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我們今天來學習一下漢語「東"字的結構與意義。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部武俠電視劇《東方不敗》裡面有一句特別有名江湖的口號:日出東方,唯我不敗。風清月朗,笑傲江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啊,一個人的武功特別高強,獨立於武林之中,沒有人可以打敗他。這是江湖武林之往事。下一句不江湖不再爭鬥,天下太平之願景。
朋友們,是不是讓我給你們帶偏了?沒有的。我們言歸正傳:大家都知道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對吧?古人認為東方在五行之中屬木,它的顏色屬於「青」。南方在五行當中屬於火,它的顏色屬於「赤」。西方在五行之中屬於金,它的顏色屬於「白」。北方在五行當中屬於水,它的顏色屬於「玄」。那麼位於中央的方位在五行當中屬於什麼呢?這個問題古代的人早已給我們解答好的。中央在五行當中屬於土,它的顏色屬於黃。
根據東漢許慎的著作《說文》一書記載:東(東),從日、木,動也。木在樹中也。東方曰:震。這是一條很重要的信息,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分別來說明。
東(東),從日、木,動也。這個是從東(東)文字的構形上來說的,東(東)字是由一個「日」字和「木」字組成的會意字。「日」表示太陽,「木」表示樹木。二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日」在樹中也。大家都知道:太陽東升西落,對吧?從科學的角度講,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不斷地上升移動,到了中午太陽上升最高,然後太陽不斷地下移,最後又回落地平線之下。有一個詞語叫做:日出東隅,落之桑榆。這個也很好理解吧?
「日」在樹中,就是說太陽剛剛升起,太陽升起的高度還沒有沒過地平線之上樹木的高度。所以古代的人就以為「日」在「木」之中。這是一個相對的時間概念,為什麼這麼說呢?古代沒有現在這麼科學與發達,沒有系統的計時工具。古人就根據大自然的各種現象來判斷時間之早晚。這樣一說,大家是不是覺得古代的人很聰明?要不然,你以為呢?說到這裡,我還是建議大家平時放下手中的手機多學習一下自然知識,以後有空在外野營的時候或許能夠用得上。當然這屬於後話了。
東方曰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周易》之八卦吧?這個「東方曰:震」就是東方所對應八卦的宮位。南方對應的就是離卦,西方對應 的就是兌卦。北方對應的主是坎卦。當然了還有四角所對應的方位,不是今天所要講的重點,我就不在這裡講解了。震者,動也。太陽從東方升起,如果它的位置不發生移動,怎麼上升呢?
《說文》記載:東(東)者,動也。陽氣動於時為春。根據曆法我們可以知道,農曆以建寅為正月,那麼寅、卯、辰三月為春。立春之時,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方,這便是春季的開始。這個時候陽氣開始生發,萬物開始生長繁衍。農民開始耕作莊稼,希望有一個好的收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依時而進行的季節性勞作,農民伯伯的付出,還是比較辛苦的。
從日在木中,表示太陽所處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時間信息,其中也透露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說文》中還記載了太陽在移動過程中不同位置信息所造的漢字。現在我們在這裡簡要說一下。杲,日在木上也。就是說太陽上升到樹梢的頂上,時間接近中午了。杳,日在木下也。太陽西落在樹木之下,黑夜馬上就要來臨了。
親愛的小夥伴們,我們今天就先講 到這裡了,下期精彩見容,我們再會。了解更多,敬請關注:褚良文創。我們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