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教學「東」字的結構與意義

2021-01-14 褚良文創

朋友們,我們今天來學習一下漢語「東"字的結構與意義。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部武俠電視劇《東方不敗》裡面有一句特別有名江湖的口號:日出東方,唯我不敗。風清月朗,笑傲江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啊,一個人的武功特別高強,獨立於武林之中,沒有人可以打敗他。這是江湖武林之往事。下一句不江湖不再爭鬥,天下太平之願景。

朋友們,是不是讓我給你們帶偏了?沒有的。我們言歸正傳:大家都知道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對吧?古人認為東方在五行之中屬木,它的顏色屬於「青」。南方在五行當中屬於火,它的顏色屬於「赤」。西方在五行之中屬於金,它的顏色屬於「白」。北方在五行當中屬於水,它的顏色屬於「玄」。那麼位於中央的方位在五行當中屬於什麼呢?這個問題古代的人早已給我們解答好的。中央在五行當中屬於土,它的顏色屬於黃。

根據東漢許慎的著作《說文》一書記載:東(東),從日、木,動也。木在樹中也。東方曰:震。這是一條很重要的信息,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分別來說明。

東(東),從日、木,動也。這個是從東(東)文字的構形上來說的,東(東)字是由一個「日」字和「木」字組成的會意字。「日」表示太陽,「木」表示樹木。二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日」在樹中也。大家都知道:太陽東升西落,對吧?從科學的角度講,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不斷地上升移動,到了中午太陽上升最高,然後太陽不斷地下移,最後又回落地平線之下。有一個詞語叫做:日出東隅,落之桑榆。這個也很好理解吧?

「日」在樹中,就是說太陽剛剛升起,太陽升起的高度還沒有沒過地平線之上樹木的高度。所以古代的人就以為「日」在「木」之中。這是一個相對的時間概念,為什麼這麼說呢?古代沒有現在這麼科學與發達,沒有系統的計時工具。古人就根據大自然的各種現象來判斷時間之早晚。這樣一說,大家是不是覺得古代的人很聰明?要不然,你以為呢?說到這裡,我還是建議大家平時放下手中的手機多學習一下自然知識,以後有空在外野營的時候或許能夠用得上。當然這屬於後話了。

東方曰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周易》之八卦吧?這個「東方曰:震」就是東方所對應八卦的宮位。南方對應的就是離卦,西方對應 的就是兌卦。北方對應的主是坎卦。當然了還有四角所對應的方位,不是今天所要講的重點,我就不在這裡講解了。震者,動也。太陽從東方升起,如果它的位置不發生移動,怎麼上升呢?

《說文》記載:東(東)者,動也。陽氣動於時為春。根據曆法我們可以知道,農曆以建寅為正月,那麼寅、卯、辰三月為春。立春之時,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方,這便是春季的開始。這個時候陽氣開始生發,萬物開始生長繁衍。農民開始耕作莊稼,希望有一個好的收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依時而進行的季節性勞作,農民伯伯的付出,還是比較辛苦的。

從日在木中,表示太陽所處的空間位置,這是一個時間信息,其中也透露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說文》中還記載了太陽在移動過程中不同位置信息所造的漢字。現在我們在這裡簡要說一下。杲,日在木上也。就是說太陽上升到樹梢的頂上,時間接近中午了。杳,日在木下也。太陽西落在樹木之下,黑夜馬上就要來臨了。

親愛的小夥伴們,我們今天就先講 到這裡了,下期精彩見容,我們再會。了解更多,敬請關注:褚良文創。我們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喲。

