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光面"火"了50年,老半齋刀魚汁面一個世紀的好味道或成絕味

2021-02-19 新民晚報

 提示:點擊上方"新民晚報"↑免費訂閱


百年老店食半齋 不見刀魚撲面鮮  新民晚報記者 陳意俊 製作

10時30分,離中午飯點還有半個小時,福州路600號老半齋酒樓就已經人頭攢動,隊伍從櫃檯排到了店門口。副總經理張永華身穿白色工作服、腳踩套鞋,親自在廚房熬湯下麵;大堂經理朱翠華則在外面端菜送飯,一刻不得閒。看到兩位經理親自壓陣,員工更是賣力,全店上下忙得手腳齊飛。

這家有著112年歷史的老店為何生意會如此火爆?原來清明節前是該店特色的刀魚汁面上市的季節,一年只賣3個月,錯過要等一年,前不久傳出長江刀魚可能全面禁捕的消息,更是吸引食客們蜂擁而至。

圖說:老半齋內已是人山人海,店內幾乎每張桌子前都有等候的客人。 資料圖

明年到底還能不能吃到刀魚汁面?張永華告訴記者,現在還不好說,但就算哪天刀魚汁面真吃不到了,也會有其他新菜替代,老字號能夠生存到今日,並不是只靠一兩道菜,除了繼承傳統,更重要的是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說起老半齋,大部分老上海人都知道,是吃淮揚菜的地方,從解放前就已經非常有名的揚州館子。早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老半齋的雛形「半齋總會」就已經出現。當時是幾位開設銀行的揚州人創辦的同鄉俱樂部,供應面點小菜,為銀行職員提供家鄉風味飲食。民國初年改名「半齋酒樓」,開始對外營業,經營鎮江、揚州風味的菜餚、點心,深受上海市民歡迎。

圖說:老半齋的招牌刀魚湯麵配清蒸刀魚和特色餚肉 新民晚報劉歆 攝

後來有人在對面開設了一家「新半齋酒樓」,拉走了不少生意。為了奪回客源,酒樓從揚州、鎮江聘請了一批名廚,增加了名菜名點,不僅價格下降,菜點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為了與競爭對手有所區別,改名「老半齋酒樓」。

網絡配圖

之後的幾十年,「老半齋」幾乎成為了淮揚菜在上海的代名詞。名菜名點有白汁鮰魚、水晶餚肉、刀魚汁面、蟹粉獅子頭、熗虎尾、鹹菜煨面、千層油糕等等,解放前魯迅、胡適、梁實秋等上海名流都是這家酒樓的常客。

1999年因為市政工程需要,老半齋酒樓從漢口路596號原址搬到了如今的店址福州路600號。

說到老半齋的招牌菜,刀魚汁面可能是當季人氣最高的的美食。這一碗沒有任何「澆頭」的「光面」,已經是50多年來老半齋餐廳的當家菜點。

說起刀魚汁面的來歷,張永華表示:

具體是誰想出來的已經不可考了,只知道是幾十年前一位大廚天馬行空的創意。即便在刀魚還不是那麼稀有昂貴的時候,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的。為了讓大家都能嘗嘗鮮,於是一位大廚就創造出了這道價廉物美的刀魚菜品,用不適合上餐盤的小毛刀為主料,放入油鍋翻炒,直到炒成金黃色的魚鬆,一股刀魚特殊的香氣撲鼻而來。隨後,再將魚鬆與老母雞、蹄膀、肉骨一起熬成濃湯,至少要熬足4個小時,最後用少量澱粉勾芡。

如此燒出來的麵湯,色澤奶白、質感粘稠、味道鮮鹹適中,將刀魚的鮮香完全鎖在湯汁中。食用時不需要加任何澆頭,濃湯配面足矣,堪稱上海最美味的光面。最重要的是,相比幾百元上千元才能吃到的刀魚,這一碗刀魚汁面的價格非常親民,花三十多元就能嘗到當季刀魚的鮮美,而且上海獨此一家。

