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然好味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飄香小食店」是潮汕地區碩果僅存的老店,享譽海內外。

■博主:張虹

菜單上的旅行

在潮汕地區,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皆可稱為「粿」。

潮汕地區有這樣一段順口溜:潮汕人,相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敢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粿」在潮汕人心目中位置顯而易見。

傳統的潮汕婦女,沒有誰不會做幾樣粿的。康熙字典裡已有「粿」字,其注為「淨米、米食」。而在潮汕地區,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加工製成的食品,皆可稱為「粿」。初來乍到的人,看到滿桌粿時,必定嘆為觀止。莫說大半桌叫不上名字的,光是無米粿、紅粿、發粿、面粿、甜粿這些熟口熟面的小吃,也讓你眼花繚亂。

「飄香小食店」是潮汕地區碩果僅存的老店,享譽海內外,開業40多年來,多少華僑回國省親,必來踩一腳他們家的門板才算如願。

小店坐落在一棟飛簷青石瓦的三開間房子裡。這裡原為祠堂,後經復修,大廳由數根花崗巖大柱支撐著,天花板上是歐式吊燈,還掛著鑽石牌吊扇,在當時的年代,一切都是最時髦的。

小店的廚房是半敞開式的,透過大大的傳菜口,客人可以自己選粿,然後由廚師煎煮。估計是粿的款式太多,客人們光看菜譜會搞不清是啥名堂。如此開放式地點菜,則可以一目了然,又可省去客人與服務員溝通上的不便。要知道對潮汕話,一般外地人還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

粿的材料種類有很多,大體分鹹的和甜的。傳統的粿大多通過粿印來製作,且是木製雕刻的印才地道。常見的是有點像三角形的桃形,取其「仙桃獻壽」的吉祥寓意。此形狀的粿多為鹹味,其中又以鱟粿最有特色。鱟是海邊灘涂中的一種水生動物,血液是藍色的,由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所以現在賣鱟粿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取鱟的肉汁,加入以粳米煮成的潮式稀粥內,配以適當比例的薯粉置於粿印中,在表面再加入數隻鮮蝦及肉碎若干,則可入爐蒸煮了。蒸熟好的粿冷卻後要一個個從粿印中取出,放在大大的錫盤上,待食客下單,再放進平底的大油鍋中煎炸。蒸熟待煎的鱟粿有巴掌大,顏色呈淺咖啡色,而經過煎炸的鱟粿,搖身一變,如換上華麗的金色晚裝,變成半透明的軟糕體,呈金蜜色。面上的原只大蝦,外殼更是酥脆金紅。師傅拿起剪刀,利落地在煎好的鱟粿上劃上幾個十字,並淋上潮汕地區特製的沙茶醬,香噴噴的鱟粿便可以上桌了。站在幾米遠的距離,都能聞到誘人的酥香。

