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粿飄香,老手藝最棒!

2020-12-14 騰訊網

艾葉飄香的季節

年年艾草綠,年年果泛香。有一種粿,叫艾草粿,寄託一份不變的鄉愁,更是遊客必品的美食......

每逢清明,

艾草一出,

平和縣的村民為了紀念先祖的功德,

都會親手做艾草粿(又稱清明粿)

將其作為清明祭祀時的供品。

現在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來看看

艾草粿具體的製作工藝吧~~~

搗艾草為汁,

和粉做粉團,

色如碧玉。

清明前後,

做艾草粿、吃艾草粿

早已成為平和人的傳統習俗。

在小溪鎮西林村,

村民們依然用老手藝製作艾草粿,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Let's go

2019/4/5

清 明 時 節

日前,記者來到西林村,走進巷子裡便聞到艾草的清香。村民張美春早早地就叫來左鄰右舍,一起做艾草粿,大家有的將米粿揉成團狀,有的忙著包陷料,有的用竹葉包裹粿團

村民們說,艾草粿取材天然,配料簡單,只需艾草、糯米粉、豬油、白糖、綠豆等即可,但製作過程卻要花費一周的時間。比如,上好的艾草粿要用早春艾草芽頭,反覆加工搗成汁。

村民 張美春

要很費工,要摘草,摘回來要洗還要漂(要漂多久時間?)漂五六天這樣,(為什麼要漂?)要把苦水漂出去,漂完再熬煮,然後捶打。

糯米則需要在磨碎後壓實曬乾,再倒入艾草汁攪拌,放入石臼捶打,反覆捶打對艾草果的口感產生至關重要。

村民 李福民

(為什麼要捶打?)捶打,做起來比較好吃,(和沒有捶打的有什麼差?)那有差別,(差在哪裡?)口感比較好,比較Q。

艾草粿包完之後下鍋蒸熟即可,如果是傳統柴火大灶蒸煮口感更好。

剛蒸好的艾草粿雖然有一點黏,卻也沾不上牙齒,軟軟糯糯、筋道又帶著餡兒的香甜氣息。傳統做法的艾草粿深受村民們喜歡,村民們也多做一些來送給親朋好友,小小艾粿這時候又成了聯繫親情、友情的紐帶。

