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來看法蘭西民族的微縮史

2020-12-25 動畫分享專家

巴黎心臟地帶的一場大火,正揪著全世界的神經。在社交網絡上,100多年前維克多·雨果那段描寫聖母院大火的著名文字,生出了一番「歷史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的惆悵:

人人都抬眼觀察教堂的上層。所見是一片奇異景象。在最高層走道頂上,在中央花瓣格子圓窗的上面,熊熊烈焰在兩座鐘樓之間騰起無數火星的旋渦。……鐘樓上的無數鬼怪和巨龍塑像顯出陰森悽慘的模樣。火焰跳動不定,閃閃爍爍,看上去這些塑像也在跳動。半獅半鷲怪似乎在大笑,筧嘴獸好像在吠叫,蠑螈在吹火,塔臘斯貢獸在濃煙中打噴嚏。

4月15日晚6點30分,巴黎人員眼前所見的,正是同樣的「奇異景象」。橙色大火吞沒了巴黎聖母院的屋頂,白色濃煙像龍捲風一樣卷著身子,燃燒的灰燼飄滿解讀。大概1小時後,在人們的驚呼聲中,93米高的尖塔在半空中折毀,墜入火海。「巴黎被斬首了。」目睹塔頂倒下的法國人皮爾埃·特裡莫維拉斯對《紐約時報》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當中國網民一覺醒來,鋪天蓋地的圖片、視頻和直播,幾乎瞬間就將人們拉入這片「奇異景象」之中。當我們看到被濃煙滾滾和熊熊大火穿透的大教堂,看到圍觀群眾跪地默哀,吟唱聖歌,一種強烈的在場感和同理心油然而生。

這一座教堂,為什麼能傷全世界的心?

800多歲的「年邁女士」

一個簡單的原因或許是,對於一位用石頭做成、並有著800多歲的年邁女士——巴黎聖母院的法文原名是Notre Dame ,意思是「我們的女士」——來說,在她之前,聖母瑪利亞從來沒有如此的生動鮮活。

「1163年開工,那年辛棄疾剛開始在南宋做官;1345年竣工,那年朱元璋剛開始當和尚。」誠如旅法作家張佳琦所說,過去8世紀中,巴黎聖母院一直矗立在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與巴黎市政府和羅浮宮隔河相望。來往行人總是會在入口附近停下來,低頭尋找一顆鑲嵌在人行道上的青銅星星。那是法國道路的零起點——人們總是由它開始,計算巴黎到法國其他城市的距離。

在歐洲建築史上,巴黎聖母院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此前的教堂大多笨重,拱頂沉重,柱子粗矮,牆壁厚實,而哥德式的巴黎聖母院恰恰相反,那些尖肋拱頂,飛扶壁,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內廳高闊的空間將人們的視線引向天際,崇高而莊重。

在教堂的底層,並列著三個核桃形門洞,左門為「聖母之門」,右門稱「聖安娜之門」,中門則是著名的「最後審判之門」,表現的是耶穌在「世界末日」宣判每個人命運的場景。整個建築遍布著形態各異的浮雕,每一尊都精雕細琢,體態、神情和動作栩栩如生。

比如表現「終極審批」的場景,大天使昂首挺胸、神情端寧,撒旦兇神惡煞,微微舉起來的左手似乎恨不得將秤的高低打亂,好讓地獄在添加一枚惡靈。天平下的惡獸虎視眈眈,直視著秤盤中的靈魂。在中世紀,教堂裡的牧師們只用一般民眾難懂的拉丁文宣講,這些雕像可用來幫助不識字的人們了解《聖經》故事,所以被稱為「窮人的聖經」。

在這場燃燒了一夜的大火中,這些主體結構仍然佇立著,但屋頂卻被燒掉了,用趙佳琦的話說,就像「一輛貨櫃大卡車,燒到還留下車頭和殘破不堪的車身,就是車頂基本沒了,貨櫃裡頭也燎了一遍」。那三個13世紀就存在、直徑高達13米的玫瑰花窗的生死,一直被反覆問及。

