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到大,我們讀的古詩詞大多都是才子寫的,還有些才女的詩詞,同樣構築了文化瑰寶。這些才女的著作,你了解幾首?
《詩經·載馳》——許穆夫人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採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於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譯文:車馬疾馳快奔走, 回國慰問我衛侯。 馬行歸途路悠悠, 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來追趕, 我心哀傷又憂愁。沒人贊成我赴衛, 要我返回萬不能。 你們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深遠。 沒人贊成我回衛, 想要阻止也不能。 你們想法都不好, 不是我思不謹慎。登上高高的山岡, 採集貝母解愁腸。 女子多愁又善感, 各人心裡有主張。 許國大夫責怪我, 實在幼稚且張狂。我在郊野忙行駛, 麥子繁盛又茂密。前往大國去求援, 依靠誰來幫我忙。 許國大夫君子們, 不要再把我責備。 你們縱有百般計, 也不如我親自去。
賞析:許穆夫人是衛宣公之女,出嫁許穆公。眼見衛國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弔唁,並力圖用行動來拯救衛國。此舉遭到許國君臣的阻撓,許穆夫人在憂憤之際寫下了這首,詩中道出一個問題:在國難當頭之際,是坐以論道,前怕狼後怕虎,還是義無反顧,起來用行動來拯救。一介柔弱女子和一群五尺男子的言行心態,已在詩中作了披露。 危難之際總得有人挺胸而出,左思右想,瞻前顧後,總不如行動有力、有效。行動本身就是一種姿態,一篇宣言。荊柯刺秦,抵得上千千萬萬在背後譏諷咒罵暴君秦始皇的人。刺秦雖然未遂,但行動本身就為荊柯留下了一座紀念碑。 不敢行動的人可以找出一千條理由來為自己辯護,而所有理由大概出不了「我」的圈子,不外乎怕自己的罈罈罐罐被打爛了,怕自己的鍋碗瓢盆功名利祿受到損害。敢於行動的一個前提就是要跳出「我」的圈子,要「忘我」、「無我」,然後才能無畏地行動。行動的代價不過就是犧牲一些個人的利益,以至於身家性命而已。腦袋掉了不過碗大個疤,二十年後便又是一條好漢。 人說,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而人自己又是什麼? 我們來到世上、離開世上,不都是赤條條的麼?身外之物有什麼不可捨去的呢?人固然要為自己,為自己吃飽穿暖居安,也為自己維護臉面和尊嚴。如果讓鍋碗瓢盆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束縛住了手腳,變成了它們的奴隸,自我實際上就已經喪失了。 敢於行動,既可以用來證明自我存在的價值,也可以用來維護某種道義;在維護道義的同時,也就證明了自我存在的價值。在人同外部世界的關係之中,行動是最高的命令。
《白頭吟》——卓文君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譯文:愛情應該像山上的雪一般純潔,像雲間月亮一樣光明。聽說你懷有二心,所以來與你決裂。 今日猶如最後的聚會,明日便將分手溝頭。我緩緩的移動腳步沿溝走去,過去的生活宛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當初我毅然離家隨君遠去,就不像一般女孩悽悽啼哭。滿以為嫁了一個情意專心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波可愛。男子應當以情意為重,失去了真誠的愛情是任何錢財珍寶都無法補償的。
賞析: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它巧妙地通過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個個性爽朗、感情強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實的刻畫了女主人公心傾意煩、思慮萬千的神情狀態,同時也顯示了她思想的冷靜和周密。
《春望詞》——薛濤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賞析:詩句融情於景,開頭四句描繪花開花落之景,抒發相思之情。「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不管是花開還是花落,薛濤之情惟自知,此時最相思,相思無人解,何處話悽涼?悲矣!
《贈鄰女》——魚玄機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譯文:美麗的鄰家女子,白天時用衣袖遮住臉,春日裡更添惆悵,懶得裝扮,都是有原因的。她深深慨嘆著,像她這樣的女子,在人世間求得無價的珍寶,是很容易辦到的事,而想要獲得一個志誠的心靈伴侶,卻是如此的困難。為此她夜夜在枕上暗自垂淚感傷,為此她經過花叢間也不免有了斷腸的思量。然而,既然已有了這樣的才貌,那麼,只要再鼓起勇氣,主動爭取,便是宋玉這樣的才子也能求得的,又何必怨恨王昌這樣的才子,若即若離的態度呢?
