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的最後一段時間裡,星辰大海,到處都是中國的聲音:
18號,國產首架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通過首飛放飛評審,即將擇機首飛。
20號,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零窗口的情況下成功升空。
22號,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天舟一號,「送貨」又「加油」,中國在載人航天路上,完成空間實驗室建造的收官之戰。
別說我不告訴你,這兩天國防部也是蠻拼的,又想搞一個大新聞——首艘國產航母即將下水!
C919填補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空白;天舟一號將開啟中國的空間站時代;首艘國產航母的下水,則把我國的海疆安全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總之就是一句話:高端大氣上檔次!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已經搬好板凳,眼巴巴地等著這歷史性的一刻!
兄弟姐妹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沒準備好的,麻溜兒的!
「如果中國沒有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
先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
我們有航母夢的時間並不算晚。
中國擁有1.8萬多公里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海洋國土比英國還大!
早在1928年末的時候,國民黨海軍署長陳紹寬就在上報國民政府的呈文中第一次提出這個要求。
然而,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遭受來自海上的外國侵略達470餘次。
所以自新中國成立後,幾代領導人都無不關心這件事。
1980年的5月,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曾率團參觀美國的航母「小鷹」號。後來他在回憶錄中說,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母。「如果中國沒有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中國海軍必須建造航母。」
事隔三十多年,今天,我們終於做成了這件事!
現在全世界都承認,中國有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世界搞不定的,深圳能搞定!深圳搞不定的,富士康能搞定!
但中國的產業結構總是擺脫不了山寨抄襲的老套路。這幾年,相信你們也看到了,在抵制低水平模仿,走出創新之路上,中國一直在快馬加鞭、不敢懈怠。
2015年,中國首次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位居首位。不僅如此,中國人一向謙虛,不恥下問,還和瑞士、以色列等創新型國家取經問道、合作共贏。
前幾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在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
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工業體系的靈魂,航天、航空、航母,無疑是技術最為密集的領域。幾代中國人很清楚,關鍵技術靠「抄抄抄」或者「買買買」是不奏效的。
而無論是C919、天舟一號還是國產航母,我們現在都可以拍著胸脯說:這是中國人自己「製造」出來的!
厲不厲害?那是相當厲害!而這一切,都是中國航天自主研發的結果。
從遼寧艦開始,中國就開始了航母的自主研發道路。遼寧艦輾轉運到中國,幾乎是一個空殼,在短短數年時間,我們就研製出了航母艦載機,並初步形成戰力。
而首艘全國產航母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將自主創新道路一走到底,在金字塔尖級別的技術上,中國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強大的中國背後,有無數人在不知疲倦地奔跑
再給你們看看,去年我國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
上面寫道,世界創新格局基本穩定,美日歐引領全球創新,中國仍屬於「第二集團」,但中國創新指數綜合排名由2014年的19位上升至18位,與創新型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這可遠不是一小步的進步。天舟發射、大飛機首飛、航母下水,高鐵縱橫,軍事領域各種壓軸大殺器……一項項黑科技的井噴說明,在全球科技圈,中國已經從一個陪跑者,變成了一個賽跑者,局部領域甚至是已經成為了領跑者。
長安君要告訴你,這些成績離不開——決策、制度和執行。
2006年1月,中國將大型飛機項目列為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從這個時刻起,中國的大飛機項目已經走過了十年。
2014年,境外媒體相繼炒作C919「因技術原因」推遲首飛。隨後,有關中俄將聯合研發下一代寬體遠程客機項目的消息,也讓不少人擔心C919會否受到衝擊。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商飛公司設計研發中心,親自體驗C919樣機,並叮囑「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
2015年11月2日,C919總裝下線。習近平總書記又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家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紮實做好首飛前的準備工作。
可以說,C919能夠首飛,是最高層親自決策和推動的結果。
當然也離不開數以億計的普通勞動者的辛勤工作。
中國的載人航天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艱苦卓絕的奉獻分不開。
1999年中國發射神舟一號,拉開大幕。2003年進入載人航天時代,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再到天舟一號上天,中國航天戰略的三步走計劃,已經完成了兩步。
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這靠的是什麼?
靠的就是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靠的是中國航天科學的體制機制的保障。
遼寧艦航母的改建工程工作量大、時間緊迫:15個月的時間要完成30個月的工作量,期間同一部門約有15位同事在崗位上犧牲。
比如,中航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陽在隨中國國產艦載機成功歸來的航母遼寧艦上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於2012年11月25日殉職,享年51歲。
這樣的例子,列舉下去,是個無窮數!要知道,強大的中國背後,有無數人在不知疲倦地奔跑。
今天的中國,這盛世如你所願
有人說,2017年是二戰以後世界局勢最不確定的一年。
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傳統政治勢力在穩定性上變得不堪一擊。英國脫歐已成定局,法國總統大選,極右翼勢力崛起,歐洲面臨著撕裂的危險。川普上臺後奉行美國第一的外交政策,盟友和全世界跟著擔心。
在滄海橫流中,只有中國顯示出了英雄本色:
在全世界一片逆全球化浪潮中,勇敢喊出全球化的只有中國;
在全世界不遺餘力地構建各種壁壘時,向全世界提供公共產品的只有中國;
在全世界忙著各自為戰的時候,致力於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只有中國!
誰還能有我們這樣的胸懷?
不管是歐盟、美國還是東協、非洲和拉美,只要是想進來的,一帶一路的大門永遠打開。
在風起雲湧的國際局勢上,中國最常提起的一個詞語是危機管控。朝鮮半島局勢、敘利亞局勢、伊朗核問題,這些熱點國際問題,處處可見中國在危機管控上的努力。
軍事上我們不結盟;文化上我們提供文明互鑑,不造後花園,而是要建百花園!
這就是崛起後的中國,這就是中國的能量和肚量!
目前我們的經濟體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就算在不遙遠的將來成為世界第一,長安君也並不意外!
因為——
中國崛起是中國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創造出來的!是無數中國人在踐行中國夢的過程中不分晝夜奮鬥出來的!同時也是我們和平發展、公平競爭的結果!
時間最終站到了正義的一邊,給了努力者最高的褒獎。
100年前,孫中山先生說:「夫以四百兆蒼生之眾,數萬裡土地之饒,固可發奮為雄,無敵於天下。」
今天的中國,這盛世如你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