這是巴黎聖母院最值得稱讚的藝術品,陽光之下,反覆華麗的玫瑰花窗把教堂裡照得五彩斑斕,被看作巴黎聖母院「美麗的眼眸」。直到次日,巴黎聖母院的發言人安德烈·費諾才告知媒體,「根據我所看到的情況,大玫瑰窗沒有被火災損傷。有一些19世紀的玻璃窗確實遭受了損壞,但所幸歷史古老的那三個倖免於難,這有點兒像奇蹟,我們都感到鬆了一口氣。」

同樣可以稱為「奇蹟」的,還有別被搶救出來的荊棘冠。這是基督教信仰中歷史最悠久的聖物之一,傳說在耶穌受難前,羅馬士兵曾強迫耶穌戴上了這頂荊棘冠。它只在宗教慶典中展出,比如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下午3點,以及耶穌受難日的上午10點到下午5點,供信徒們禮拜。

榮耀與厄運

儘管享有「最美的哥特教堂」的美譽,但事實上,這座教堂自誕生之日起,就從來不僅僅是一個「與上帝對話」的地方。從中世紀一路走來,巴黎聖母院一直是法國重大宗教、政治事件上演的場所。一部巴黎聖母院歷史,就是一部法蘭西民族的微觀史。

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揚起十字軍的旌旗,從這裡向埃及開撥,發起第七次東徵;1302年,腓力四世為對抗教皇,在這裡召集了第一次三級會議(參加者有教士、貴族和市民),標誌資產階級市民開始參與政治生活;1422年,在「百年戰爭」中獲勝的英軍,宣布由剛滿10個月的嬰兒國王亨利六世兼領法國國王,加冕典禮就沒在巴黎聖母院,這裡又成為民族恥辱的背景板。

也是在這場「百年戰爭」中,聖女貞德脫穎而出。目不識丁,身披白甲的少女領導著軍隊獲得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勝利,卻不行被俘虜,以「女巫」的罪名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直到1455年,宗教卡列克斯特三世才宣布:「貞德是為了捍衛她的宗教、她的國家和她的國王而死,她是殉道者。」她的昭雪儀式就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在這場火災之前,走進教室,還能看到她佩戴長劍、雙手合十祈禱的雕塑。

到了17世紀,巴黎聖母院的地位水漲船高。傳說,波旁王朝的第二任國王路易十三和皇后安妮,婚後22年流產4次,為子嗣問題頭疼不已。1637年,一位修士聲稱聖母會賜予子孫給國王夫婦,第二年,王后果然懷孕,路易十三於是發布《誓願詔書》,把法蘭西奉獻給聖母,並給兒子起名為「神賜的路易」,即日後大名鼎鼎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從此,巴黎聖母院開始與王權政治相捆綁,這為它帶來了榮耀和權勢,也埋下了日後厄運的種子。

先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道貌岸然的神父教士,成為知識分子諷刺揭露的對象。作家拉伯雷在《巨人傳》中,就讓巴黎聖母院遭遇了一場「惡搞」:主人公一卡岡都亞國王將巴黎聖母院的大鐘摘下來當馬鈴薯,還騎在鐘樓上,痛痛快快地撒了泡尿,一下淹死了260416人。

到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君主被拉下寶座,皇后被推上了斷頭臺。憤怒的巴黎民眾湧入巴黎聖母院,他們看到了矗立在大門上方的一組猶太國王石像,誤認為是法國國王,憤怒地把這28位「石頭國王」推進廣場,用斷頭臺將它們「斬首」了。以後,這裡被改名為「理性神殿」,聖母瑪利亞的雕塑被自由女神像取而代之,十字架也被移走,暴亂時期,這裡甚至成為藏酒的倉庫。