圖說:老半齋的服務員為顧客端上熱騰騰刀魚湯麵 新民晚報劉歆 攝

最近,老半齋生意火爆,一天能賣出900-1000碗刀魚汁面。記者在店內看到,一碗刀魚汁面、一份招牌水晶餚肉是現在食客的「標配」,還不過癮就再加一份小刀魚,不到200元,就能享受到性價比極高的春季美食。

明年刀魚汁面還是否吃得到?張永華也說不好。市面上的刀魚分三種,江刀、湖刀和海刀。味道最鮮美的是江刀,主要分布在近海,每年從長江逆流而上產卵繁殖,因為水質與大量運動的緣故,使魚的形態發生變化,肉質鮮嫩、魚鱗變亮,位列長江三鮮之首,只有清明前的一段時間內可以吃到。近年來隨著捕撈過度、環境汙染、修建水利等原因,江刀越來越少,而湖刀和海刀的口味遠不及江刀,刀魚本身又非常精貴,人工養殖難度很大,幾次嘗試的結果都不太成功。

圖說:刀魚湯麵出鍋 新民晚報劉歆 攝

 「如果現在不保護,總有一天也會徹底吃不到。」張永華說,如果刀魚被列入保護物種,刀魚汁面可能真的要變成絕唱了,但國家的政策一定要支持,哪怕老半齋少了一道名菜,那也是大勢所趨。他相信,就算沒了刀魚汁面,老半齋的魅力依舊存在。「淮揚菜是我們的根,傳統菜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跟著時代與時俱進,只要守住了傳統,還可以研發新菜來留住客人。」

網絡配圖

這幾十年來,老半齋其實也在悄悄地變化。比如以前一些菜品口味偏油膩,現在人們講究健康飲食,菜也變得清淡了些。張永華說,店裡大部分顧客都是老年人,他們習慣的口味必須優先考慮,很多老客人都是吃了幾十年,菜品稍微有點變化就馬上能吃出來,所以既要考慮用流行口味吸引新客人,也不能大刀闊斧改變得罪老客人,做到這種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網絡配圖

在守住傳統的基礎上,老半齋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中西結合、複合口味的新菜品,如雞醬魚排、金牌牛肉、鹹蛋黃南瓜、綠葉菜油麵筋、特色黑米糕、吉士奶黃卷等等。

半年前,一段視頻的走紅讓老半齋頗為尷尬。有外媒質疑老半齋的服務、環境不佳,稱其為「零分飯店」,引發了一輪社會上對於老字號服務水平的大討論。老半齋也在這段時間停業了近一周時間,反思不足,改進服務。雖然外媒的批評有失偏頗,「零分飯店」言過其實,但反映的問題,如服務態度不佳、店員自由散漫等,也是無法迴避的現實。

張永華坦言:

這件事對全店上下刺激很大,大家都覺得委屈、丟臉、但也無法推卸責任。「現在想想,這件事對我們是一個重要的提醒,以前覺得老字號最重要的是保持菜點口味質量,通過此事發現客人們對老店的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痛定思痛後,老半齋對員工進行了服務培訓,在進門處增設了一位「總迎賓」,要求服務人員時刻注意服務態度,對客人笑臉相迎、杜絕打牌、玩手機等不規範行為。記者在店裡看到,雖然服務員非常忙碌,但與半年前相比,服務有了明顯的改善。

今年68歲的顧客朱先生說,他在這家店吃了幾十年了,因為這是家平價大眾餐廳,顧客對服務的要求也沒那麼高,以前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也能接受。但去年下半年以來,他明顯感覺到老半齋的服務水平在進步,現在服務員說話的口氣更親切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店內的環境衛生也乾淨,他對此非常滿意。

短短半年多,老半齋兩次成「網紅」,上次是被吐槽服務不佳、這次則是因為刀魚汁面「賣瘋了」。面對在輿論場的大起大落,張永華倒是比較「淡定」。「其實現在我們就是一家主要為老年人服務的飯店,他們中大多是以前住在附近的居民,現在很多人都動遷走了,但因為吃慣了,還是會經常回來光顧。」張永華說,正是因為如此,老半齋註定不可能成為一家「高大上」的飯店,它的命運已經與那些老顧客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記者在店裡看到:

菜飯3元一兩、油條2元一根、豆花3元一碗……對於一家位於鬧市中心的餐飲店來說,這的確是良心價。

為了照顧老客人,定價已經6年沒變了,可各種成本又水漲船高,管理者很是頭疼。

除了成本上升,更大的挑戰來自於大眾餐飲習慣的改變。已經在老半齋工作了45年的大廚黃奮勝告訴記者,以前人們愛吃功夫菜,就是花費大量心血在細節上用心拿捏的菜餚,是廚師水準的最高體現,也是一家飯店能夠安身立命的「金字招牌」。

網絡配圖

現在大家對這些沒那麼講究了,燒菜都是標準化、流水線作業,效率的確提升了,利潤也更高,味道粗一嘗也差不多,但仔細一品就不對了。功夫菜的魅力,就在一個個看似可有可無細節中,在老廚師千萬遍操作的經驗裡,是標準化無法替代的。例如黃師傅最拿手的水晶餚肉,只選用豬前腿肉,放鹽加硝比例都有講究,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如今老半齋的廚師,大多都是幾十年的老員工,很多都是退休了再度返聘,肯認真學習傳統烹飪技藝的年輕廚師很少,因為這是份苦差使,每天早起晚歸,收入也不高,因此人員流失率非常大。

圖說:孩子捧碗品嘗鮮美的刀魚湯麵 新民晚報劉歆 攝

萬一老廚師退休了,傳統手藝也將不復存在,這也是所有老字號餐飲共同面臨的難題。據了解,今年老半齋將重新裝修,屆時不論是店面環境、菜品還是服務將會有很大改變,百年老店老半齋是否能抓住這次機遇克服困難煥發生機?值得拭目以待。

記者手記:創造下一個百年輝煌

百年老店,在開埠總共不到200年的上海,為數並不多。商海無情,時代變遷,老半齋這塊招牌,從清代、民國到新中國,一直掛到今天,著實不容易。而店裡的好味道,100多年來一直都在,既保持了純正的淮揚風味,又與時俱進,悄然變化。特別是多年來,老半齋始終以較低的價格為平民百姓服務,尤為可貴。

然而,今天的老字號也遇到了新問題。如今食客的要求不同了,不僅希望菜餚好吃,還希望用餐環境好、服務質量優。而較低的價格、傳統的經營模式,卻使得飯店盈利不多,職工收入不高,服務水平難以提升。怎麼辦?只有用改革才能為百年老店注入活力。改革體制機制,改革管理模式,改革分配方式,讓經營者和員工的收益與飯店綁在一起,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在上海的中心城區,有著與老半齋相同境遇的老字號為數不少,我們衷心希望老半齋闖出一條新路,創造下一個百年的輝煌。