由於薯粉的分量剛剛好,鱟粿咬起來既不粘牙也不硬實,鱟汁的鮮甜緩緩滲出,有別於韭菜粿一類味道較重的粿,配上鹹香的沙茶醬,又是另一番風味。

張虹

相關焦點

  • 錢仔粿 鼠殼粿
    錢仔粿,俗稱軟粿,也稱餈耙粿,是潮汕人在秋涼季節的粿品。外觀為直徑5~8釐米的圓餅。每逢農曆七月初七「婆母生」和七月十五「中元節」,孩子輩邊吃錢仔粿,邊唱這樣的歌謠:「錢仔粿,軟綿綿,老人奴仔都愛嘗,芝麻花生蘸滿滿,一口錢粿一口香; 錢仔米果,甜滋滋,免包免餡省工夫,阿娘親手做好粿,阿奴食好去讀書。」正因為錢仔粿膾炙人口,不論老幼吃了都會留下難忘的印象。許多僑居國外的華僑,特別是僑居泰國的僑胞,對家鄉的美食更是永不忘懷。
  • 漳州鹹粿,軟糯鹹香,獨屬漳州的「粿」香「粿」味
    文中圖片引用至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鹹粿,又名九層粿,意為多層糕,多重糕。九層粿實為一層,九層或十一層,應長長久久永永遠遠之意。古書云,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鹹粿,是閩南的家常小吃,為一大塊厚一寸左右的淡黃色固狀體,富有彈性,軟滑而柔韌,口感微粘,油而不膩。
  • 紅桃粿,韭菜粿,菜頭粿,馬鈴薯粿誰最好吃
    潮汕人喜粿,每年每個時節都會做粿吃粿。粿——可以說是潮汕人的心頭好之一。吃粿已經成為潮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的人家還是沿襲舊習,自己動手做粿。對於現代潮汕人來說,做粿源於氛圍,吃粿則源於傳統。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幾款常見的粿類。紅桃粿推薦指數:★★★★★一說起潮汕的粿,大多數人最先說出口的便是紅桃粿。粉粉嫩嫩的,其形如名,就像一個紅色的桃子。
  • 泉州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組圖)
    原標題:石獅老街的「粿」香「粿」味   「粿」字在《康熙字典》解釋為:米食也,但當下的粿可遠不止「米食」這麼簡單——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糯米、面、薯粉等,粿的類別不僅有有皮無皮之分,還有鹹甜之分等等。此外,粿品的吃法也有多種,可即食,也可蒸、炸、配菜炒。在鳳裡老街,記者看到一個攤位上有著不同顏色的粿品,攤主小吳向記者介紹,自己賣的有紫薯粿、菜粿、芋頭粿、鹹粿等等,顧客常常以混搭的方式購買多種粿品。
  • 陳志宏:大禾米粿
    這樣一個文化聚源地,同樣誕生驚豔世人的美食,比如弋陽大禾米粿。  在贛東北小縣弋陽,人們把本地獨有的大禾穀當原料蒸熟,再打成糕型,人稱「弋陽大禾米粿」。也許是為了適應市場,為迎合更多人的口味,讓人們快速接受,弋陽人主動淡化,甚至拋棄「弋陽大禾米粿」之名,而取名為「弋陽年糕」。  每每提及此,我的好友上饒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三石先生深感惋惜,感嘆道:「弋陽年糕哪有獨特性?
  • 「粿」然愛你!潮汕人民到底有多愛做粿!
    大多數潮汕人都能侃侃而言,各種粿製品在大街隨處可見。桌球粿揭陽桌球粿聞名海內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後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粿餡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蔥珠油等...皮酥餡軟,味道香脆甜美。在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 人間煙火:溼炒牛肉粿
    相信大多數廣東人對於溼炒牛肉粿這道菜還是不陌生的,由於潮汕有著獨特的粿條,而在廣州一帶有著河粉之稱,兩者看起來有些相似,吃起來還是不同的。所以說起這道菜有的人也會想到廣州的溼炒牛肉河粉,雖然都是溼炒,不過炒的主食有所差別,這次想分享的是潮汕地區的溼炒牛肉粿。
  • 休寧板橋辣椒粿
    辣椒粿是流行於皖贛交界浙嶺腳下,安徽唯一的「山泉流水養魚之鄉」——休寧縣板橋鄉境內的一種鄉村特色小吃。 辣椒粿「硬核工廠」
  • 潮汕人民:「粿」真好吃!
    在一個潮汕人眼中,一隻飽滿的粿裡不僅包含著操勞的媽媽一聲聲叮嚀和滿臉慈愛的奶奶對兒孫的希冀,粿皮上的一道道精美花紋,還印刻著寫滿潮汕民俗文化的的一部文化書。不要問粿從哪裡來粿,指的是用粘米磨成粉製作而成的食品,它們因餡料不同而有了各自的名稱。
  • 贛東北第一粿,上饒年味十足的傳統美食山粉粿
    山粉粿也叫肉圓粿或圓圓粿,是上饒歷代傳統名菜之一。上饒人過年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缺的一道特色菜。肉圓粿寓意象徵著「團團圓圓、合家歡樂。」「肉圓粿」又是春節待客一盤非常受歡迎的菜餚,不論是炒或是帶湯煮,或者是單獨蒸都非常好吃。既可當一道菜,也可以是點心或者是主食。