直到1801年拿破崙掌權,巴黎聖母院停敲了十年之久的大鐘才重新奏響。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這裡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禮。

這一「高光時刻」並沒有持續持久,在革命和復闢的更替動蕩中,聖母院又陷入尷尬之境。到了雨果寫出《巴黎聖母院》的1831年,大教堂已命懸一線。作為一哥特建築的發燒友,早在孩提時代,雨果就對巴黎聖母院情有獨鍾,經常順著螺旋式的樓梯爬上鐘樓,去聽震耳欲聾的鐘聲。

為了完成小說,他花了3年多的時間,專門熟悉中世紀的法國社會,多次鑽進了大教堂的角落旮旯,卻發現這裡已是一片「藝術廢墟」:「首先是光陰,在這裡那裡撕開裂口然後弄得到處鏽跡斑斑;其次是革命,政治的或宗教的革命,就其本質而言,都是盲目狂躁,鬧哄哄衝擊藝術古蹟……再就是時髦風尚,越來越愚蠢荒唐,從文藝復興時期種種雜亂荒唐的風尚開始,層出不窮,導致了建築的衰落。」

雨果的傑作,不僅留下了敲鐘人卡西莫多與吉普賽人艾斯美拉達的愛情悲劇,更把巴黎聖母院這座「規模宏大的石頭交響樂」推上了歷史前臺。他在序言中感嘆著大教堂的破敗凋,「或許快要從大地上消逝了」,由此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1837年,法國創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歷史性紀念物委員會,1840年,法國第一部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性建築法案》頒布。法國人對古代建築的修復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熱情,而巴黎聖母院,正是他們施展才華和想像的廣闊舞臺。

影視劇《巴黎聖母院》劇照

修復與破壞總是交替發生

1842年,剛剛30歲的建築師歐仁·維奧萊-勒-杜克與搭檔拉索斯,共同贏得了巴黎聖母院修繕工程的設計合同,負責全面整修教堂,工程一直持續了20多年,從雕像、排水系統、窗戶、門牆到大廳屋頂皆重新改建,大教堂由此重煥光彩。

被譽為「修復之父」的勒-杜克,一度因對原作的大膽幹預和改動而備譴,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經由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巴黎聖母院這座老建築才擁有了全新的靈魂。

比如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怪獸雕像,就出自勒-杜克的巧妙設計。他在屋頂、石欄杆上建造了一個由無數精靈神怪組成的世界,它們或神情冷峻、或迷茫好奇,在各個角落若隱若現,俯瞰整個城市。

其中最著名的,是那個名為「思提志」的怪獸,它蹲在教堂頂處,雙手託腮,直視前方,似乎在認真思考,以至於舌頭微微吐出,翅膀都在背後夾緊。還有那些滴水嘴獸,看上去就像伸長脖子的小怪獸,下雨的時候,就充當「排水系統」,讓雨水順著脖子傾瀉而下。

在這場大火中轟然倒塌的尖塔,來自勒-杜克之手。他研究了13世紀的遺蹟,將尖塔加高了13米,底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設置了3座灰綠色的銅製人像。作為整個修復工作的「總導演」,勒-杜克也巧妙地留下一個「彩蛋」,他把其中一尊雕像偷偷換成了自己,捲髮,身著中世紀的服裝,手握一把直尺,尺上刻有他的名字。

不同於其他向下俯視芸芸眾生的傳道者雕像,勒-杜克這一尊卻背過身去,保持著向上仰望的姿態,將目光投向塔尖——也許是出於一種對毀滅與消亡的擔憂,勒-杜克想通過這個設計,讓自己日夜凝視著、守護著這件作品,看著它永遠矗立於時空之流。

