員拿綠色的編織繩往鋼架上纏繞。這一步估計要幾十分鐘。「人工魚巢,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個有框架的漁網,等做好後,就豎直放入庫區水域。」
上午9點50分:
早上9點50分,工作人員開始準備給土著魚搭房子。工程第一步,是給人工魚巢搭框架,用到的是白色的鋼管。
1】庫區19種土著魚類,來認識一下它們長啥樣
閒林水庫位於杭州市餘杭區閒林街道,屬於上埠河流域。
去年,市農科院儲忝江博士和同事在調查時發現,這裡生活著馬口魚、寬鰭鱲、河川沙塘鱧、高體鰟鮍、波氏吻鰕虎魚等19種土著魚種,它們的體型都不大,有的不到10cm,有的只有10多釐米。
以上魚類資源圖由杭州市農科院提供
閒林水庫地處杭州大城西,餘杭和睦溼地一帶。
在閒林當地,過去曾有很多漁民,依賴打撈這些土著魚為生,當地的鄉廚,也以烹飪主打土著魚的百漁宴為看門手藝。
如今,閒林水庫作為杭州市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其水質安全至關重要。
去年,杭州市農科院對閒林水庫水生生物資源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包括浮遊動植物和魚類在內,閒林水庫年漁產潛力總量為15.63噸。
其中,魚類共計發現魚類19種,隸屬於7科17屬,估算約有25.52萬尾魚,2019年存量為7.15噸。
水庫魚類的體長小於8cm的魚佔總數的31.19%,體長為8-16cm的魚佔總數的26.05%,體長為17-44cm魚佔總數的35.05%,大於44cm的魚佔總數的7.72%。
這麼魚,看起來味道都不錯。
很多人會好奇,咱們普通老百姓能去水庫釣魚或捕魚嗎?
水庫工作人員說,閒林水庫是封閉管理的,庫區魚類是治水的功臣,庫區內的釣魚、捕魚等行為都是不允許的。
2】近期,庫區已投放12萬尾黃尾密鯝
調查結果顯示,閒林水庫水生生態系統還處於早期發育階段,浮遊生物的豐度和生物量波動大,在由陸生生態系統向水生生態系統演替過程中,大型底棲動物群落還未構建完成。
基於以上情況,閒林水庫分批次投放黃尾密鯝,豐富底棲生物群落。
(3月18日水庫投放黃尾密鯝1000斤)
2019年12月17日,投放黃尾密鯝1500斤,約90000條。
2020年3月18日,投放黃尾密鯝1000斤,約30000條。
為什麼投放的是黃尾密鯝?
根據閒林水庫的蓄水安排,3月31日的水位已達63.95米。
在這過程中會淹沒大面積的樹木,枯枝落葉沉入水底會產生腐殖質。
杭州市農科院儲忝江博士說,前兩年,水庫已經投放過花白鰱,黃尾密鯝屬於底棲性魚類,攝食底棲附著藻類,以及底層的有機質,可以分解消耗庫底有機質及藻類,從而保證水質安全。
3】目前,水庫水質穩定在Ⅱ類水以上
除了利用土著魚治水外,閒林水庫日常的水質監測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現場,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水庫採用人工監測和自動監測相結合、定期與應急檢測相結合的模式。
人工監測是指杭州市林水局水文總站、市生態環境局、餘杭區生態環境局定期對水庫庫中和入庫支流河道採樣檢測。
自動監測是指閒林水庫在庫區內設置水質自動監測站1座,檢測13項水質指標(高錳酸鹽、氨氮、總氮、水中油、總磷、水溫、pH值、溶解氧、揮發酚、電導率、濁度、藍綠藻、葉綠素等),每6小時進行一次自動取樣檢測。
水質監測數據由專人負責整編分析,實時監測水庫水質的變化動態。
截至2020年3月,閒林水庫水質基本穩定在Ⅱ類水及以上(定類指標:總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