相關焦點

  •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慕」字的結構與意義
    「慕」字從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慕」字的上部是一個「莫」字,在這裡充當「慕」字的聲符,提示「慕」字的發音字「莫」字的聲音相同或者相近。「莫」字是一個會意字,其本義為太陽西落其影落入草莽之中。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則」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則」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則」字的左邊是一個「貝殼」的「貝」字,「貝」字的右邊是一個「刀」字,現在我們稱之為「利刀旁」。「則」字在古文字構型裡面屬於會意字,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則」字從貝,從刀。其意義為「法典」、「規則」。
  • 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勝」字的結構與意義
    從「勝」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勝」字的左邊是一個「月」字。然而在「勝」字的金文字形當中,其左邊是一個「阜」字,本義為由土堆積而成的土山。「勝」字的右邊是一個「生」字,可是在金文當中「勝」字的右邊是一雙手持工具表示在工作的樣子,會意:人在土山上作業。
  • 穀梁春秋篆書書法漢字教學會意字「逮」字的結構與意義
    「逮」字的古文字字形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其左邊是一個「辵」字旁,表示與行走有關。右邊是一個手持一個動物的尾巴,表示捕捉到動物。什麼是「辵」字旁呢?它是一個古文字字形的一個部首。由「行」字省略右邊的一半而來的「彳」字旁與表示腳趾的「止」組合而成,聯合起來表示與行走、運動有關。後來經過隸書簡化變成「辶」,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走之旁」。從古文字演化到今文字是文字發展歷史上必然趨勢,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金文的「逮」就是如下圖所示的形狀,表示一隻手捉住了動物的尾巴,表達的意義為捉得住,趕得上。
  • 《說文解字》漢字教學會意字「相」的結構與意義
    從「相」字的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相」字的左邊是一個「木」字,「木」字在古代代表「樹木」。「相」字的右邊是一個「目」字,它是一個象形字,主要描摹了「眼睛」的外在輪廓,也是一個圖畫文字。在這裡表示用「眼睛」看的意思。
  • 漢字筆順 你寫對了嗎:專家詳解漢字筆順規則意義何在
    為了這個「萬」字,當年的語委召開了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印刷出版界座談會、書法界座談會……因為漢字的書寫源於書法,因而最讓當時的專家團隊重視的,就是書法界的意見。書法界代表當時提出,「萬」字第二筆,的確應該先寫橫折鉤,因為這樣可能讓「萬」字重心平穩、結構端正;與此同時,漢字的規範要兼顧兩岸,臺灣當時寫「萬」字時,也是先寫一橫,然後是橫折鉤,最後寫一撇。
  • 「評」字的結構與意義
    「評」字從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它是一個左右型結構的漢字。「評」字的左邊是個「言」字旁,古代寫作「訁」。「訁」字在這裡充當「評」字的形旁,提示「評」字的意義與「訁」字表示人的口部動作有關。古人對「口」的解釋是什麼呢?
  • 「赤」字的結構與意義
    現在咱們開始繼續學習漢字的結構與意義。今天的課程為口語課,主要以老師的講述為主,同學們要認真聽講。紅軍長徵過程中有一段歷程叫做「三渡赤水」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赤水就是赤水河,當時的中央紅軍多次突破故人的封鎖,最後取提了突圍,保存了革命的火種。今天咱們就來說一下「赤」字的結構與意義。
  • 「黃」字的結構與意義
    今天的課程主要為漢語漢字教學,課題為「黃」字的結構與意義,課型為口語課。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丘在魯國首開私人辦學的風氣培養出賢能的弟子七十二人。而孔子教育眾多弟子的內容是「六藝」,就是:禮、樂、射、書、數、御等。什麼是「射」呢?「射」這裡指古代的軍事科目「射箭」。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一個殺傷力很強的武器,可以遠距離射擊敵人。
  • 「足」字的結構與意義