這種擔憂,在二戰中險些成真。

「巴黎燒了嗎?——就在現在,巴黎燒了嗎?」——1944年8月25日中午,希特勒收到盟軍進入巴黎的消息,氣急敗壞地砸桌子大喊。他給當時駐守巴黎德軍的最高統帥狄特裡希·馮·肖爾鐵茨發去密電:「巴黎決不能淪於敵人手裡,萬一發生,他在那裡找到的只能是一片廢墟。」

肖爾鐵茨本來就是實施「焦土政策」的老手,他的部隊在巴黎城中四處埋藏地雷和炸藥,比如艾菲爾鐵塔、羅浮宮、凡爾賽宮,當然還有巴黎聖母院,只要按下一個按鈕,這些建築就灰飛煙滅,寸土不留。

但是,巴黎最終沒有燒。箇中原因眾說紛紜,經典報導文學《巴黎燒了嗎?》說是巴黎市長泰丁格的苦苦哀求,讓肖爾鐵茨做了第三帝國的叛徒;經典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則講述了一個德軍士兵面對巴黎聖母院,呆呆坐著,不忍下手按爆破按鈕的感人故事。無論如何,整個巴黎的文明古蹟在希特勒失敗前最癲狂的一刻,得以保存。

如今聖母院,依舊漂浮在塞納河的西岱島島上,卻在一場大火中劫數難逃。

巴黎燒了,尖塔斷了,有人將它看作現實所開的弔詭玩笑,有人將他看作是古典時代的一曲輓歌。熊熊烈火中,無論是總統還是平民,無論性別、種族和階級,面對人類共同文明遺產在烈火中崩裂,都共擔同一種悲痛,仿徨和無力。

