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倫:川劇是我的根本

2020-12-25 華西都市報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在成都舉行

魏明倫:川劇是我的根本

魏明倫在活動現場發言。

  「川劇是我的根本,川劇是潤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它與我形影相隨70年,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川劇的絕妙、它的豐富,它的天然蜀籟、地道風味,早已經化入了我的潛意識。就連我的荒誕的思維方式,筆下的這點幽默,都是來自川劇的遺傳基因。」
  12月22日上午,在「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著名劇作家、辭賦家、雜文家魏明倫現場發言,深情闡述他與川劇的「血緣」關係。
  魏明倫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力透紙背。他的反思歷史、反抗封建、反對專制,「三反」思想,直擊人心;他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獨特表述,「三獨」精神,貫穿作品。
  70年來,魏明倫以鮮明的憂患意識、民族意識、批判鋒芒與創新精神,在戲劇、辭賦等領域,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甚至引起轟動的名品佳作,成為新時期川劇發展的旗幟性人物,中國戲曲文學界敢於創新、勇於拓展的突破性人物。
  因為疫情原因,王蒙、馮驥才、張抗抗、嚴歌苓、田青、許還山、茅威濤、劉曉慶、仲呈祥、尚長榮、姜昆、濮存昕、劉詩昆、王立平、韓美林、李光羲、張國立、謝芳、張目、李羚、陶玉玲、王馥荔、陳鐸、李前寬、王洛勇、沈鐵梅等20餘位著名藝術家及專家學者雖無法來到現場,但通過雲祝賀的方式,表達了對魏明倫執著追求、不斷創新的藝術精神的敬重和推崇。
  活動現場,曉艇、劉芸、左清飛、許明恥、陳智林、陳巧茹、崔光麗、肖德美、蔡少波、王超、王玉梅、虞佳等川劇名角以及川劇著名作曲家李天鑫、王文訓等,紛紛祝賀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陳智林表示,「我們這代人,從小就是聽著魏老師寫的戲,看著魏老師寫的劇本,伴著魏老師講的傳奇故事長大。到後來我本人又是演著魏老師寫的本子,講著魏老師寫的臺詞。真誠祝福魏明倫老師生命之樹常綠,藝術之樹常青。」
  據悉,此次系列活動還包括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川劇《變臉》兩場戲劇演出、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電影《巴山奇冤》展映等。活動將持續至12月23日。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相關焦點