(新民晚報記者李一能、邵寧/文 陳意俊/視頻,圖片除有水印外,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新聞可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新民晚報移動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一碗麵「火」了50年!老半齋刀魚汁面又上市了
    最近上海的水汽蠻多的,不僅雨水多,就連頭條菌的口水也一個勁兒地直啪噠。  難道有什麼美食寶貝在等著本菌去寵幸?  果然一打聽,嘿~~人稱「天下第一光面」的老半齋刀魚汁面,已經悄悄開賣了哇!  為了保護長江刀魚等,今年年初,國家農業農村部就明確提出長江流域將施行全面禁捕,對刀鱭(即長江刀魚)的捕撈實行專項管理。  長江刀魚禁捕了,老半齋從哪搞來的刀魚?  帶著小小的饞蟲和大大的疑問,頭條菌決定:一定要揭開藏在百年老字號裡的「驚天大秘密」!
  • 長江刀魚禁捕了 火了幾十年的老半齋刀魚汁面今年還有的吃嗎?
    原標題:長江刀魚禁捕了,火了幾十年的老半齋刀魚汁面今年還有的吃嗎?  說到刀魚汁面,不少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老字號老半齋。老半齋的刀魚汁面,以長江刀魚為主要原料,號稱「天下第一光面」,火了幾十年了,每年3月間要排長隊吃。
  • 老半齋刀魚汁面上市,價格三年不變!餛飩芯子也賣爆了
    今天中午十一點,福州路老半齋,近百位市民大排長龍,隊伍從店內收銀臺處蜿蜒至浙江中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刀魚汁面。「給我一份三兩的刀魚汁面,再加一份餚肉。」市民李老伯邊買邊告訴記者,「我昨天看到新聞裡說老半齋刀魚汁面上市了,今天趕緊過來嘗鮮,十點四十分到的,門口排了二十分鐘左右的隊才買到。在這裡吃了十幾年了,非常有感情。」
  • 好物清單 上海灘一隻鼎,老半齋刀魚面
    由於產量銳減,物以稀為貴,網上曝出的長江刀魚價格令人乍舌,在6000元至1萬元間不等。2015年4月,江蘇漁民捕獲一條9兩重長江刀魚, 1.5萬元賣出。這等價格的刀魚,工薪階層自然不敢問津,然,也有一種解饞的辦法,那就是花幾十元去吃一碗刀魚面。好友李北宏是此中常客,一年一次,雷打不動。與眾不同的是,北宏兄不僅是資深美食家,而且是舞文弄墨高手。
  • 「滬上最美光面」老半齋刀魚汁面成絕唱?跟記者去店裡一探究竟
    原標題:「滬上最美光面」老半齋刀魚汁面成絕唱?跟記者去店裡一探究竟  今年2月1日起,農業農村部長江刀魚禁捕令正式生效,被稱為「長江第一鮮」的時令美食長江刀魚從此「一刀難求」。長江刀魚吃不到了,滬上名吃老半齋刀魚汁面是否也成絕唱?
  • 到老半齋吃麵
    在轉乘了兩部地鐵,到了人民廣場站,我決定出站,前往位於福州路600號的老半齋解決午餐問題。老半齋坐落在福州路與浙江中路交界口,店的一側,店招上寫著赭底金色的老半齋三個大字,另一側,則是寫著紅底金色的中華老字號的店招。中華老字號的下面則是老半齋的熟食櫃檯,在櫃檯另一邊的店招上,還寫著老半齋創建公元1905年的紅底金色字樣。
  • 我首選老半齋
    老半齋是一家淮揚菜館,座落在上海黃浦區福州路上。老半齋原名半齋總會,後改為半齋菜館,因對門又開了一家新半齋菜館,於是又改名為「老半齋酒樓」,以經營鎮揚風味菜為特色,主要名菜有水晶餚肉,煮乾絲,白汁回魚,清蒸刀魚,清燉蟹粉獅子頭等。
  • 要吃刀魚汁面先點三個菜?老半齋:已取消門檻
    原標題:視頻|要吃刀魚汁面先點三個菜?老半齋:已取消門檻  刀魚汁面,作為老半齋的明星產品,一直以"鮮得來不得了"的口味,受到眾多食客的追捧。不少粉絲為了吃這碗面遠道而來,店門口大排長龍。大概是太受歡迎,店家不知怎麼的,突然提高了身價門檻,規定在店內的炒菜區吃刀魚汁面,必須點三個炒菜。
  • 刀魚獅子頭、刀魚響鈴……人均百元可嘗刀魚宴