相比人類的多愁善感,對一座歷經8個世紀風雲跌宕的教堂來說,一切其實沒那麼糟糕。修復與破壞總是交替發生,最偉大的建築,總是由世世代代的沉澱、增補、顛覆和重建相疊而來。在這個意義上,在烈火中被「斬首」的巴黎聖母院並沒有消亡,且將以另一種生命形式,繼續俯瞰整個巴黎。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大火,「這是整個法蘭西民族的災難」
    有未經證實的報導稱,巴黎聖母院的三個中世紀彩繪玫瑰窗——la rosace ouest(1225)、la rosace nord(1250)和la rosace sud(1250)——在高溫下發生爆炸。巨大的煙霧籠,罩在這座擁有850年歷史的哥德式建築之上。在經過近四個小時的撲救行動後,消防部門稱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得以保存和保護。
  • 法國巴黎聖母院被燒毀,有人惋惜,有人叫好
    前二天,法國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燒毀了。有人惋惜,有人叫好。惋惜的人覺得巴黎聖母院是世界級建築,裡面藏有大量的藝術珍品。拍手叫好的人認為當年英法聯軍一把火燒了圓明園,並掠奪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一部分文物至今在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宮收藏。
  • 一把火燒毀了巴黎聖母院,卻無法毀掉巴黎城的風骨
    一把火燒毀了巴黎聖母院,卻無法毀掉巴黎城的風骨:它是如何成為法蘭西心臟的?   「如果你有幸在巴黎度過青年時代,那麼巴黎將伴隨你一生,有如一場盛宴。」   ——海明威   的確。
  • 從瑪戈王后到巴黎解放,巴黎聖母院何以成為法蘭西民族聖殿
    從瑪戈王后到巴黎解放,巴黎聖母院何以成為法蘭西民族聖殿 洛朗·喬弗蘭 2019-04-17 09:10 來源:澎湃新聞
  • 畫家筆下的巴黎聖母院:從法蘭西聖殿到涅槃重生
    但所幸的是,還沒有燒毀石頭。也就是說,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依舊相對完整,裡面的藏品像「耶穌荊冠」等聖物也都被搶救出來。這棟人類的寶貴遺產必將在未來涅槃重生,而這樣的經歷,其實對它來說並不算陌生。  我們回到1789年,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爆發,在那段動蕩的巴黎歲月裡,聖母院也難免被洶湧的人潮打砸搶燒,從牆上的雕塑到神聖的祭壇,這座法蘭西首都最宏偉的教堂甚至一度淪為了倉庫。
  • 被雨果拯救的巴黎聖母院,和它被侮辱的歷史-虎嗅網
    歷經法國大革命、王政復闢、巴黎公社、兩次世界大戰,一部巴黎聖母院歷史,就是一部法蘭西民族的微縮史。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晚上19時,北京時間  4月16日凌晨,巴黎聖母院失火,引起世界惋惜。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的地標性建築,也是全人類最寶貴的精神遺產之一,多年以前,雨果在大革命的歲月書寫了巴黎聖母院的美麗容顏,而今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達遠去,巴黎聖母院的塔尖也毀於一旦。但這並不是巴黎聖母院歷史上最大的劫難,這座哥德式建築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傷痕史。
  • 《刺客信條:大革命》真的可以幫助還原燒毀的巴黎聖母院?
    跟隨《街頭極限跑酷》來到法國,第一時間就能想起法國的著名地標: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以及巴黎聖母院。其中,巴黎聖母院在去年4月15日慘遭大火燒毀,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啟修復工作。那麼通過雲旅行法國篇,深入了解巴黎聖母院這一座世界最輝煌的建築。「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這句臺詞在2019年4月15日的這一天幾乎被應驗。
  • 巴黎聖母院:一部活著的法蘭西滄桑巨變史
    這座法蘭西國寶級建築的前世今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在歷次毀滅與重建之間,聖母院其實從未真正倒下。聖母院成為了擴張後的巴黎城中心伴隨著巴黎聖母院豎立起來的,還有法蘭西王國的中央王權。在聖母院開工時,法國國王只是控制巴黎城及周邊小塊區域的榮譽共主。各地的大貴族則坐擁遠超過國王領地的封建地產,並略帶諷刺的將王室駐地戲稱為「法蘭西島」。但在巴黎聖母院的工程完成一半時,法國國王已經通過聯姻、政治鬥爭和軍事手段,兼併了許多舊貴族土地。法蘭西王室也一躍成為西歐地區的重要力量。
  • 百年前圓明園被燒毀,如今巴黎聖母院失火,為何不該鼓掌叫好
    始建於1163年的標誌性建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著火了!這座古老的建築,在8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從未毀於戰火和雷擊。如今卻在這大好的和平年代,遭遇了不測,確實是讓人深深為之惋惜,也讓整個巴黎人都徹夜難眠。這座古老的聖母院大教堂,是巴黎的象徵。800多年中,它見證和參與了法國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公元1455年,「奧爾良的少女」貞德就是在此被平反。
  • 巴黎聖母院大火後,圓明園官方如此發聲,全網驚嘆!
    法國時間4月15日18:50分   (北京時間16日0時50分)   有著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被燒了   「這是整個法蘭西民族的災難 」   無數法國人聚集在聖母院附近   有人跪在地上禱告,有人在啜泣   有人眼含淚花的唱著輓歌
  • 名著推薦:《巴黎聖母院》