  • 「巴蜀鬼才」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 我的根在川劇
    「我的根就在川劇!我現在八十歲了,但是思想、思維還很年輕,我還想為川劇繼續寫出好作品!」12月22日,由省文旅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動,這位譽滿文壇的「巴蜀鬼才」也滿懷深情地回憶了自己從藝七十年的心得感受。
  • 從藝70周年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我遺傳了川劇基因,還想為「她...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79歲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是觀眾眼中的川劇名家,是朋友身邊的「九齡童」,大家開玩笑說歡迎他加入「80後俱樂部」——不知不覺,當年9歲登臺的魏明倫,如今在藝術海洋裡已徜徉了70周年。「我還真想為川劇再做一次表演!」
  • 魏明倫紀念藝術生涯七十周年:八十歲後,我還想再寫一部川劇
    :「川劇是孕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她與我形影相隨長達半個世紀,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她對我的陶冶,我受她的影響,寫下來將會是一部沉甸甸的書。」魏明倫現場致辭魏明倫用了華麗的文辭來形容自己的「母親」川劇。「當年,她像海綿一樣,吸峨眉的秀色,取劍門的雄姿。借青城一縷幽,偷巫峽三分險。
  • 趙季平、魏明倫、沈鐵梅、陳智林同臺「頭腦風暴」 「名人話川劇...
    11月3日上午,作為第四屆川劇節重要活動之一,「名人話川劇——川劇傳承發展論壇」在成都舉行,魏明倫、沈鐵梅、陳智林、趙季平四位藝術家妙語連珠,縱論各人心目中川劇的藝術特色,並為其傳承發展建言獻策。作為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音樂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聯主席趙季平與川劇緣分不淺,其夫人張寧佳曾是成都市新都川劇團演員,主演神話川劇《芙蓉花仙》上千場,此外他還曾為魏明倫編劇、吳天明導演的電影《變臉》配樂。趙季平認為,川劇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其中最為獨樹一幟的就是高腔。
  •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開啟,首場川劇陳巧茹主演
    今(12月21日)晚,由「巴蜀鬼才」魏明倫操刀編劇、「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上演,為接下來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 慶祝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川劇《變臉》裡的「水上漂」和「狗娃」又...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報導「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狗娃沒姐姐,剪刀送爺爺……」12月22日晚,由川劇名家魏明倫創作的川劇《變臉》在四川省川劇院上演。這場演出是「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子活動之一,同時也是復排版川劇《變臉》繼直播後再度與觀眾見面。水上漂身懷「變臉」絕技,隻身駕舟,浪跡江湖。他從人販子手中買下狗娃,爺孫倆相依為命,其樂融融。後來,水上漂發現狗娃並非男孩,大失所望,又不忍趕走,便收其改作小幫工暫留身邊。狗娃生性好奇,因偷看「變臉」秘密釀成大禍,不得已跳船逃走。
  • 「魏劇丹青—復聖軒文化傳媒藝術總監段昭南繪魏明倫川劇畫展」
    今天早晨一睜眼就看到了戲劇大家魏明倫先生的簡訊:文旅部公布「慶祝建黨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名單,川劇《巴山秀才》入選「百年百部」復排計劃。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魏明倫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巴山鬼才」,當時的報導:《巴山秀才》我看過十幾場。八十年代看戲後是等待魏明倫出來。後來他來了美國,不住飯店,住我家,為的是方便做飯。
  • 陳巧茹18年後再演川劇《好女人·壞女人》開啟「魏明倫藝術生涯70...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金錢迷世界,財神坐高臺,寓言演奇怪,外星飛碟來……」12月21日晚,由著名劇作家魏明倫創作,「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在成都新聲劇場上演,這也是魏明倫藝術生涯
  • 川劇劇本《變臉》曾入選中學教材 魏明倫創作
    一部精湛的劇本,可謂是一臺好戲的靈魂,歷史悠久的川劇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流傳至今,與川劇劇本高超的文學性密不可分。若要論川劇劇本文學性的典範之作,《情探》當之無愧。《情探》自從被搬上舞臺後便是常演劇目,川劇名角康子林、姜尚峰、曾榮華都曾擅演該劇,其中曾榮華是藍光臨的師父。「因為文學性很強,所以看了師父的演出後我感覺很有難度,在上臺演《情探》之前,我自己準備了3年。我不僅大量查閱相關資料,還反覆向知識分子請教,戲曲研究專家彭其年給我認真講解,老師們只要演出《情探》我就去看,一邊學習一邊做筆記,然後再和老師們討論。
  • 「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動
    全國20餘著名藝術家及專家學者線上祝福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12月22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動。本次系列活動包括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川劇《變臉》2場戲劇演出、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數字電影《巴山秀才》首映等。活動將持續至23日。魏明倫是新中國培養的優秀作家。他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歷盡艱辛蹉跎。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力透紙背。反思歷史、反抗封建、反對專制,「三反」思想,直擊人心。