賞析:此詩是在鹹宜觀當道士時寫的,可以把這首詩看成是魚玄機對李億絕望後表示心跡的詩。古代女人毫無地位,常被男人隨意冷落拋棄,所以古代女人多有對男人之無情的不滿和哀嘆。男子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卻只能從一而終,不能自由戀愛。腐朽的制度,造成許多男子在愛情上喜新厭舊,情意不專,因而女子要想尋得一個有情有義的丈夫,比尋求一件無價之寶還難。此詩是至情之語,不僅表現了她對李億之無情的怨恨,也寫出了古代被遺棄女子的怨憤,高度概括了封建社會中婦女普遍不幸的遭遇,喊出了被侮辱被損害婦女痛苦的心聲。魚玄機才十七八歲便嫁給李億為妾,原先甚得李的寵愛,後李因其妻之讒言,而將玄機冷落。她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出發,總結出了當時女子的愛情,哀婉的韻律,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賞析: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倖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捲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彩書怨》——上官婉兒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裡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賞析:這首詩用屈原的名句來點明時令和地區,用「薊北書」來點明思婦所思念丈夫的所在,都是頗得含蓄而有情味的。用「香被冷」「錦屏虛」來反映生活的富麗和心情的空虛。用「《江南曲》」跟「薊北書」相對,既點明兩個地名,也暗示兩地相思,更從《江南曲》裡反映她不能奏《江南曲》的苦悶心情,從「薊北書」裡反映她對丈夫懷念的深切。一結說「無別意」,還含有除了表達相思以外,沒有別的意思,即不願使丈夫在外為自己擔心,所以信裡不講別的意思,這也正表達她對丈夫的關心。這是一首五律,中間兩句對仗工整,風格清麗含蓄,富有情味。
《八至》——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譯文:最近也是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溪。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親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賞析:從肉體和利益關係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離最近的,因此的確是「至親」莫若夫妻。然而世間的事情往往是複雜的,伉儷情深固然有之,貌合神離而同床異夢者也大有人在。夫妻間也有隱私,也有衝突,也有反目成仇的案例,正所謂「愛有多深,恨有多深」,不相愛的夫妻的心理距離又是最難以彌合的,因此為「至疏」。在封建社會中由於夫為妻綱,男女不平等的地位造成了夫妻不和諧的關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沒有愛情的婚姻,而女子的命運往往悲苦。這些都是所謂「至疏」的社會根源。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和興義,則末句之妙,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江城子·賞春》——朱淑真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幹。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夤緣,水雲間,悄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展轉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譯文:初春細細微微的小風夾雜著小雨還有一點寒意,在酒樽前剛想暢飲,卻回憶起以前的歡樂時光。那時寂寞無歡,只有手拈梨花,任淚水流淌過如花的臉際。還記得南浦分別時的情景:芳草萋萋,雲煙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遠方。那一刻,柔腸寸斷,淚眼模糊、無語獨看高高的青山。想起昨夜夢中,與伊人喜結重聚之緣,心思繾綣間竟悄然無語。夢中歡情正如水雲渺渺,怎奈突然醒來,愁情恨意仍在。回思夢中幽歡,面對眼前寒衾,輾轉反側,倍覺悽涼,懊惱、嗟呀、哀嘆,全然無濟於事,於是發出了悽涼絕望的哀鳴:「天易見,見伊難!」
賞析:這首詞寫失戀的悲愁,充滿作者心靈深處的悽厲哀鳴。朱淑真在少女時期曾有過一段自由婚戀的幸福,可是後來由父母主婚,強嫁一俗吏,志趣難合,遂憤然離去。這棒打鴛鴦散的憂傷,這瓊枝錯插、忍遭摧損的隱痛,縈盤鬱結於心,使她在恨、愁、悲、病、酒五字生涯中悽然以終,她的《斷腸詩》、《斷腸詞》真實地銘刻著她心靈上的傷痕。這首《江城子》算是最典型的代表作。雖然題作《賞春》,但只不過說明愁恨是因其所觸發而已。時當春日,詞人獨對孤樽,或許欲以解悶而已。不想這「斜風細雨」、這料峭「春寒」,卻勾起了她對許多「前歡」往事的回顧。這「前歡」,應當是少女時期與戀人聚會的歡樂,是花前月下的歡歌,還是蘭閨之中的私語,詞人沒有說,留給讀者去想像了。她只記下了歡會後的寂寞悽涼和送伊遠行的慘別情景。「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幹。」情人離去寂寞無歡,只有手把梨花,淚水橫流而已。這裡化用白居易《長恨歌》中「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二句詩意,用這種啼淚愁容的形象描寫烘託了悲哀之情。聚會之後的暫別尚難為懷,又要送君遠行,情何以堪。「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寫送別,自屈原《河伯》之「送美人兮南浦」及江淹《別賦》之「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以後,「南浦」一詞便成為情人別離地點的代稱了。這裡再配以「芳草斷煙」的悽迷之景,以襯茫茫悲情,充滿濃鬱的感傷色彩。因為不忍眼睜睜看著戀人遠離,於是含淚無語、呆看青山而已。這當中該包含著很多難言的苦痛。