    昔日裡的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6日凌晨,一場大火將巴黎聖母院燒成灰燼。燃燒的巴黎聖母院它的燒毀,打溼了多少人的眼眶。這座古老的建築,陪著人們度過了856個春秋。一位民眾悲痛至極的說:上千年的歷史被抹去,巴黎就像死去了一樣。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它的同名小說:《巴黎聖母院》
  • 巴黎聖母院的風採,定格在公元二零一九年四月十四日
    兩年前,去巴黎聖母院旅行的片子還沉睡在電腦裡,2017年4月是一次跟團的旅行,行程有些緊張,對於巴黎聖母院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還期待有時間再去一趟巴黎,再去巴黎聖母院重遊的願望。北京時間2019年4月16日凌晨,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燒毀的消息,充滿各大媒體頭條的時候,還在懷疑,這是真的嗎?
  • 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部曝光:座椅燒毀,玻璃花窗倖存
    上個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到今天,這場大火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近日,法國官方允許媒體進入到巴黎聖母院內部進行拍攝,人們也得以比較全面地看到火災後巴黎聖母院目前內部的景象。
  • 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景:座椅燒毀 彩色玻璃花窗保存
    (原標題: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部景象曝光:座椅被燒毀 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部景象曝光:座椅被燒毀 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來源:)上個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近日,法國官方允許媒體進入到巴黎聖母院內部進行拍攝,人們也得以比較全面地看到火災後巴黎聖母院目前內部的景象。從畫面中可以看到,目前巴黎聖母院建築內仍有人員在對現場進行清理。教堂內部的條凳座椅被燒毀。不過所幸,教堂內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
  • 旅遊:巴黎是文藝愛好者的天堂,是法蘭西民族燦爛文化的展現地!
    巴黎是文藝愛好者的天堂,眾多頂級博物館帶你領略歐洲藝術的燦爛榮光,名人故居讓你追尋大師成長的軌跡,你可以在這裡遇見蒙娜麗莎、斷臂的維納斯、雨果、巴爾扎克等等。巴黎也是法蘭西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集中展現地,一座座美輪美奐的建築靜靜地看著這個城市的變化,也在訴說這個城市的故事。
  • 火燒巴黎聖母院與火燒中國圓明園,真的無法放在一起比較
    相信今天早上每個人朋友圈都被巴黎聖母院火災新聞刷屏了,新聞描述說巴黎聖母院基本上被毀了七七八八,但文物大部分都被保存了下來。我上微博看了一下評論,發現評論主要是分為兩個陣營:一部分覺得巴黎聖母院燒了活該,天道有輪迴,以前法蘭西一把火燒了圓明園才是歷史真正的痛,現在巴黎聖母院也步入了後塵。另一部分覺得我們不應該懷著異樣的心情去看待這件事,時代不同,觀念也不同了。巴黎聖母院被燒也是世界的痛。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懷著對方活該的心情看待這件事,那跟法蘭西有什麼區別?
  • 巴黎聖母院得到消防人員搶救 著名玫瑰花窗被燒毀
    4月15日,法國消防部門官員宣布,巴黎聖母院在大火中被搶救下來。15日下午,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世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當局在附近1公裡處設置警戒線,民眾站在警戒線外張望,教徒們唱聖歌許願祈禱。川普和英國首相等已公開對此表示慰問,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前往現場視察,並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哀悼。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時間:2020-11-20 17:2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 巴黎聖母院作為世界知名建築之一,是法國的象徵之一,也是歐洲建築史上比較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建築代表之一
  • 巴黎聖母院燒了,卡西莫多哭了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雨果所著作的,卡西莫多是這本著作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巴黎聖母院是卡西莫多唯一的歸屬,卡西莫多的家沒有了,也失去了心愛的姑娘。但不久法國爆發了黃背心運動,沒想到現在巴黎聖母院也被燒了,真的挺惋惜的。我們知道巴黎聖母院有很多世界遺產,每年觀光法國巴黎的遊客數以百萬計,我也相信它的這種文化信仰也影響了很多人。可是當聞名世界的巴黎聖母院燃起來熊熊大火之後,一時間登上了各個平臺的熱搜,可你知道嗎?我看到很多評論都說「燒得好」,難道我們不會感到惋惜嗎?是因為我們同為人類,那時因為歷史的神跡。
  • 彩窗Lolita:「被大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我們銘記於此」
    要說起最近的重大新聞,相信大家都會想到法國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燒毀的突發事件。巴黎聖母院的身影曾經在多部著名電影作品中出現,它也因此在人們的心裡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所以,在得知這一令人遺憾的事件以後,許多人都深表難過,世界上有那麼多漂亮美好、令人嚮往的地方,我們還沒來得及去看一看,便已經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