來源:平和縣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艾草飄香
    金秋時節,艾草飄香。  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的河南南陽是全國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其中,艾草因養生保健功效被廣泛種植,成為中藥材產業龍頭產品。目前,該市艾草種植、開發面積達30餘萬畝,註冊企業1500多家,年銷售額8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製品加工基地和艾葉集散地。
  • 醫聖故裡,艾草飄香迎賓朋
    種植艾草24萬餘畝,註冊企業1529家 電商3000餘家,艾草飄香全國各地   南陽人對艾草有著深厚的感情。每逢端午節,許多南陽人家門上會插上艾草,淡淡的艾草清香沁人心脾。平日生活中,煮艾葉水洗澡,以艾灸治療各種疾病,也是南陽人熟知的方法。
  • 廣東汕頭的濃濃年味:家家鼠殼粿飄香
    (新春走基層)廣東汕頭的濃濃年味:家家鼠殼粿飄香  鼠殼粿是潮汕人家過春節必備的年貨,這種潮汕傳統特色小食,是潮汕人過年的標誌性美食。  1月22日,汕頭一市民家中正忙著做鼠殼粿喜迎新春。鼠殼粿是一種由鼠殼草為原材料製作的粿品。鼠殼草要摘嫩葉和花,洗淨,熬熟,搗爛,加粘米粉、糯米粉和水揉成團,再捏再團,細捏平鋪才形成粿皮。
  • 艾草飄香已千年 產業蓬勃在今朝——南陽市艾草產業發展透析
    全市野生艾草年開發利用12萬畝,艾草種植面積24萬畝,建設4個艾草產業園,註冊企業1529家,年銷售額8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製品加工基地和艾葉集散地,全國市場佔有量高達70%;傳承創新並舉,成立了河南省艾草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陽宛艾產業協會及黨支部,連續3年承辦中國艾產業發展大會,艾草產品已達六大系列160多個品種
  • 帶你看下井岡山的特色小吃艾米粿是怎麼做的,吃過的不多!
    這個月初放假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去了一趟井岡山玩兒,其實我們這次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純粹的玩兒,做為兩枚資深吃貨來說,當然尋找當地的特色美食才是最重要的,而井岡山這裡還真有一種特色吃食,就是艾米粿。1、這裡是井岡山地區的一戶農家樂,老闆娘一大早去山上採來的新鮮艾草,用山間的清水泡洗乾淨。
  • 東山島的粿,是每個遊子睡夢中都會思念的甜香!
    滿滿的回憶便從腦海裡翻湧出來今天小編來給你介紹介紹東山島那些充滿古早味的粿↓↓↓↓紅龜粿紅龜粿是東山人祭拜粿品中頭把交椅,過年過節最經常見到它,尤其最近島上一些村莊過解平安節。圖 | 網絡發粿在東山島,臨近過年的時候,除了做紅龜粿,人們也會蒸發粿,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紅糖。不過現在追求方便,也常常是在外面買回來。發粿諧音發財、高升,寓意著發財、發家等意義,深受東山人喜愛。
  • 「粿」然好味
    ■「飄香小食店」是潮汕地區碩果僅存的老店,享譽海內外。■博主:張虹菜單上的旅行在潮汕地區,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皆可稱為「粿」。潮汕地區有這樣一段順口溜: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敢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粿」在潮汕人心目中位置顯而易見。傳統的潮汕婦女,沒有誰不會做幾樣粿的。康熙字典裡已有「粿」字,其注為「淨米、米食」。而在潮汕地區,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皆可稱為「粿」。初來乍到的人,看到滿桌粿時,必定嘆為觀止。
  • 潮汕地區春季最流行的鼠麴粿,只能用這種野菜製作,你們吃過嗎?
    上海人用野生的艾草取汁做青團,艾草在清明前後是最嫩鮮嫩,也最適合用來做青汁,艾青的香氣極獨特,也是做青團的青汁首選,用艾草來做青團需要經過焯水、瀝乾、加入鹼粉,為了去除艾草中的苦澀之味
  • 為了一口土味的艾草青團,我們包了一艘船,去富春江心摘野生艾草,手工製作,限500份!
    不算採艾草、炒料、揉皮的時間,再熟練的阿婆,一天也只能能捏200多隻,跟機器生產是沒法比…所以,米粿叔都不願意網上賣,怕來不及做;這次,趁米粿叔剛剛復工,我們趕緊訂購500份手工青團,純手工製作!被收入《中國杭幫菜博物館》評為「新杭州名點名小吃」比起市面上的網紅青團,使用艾草粉、色素給青團上色,米粿叔用地道的做法:採摘野生艾草搗爛入團,青團才會自帶青草香氣。
  • 在龜峰的旅行,你一定會陷入「粿」裡
