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篆
刻
SHU FA
藝術簡歷
吳明重(鍾) 字泓谷、別署懷古軒、懷古精舍、崇德堂。祖籍湖南,畢業於西安美院國畫系。師從陳光健、劉文西先生學習人物畫,擅長工筆仕女。後授業於傅嘉儀、趙熊先生。
現為中國書協會員、陝西省青書協常務理事,安康青書協副主席,驪山印社理事,陝西書協會員,陝西美協會員、終南印社社員、天津印社社員。
其作品獲「建國五十周年中青年美展」優秀獎、「慶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大展」優秀獎、「西泠印社創意大賽中國印文化創意篆刻大賽」佳作獎、「陝西省第三屆自作詩文書法篆刻展」二等獎。
入選「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第二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第六、七屆「西泠印社篆刻展」,第三、四、五屆「陝西省篆刻展」,「秦風書韻·陝西省首屆書法篆刻展」,百年西泠「中國印」「和家園」總選拔賽,「首屆白居易書法篆刻展」,終南印社暨臺灣印社聯展,中日建交四十周年中日文化藝術交流展,金石之約全國印社邀請展。
作品被西安碑林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等博物館永久收藏。
寬慄而柔立 ——吳明重篆刻作品欣賞
文/薛鑫
在書法圈內,會寫字的人很多,能寫好的人不多,寫出名堂的人更少,寫出水準的人少之又少,寫出水準並值得同行學習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吳明重就是其中一位。
雲儒七十五以後作
也有人五體都會,有人書畫雙絕,有人詩、書、畫俱佳。然而,詩、書、畫、印皆善者鮮見。吳明重兄就是其中一位。
王西京印
初識明重兄,是因為印。那是十五六年前,我剛到西安工作,有一天在書院門想找人刻一方印章,選來選去都不滿意,最後在一個叫作「懷古軒」的門店裡,第一次見到吳明重,他面色紅潤,留著一撮很有藝術範的鬍鬚,氣質沉毅凝重,目光炯炯有神,說話也是溫和中透出幾許文雅。兩人一見如故,看過他的篆刻風格和水準,我覺得這下找對人了,潤格也很合適,談得也很投機,說定價錢後,他雷厲風行,立即取石磨印,操刀渡稿,反覆推敲,認真細緻。為了不影響他正常工作,我便到門外閒逛,一會兒回來,印章已然刻好,明重兄還特意挑選了一方閒章「墨緣」相贈,我有點受寵若驚,不敢承受了。
王氏永坡字路生
徐金倉印
再遇明重兄,已是幾年後,我陪朋友逛書院門,經過懷古軒,便一起進去看看,不知是沒認出我是誰還是因為生意太好,忙不過來,他只顧低頭精心制印,專心致志,一絲不苟,這時他已經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了,找他制印的人也比過去多了許多,看到他如此勤奮敬業,我心中見賢思齊,自愧不如了。
一枝一葉總關情
三人行必有我師
佛像
三遇明重兄,是在一次活動中不期而遇,相互間加了微信,從此只要我路過書院門都會到懷古軒坐坐,品茗悟道,聽明重兄講講篆刻的知識,他常常鼓勵我認真臨印,大膽創作。漸漸的,我了解到明重兄除了篆刻,書法水平也很高,不但書法水平高,他的繪畫也是師出名門、傳承有序。更厲害的是他的格律詩韻律高古、意趣典雅。我開始望塵莫及、心嚮往之了。
三省
業廣惟勤
舊時王謝堂前燕
文脈流芳
才須學也
明代大畫家徐渭曾說: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大畫家齊白石先生也曾自我評價:印篆成就第一,書法第二,詩詞題跋第三,畫技第四。明重兄博達專精、技藝超群,如果非要分出伯仲,我覺得似乎與後者較為吻合。觀其印,蒼茫樸拙、剛健有力;觀其書,行雲流水,自然暢達;觀其詩,韻味十足,古麗清雅;觀其畫,妙境生輝,氣象萬千。
長安樂
緣夢堂
美人首飾王侯印
韋編三絕
如今的懷古軒,已遷了新址,規模比原來大了好幾倍,更是琳琅滿目、左右逢源。我也便成了這裡的常客——調琴品茗、觀書論畫、鍛字鍊句、刻印題跋…美哉,樂哉。
(本文作者薛鑫,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化藝術報·書法藝術》主編)
「嘉樹新成十畝陰」邊款
嘉樹新成十畝陰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責 編 | 張瑞琪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寬慄而柔立 ——吳明重篆刻作品欣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