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增加豪門俱樂部的收入呢?有人說,給球場擴容,然後多買票就能多賺錢啦!不過你可知道看起來很美的球場翻修擴容,其實非常困難,要考慮很多因素。
那麼,究竟該如何翻修球場呢?在建設的過程中,俱樂部又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跟生態圈(ID: Eco_Sports)一起來看看吧。
球場是生態圈常談常新話題,咱們說過智能場館對於未來體育賽事發展的意義,也給大家介紹過四座我夥驚的超級體育場!根據生態圈昨日編譯的2016福布斯足球俱樂部價值榜顯示,多家豪門都在籌備擴建主場。
翻修球場真的是增加比賽日收入和無形資產開發的必經之路嗎?這樣的舉措真的有百利而無一害?在建設的過程中,俱樂部又會遇到哪些困難呢?繼續往下看吧~
長期發展與短期利益,可以得兼嗎?
還記得圈哥所介紹的諾坎普的改建方案嗎?由日建集團Nikken Sekkei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Pascual i Ausió工作室所提出的開放式街區方案,最終說服了巴薩,這不僅是因為竣工後球場能夠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個公認的社區化球場,而且在方案規劃期間(2017-2022)諾坎普原有的8萬多名球迷在比賽日觀賽是不受施工影響的。
▼諾坎普通過開放街區方案,讓諾坎普的施工未影響比賽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有多困難?這就像是在保證病人清醒的情況下為他進行心臟手術。其實,正如巴薩的顧慮的一樣,面對擴建球場的抉擇,俱樂部需要在長期利益和短期運營維護中尋找平衡,如果在建設中犧牲了現有球迷的觀賽的體驗,那麼後果也會非常嚴重。
克裡夫-劉易斯(Clive Lewis)是著名體育建築公司Aecom Sport的總監與設計師,曾參與鳥巢工程,對於大型足球場的改造,他表示,性價比最高的改造方案往往會犧牲掉球迷們的觀賽體驗,大型洲際場館只需滿足奧委會、FIFA和UEFA的建設需求,但球場使用頻率極高,對已經成型的現有球場進行改造,要考慮的問題更加複雜。
正因如此,切爾西的斯坦福橋,熱刺的白鹿巷擴建計劃一直進展緩慢,而回顧當年阿森納放棄擴建海布利而選擇新建酋長球場,也多少受到這個矛盾的影響。
▼周圍都是家屬區的海布利,現在已經被乾脆改建成了高檔小區
球場「再」開發,紅利與危機並存
半個世紀前,歐洲的俱樂部在新建球場時往往傾向於選擇毗鄰高速公路,大型零售購物中心的郊區。而現在,他們更傾向於把球場留在原址,維持著與當地球迷的情感紐帶。
其實在球場擴建方案中,有無數種辦法能夠滿足俱樂部的需求。無論是對球場各個看臺和角落的整體翻修,還是拆除現有建築框架重建,在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上都相對較低,然而這樣的方案意味著球場長期封閉施工,少則數月,多次兩三年,這對於每年有8、9個比賽月的足球俱樂部而言,實在是太長了。
現實是即便俱樂部耗得起,球迷也大肆反對。此前熱刺有意在白鹿巷翻修期間將主場臨時移至倫敦以北80公裡外的米爾頓凱恩斯。然而消息一出,住在託特納姆區的球迷瞬間不願意了——本來步行20分鐘就能看球,臨時搬遷後卻要花上與球票等價的交通費坐1個小時火車ヾ( `Д′ )……對此,目前的折衷方案可能是讓都有意擴建球場的熱刺和切爾西租用位於倫敦西北的溫布利大球場,然而即使這樣,雙方球迷仍然怨聲載道。
▼白鹿巷球場翻新後的效果圖
對於想把安菲爾德從45000個坐席擴到54000個的利物浦而言,雖然「好」鄰居埃弗頓主場古迪遜公園距離安菲爾德就不到2公裡,但是默西塞德死敵之間怎麼可能共用一個球場……所以利物浦不得已也只能花費1.2億英鎊,像巴薩翻修諾坎普那樣採用非常複雜的方案,保證在施工過程中不影響現有的45000名觀眾。
安菲爾德的翻修工作由建築公司Mott MacDonald操刀,新增加的看臺會在現有看臺的背後建設,新看臺完工後將移除老看臺的頂棚和後牆以融為一體——球迷在建設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
▼說起來好複雜......直接上安菲爾德的施工圖
雖然解決了球迷觀賽和維持俱樂部比賽日收入的需求,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更嚴重——安全。早在2011年,荷甲特溫特的Grolsch Veste球場翻修時,就因為看臺頂棚突然坍塌而造成2名工人遇難,多名工人受傷的慘劇,而如果這樣的事故發生在一個比賽日中,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即便是0.01%的概率,也足以毀滅一家俱樂部了。
▼2011年Grolsch Veste事故現場
除了上述問題外,數次翻修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修無可修」,安菲爾德球場經過此次翻修後已經到達極限,再也沒有任何翻修的餘地。然而劉易斯表示,翻修後的安菲爾德(四面看臺)仍不及酋長的碗狀結構的先進布局,既然如此,何不一步到位呢?