    圖說:百年老字號老人和飯店和潔而精餐館紛紛亮出看家本領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 特約通訊員 孫霞琴 楊濟詩)春光明媚,舌尖上的風景也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抓緊復工復產復市,百年老字號老人和飯店、潔而精餐館紛紛亮出看家本領,推出創新風味的刀魚餛飩和刀魚宴。上海餐飲一大特色就是吃時鮮貨,清明前的明前茶嘗新與淸明前的刀魚嘗鮮,讓吃客們念念不忘舌尖上的美味春天。老饕們都知道,清明前的刀魚最有吸引力,因為這時候的刀魚骨刺細軟,烹飪時魚肉裡脂肪受熱溶解,會有魚油慢慢滲出,吃口肥而不膩,鮮嫩美味。
  • 【享讀】春天,你會和誰一起吃那一碗刀魚汁面?
    桃花始開之時,刀魚就隆重登場了。但是因為刀魚價格太貴,所以在老字號等吃刀魚汁面的隊伍排得老老長。
  • 巨鹿路一碗麵賣888元?有人打飛的來吃!
    說起刀魚汁面,老城廂裡沒有人不知道老半齋 老半齋的刀魚汁面,以>長江刀魚為主要原料 號稱「天下第1 光面」,火了幾十年了 每年3 月間要排長隊才能吃到
  • 到江魚肥 "長江四鮮"美味誘惑難抵擋
    至於在清明前後,專程去老半齋一類的老字號吃刀魚的,更屬於資深食客了。  每年立春之後清明之前,是品嘗刀魚的最佳時節。五兩左右的刀魚叫大刀,三、四兩的叫毛刀,洗刀魚不用刀破膛,而是用筷子伸入魚鰓處卷出魚腸,可以保持魚的身型完整。常見的吃法是將整魚洗淨,除去內臟,粘一些雞蛋糊或麵糊,放在油鍋裡炸成金黃色,做成「幹炸刀魚」。
  • 行走大美青海之二:"惡魔之眼"與"千佛巖"
    "艾肯"在蒙語的意思為"源頭"。最早確切記載艾肯泉的是俄國探險家旅行家普爾熱瓦爾斯基,他於1885年在青海和新疆探險時所著的《走向羅布泊》中首次介紹了艾肯泉。艾肯泉是一個熱泉,又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熱溫泉,因為含硫磺過高,泉眼周圍飛鳥野獸不敢靠近,泉水流經之處寸草不生。
  • 老半齋竟設「入座門檻」:須點三個炒菜,否則請出去?
    點一個炒菜是忽悠我們。我心裡很明白。比如說他點了一個清炒雞毛菜,就坐在這裡吃麵,吃好了,菜沒上來,退!每天就是這樣退呀退呀……有的甚至外面買了點心進來。市民王先生的遭遇這次老半齋不是因為刀魚汁面上新聞了市民王先生說他這幾天去老半齋吃飯點了一個炒菜,一盤白斬雞,
  • 千年餘韻,"武所"中山!
    今天來到了距離縣城十二公裡處,具有千年歷史的「百家姓"古鎮"中山鎮"。古鎮現居住著102姓人家,被稱為"天下一絕"。該鎮還以「軍家方言島」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軍家話"著稱,它是中國方言史上的一個奇葩,更是中國語言文化的一個奇蹟!軍聲以贛語言為基礎音,軍家話後人以贛東為主,特別是撫洲金谿縣,融合了粵語,閩南話,客家話等多種語言。關於"軍家話"的起源,目前學術界存在多種爭議!
  • 從"無味精"到"炒豬肉":北美中餐館裡鮮為人知的六個秘密!
    從"無味精"到"炒豬肉",以下是最突出的幾點:1、你永遠無法複製中餐館的食譜你自己在家裡很難複製出中餐館的菜的味道,主要原因是醬油。你在網上找到的食譜與在中餐館裡所使用的成分不同。餐館裡的醬汁,通常是各種調料和醬汁的摻雜合成,由此調出各家獨特的味道。而廚師掌勺的功力也會帶來很大的差異,信不信由你。
  • 世上獨一無二的"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位於義大利的白露裡治奧古城奇維塔迪巴尼奧雷焦。建於2500年前,位於山頂,只靠一條狹窄長橋與外界相連,從遠處看像一座空中的城堡,因此被稱為「天空之城」。由於地震、水土流失等原因已蛻變成陸地上的「孤島」,被列入全球「100個最瀕危遺址」。
  •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居住"碉樓 享有"天然空調"美名
    "。"的習慣。",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塊卵狀白色石頭)。這個寨子裡最古老的建築是兩千年前用黃泥、片石作材料建成的,集數學、幾何、力學為一體,顯示了羌族這個古老的民族在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