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比東坡肉更銷魂呢?
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
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
今天小編帶來的就是這道美味
吃貨們千萬不能錯哦~
小編今天帶大家來到的是黃岡的赤壁公園。當初蘇軾被貶黃州後,經常到這遊玩,於是寫下了一詞二賦,而他為什麼後來又自稱「東坡居士」,他和東坡肉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相傳,一日蘇軾的家中來客,他即烹製豬肉饗客,把豬肉下鍋,著水放調料後,以微火中慢慢煨著,便與客人下起棋來。兩人對弈,興致甚濃,直至局終,蘇軾才恍然想起鍋中之肉。他原以為一鍋豬肉定會燒焦,急忙進廚房,頓覺香氣撲鼻,揭鍋一看,只見豬肉色澤紅潤,汁濃味醇,品其便醇香可口,糯而不賦,並博得客人們高度評價。
他把這個方法介紹給黃州的窮人,受到黃州窮人的歡迎。當時這種肉食並不叫東坡肉,是後來黃州人民為了紀念蘇東坡這位恩人,加上蘇軾這時自號東坡居士,所以就叫「東坡肉」。
黃岡東坡文化研究的歷史很悠久,影響廣泛而深遠。幾乎從蘇東坡貶居黃州以後,就興起了對蘇東坡和東坡文化的研究,近千年來其發展和影響不斷深化和擴大。
東坡美食文化工作室創始於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工作室在東坡美食方面已發掘東坡美食86種,120餘品。
「東坡肉」這道美食在黃岡流傳千年,在黃岡做東坡肉這道菜的館子很多,小編知道有個人做東坡肉,那叫一個絕,一起去看看吧~
身為中國烹飪大師、黃岡十大名廚之一的張彬,所研究的東坡肉已做出標準化製作流程,正向批量生產推進。張彬著力打造精品東坡菜系,做出特色,實現產業化,使東坡美食成為了黃岡舌尖文化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做一道好菜,首先要有好的食材,東坡肉也一樣。張彬最在意的就是食材的本源,皮糯肉酥、肥而不膩的東坡肉製作方法甚為考究。
怎麼把五花肉燒的肥而不膩,這個是製作的關鍵,用專業的術語就叫脫脂技術。
黃岡東坡菜製作代表 張彬:初加工,用噴槍先把豬皮燒的微黃。第一可以把豬皮上沒有去乾淨的豬毛燒掉,第二可以讓豬肉口感層次更豐富,在後面長時間燒制的過程中不會散,而且口感也更香。燒皮然後放入冷水中,煮開,去除豬肉的漂浮物和表皮的雜質。冷水下鍋,加少許辣椒,花椒八角,大蔥,小蔥去腥煮25-30分鐘,讓豬肉的腥味揮發掉。
製作秘制調料,用紅曲米,紅梔子煮10分鐘,煮好後的湯汁過濾,備用。
開始深加工,對豬肉進行修整,改刀,切成3釐米長寬,大小均勻燒制出來的味道才能一致。
脫脂技術,在切好的肉皮上用扎針扎孔,讓肉更入味,接著把切好的豬肉過油,定型,炸出多餘的油脂。
把豬肉的油瀝乾入鍋,加入秘制調料、淘米水、生薑、大蒜,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悶燒90分鐘。
將肉整齊擺放在脫水蒸熟後的幹醃菜上,加上配菜點綴,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就算是完成了。
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一代文豪蘇軾先生對黃州的豬肉評價很高,那黃州的豬肉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黃岡東坡菜製作代表 張彬:因為我們在原料的選擇上是用成本較高,當地優質的黑土豬肉。富含豐厚的鐵質、蛋白質和維他命,這些都是崇尚節食的現代人極缺乏的營養素,特別是膽固醇含量和脂肪都比普通豬肉低很多。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膠原蛋白,可以起到保護視力、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的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增強細胞活性,提高記憶裡和思維能力。
張彬東坡肉專供基地,黃岡市種畜牧場建於2013年,是黃岡市政府的菜籃子工程,萬頭豬基地,主打品種是黑豬。相對於工廠化養殖的白豬,黑土豬肉質更加富有彈性、脂肪熔點低,是烹飪東坡肉的首選食材。
黑豬生長周期較長,平均都在一年以上。不催長,生理上充分成熟,這樣肉質更細膩、緊緻,肉味更香醇。黑毛豬成豬平均只有200斤左右,而市面上飼料激素催長的豬要三四百斤。
在最自然的生長環境下,黑豬能遵從天性,充分釋它的野性和活性,自然長大成熟,最大程度保證了它肉質的香醇美味。怪不得做出來的東坡肉那麼的好吃!
東坡肉是一道黃岡的傳統名吃,是勤勞淳樸的黃岡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延續和挖掘出的獨具地域特色的美味佳餚,是承載著黃岡人智慧與文明的結晶。
隨著東坡居士行吟的足跡,東坡肉這道美食也被播撒到大江南北,衍生出多種做法。風味獨具、口味不一的東坡肉體現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道流傳千年的美味佳餚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凝聚著今人的創新,生動詮釋著人們對美味的極致追求。
黃岡職院張彬東坡菜研發工作室,作為東坡菜系研發的代表之一,延續傳統、融入現代製作工藝,讓東坡肉成為在全國各地乃至海外黃岡人的家鄉記憶,形成了連結鄉情的紐帶。希望東坡美食能越做越好,能在全國做出獨樹一幟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