    「足」字從平面二維空間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足」字的上部是一個「口」字,「足」字的下部是一個由「止」字稍有變化之形。「足」字的本義是:腳。根據東漢許慎在其著作《說文》一書中的記載:「足」,人之足也。
  • 聚焦教學|這些有關漢字教學的秘笈請收好!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語合中心 語合中心 曾在莫三比克任教的國際中文教師志願者馮思雨表示,漢字複雜的形體結構、字音分離的表意體系、逐漸模糊的形意關係讓不少中文初學者感到無從著手或望而生畏。
  • 穀梁春秋篆書書法會意字「採」字的結構與意義
    「採」字從平面二維空間結構來看是一個上下型結構的漢字。「採」字的上部是一個「爪」字,表示與人或動物的手、爪有關係。「採」字的下部是一個「木」字,表示與樹木有關係。大家都知道樹木上面可以生長果子,果子生長成熟了可以用來充飢。
  • 漢字拓樸見義--《中華字通》
    ——漢字拓樸見義是分析漢字的筆畫、構件、部首顯示漢字的意義。——漢字拓樸見義必須明確漢字的八畫及其變形寫法的意蘊。如,「水」:眾水彎曲分流;泉:細水彎曲流動;「永」:水永流;「建」:「廴」是「引」字的變形,為結構合乎漢字規範;一豎變為一捺,意為彐(手)拿筆繪圖,引動財物搞建築;「延」裡面一點指識足(止),合上右邊表示腳展延,引申出「延續」、「伸延」等詞。撇捺合在一起表示:分,合,一物兩態。「八」:「分」的意思。
  • 「字根間的結構關係」和「漢字的三種字型結構」
    要學會拆字根,也要知道拆字的一些基本知識,包括「字根間的結構關係、漢字的字型結構和漢字的拆分原則」,漢字的拆分原則在以前的文章已經說了,這裡只講講「字根間的結構關係和漢字的字型結構」,當你了解"字根間的結構關係"和"漢字的字型結構
  • 為來華留學生講好漢字故事
    漢字是國際中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國際中文教師來說,如何教好漢字是一大挑戰。講好漢字故事,方法之一是「字源分析法」。要分析字源,就需要聯繫傳統文字學的「六書」理論。漢字是「畫」出來的說到漢字的造字方法,離不開「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這「四書」。
  • 帶你認識漢字文化: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
    比如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出現了同音替代的假借字。假借 字使得一個字不止一種意義,從而變為多義字。後來為了分化多義字,便大量地使用形聲造 字法給一些字增加偏旁(主要是形旁)。這樣一來,除了增加字數和筆畫外,字體結構也變得 複雜了,使原來簡化的傾向又轉而趨於繁化。例如「然」字,原為「燃燒」義,後來借作「 答應聲」,為了區別字義,於是「燃燒」義的「然」另外加形旁「火」變為「燃」。
  • 讓漢字教育科學化
    從漢字特徵挖掘基本方法實踐中,我們總結出遵循漢字系統特點教學漢字的幾個基本方法:首先是發揮基本字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附錄4《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中有300個基本字,「這些字構形簡單,重現率高,其中的大多數能成為其他字的結構成分。
  • 漢字筆畫、結構變形技法!
    所謂借形的技法,就是將漢字中某一個或某些筆畫用意義相近的圖形替代,形成新的有意思的漢字組合形式,傳達出漢字在變形後的某種特定意義。所謂斷筆,就是將字體的某部分筆畫形體切斷,使其聯結成整體的某些筆畫分成兩個部分,依然保持識別性,為標誌提供雙向空間與更深層次的表達內涵。
  • 馬來西亞年度漢字成績出爐,竟是「騙」字當選,還有正面意義?
    2019馬來西亞年度漢字評選活動成績出爐,「騙」字得票率一開始就遙遙領先,最終在十大候選漢字中脫穎而出,成功當選年度漢字。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總會長吳添泉亦指,「年度漢字」以及與其同時舉辦的農曆新年紅包設計比賽等活動不但獲得馬來西亞華人響應,也得到馬來西亞各族民眾積極參與,作為主辦單位之一,華總希望這些有意義的活動能持續舉行。
  • 漢字的識字方法和標音方法用什麼更科學?(拼音和音源字)
    現行的一年級語文教材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可是又找不到可行的新的識字方法,在徘徊迷茫中怎麼發掘傳統的字源識字以及讀音來源,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思考。一、母語對應漢字與拼音對應漢字存在節拍差距縱觀我國漢字教學的歷史過程,從教孩子《三字經》、《千字文》,看起來像是死記硬背,由於他們與自己的母語相同,逐漸會理解漢字的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