    夏天悄悄過去,想起來季節變幻時,風中已儘是桂花飄香,空氣中有著滿滿的秋的味道,清風微涼。
  • 春分|薅艾草,做青團 ~
    「青團」這種叫法一直以來在上海、寧波等地流行;績溪這邊,人們稱之為艾草粿。在山頭盤踞的雲霧漸漸開始遮住了太陽,向天邊擴散。山谷間傳來幾聲低沉悠長的轟鳴後,雨點先是稀疏地落在屋瓦上、田地間,進而循序地變得綿密、隨性飄灑。很快,原本聚集在山頭的雲霧也順著山勢流淌到山間,將村子籠罩在煙雨中。雨停了。
  • 評測30+網紅青團,還是輸給土味的艾草青團…手工製作!限量500份
    米粿叔他們家除了米粿,清明也會製作傳統青團,不花哨,卻是老底子的!不算採艾草、炒料、揉皮的時間,再熟練的阿婆,一天也只能能捏200多隻,跟機器生產是沒法比…所以,米粿叔都不願意網上賣,怕來不及做;這次,趁米粿叔剛剛復工,我趕緊訂購500份手工青團,純手工製作!
  • 泉州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組圖)
    「粿」字在《康熙字典》解釋為:米食也,但當下的粿可遠不止「米食」這麼簡單——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糯米、面、薯粉等,粿的類別不僅有有皮無皮之分,還有鹹甜之分等等。此外,粿品的吃法也有多種,可即食,也可蒸、炸、配菜炒。在鳳裡老街,記者看到一個攤位上有著不同顏色的粿品,攤主小吳向記者介紹,自己賣的有紫薯粿、菜粿、芋頭粿、鹹粿等等,顧客常常以混搭的方式購買多種粿品。
  • 泉州南安洪瀨深巷小吃「黑龜粿」:代表吉祥之意
    在這古鎮裡,自然孕育著諸多古早味,「黑龜粿」即是其一。在洪瀨,黑龜粿是民間最重要的食物,尤其在逢年過節,它代表了喜慶、吉祥之意,在洪瀨人眼裡,它是許多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重要食品。已有上百年歷史洪瀨黑龜粿到底有多少年歷史?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民俗專家公認它已有百歲高齡了。相傳這黑龜粿始創於清朝。
  • 艾草———嶂山草
    欣喜之餘見嶽母手攜一小捆艾草,足有二十幾株,我連忙接住;青碧的艾葉上仍掛著晶瑩欲滴的晨露,輕輕一碰,轉瞬滾落到角落裡,一剎那,我仿佛回到童年的端午節,那艾草翠翠的綠著、深深的綠著。老家在離城不遠的農村,一入夏,艾草己亭亭的立在小路邊、斷牆下,它們在無人關注的角落裡,安然的孕育著濃濃的香。它們成片生長,每一棵都植株中正,葉角線條分明。
  • 上饒地方色彩濃鬱的傳統小吃「鉛山燈盞粿」
    稻米做的美食,如燈盞粿、弋陽年糕、麻滋粿、韭菜粿、糯米煎餅等,真真讓飽享口福、大開眼界。大米是南方人的主食。地處信江中遊邊的鉛山縣是江西糧食主產區。以大米為原料的各種小吃花式品種多,食味風格各具特色。其中「燈盞粿」最為獨特,是鉛山縣地方特產。更是長年風靡全縣城鄉,全縣各地市場小吃店甚至高檔飯店酒樓每天都有「燈盞粿」供應喜愛的食客享用燈盞粿」——故名思義。
  • 紅桃粿,韭菜粿,菜頭粿,馬鈴薯粿誰最好吃
    潮汕人喜粿,每年每個時節都會做粿吃粿。粿——可以說是潮汕人的心頭好之一。吃粿已經成為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家還是沿襲舊習,自己動手做粿。對於現代潮汕人來說,做粿源於氛圍,吃粿則源於傳統。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幾款常見的粿類。紅桃粿推薦指數:★★★★★一說起潮汕的粿,大多數人最先說出口的便是紅桃粿。粉粉嫩嫩的,其形如名,就像一個紅色的桃子。
  • 傳統艾草青團
    青團是江南一帶在清明節期間必須要吃的一種傳統美食除了自己吃,我們這邊在掃墓的時候也會帶到去世的親人墓前進行供奉上海有很多家傳統小吃店都會在清明節前後這段時間開始推出自家的青團除了傳統的紅豆餡兒現在還有一些創新口味好像鹹的也有...比如馬蘭頭這種不過我個人還是最愛吃豆沙餡兒的
  • 視頻丨益陽謝林港鎮:艾草飄香興產業 鞏固脫貧成績
    紅網時刻 記者 劉志雄 通訊員 龍吉妮 益陽報導「這村裡的地總要用起來,脫貧的成績也需要鞏固防止返貧,最主要的是,村裡要長遠發展,沒產業不行。」面對鏡頭,李昱說起他想辦產業的初衷。李昱算了下,一畝地艾草能收2000~3000斤,每斤市價1.2元人民幣,每畝純利潤可在2000以上。艾草有一年的生長期,第一年種下6000株苗,到來年便能有1萬株,人工成本也第一年最高,「但長好之後,雜草都不怎麼需要除。」村民賣給公司的艾草要發酵打包。
  • 老字號、老手藝、老味道,撐起這家94年的潮汕物食老鋪!
    01吉祥粿鋪的前塵往事粿食對於汕頭人來說並不陌生,在潮汕人的傳統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吉祥的發粿,有他們專屬的獨特技藝。▲圖攝於1985年,第三代傳承人在海平老鋪製作酒粬發粿改革開放以後,第三代傳人王雙龍,重操祖業,在汕頭海平市場掛起吉祥酒粬發粿的招牌,弘揚祖傳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