重建是好,但土地不夠怎麼破?
俱樂部要重建新球場,除了抵抗球迷的反對,還要面對難以調和的用地面積矛盾。諸多欲擴建的歐洲俱樂部,幾乎都在用地困難面前低了頭。
把目光投向美國,無論是NFL、MLB還是各個大學的綜合體育場,大多都位於開闊地區,四周環繞大片的停車場和空地,就算是已經能夠容納6萬9000名觀眾的新英格蘭愛國者的主場,四周依然有大片空地用於擴建(見下圖)。
▼新英格蘭愛國者的主場周圍有大片空地
然而在寸土寸金的歐洲,而由於足球與社區的緊密聯繫,球場往往被密密麻麻的居民樓和市轄公園包圍,看看紐卡的聖詹姆斯公園球場(下圖),往後是公園,旁邊是紐大商學院和居民區,前方是中國城,這擁擠程度怎麼可能還有擴建的餘地?
▼紐卡的聖詹姆斯公園球場
▼位於倫敦的富勒姆區的斯坦福橋周圍也非常擁擠……
▼西漢姆的厄普頓公園(博林)球場,看了圖之後知道為什麼鐵錘幫想要搬到倫敦碗了吧......
▼伯恩茅斯的迪恩球場,最近的居民樓就只有十多米的距離,感覺可以實現買房附贈全年包廂季票的構想了
想要翻修球場?先看看政府的臉色吧
美國較少考慮用地面積,但擴建球場也會遇到了其它的阻礙,而政治因素的影響尤為重要。目前有消息稱,美國的聯邦法律將在未來取消一切用於球館建設的政府經濟補助,如果條令生效,那麼全美的體育場館發展將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目前來看,如果能夠從政府一方拿到財政支持,那麼四大聯盟的球隊都偏向於新建場館,或者在翻修舊場館時尋找臨時「主場」,然而如果都要「自掏腰包」,球隊很有可能採取保守一些的方案甚至取消計劃。諸如因卡特裡娜颶風破壞而翻新的紐奧良聖徒的主場路易斯安那「超級穹頂」,以及完全新建的亞特蘭大雄鷹的主場都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持。
▼正在翻修的路易斯安那超級穹頂
球場的擴建源於市場的需求和俱樂部的商業戰略,往往需要滿足天時地利人和的多方條件,而建成之後如何進行對應的無形資產開發,通過商業運作來收回投資,更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就目前而言,我國體育場館和市場需求遠未發展至此,然而自體育產業風起處,體育場館建設提案也絡繹不絕起來,廣州富力斥資6000萬將越秀山改造為專業足球場,恆大也有可能花20億新建一座標杆級的球場。在生態圈(ID: Eco_sport)看來,這些方案實施的過程中極有可能遇到上述問題。
在未來的20年裡,我們的體育場館建設也會經歷歐美的階段,希望這些知識和經驗能夠幫助大家少走些彎路,少栽些跟頭。
主筆:點哥
責編:Camel
部分內容編譯自Sports Business Internatioa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