  • 福建永安叉叉粿
    編者按:叉叉粿,是永安的特色小吃,不用筷子吃,而是用竹子做的叉子吃,所以叫叉叉粿,要沾醬油吃。每逢過節總是能吸引不少外地遊客,更有許多在外打拼的遊子前來品嘗「家」的味道。走在大街小巷您會發現到處都有粿條的身影,三五個人圍坐小桌,人手一個小竹叉,津津有味的吃著這種地道的永安小吃。 l 為什麼在外的遊子會時刻惦念著這份充滿家的味道的小吃呢?
  • 食在粿香,味在潮汕
    小米粿粿,在潮汕地區發展為一種色、香、味俱全的小食。潮汕俗語有:「潮汕人,尚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菜頭圓卡殼桃粿。」可見,潮汕粿的品種繁多,五花八門。「粿」,《康熙字典》釋為:米食也。但是,潮汕粿的概念可遠不止「米食」了。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面、薯粉等,其次,粿的類別很多,僅就其形式分,分為有皮無皮兩大類。
  • 手捧溫暖的碗粿圖
    「即使人的生命結束,臺灣傳統小吃碗粿還是會繼續傳承下去,面對它要謙卑,人因為碗粿而偉大。」小西腳碗粿老闆蔡先生緩緩這樣說道。 蔡老闆表示,碗粿因為外型的關係,所以有象徵圓滿的含義。內含新鮮的豬後腿肉、蝦仁和蛋黃所炊蒸過後的碗粿,吃下去的每一口都有不同層次的味蕾感受。
  • 坐過飛機的碗粿! 陸客到嘉義必買的阿興碗粿
    水上鄉31年老店「碗粿阿興」老闆黃順興,紮實肉粽、碗粿賣到大陸去了 。(記者曹馥年/攝影)  「這是坐過飛機的碗粿!」位於嘉義縣水上鄉水上公有零售市場的老店「碗粿阿興」是當地人的共同記憶。現任53歲老闆黃順興從7歲起跟著阿嬤、母親賣碗粿、肉粽,傳承3代的平價美味讓許多人念念不忘,還宅配到大陸,與更多人分享。   黃順興說,阿公、阿嬤早年推著小手推車賣小吃,碗粿、肉粽、鹹等都是招牌美食。
  • 潮汕這麼多的粿,得吃多久才能全部吃完,網友:潮汕人愛吃粿
    就像題目中提到的那樣,「潮汕人,尚食粿」,潮汕的「粿」種類繁多,裡面包裹的餡料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是韭菜餡,有的是豆沙,有的是蘿蔔,有的是飯。即便裡面包裹的同樣都是韭菜,外形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名字。「粿」不僅僅只是體現潮汕地區的地方色彩文化,同時也與民間風俗緊密相連。
  • 午餐肉油蔥粿的做法
    油蔥粿,又稱九層炊,是臺灣和福建地區常見的稻米食品,外觀與蘿蔔糕有幾分相似,但使用材料與製作方式皆略有不同,吃起來既有香氣,又富有彈性,是當地非常受歡迎的點心。今天介紹的午餐肉油蔥粿是從基礎的油蔥粿上延伸出來,製作方法稍有改變,添加了午餐肉在裡面,既豐富了口感,味道又嫩糯芳香,值得一試!
  • 「卷仔粿」是客家人的美食?
    大溪牛腸粄即閩南話稱卷子粿。據我走南闖北的閱歷——有客家人足跡就有牛腸粄!以我推測:所有的絆(粿)都是南遷的中原人(也許客家人為主)以米代麥發明的北方各種麵食的變種。比如,米粉(粉幹)和米篩目是麵條的變種;牛腸粄(卷子粿)就是北方人資金還保留的卷餅的變種。綠鶯小島留言:九峰的卷子粿最地道,地瓜粉做的漿放豬香油和大蒜,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 「粿」--印象海豐--傳統美食
    海豐人喜歡吃「粿」,「粿」可以理解為鹹味的糕點。海豐的「粿」有很多種,每天一樣,一個月可以不重複。海豐的「粿」用料天然,烹飪手法多為炊蒸,口感軟糯不粘牙,老少鹹宜。早晨起來,懶得煮粥炒菜,上街買幾盒「粿」,簡便好吃,填飽肚子,大人開工,小孩上學,忙碌的一天就開始了。中午時間緊迫,趕不上做三菜一湯,回家路上買幾盒「粿」,輕鬆解決午餐,飯後還能睡個午覺。海豐人依賴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美食,過著閒暇自在的小日子。菜包粿,是眾多「粿」中最有名氣的一種。
  • 艾草粿飄香,老手藝最棒!
    有一種粿,叫艾草粿,寄託一份不變的鄉愁,更是遊客必品的美食...... 清明前後, 做艾草粿、吃艾草粿 早已成為平和人的傳統習俗。 在小溪鎮西林村, 村民們依然用老手藝製作艾草粿,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 臺南森茂碗粿:40年在地老店好口味,碗粿和魚羹是絕配
    碗粿是臺南小吃中重要的一款美食,其中這家創立自民國 66年的森茂碗粿也是深受在地人喜愛,每次來吃的生意都很好,就連我家表姐每次從日本回來,也都堅持要吃上幾次才肯回去。而目前森茂碗粿在臺南有兩間店鋪,分別在延平郡王祠和赤崁樓旁,我是覺得開山店比較多在地人,而赤崁店就是觀光客比較多了,但其實兩邊吃起來都一樣好吃啦。森茂碗粿:臺南40年在地老店好口味,拍的這間是森茂碗粿開山本店,就在開山路和大同路的叉路角窗,大大的紅字招牌遠遠就能看到,目前好像由老闆娘和女兒坐鎮,中餐時間上門交關的客人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