  • 「巴蜀鬼才」魏明倫 獨樹「鬼幟」追古今
    改革開放後,魏明倫脫穎而出。他如魚得水,創作熱情、創作成果,湧現井噴狀態。「我重要的作品,都是改革開放40年中出生。我和我的作品,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魏明倫劇本的特點之一,是又好看,又好讀。戲劇性與文學性高度融合。「臺上可演,案頭可讀,兩可之間。」魏明倫對劇本的功能有一種獨到的見解。「劇本主要供演出,為觀眾而寫;附帶也可供閱讀,為讀者而寫。
  • 讓魏明倫「帶著耳朵來聽」的這場研討會,到底聊了啥?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這幾天79歲的巴蜀鬼才、川劇名家魏明倫有點忙。劇場裡才演完他創作的川劇《變臉》《好女人·壞女人》,緊接著12月23日上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又在成都召開。
  • 7歲學戲9歲登臺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在成都舉行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川劇是我的根本,川劇是潤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它與我形影相隨70年,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川劇的絕妙、它的豐富,它的天然蜀籟、地道風味,早已經化入了我的潛意識。就連我的荒誕的思維方式,筆下的這點幽默,都是來自川劇的遺傳基因。」
  • 八十歲後渴望再寫一部川劇
    這是魏明倫的70年藝術生涯。12月22日早上,「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在啟動儀式現場,年近八旬的魏明倫滿臉笑容,緩步走至臺上,依舊披著那條標誌性的大紅色圍巾,他從口袋裡掏出一份事先擬好的講稿,鄭重地一字一句念道:「川劇是孕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她與我形影相隨長達半個世紀,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
  • 四川省川劇院扛鼎之作《易膽大》
    時間:2008年6月8日 - 2008年6月9日    場館:梅蘭芳大劇院    票價:30/80/120/180/280/380/580/680/880     由中國戲劇界四大怪傑之一,人稱「巴山鬼才」的著名戲劇家魏明倫創作,中國著名話劇導演查明哲執導的川劇
  • 戲劇、雜文、碑文之後 魏明倫將出對聯集,還打算再寫一部戲劇佳作!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魏明倫,當代戲曲中一個繞不開的代表性符號。他7歲學戲,9歲登臺,從藝70年來,在川劇、雜文、辭賦三大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績卓越。2020年,正值魏明倫藝術生涯70周年,為表達對他的尊重和敬仰,總結其創作經驗,研討其藝術成就,進一步促進川劇藝術振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於12月23日在成都召開。當天上午9點,研討會在四川省藝術研究院院長陳淳的主持下正式開始。
  • 四川省川劇院出品陳智林主演,電影《巴山秀才》開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30多年後,能看到《巴山秀才》從川劇變成電影,常演常新,好高興!」著名編劇魏明倫興奮地說道,他今天特地穿了一身紅色西裝,精神抖擻。電影版《巴山秀才》由四川省川劇院出品,一經開拍便得到了四川省文化與旅遊廳、四川省文聯以及四川省藝術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整部電影由國家一級導演張忠執導,他此前也曾導演過影視作品《小西天狄道傳奇》《我也有夢想》《笑裡藏刀》等。電影《巴山秀才》由二度梅花獎獲得者陳智林、梅花獲得者何苓、劉誼等川劇名家領銜主演,魏明倫任編劇,四川省川劇院院長劉嫈擔任總製片人,著名川劇音樂藝術家李天鑫任作曲,陳平任司鼓等。
  • 成渝雙城志·文化同源丨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
    馬老說:「我是喝長江水長大的。我是重慶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性格,果敢和承擔,都來源於我的家鄉!」著名教育家、藝術家馬一平說,如果說重慶是我的故鄉,那麼成都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不存在感情上的偏頗。他說:「我生在重慶、長在重慶,在川美工作38年,2000退休後一直在成都工作生活。改革開放後,成渝之間人才的流動已成常態。」馬一平曾擔任川美副院長,2000年,他被引進至成都後創辦了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
  • 視頻|復排版經典川劇《變臉》到底怎樣?彩排對公眾開放,首批觀眾...
    「就算時間流逝,魏明倫老師的戲果然還是那麼經典,不管是劇情內容,還是表達方式,放到現在也還是具有突破性的。」李光直說道,自己一邊看一遍覺得非常感動,編劇和演員非常細膩地把水上漂的人物詮釋地接地氣,有人情味:「水上漂也有偏見,也有老舊的思想,但卻是一個熱心腸的人。」 而李德正認為,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小演員,孩子這個年紀演大戲,不容易,演得也不錯,只要後天能堅持訓練,一定未來可期。
  • 巴蜀鬼才魏明倫
    「希望我的捐贈,能夠推進閱讀活動」  作為著名劇作家,魏明倫曾創作《四姑娘》、《巴山秀才》、《潘金蓮》、《變臉》、《中國公主杜蘭朵》等一批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力的戲劇作品。後又創作了大量雜文、辭賦,被認為是一位根植於巴蜀土壤的文壇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