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小食店」是潮汕地區碩果僅存的老店,享譽海內外。
■博主:張虹
菜單上的旅行
在潮汕地區,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皆可稱為「粿」。
潮汕地區有這樣一段順口溜: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敢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粿」在潮汕人心目中位置顯而易見。
傳統的潮汕婦女,沒有誰不會做幾樣粿的。康熙字典裡已有「粿」字,其注為「淨米、米食」。而在潮汕地區,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皆可稱為「粿」。初來乍到的人,看到滿桌粿時,必定嘆為觀止。莫說大半桌叫不上名字的,光是無米粿、紅粿、發粿、面粿、甜粿這些熟口熟面的小吃,也讓你眼花繚亂。
「飄香小食店」是潮汕地區碩果僅存的老店,享譽海內外,開業40多年來,多少華僑回國省親,必來踩一腳他們家的門板才算如願。
小店坐落在一棟飛簷青石瓦的三開間房子裡。這裡原為祠堂,後經復修,大廳由數根花崗巖大柱支撐著,天花板上是歐式吊燈,還掛著鑽石牌吊扇,在當時的年代,一切都是最時髦的。
小店的廚房是半敞開式的,透過大大的傳菜口,客人可以自己選粿,然後由廚師煎煮。估計是粿的款式太多,客人們光看菜譜會搞不清是啥名堂。如此開放式地點菜,則可以一目了然,又可省去客人與服務員溝通上的不便。要知道對潮汕話,一般外地人還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
粿的材料種類有很多,大體分鹹的和甜的。傳統的粿大多通過粿印來製作,且是木製雕刻的印才地道。常見的是有點像三角形的桃形,取其「仙桃獻壽」的吉祥寓意。此形狀的粿多為鹹味,其中又以鱟粿最有特色。鱟是海邊灘涂中的一種水生動物,血液是藍色的,由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所以現在賣鱟粿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取鱟的肉汁,加入以粳米煮成的潮式稀粥內,配以適當比例的薯粉置於粿印中,在表面再加入數隻鮮蝦及肉碎若干,則可入爐蒸煮了。蒸熟好的粿冷卻後要一個個從粿印中取出,放在大大的錫盤上,待食客下單,再放進平底的大油鍋中煎炸。蒸熟待煎的鱟粿有巴掌大,顏色呈淺咖啡色,而經過煎炸的鱟粿,搖身一變,如換上華麗的金色晚裝,變成半透明的軟糕體,呈金蜜色。面上的原只大蝦,外殼更是酥脆金紅。師傅拿起剪刀,利落地在煎好的鱟粿上劃上幾個十字,並淋上潮汕地區特製的沙茶醬,香噴噴的鱟粿便可以上桌了。站在幾米遠的距離,都能聞到誘人的酥香。
由於薯粉的分量剛剛好,鱟粿咬起來既不粘牙也不硬實,鱟汁的鮮甜緩緩滲出,有別於韭菜粿一類味道較重的粿,配上鹹香的沙茶醬,又是另一番風味。
張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